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桂允成
(辽宁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市 110003)
辽宁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早,经过30多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三环七射五联六通道”、连接14个省辖市及全部陆地县的高速路网格局,为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东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交通支撑和保障。在高速公路管理模式上,实现了全省高速公路实施统一收费、统一管理的模式,是全国唯一的全省高速公路为一个收费主体、全路网执行统一收费标准的省份,在管理体制上,形成了省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统管、分公司实施的高效运行模式。
“十一五”期间,为了推进交通运输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管养分离”的目标,辽宁省开展了道路市场化养护试点及推广工作,至2010年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市场化养护,彻底实现了“管养分离”的目标。2014年初,在总结以往市场化养护经验的基础上,辽宁省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择优选择了七家省内外具备公路养护工程施工二类甲级资质的、具有丰富高速公路养护经验的单位,开启了新一轮的道路市场化养护,同年年底,辽宁省开展了隧道专业化养护试点工作,并在随后的两年里,通过市场化运作,先后引进三家公司,合同工期至2018年底[1],高速公路市场化养护拉开了序幕。
2019年年初,根据集团协同战略实施的要求,为便于隧道和道路养护统一管理,辽宁省将道路中含有隧道的线路,委托集团内部两家企业承担日常养护任务,共包括187座隧道养护和2178km道路养护。剩余2153km道路养护,共划分为8个合同段,由分公司组织完成招标工作,养护工期为三年。每个分公司对应一个养护项目部,每个养护项目部下设3~5个养护工区,保证了养护指令下达畅通、资金落实到位、作业反应迅速、质量标准统一。
全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主要包括高速公路主线、匝道、外连接线、收费广场的路基、路面、桥涵、交安设施、绿化等小修保养,隧道土建结构和机电设施及其他工程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隧道检查和技术状况评定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分公司完成辖区防汛、除雪等应急保畅专项工程实施及缺陷修复,以及交通肇事现场清理及路产恢复工作。
(1)养护计划管理
辽宁省高速公路公路保养资金严格按照运营公司编制保养资金计划、上报集团审批的流程。公路保养计划编制参照《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定额》(2019版),养护内容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附属设施、绿化等内容。公路保养定额考虑了部分车流量、路况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对道路病害、绿化等养护项目进行修正;另外,由于高速公路小修保养作业受作业量分散,作业频次、作业机械配置、维修时限标准高等条件影响,定额消耗偏大、维修造价偏高。目前,按照上述定额及养护管理实际测算,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平均年单公里日常养护费约为6.5万元,其中:路基养护占7.1%、路面养护占37%、桥涵养护占5.5%、绿化养护占44%、附属设施占6.4%。
(2)技术装备管理
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有相应人员、机械设备等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将对各分公司最低标准履约的项目经理、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主要机械设备等作出明确要求,对养护管理信息化、机械设备GPS配置等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在合同初期、养护检查中严格考核履约情况,确保人员配备齐全、设备技术状况完好、项目部信息化建设完善、日常养护工作开展到位。
其中每个工区主要设备包括养护作业车(小货车2~5t)1台、养护巡查车(双排皮卡车)1台、路面清扫车1台、洒水车20~30km1台(不低于20t),路面综合养护车、车载割缝机、灌缝机、开槽机一个项目部1台,另外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配置公路护栏抢修车、小型铣刨机、小型压路机、移动施工照明设备等。满足了养护作业的最低设备配置要求。
(3)养护标准化管理
为了提高道路养护工作的规范化、流程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养护人员、设备、养护项目部外部形象及内部管理标准,省公司编制了《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项目人员服装工具配置标准》、《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项目养护机械外观标识标准》和《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项目项目部标准化建设标准》,进一步提高了日常养护项目养护标准化管理水平。
(4)养护工作的检查验收
养护企业在项目开工前由各项目部向分公司提交年度开工报告,每月月底提交下一月份月度养护计划,分公司审核通过后开始实施。分公司养护工程师根据养护需求(主要为养护工程师巡查、路安巡查发现的问题)下达养护工作指令,包括具体的作业地点、作业内容及要求、工程量、作业时限,养护工区根据通知单编制并提交施工申请,经审核批准后进行养护作业;如养护工区在巡查中发现道路病害,须提交养护作业申请单,经分公司养护工程师审批同意后,方可开工;养护工区针对养护施工中的每道工序经自检符合《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技术规范》要求后,向分公司养护工程师提交验收申请,签认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养护项目完成验收合格后,可申请计量支付。
辽宁省地处东北地区,冬季道路积雪对交通影响巨大。从11月至次年3月底,最低气温在-10~-17℃,东部山区达-36~-40℃,年平均降雪12场,东部山区多达17~19场,辽西地区仅5~6场,初冬和初春降雪以雨夹雪和冻雨为主,12月至次年2月降雪以中雪和小雪为主。除雪是高速公路应急的主要工作。
(1)健全机制,各司其责,做好技术和制度保障
辽宁省高速公路从1988年沈大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即开始除雪防滑工作,早期除雪防滑以平地机为主,辅助人工撒布防滑料,作业效率低、环保性差。从2000年开始,我们逐步尝试车载式快速除雪铲、融雪材料撒布机、抛雪机、滚刷、融雪剂、环境友好型融雪剂、植物基非氯液态环保型融雪剂等新型除雪机械和环保型融雪材料,除雪作业效率得到大幅提升,环保性逐步增强。
省公司负责除雪防滑作业规程、除雪机械配备标准、除雪防滑预案等管理办法的制定、检查及评价等工作,分公司负责除雪防滑指挥、调度、作业、统计等具体工作。每个除雪防滑作业期来临前,省公司下发除雪防滑预案,各分公司根据预案要求制定具体除雪防滑实施方案。作业期内除做好常规的除雪防滑工作外,还要做好每场除雪防滑评价和数据统计分析工作,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针对性强的专项通知。除雪防滑作业期结束后做好换季保养和总结工作,为下一个除雪防滑作业期的预案的制定、作业规程的修订、计划的编算等提供理论及数据支撑。
(2)因地制宜设置除雪作业区间,科学合理配备除雪机械
通过总结多年除雪防滑作业经验,按主线30km设置1个除雪作业区间,每个区间设置1个作业组,全省共设置139个作业组,根据降雪量、气候、气温、地理等条件的差异,降雪量大、气温低、频次高的东部山区,除雪作业区间加密,平均27km设置1个除雪防滑作业组,辽南、辽西等气温较高且降雪较少的地区,放宽除雪作业区间,平均32km设置1个除雪防滑作业组。
根据差异化气候条件、路面宽度等因素,辽宁省制定了除雪防滑设备配备标准,双向四车道除雪防滑作业组的配备8~10台除雪机械,双向六车道的配备12~14台除雪机械,双向八车道的配备15~17台除雪机械。这些除雪机械中货车、平地机、装载机等主要以租赁使用为主,除雪铲、融雪材料撒布机、抛雪机、滚刷等除雪专用作业工装全部自有。此外除雪设备配备也根据气候条件、降雪频次、除雪时限、除净率等因素实施差异化配备,辽南、辽西等地区仅配备常规的除雪铲、融雪材料撒布机等机械;降雪量大、且频次高的东部山区增配大型抛雪机及备用除雪铲、融雪材料撒布机;除雪时限和除净率要求较高的沈阳绕城及机场路高速增配滚刷式除雪机械等。
(3)严控融雪材料用量,完善储备点布局
从2004年开始,辽宁省逐步由机械化撒布融雪材料替代人工撒布,融雪剂逐步替代工业盐,尝试环保性更强的固态和液态融雪剂,此外在除雪防滑预案及除雪防滑作业规程中,严控融雪材料撒布量及使用范围,进一步做到融雪材料使用科学环保。为做到融雪材料使用科学环保同时确保道路行车安全,我们要求在内弯道、坡道、超高路段、深路堑段、桥梁、隧道口、立交区及事故易发路段等重点部位,准备好融雪材料,及时实施融雪材料预撒布作业,大桥、特大桥的桥面及两侧1km内的路面、收费广场、服务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必须使用融雪剂。
逐步完善提高融雪材料储备点布局,配套融雪材料机械化撒布作业,减少融雪材料撒布车空驶里程,加大作业效率,缩短除雪作业时间。目前辽宁省已完成55座融雪材料库的建设工作,每个储备库房存储能力为500~1000t。
辽宁省高速公路日常养护经过多年探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十四五”期间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养护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养护管理系统,提升养护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二是实施路况水平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全寿命周期理念,通过路面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等多种措施,提高路面使用寿命,提升路况服务水平,确保路网始终处于良好技术状况;三是加大养护创新力度,在养护实践中积极探索符合养护实际的“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和服务品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