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整理2004—2015年全国共1956个县的数据,发现在县域经济对地区贡献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四大区域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也不断拉大。此外,不同区域内县域人均GDP、人均公共财政收入的差距大于省域层面的差距,表明县域经济不平衡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为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下一步应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做强县域主导产业、疏通产业承接体制机制。
关键词:县域经济不平衡产业承接
县域经济承载着我国超过70%的人口,管辖着超过90%的国土面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根基。***总书记强调,在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我国县域经济增长速度不断加快,但县域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仍然与城市有较大差距,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成为关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命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严峻(郭晓红,2018)。笔者收集整理了2004—2015年间全国27个省份共1956个县的数据,比较分析的结果发现,四大区域的县域经济发展差距呈现不断拉大趋势,同时,不同区域县域人均GDP、人均公共财政收入的差距大于省域层面的差距。这意味着,县域经济不平衡是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因,需要予以特别关注。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我们的统计数据没有包括北京、天津、上海、西藏的县域数据。数据源于历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分析发现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县域经济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从全国层面看,2015年我国仍有77%的人居住在县及县以下(户籍人口),县域经济的GDP在全国经济中的占比达到57%,超过市本级的贡献。分不同区域看,2004—2015年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县域人口均有呈现上升的态势,特别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县域人口占比分别由2004年的784%、813%上升至2015年的847%与843%。四大区域的县域GDP在全省GDP中的占比均呈先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县域GDP对地区的贡献均超过50%,在2015年分别达到561%,829%、609%。
(二)四大区域间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17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年中国县域竞争力100强中来自东部地区的县有78个,来自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县分别仅有14个、7个和1个,东部县域经济优势进一步扩大。2016年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中,来自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分别有59个、27个、14个,东北地区没有一个县入选。从人均GDP上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人均GDP分别由2005年的1493039元、671799元、733441元、992720元分别上升至2015年的53607元、27510元、27959元、40161元,其中东部与西部的差距由8212元扩大到26097元。从人均财政收入水平看,东部、西部、中部、东北的人均公共财政收入分别由2005年的580元、328元、245元、269元分別上升至2015年的3998元、1996元、1872元、1642元,其中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异不断扩大,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由2005年的251元上升至2015年的2002元。
(三)四个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是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主因
比较四个地区县域人均GDP与全省人均GDP之间的变化情况。2005年东部地区的县域人均GDP是西部地区的22倍,2015年这一差距缩小为19倍,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东部省域人均GDP的差距由23倍降低为17倍(见表1)。比较四个地区县域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与全省人均公共财政收入之间的变化情况,2005年东部地区的县域人均公共财政收入是西部地区的18倍,2015年这一差距进一步扩大为2倍,相比之下,同一时期东部省域人均公共财政收入的差距由22倍降低为16倍(见表2)。数据表明,虽然东西部之间县域经济发展的产局有所减小,但速度慢于省域差距的变化,这意味着,缩小四大板块经济发展差距的根本还在于缩小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
从统计数据上看,一方面,县域经济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且已经逐渐成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掣肘因素。因此,我们认为,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协调区域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如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则区域不均衡问题可能会加剧。
二、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
(一)县域基础设施供给不足
良好的基础设施、便利的交通体系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当前,许多中西部县(市)远离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核心城市,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都不够完善,承载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力较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此外,软环境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也十分重要,许多县(市)政府行政缺位、错位等问题仍然突出,行政系统通过各种形式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等现象时有发生(吕风勇等,2018)。落后的产业环境与商务环境制约了当地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对外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掣肘。
(二)县域产业空心化问题凸显
产业是地区发展的核心引擎,当期我国大多数县仍然缺乏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致使县域经济长期发展后劲不足。从产业层面看,大多数县(市)缺乏在国内具有影响力、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大型产业集群,已有产业集群发展层次依然能较低,仍以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这些行业极易受到要素成本的影响,出现产业衰退或外移的问题,不利于县域经济稳定发展。从企业层面看,县域产业内部缺乏支柱型龙头带动企业。大部分企业技术条件薄弱,市场拓展能力差,融资能力受限,且集群内部小而多的企业同质性强,缺乏合作,恶性竞争的问题时有发生。单纯依靠产业转移固然能在短时期内带动县域经济发展,但是如果新转移来的产业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那么县域经济长期发展基础仍不牢固。
(三)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较弱
资本与人才是县域经济发展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当前除了东部地区少数百强县外,各地大都面临着人才匮乏、资本短缺的问题。在人才方面,受平台与待遇所限,县乡级政府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特别是,县乡在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方面与城市仍有较大差距,直接导致专业人才不愿长期留在县城和乡镇发展。留在当地的劳动力资源大都年龄大、素质低,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在资本方面,县域融资渠道单一、小额贷款利率高、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直接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十分突出,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利。此外,县乡财政困难、政府債务负担沉重也使得一些地方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影响了严重影响了投资主体投资积极性(王小明,2018)。
三、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构建高效、便捷、通畅、安全的一体化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不断打造交通枢纽、完善路网建设,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对产业集聚、城乡建设的引领作用。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形成产业集群为目标,不断加强园区建设,提高园区产业转移承载能力(马菁,2016)。三是加强县域经济软环境建设,打造高效便利的营商环境。简化企业开办审批流程,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实现企业开办所涉事项最短时间办结。推动行政审批下沉县,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效率。
(二)构建完善的产业转移承接机制
一是主动对接,积极推进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立足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积极与周边省会城市、沿海地区发达地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定期开展投资洽谈、经贸合作等,以政府间的合作带动企业、民间的广泛合作。二是加大力气开展招商引资。建立健全招商引资责任机制、激励机制,突出产业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和重大项目招商,建立完善的招商引资网络体系,推进县域招商引资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三是更加突出产业园区承接作用。产业园区集中承接更容易实现产业转移集聚效应的发挥,应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制度建设,吸引有实力的企业落户扎根,通过合资、合作或者设立分支机构等形式,提升产业承接转移的根植性(李志翠等,2017)。
(三)培育当地主导产业
在不断提高产业承接能力的同时,县域经济应该更加注重产业转移承接与本地经济的融合度,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完善本地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度的提高。运用并购、增资、扩股等多种方式促进区外产业龙头企业与当地企业合作,增强企业本地化程度,使外延式扩展和内生发展紧密结合,在量和质上同时突破。二是以产业拉动为核心,推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结合县域经济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合理进行产业布局,注重招商引资的选择性,促进产业承接转移与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功能定位相结合,使之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晓红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4):163,168
[2]李志翠,谢冰文我国区际产业转移效应的理论研究:基于比较优势与集聚优势的综合视角[J].实事求是,2018(6):61—67
[3]吕风勇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7)[M].广东:南方出版传媒
[4]马菁产业转移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商论,2016(31):145—146
[5]王小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8(5):59—67
〔本文系辽宁省教育厅青年项目(项目编号:LN2017QN009)阶段性研究成果〕
(杨白冰,国家信息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