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贞谷, 郭居上, 李丽娟, 庾明达, 陈建国, 石凯凯, 江小州
(1.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反应堆系统设计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成都 610213;2. 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航天科学与力学系,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随着国产SA508-3钢研制的成功,中国学者们对其进行大量的研究,其力学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我国的压水堆核电站—回路压力容器也广泛采用这种材料[1]。利用试验以及有限元方法等手段,研究者们已经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余美芳等人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对国产SA508-3 钢的力学性能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和西方RPV 钢的对比,在拉伸、断裂韧性等方面展开了性能评估。基于耦合损伤的本构模型,张丽屏等[2]模拟了SA508-3钢的循环塑性变形过程,在评价以此材料制造的核电设备的力学性能方面提供了相关经验。林赟等[3]研究了国产SA508-3钢辐照性能,在研究堆上进行了加速辐照试验,进而评估其拉伸和冲击等力学性能。在国产SA508-3钢的断裂韧性方面,彭啸等[4]使用了主曲线方法,取得了1/2PCVN试样以及PCVN试样的研究成果。
有限元、边界元、无网格法、分子动力学的发展,使得针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表征和模拟也引入了各种新方法,在某些特定方面能取得较好的模拟效果。如针对材料及结构的断裂方面,传统的有限元面临极大的困难,Belytschko和Black[5]以及Moes[6]提出并发展了扩展有限元(XFEM)的思想和方法,而分子动力学模拟(MDS)也解决了这些困难,Cox等人[7]针对动态断裂的物理过程给出了更为直观的理解。研究了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Eringen和Edelen[8]、Kroner[9]以及Kunin[10]进一步提出了非局部连续理论,把具有特征长度参数的长程影响考虑在内。为了从理论底层解决不连续的难题,同时考虑了以上理论的特点和不足,Silling于2000年[11]及2007年[12]提出新的非局部框架下的固体力学理论——近场动力学理论(Peridynamic Theory,简称PD),黄丹等国内学者[13]在国内首先对其进行综述,译为“近场动力学理论”[14]。本文利用近场动力学理论,编写Fortran程序,模拟核电设备中SA508-3钢材料受拉的力学性能,并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价。
近场动力学把连续介质力学中的微分方程用空间积分方程来代替,由于积分在不连续处也是可积的,因此自然在断裂破坏等问题上也好处理。
如图1所示,近场动力学的基本思想为,考虑某个占据体积V(k)的物质点x(k),与有限范围内物质点x(j)(j=1,2,...,)存在着相互作用,作用范围δ称作近场范围,反映了近场动力学的非局部特性,即,范围内存在作用,超出该范围意味着作用消失。
图1 物质点相互作用范围示意
在作用域内,PD运动方程可以写为:
∀x∈R,t≥0
(1)
式中:H代表在近场范围内进行积分,若使用以下记法:
ξ=x′-x,η=u(x′,t)-u(x,t)
(2)
(3)
则如图2所示,ξ、η分别代表两个作用点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相对位移,而η+ξ则表示结构在变形后两个点之间的相对位置。f为近场动力学中的对点力函数,可以形象地把两个点之间的作用看成“键”,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图2 PD理论中物质点间作用
(4)
以及角动量守恒定律
(ξ+η)×f(η,ξ)=0 ∀η,ξ
(5)
对微势能函数进行求导可以得到f,即:
(6)
微势能函数w的量纲为能量/体积2,反映了单个键储存的能量。对于任意一个物质点,可以把其应变能密度写作:
(7)
为了模拟材料及结构发生变形后的破坏,PD引入了伸长率s来反映键的状态,即:
(8)
当s在变形过程中不断增大直至达到临界伸长率s0时,键就判定为永久断裂,代表该作用力消失。例如,标准的微弹性脆性(PMB)的对点力函数可以写为:
f(η,ξ)=g(s(t,ξ))μ(t,ξ)
(9)
式中:g是一个线性的标量函数,μ的取值为0或1(图3),即:
g(s)=cs∀s
(10)
(11)
图3 PMB材料的PD本构关系
则物质点x处的损伤可以由键数量的统计值给出,大小为已断开的键占所有键的数量比值,即:
(12)
因此,可以看出,对点力函数天然适用于不连续,在整个过程中,裂纹自发萌生并扩展,不需要其它的断裂判据或者扩展条件等。
同时利用PD理论和经典理论计算物质点的应变能密度,通过对比可以建立两种理论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则推导出微模量函数为:
(13)
将SA508-3钢考虑为一块薄板,材料属性取自ASME规范[15],其基本参数见表1~表3。板的两端承受均匀拉伸载荷,大小为p0=170MPa,编写程序模拟其弹性变形过程(图4)。
表1 SA-508 Grade 3 Class 2的材料特性
表2 薄板的几何及材料参数
表3 PD模型离散参数
图4 SA508-3钢薄板受拉伸载荷作用
时间步长取nt=2000,计算得到了薄板离散的所有物质点在x、y向的位移值大小(图5)。
(a) X方向位移
(b) Y方向位移图5 X、Y向位移云图
针对该算例,存在弹性力学上的解析解,以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中线上各物质点为参考,将PD计算的位移解与其解析解作比较(图6)。
从图6中可以看出,程序的PD计算值与解析解基本一致,进行误差分析后,结果如表4所示。
(a) 位移X向解析解与PD解对比
(b) 位移Y向解析解与PD解对比图6 位移解析解与PD解对比
表4 中线误差分析
程序收敛性方面,考察任意一物质点,提取出其每一计算步下的位置解,得到位移解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7),可以看出,在时间步到800后,计算结果趋于稳定。
图7 位移结果收敛性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基于近场动力学理论编写的计算程序在SA508-3钢受拉弹性阶段的计算结果与解析解误差很小,为后续分析较大的反应堆设备结构积累经验,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模拟损伤断裂等不连续力学特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