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议成都市成华区老旧院落改造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时间:2024-07-28

余佩航, 余 竹

(1.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41; 2. 成都兴城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41)

老旧院落是一座城市发展的见证,也是一个时代变迁的印记。老旧院落是成千上万居民的栖身之所,常饱含浓郁的市民生活气息。成华区是成都市老工业基地扎根之地,近年来,随着大都市城市化进程趋于平稳发展阶段,成都市政府主导的“东调”工程、“惠民”工程、“北改”工程相继启动并有序推进,成都市老城区建设开启了由增量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存量发展模式的新阶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当今社会工程技术手段提升、大众审美素养提高、功能复合需求等多方面要求下,传统老旧院落更新改造模式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城市中心区土地价值的持续增长使老旧住宅的拆迁成本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在《物权法》实施后,为保护居民利益,以居民意愿为主的导向也提高了拆迁难度。另一方面,成都市中心城区有需求、有条件进行成片整体拆建的居住小区越来越少。此外,老旧院落改造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过去单纯的追求经济回报最大化,使得“旧城改造”过于模式化、简单化和高速化,且尺度规模巨大。如今,老旧院落改造着眼于延续社区文化,提升生活品质。可以预见,以提升城市空间品质、改善生活环境、增加社区活力的小范围、精细化、特色化改造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拆旧建新模式,成为老旧院落改造的主流(图1)。

图1 成华区老旧院落分布

1 成华区现有老旧院落短板和不足

1.1 有机更新体系

城市有机更新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对院落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和梳理。

(1)老旧院落改造大多仅针对城市的物质性个体老化问题,以点状更新改造为主,普遍采用拆旧建新的改造手段,忽视了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社区的复兴,与城市片区公共空间关联度不高,与城市慢行系统衔接性不强。

(2)实施运作体系不完善,市场运作及参与度不高。现有政策重点聚焦在先自治后整治、着力推进安防设施、雨污分流、公共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改造和水、电、气等专项功能性改造等,缺乏整体联动性和系统完整性。

(3)在城市建设改造的顶层制度设计中,未将院落自身文化充分挖掘和梳理,致使院落特色不足,与区域文化融合度不高;公共参与性不够,未形成居民对高品质城市空间需求的有效反馈。

(4)城市更新体制机制建设不健全,缺乏城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在遭遇传染病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与之相匹配的应变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较弱。

1.2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标准不够高,难以满足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

(1)建设标准偏低。在总量指标方面,远低于北京、上海等超一线城市;现有配套设施千人指标远低于上海市。

(2)品质参差不齐。现有配建标准重点对新建住宅小区配建设施的建设标准提出要求,对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建设缺乏指标管控,对配套设施的空间布局、建设形式、建设内容等缺乏指引,部分设施难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3)基本公服设施建设未融入“健康”理念。重大公服设施缺乏总体规划,公共空间严重被占用,难以满足现实需求。平疫结合不足,缺乏公共卫生监测与应急用途的临时或永久设施。

1.3 交通体系规划

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不够人性化,对于构建高品质和谐宜居社区空间格局支撑不足。

(1)院落内、外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停车空间缺乏规划、设计、管理一体化统筹机制,乱停乱放现象普遍,人车混行,存在安全隐患。

(2)院内交通环境品质有待提升。部分道路的沿路界面由于临时构筑物搭建使用,造成交通不畅;人行道被侵占、人车抢道、路面破损等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图2、图3)。

图2 成华区老旧院落停车设施

图3 成华区老旧院落一角

2 案例对标与经验启示

2.1 案例对标

(1)北京:提出“建管并重、重在管理” 的工作思路,针对不同的小区,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将老旧小区管理纳入社会建设,实施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老旧小区管理驶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提供了有效保障。

(2)广州:综合运用“全面改造”和“微改造”两种方式推进城市更新。在对老旧小区现状摸底的基础上,城市更新局制定全市老旧小区更新工作方案和更新改造标准,分时段、分步骤对全市基础设施老化、环境差的老旧小区实施改造;以“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更新运作模式和治理模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图4)。

图4 广州社区更新工作思路

(3)上海:一是通过规划先行、区域统筹、分类施策的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地改善市民群众居住条件。二是不断丰富、拓展旧住房修缮改造内涵。探索多种改造形式、创新管理工作机制,将旧住房修缮改造与小区综合治理相结合。三是结合历史文化风貌区、文化街区、风貌街坊以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要求,对老旧院落内的保护建筑实施保护性修缮,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特色。

2.2 经验启示

通过对一线城市在老旧院落更新的经验分析、总结,主要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

(1)关注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着力院落空间的功能、形态、人文、品质的塑造,优化空间、改善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2)体现融合发展理念,将城市更新改造与城市发展治理相结合,通过城市有机更新,激发都市活力,完善功能配套,促进功能复合,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3)创新改造模式,通过公众参与、市场参与,推动高品质城市空间实践,实现城市更新的共建共治共享。

(4)突出系统打造,通过全面改造和微更新相结合的方式,对不同功能地区进行多目标差异式更新,以公共空间营造带动城市功能品质的提档升级。

(5)强化文脉传承,强调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创新性利用,提升城市空间的文化品位。

3 思考建议与创新举措

3.1 以人为本理念

以人为本理念为指引,服务居民原则,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相和谐。

结合成华区实际情况,以片区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为导向,以城市功能体系建设为重点,优化区域功能布局,完善市政基础及公服等设施,营建社区环境;先导流后引流,优先集聚人气,逐渐恢复活力,最终实现社区自建、自理的良性发展态势,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相和谐。

3.2 院落改造为契机

以院落改造为契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至2021年,成华区重点集中改造范围内约327个老旧院落。遵循“碎片打造、成片提升”的规划思路,对成华区老旧院落实行分期分批改造,改造一片成型一片;挖掘不同片区历史底蕴,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片制宜,创新性、针对性地提出并制定更新策略和管理思路,多维度、多角度地制定改造措施,有序推进更新改造工作。以“点改造、片提升”,创建文旅成华品牌(图5、图6)。

(1)“点”改造——以“三增、四改、二提升”为基础,实现老旧院落微更新,促进院落邻里和谐、凸显院落人文情怀、强化院落安全感、归属感,营造智慧创新院落。

“三增”:增设院落安防、增设院落管理用房、增设院落智慧便民设施;“四改”:改造公告栏、改造房屋共用部位、改造市政管线、改造院落交通;“二提升”:提升院落文化特色、提升院落景观环境品质。

(2)“片”提升——提升成华空间品质,突出区域文化记忆,针对成华区工业遗存文化、古蜀文化和熊猫文化,通过增设城市家具,优化提升道路铺装、公共空间环境、打通步行通道,增加路网密度,缩减街区尺度;规划高品质开敞空间,提高城市通透性,突出成华可识别性、地域特色性,成片打造成华区文化特色片区,凸显文旅成华。

3.3 体制机制保障

以体制机制为保障,创新建设模式,强化高品质城市空间营造的制度支撑。

3.3.1 将城市更新与社区空间营造有机结合,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1)优化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形成对城市更新与社区空间营造的制度激励。

(2)优化完善规划体系。强化对城市更新与社区空间营造的规划引领。

(3)优化完善实施体系。组织编制技术文件,形成对城市更新与社区空间营造的技术规范。

(4)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探索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有效方式。坚持“先应急”为首要原则,将“健康”理念融入城市有机更新,整合各方资源,实现多部门协同联动的常态化,做到“事前有所准备、事初有效减轻、事中有力控制、事后迅速恢复”。

3.3.2 构建城市更新与社区治理融合的长效运作机制,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公开、公平、公正方式参与城市有机更新项目,探索城市有机更新政府与居民合理共担机制、政府和社会资金合作建设模式。

(2)逐步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探索党建引领公众参与模式,加强公众参与力度,建立“政府引导、居民主体、社会参与、市场服务”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城市更新的民主议事制度,建立全过程贯穿公众参与多样方式,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和基层工作者的积极性,使之成为社区治理实践的主导者。

(3)持续推进社区规划师制度。为社区工作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协助社区把控城市有机更新设计统筹和精细化管理,指导社区内有机更新项目实施,加强城市有机更新政策理念宣传、经验分享、活动组织等,引导公众参与,实践多方协调、共建共治的社区自治方式。

(4)探索开展“行走成都—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成都市社区营造挑战赛”等品牌活动,号召有志于社区营造的规划师、建筑师、景观师和艺术家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空间微更新的试点改造中,激发社会公众参与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积极性,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城市治理的创新思路。

4 结束语

随着一、二线城市步入存量发展阶段,城市有机更新工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规划编制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工作的重点。城市的老旧院落改造将是城市根性的首要着眼点。借鉴部分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对现状老旧社区做好扎实的调研摸底工作,逐步制定并完善由针对性的规划管理的流程、标准,对完成更新建设并投入使用的老旧社区开展实时反馈,对相关措施、策略进行修正、纠偏;以形成长效的运作机制。由点及面,从成华区延展到整个成都市域,推动旧城更新工作与城市高品质空间更好地融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