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峰 李琦 解银
【摘要】介绍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从新机场选址规划到设计建设全过程的规划设计理念、创新与亮点,梳理总结了天府机场基于"四型机场"理念的一系列规划设计实践与创新尝试,供相关工作参考。
【关键词】四型机场;机场规划;效率优先;以人为本;智慧赋能
【中图分类号】 TU248.6【文献标志码】A
2020年民航局发布了《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和《四型机场建设导则》, 明确了四型机场是以"平安、绿色、智慧、人文"为核心,依靠科技进步、改革创新和协同共享,通过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优化,实现安全运行保障有力、生产管理精细智能、旅客出行便捷高效、环境生态绿色和谐,充分体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机场。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是我国"十三五"期间规划建设的最大民用运输枢纽机场,是四川省打造"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格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支撑。
天府机场从选址规划到设计建设始终秉持四型机场理念,将平安、绿色、人文贯彻始终,从空地一体场址优化、功能紧凑布局、运行效率优先、因地制宜设计、"零"换乘综合枢纽、生态共融和多个主体协同共赢等角度,筑牢机场安全运行的基因,增强机场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以人为本实现机场与区域可持续协同发展。通过多种智慧化措施、手段赋能机场建设。规划设计中紧扣重点难点,大胆创新、精益求精,打造品质工程,开创了山区超大型机场规划设计诸多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四型机场"生动实践[1](图1)。
1场址优化,"绿色"肇始
天府机场前期研究中通过空地一体仿真模拟,优选"带侧向的跑道构型",结合周边条件,将场址优化北移约3 km。更契合天府机场以东向为主的航线网络,节省起飞飞机加入航路时间,且大幅减少对周边的噪声影响,缩短新机场与成都市的距离,节省先期配套投资和后期使用成本[2]。
1.1空地一体仿真模拟优选跑道构型模式
天府机场场址附近气象条件较好,静风频率高,气象条件不构成跑道方向选择的限制条件。成都地处我国西南,主要航线和旅客流向以东侧为主,东西向的起飞跑道可减少飞机起飞后的空中绕行,可考虑突破传统全平行跑道构型模式,具备多方向跑道运行模式的可能性。学习借鉴国内外机场先进的运行经验,提出全平行、带侧向、链式3种典型的跑道构型模式进行分析比选(图2)。
通过空地一体化的仿真模拟来评估上述3种典型的跑道构型模式的容量、延误、效率、灵活性和停机位使用率等。综合考虑空域环境、航班流向和流量、场址周边地理条件等,带侧向跑道构型从运行容量、地面运行效率、对周边空域的影响等方面综合分析为最优方案(表1)。
将天府机场的跑道构型由最初的全平行跑道构型模式调整为带侧向跑道构型模式,跑道容量更大、使用方式更灵活,也为场址的进一步优化创造了条件。
1.2降噪节能,场址优化北移约3 km
为保证成都新、老机场空中运行互不影响,对带侧向跑道构型优化:规划4条主向跑道与双流机场跑道(南北向)完全平行,保证新老2个机场的安全高效运行;规划的2条侧向跑道考虑起飞航迹避免飞经东侧的资阳、简阳等城镇上空,采用与主向跑道垂直的东西向,并以2条东西向侧向跑道作为由西向东的主起飞跑道,对北侧简阳市的噪声影响大幅减弱,场址具备进一步北移的条件。
场址北移可以缩短天府机场与成都市的距离,能节省旅客出行的时间成本,节省机场配套的高速、轨道以及水、电、气等配套投资,结合场址周边的高压线、城际铁路、城镇等因素,场址向北优化移动约3 km,节省市政配套投资约10亿元,优化后场址对临近村镇的影响也尽量降至最低,场址优化示意及优化后场址噪声影响示意如图3、图4所示。
2紧凑布局,效率优先
2.1大容量跑道构型有力支撑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
综合考虑成都空域特点,地形地貌等,与双流机场协同运行指挥等因素,天府机场远期规划6条跑道,包括4条南北向跑道和2条侧向(东西向)跑道(图5),其中4条南北向跑道均为远距跑道,具备远期提供4个独立进近、6个独立离场的可能,容量潜力大,充分挖掘天府机场场址最大潜力,为建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提供有力支撑。
2.2功能分区紧凑布局,地面运行效率优先
以满足机场战略定位和安全、高效运行为规划出发点,按"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适度超前、滚动发展"原则对机场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区、工作区等进行综合规划与协调,合理制定机场近、远期规划[3]。近期规划立足于指导近期建设,经济合理、安全高效、集约发展、节约用地,远期规划立足于对未来发展的控制和引导,留有一定的灵活性与弹性(图6)。
近期规划面向成都、紧凑布局、集约用地、运行高效,建设3条跑道(东一、西一、北一)跑道,提升机场容量的同时有效减少机场对周边噪声的影响。规划建设北侧 T1、T22个单元式航站楼,货运区及配套设施等(图7),靠近成都市及主要客源地,节约市政及配套工程投资。
开展地面运行仿真研究,分析航班地面延误水平,服务水平,及跑道、滑行道、机位等使用效率;识别潜在的运行瓶颈,优化构建运行高效、畅通发达的滑行道体系。
3综合交通,畅达便捷
天府机场作为成都地区"一市两场"的核心枢纽,其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更强调"全面覆盖、高效通达",实现高效畅达的规划圈层和时间目标(图8、表2)。
以上述发展战略和目标为指引,构建以天府四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实现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与四场无缝衔接,方便旅客高效换乘。并依托高铁、四场快线和高速公路互联通道建立2场之间的快捷联系。天府四场"七横期纵期环"的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规划如图9所示[4]。
规划集约高效的航站区,楼前规划"零换乘"四场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高铁、地铁等9种交通方式與四场无缝衔接,安检后最多步行距离650 m即可登四(图10)。
4以人为本,生态共融
4.1实现机场与周边城镇、环境融合共赢
场址优化和跑道构型方案优选大幅降低四场对周边近1.5万居民的噪声影响,减少噪声拆迁。避让周边绛溪河、毛家河等主要水系,结合周边水系、地貌进行竖向规划和排水组织,场内莲花水库完整保留用作景观、调蓄水体,减少對生态系统的扰动。
4.2构建"海绵机场"体系
通过雨水蓄排系统、飞行区滞渗措施、除冰废水收集系统、飞行区小区雨水"海绵"措施、雨水回用措施等有效构建了"海绵四场"体系(图11)。
为解决四场占地面积较大、不透水铺装区占地面积大、雨水径流总量较大,而外部受纳水系排水能力无法满足场内排水需求带来的问题,天府四场排水按照"多蓄少排缓排"的理念,采用直排及蓄排相结合的排水模式,在场内设置了由雨水管网、调节水池组成的雨水蓄排系统。调节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待洪峰流量下降后,再根据情况将存储的雨水排至水体或回用于其他系统。
4.3节能减排,建设"绿色空港"
航站楼、交通中心(GTC)及主要办公建筑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绿色三星级建筑占比达到85%。全场新能源车辆配置占比高达74%,充电车位占总车位的25%,设置充电桩2703个,每年为机场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07353 t。
5因地制宜男动态优化
天府机场地处典型山区丘陵地貌,丘壑相间、连绵起伏,且水系发达、河渠众多,地形复杂土方工程量巨大(图12)。竖向规划基于三维 CAD技术快速、准确构建原地形和设计成果三维模型并进行计算和方案动态优化,因地制宜,持续优化地势设计方案,实现20 km2的山区场地一次性平场1.7亿 m3土方量最优化且自平衡,节省土方投资、节约用地。
天府机场场区沟塘遍布、软弱土分布极不均匀且厚度变化较大,填挖交界和土岩交界,犬牙交错(图13)。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控制难度大,软弱土分布复杂、性质差,处理难度大。试验先行,成都新机场设计之前即先行启动了地基处理和土石方工程试验。以试验指导设计,因地制宜的制定了处理方案:对软弱土综合采用"强夯置换""碎石桩+塑料排水板""插板预压""换填"等工程措施;在填挖交接处采取放坡+强夯补强。该地基处理方案改善了地基均匀性,提高了地基土强度和承载力,并保证边坡稳定。
6大胆创新男智慧赋能
天府机场在规划建设中大胆创新应用多项新技术,建设"智慧"空港,提高机场保障能力、安全运行水平和运维效率,提升旅客服务体验。
(1)西一跑道建成智能跑道。使其具备主动全息感知、精确解析、动态评价、智能决策及风险预警的功能,可保障机场跑道的性能水平和运行安全。
(2)全国首家全场采用3D技术实现驱鸟系统智能化管理与控制。通过3D界面,实时监控机场驱鸟设备运行状态,并通过系统操作达到末端设备的远程控制,实现鸟情防范智能化。
(3)全场助航灯光按照满足 A-sMGCsIV级运行设置。近机位设置机位操作引导灯,可实现对飞机提供连续的灯光引导直至机位。全场高杆灯采用 LED光源,高杆灯智能照明监控系统纳入航班信息管理系统。系统可对每个灯具进行开关控制及亮度调节,亮度调节范围在1%~100%。可在航班到港前30 min,系统自动将机位高杆灯照度调整到适宜的照度,直到航班离港后恢复常态,从而实现机坪节能管理。
(4)规划建设全智慧旅客出行系统。实现"一张脸走遍机场",国内首创具有旅客身份识别功能的智能安检线,通过人脸识别、身份证或登机牌扫描功能,减轻工作人员负担、提高机场安全性。
7枢纽引领男协同共赢
7.1整体推进、同步建设
与天府机场规划建设同步推进配套的空管工程、油料工程和四家航空公司基地工程(国航基地、川航基地、东航基地和祥鹏航空基地)的规划建设,有利于各主体协调发展、共同壮大,有利于新机场顺利投用和市场培育。
7.2构建"两场一体"的国际航空枢纽
成都天府机场与双流机场共同构建"两场一体"、创新示范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发展模式,以枢纽建设为导向,统筹制定土地、财税、时刻、航权、机场收费等有机结合的政策体系,明确两场功能分工、高效配置两场航班时刻等资源、建立两场运力投放联动机制等。构建"两场一体"管理体制机制,推进两场空地一体规划、建设、管理、运行和服务,提高两场互联互通水平,打造高品质联程联运示范的国际航空枢纽(图14)。
7.3枢纽引领,港城融合
天府机场规划建设与周边临空区域、成都东部新区紧密互动衔接,着力推动空港、产业与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形成以航兴城、以城促航、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实现航空枢纽建设与区域经济深度融合[5]。以天府机场作为重要的辐射源,打造成渝相向发展的新兴增长极,促进和带动成都由"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的"东进"战略深入推进。
随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不断发展壮大,必将进一步强化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功能,加快打造成渝世界级机场群,让成都融入世界"空中丝绸之路"变得更宽更广更远,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官网.民航局机场司发布z关于印发《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的通知[EB/0L]. http:/w. cac. go_. cn/|GK/|GK/ECFB/20200110 200302.html
[2]李峰,李雄,解银.成都新机场场址优化的绿色实践[J].综合运输,2017(3):91-94.
[3]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审定稿)[R].2016.
[4]李峰,解银,李雄.从大处着眼,于小处着手—厦门新机场规划的几点体会[J].中国民用航空,2021(2):47-48.
[5]刘武君.航空枢纽规划[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