时间:2024-07-28
李福平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010300)
神华准能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李福平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010300)
根据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多年来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的探索与实践,指出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对于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体系建设中所必需的要素,并根据实践分析各类要素的建设方法与实际成果,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和改善办法。
科技;体系;创新;成果
Abstract:Based on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henhua Zhunge'er Energy compan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for many years,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for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ork,puts forward the essential elem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and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ies and improving methods of the work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to analyze the construction methods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various elements.
Key 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system;innovation;achievement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长期性的工程,大到一个国家、地区,小到一个企业,需要决策机构、技术开发、科技管理、财务、人力资源、和其他众多机构之间相互协作、积极互动,通过内部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合理利用外部资源,整合创新规划、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制度保障、资金保障等要素于一体而形成的综合系统。
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体系建设必须上下结合,全方位立体推进,所有核心因素都不能轻视,不能出现短板,警惕木桶原理,让科研投入付之流水。创新体系建设是企业在国家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的基础性工作,对企业保持行业领先和盈利能力具有极其重要作用和长远的意义。神华准能集团公司一直秉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上不断探索,已基本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神华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授权管理准格尔地区的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神华准能资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和神华准池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拥有年生产能力3 400万t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年生产能力3 500万t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及配套选煤厂,装机容量为960 MW的煤矸石发电厂,正线全长264 km年输送能力超亿吨的大同-准格尔I级电气化铁路(其中点岱沟-九苏木双线区段162.48 km年输送能力2.27亿t)、正线全长183 km年输送能力2.1亿t的准格尔-神池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年产4 000 t的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业化中试工厂以及配套的供电、供水、通讯、计算机网络、污水处理等生产辅助设施。面对经济新常态,公司积极贯彻落实神华“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致力于产业结构优化,由煤炭开采、坑口发电、铁路运输一体化延伸为煤炭开采、铁路运输、循环经济一体化产业格局,探索一条煤炭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供应商。
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创新驱动型的企业发展模式,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支撑准能集团公司各产业科学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成果。
使科技创新在支撑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效益、保障安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让科技创新对准能集团公司发展的支撑和行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加快把准能集团公司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能够引领煤炭露天开采行业的名牌企业。
顶层设计最早是一个工程学概念,现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其本质内涵是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某项工作或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确立科学的方略和思路,集中系统资源、整合系统要素、调整系统结构、协调系统功能,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合力,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1]。
围绕战略目标和科技创新需求,准能集团逐步形成“决策层、管理层、研发层、应用层”层次清晰、职责明确的科技创新工作管理体系。准能集团新一届领导班子对科技工作非常重视,根据神华集团公司《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决定》精神,贯彻落实神华集团“1245”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资源,不断完善科技创新考核与激励机制,组建了准能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规划、落实准能集团科技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及具体实施。研究院的成立是科技创新机构建设迈出非常重要的一步,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与目标,为准能科技创新工作注入新动力,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插上腾飞的翅膀。
制度建设是通过组织、规范行为与流程,建立新规程或改进原有规程,以达到一种更高的效率与平衡,其大致包括3方面内容:①制定公共规则;②保证规则执行;③坚持公平原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通过标准化带来工作的规范化与高效化,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科学的、不断优化的制度建设,能降低“风险”、坚持“勤政”、促进“发展”[2]。
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制度的重要性不亚于人脑的智慧,没有科学的制度,人的智慧就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好的制度可以让科技工作者一心搞科研,无所羁绊,让科研过程、成果应用、成果推广整套流程运行流畅。
准能集团向来注重制度建设,近5 a来,公司共修订和新编8项科技管理制度,包括《神华准能集团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办法(试行)》、《神华准能集团公司科技创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等管理办法,规范了准能公司科技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知识产权、群众性创新、考核办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建章立制,使科技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逐步达到标准化、流程化。结合准能公司的经济建设,有效抑制了科技创新项目实施的风险性,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与项目的成功率。
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尤其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竞争制胜的最终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准能公司经过多年的耕耘,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人才体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在各个技术层次都有一批典型代表,现在准能公司的人才架构高低搭配,结构合理,既有重点领域科研带头人,又有基层创新创效小团队,多点开花,全面创新。准能公司现有享受国务院津贴的4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6人,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评选的技能大师2名,全国、全区技术能手各1名。还有工会组织的创新工作室,团委的青年创新工作室,企业研发中心的创新团队。现在准能公司的人力资源和创新活动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支撑。
以项目带团队,准能公司在科技创新项目开展过程中,让广大技术人员广泛参与,无论是自研项目还是合作开发项目,都让技术人员参与到核心技术研究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技术积累,培养了一批的有经验有技术的创新人才,成为科技创新的带头兵[8]。
基础设施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形成持续的创新能力,为人才发挥智慧提供舞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准能集团计从长远,耗资8 000余万元建设了研发中心实验室,实验设备、器材齐全并且较为先进,目前研发中心已被评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具备承担大型课题的科研能力。
准能集团积极践行“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在全公司范围内成立23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并提供稳定的政策、资金支持,为工作室提供创新活动场地、基本实验设施,并购买必要的书籍、技术资料用于成员的学习进步。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对准能集团创新环境、创新氛围的形成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准能公司将科技考核工作纳入全面质量标准化考核,详细制定了科技创新考核指标及考核标准,每半年开展1次考核工作,通过考核发现不足,表彰先进。
结合“五型企业”考核,将集团公司的考核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根据考核内容、任务标准建立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与任务分解计划。
准能公司将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及先进荣誉称号与职称评定、评选各类先进有机结合,鼓励大家勤于工作、乐于创新,创建学习型组织,创新性企业。在公司内部建立良好的人才晋升通道,建立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人才创新的人力资源制度,为公司的发展创造出极大的内生动力。
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形式,也是企业和核心竞争力,需要加以保护[5]。准能公司通过宣传、培训等措施,使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近些年,在专利申请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在60项左右。不断拓宽专利挖掘渠道,通过科研项目研发,将其关键技术提炼为专利保护起来。公司煤电路、循环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人多面广,每年的群众性创新活动产生大量的“五小成果”,也是专利产生的重要领域。
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公司知识产权工作的管理,增强员工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每年一期的知识产权培训会,普及了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知识点,消除了广大员工对专利撰写的陌生和畏惧心理,有效提高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培养一批专利挖掘骨干,对现有创新成果进行深度总结,避免知识产权流失。通过专利挖掘与保护,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体系,使成果管理制度化、体系化、价值化。
制定企业技术标准整体规划,开展露天采矿、机电设备管理、循环经济等各专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努力推动准能标准上升为神华集团标准和行业标准。积极参与行业及国家规范、规程、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切实提高准能公司的技术标准实力。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开展科技研发项目50余项,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通过转化,有效的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神华集团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露天煤矿高台阶抛掷爆破与吊斗铲倒堆工艺技术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业化中试装置开发》获神华集团第四届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设一流露天煤矿规划研究》获国家能源局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煤炭企业集团创建经济本质安全体系的实证研究》获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选煤厂特大型槽仓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抛掷爆破及其炸药生产核心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获神华集团第四届科技进步二等奖;《大断面特长铁路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获神华集团第四届科技进步三等奖。
员工创新创效活动成绩显著。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23个,创新团队成员达321人,开展公司级立项课题研究134项,获得国家专利30项,创效约1.8亿元。其中,魏建雄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杨进京创新工作室被命名为“内蒙古自治区劳模创新工作室”,郭俊义等3个创新工作室被命名“神华集团劳模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了劳动模范、高技能人才在企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中的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调动了广大员工参与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6]。
由于用人机制的限制,在人才引进方面不是很灵活,创新基础设施仍在完善中,在自主创新方面还比较薄弱,尤其是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还需依靠外部力量完成。目前自主创新主要集中在技改技革等小的科研活动中,还需要通过培养、引进人才、完善创新基础设施,不断提升自主研发实力[7]。
研发支出总体水平较低,科技投入强度在0.7左右,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不足,科研人员收入增长有限,部分高级人才流失。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力度有限。需要做好长期规划,确立近期和远期目标,通过稳定的科技投入确保科技创新工作的系统化和长效化。
尚未建立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长效沟通机制,导致创新行为普遍呈现出个体化的特征,遇到问题才会互相沟通,缺乏信息共享、技术交流,导致成果引进、转化困难,由于高校院所与企业间缺乏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较少,不利于行业重大成果的立项与攻关。需要建立更有效的产、学、研联盟机制,实现资源共享,联合创新。
高端人才相对缺乏,人才晋升通道及收入分配制度尚不完善。创新成果与收入激励不成正比,不能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不够,掌握核心技术的创新人才相对缺乏,与先进企业有较大差距。成果管理制度不完善,后期扶持、孵化和服务不到位,成果推广应用、价值挖掘还有很多需提升的地方。需要不断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形成有效的扶持政策。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的工程,需要在建设、运行方面的统一规划、布局,并不断优化,使各模块之间相辅相成、协调通畅,保障体系建设过程发展循序渐进、扬长补短、科学合理。
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总结和努力,准能公司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基础进一步夯实,下一步工作就是按照公司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系,使之与时代发展相匹配,并以此为基础,通过强化自身能力、整合外部资源,在露天开采、循环经济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突破,为煤炭行业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马庆钰.论改革顶层设计的使命[J].开放导报,2012(3):50-56.
[2]俞晓晶.制度经济学与制度效率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学,2011(11):20-23.
[3]乔卿.科研院所科技人才综合指标体系评价的研究[J].经济师,2014(10):13-15.
[4]尹艳冰.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与激励[J].科学管理研究,2006,26(11):132-133.
[5]彭纪生.模仿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J].科学学研究,2003,21(4):423-427.
[6]宋日.技术创新对企业安全生产降本提效的作用[J].露天采矿技术.2016,31(4):93-96.
[7]纪慧生.从模仿创新到自主创新的知识跨越——基于知识转化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31(5):16-20.
[8]时勘.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构想[J].科研管理,2000,21(5):1-9.
【责任编辑:张 夙】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n Zhunneng Group
LI Fuping
(Shenhua Zhunge'er Energy Co.,Ltd.,Ordos 010300,China)
F270.7
B
1671-9816(2017)10-0077-04
2017-06-15
李福平(1979—),男,汉族,内蒙古准格尔旗人,工程师,学士,毕业于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现任职于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主要从事科技创新管理工作,研究方向是信息系统开发、科技管理等。
10.13235/j.cnki.ltcm.2017.10.024
李福平.神华准能集团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J].露天采矿技术,2017,32(10):77-8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