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循环生态农业策略下的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农家休闲观光园为例

时间:2024-07-28

郑 为, 唐 云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循环生态农业策略下的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农家休闲观光园为例

郑 为, 唐 云

(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武汉 430068)

文章围绕生态循环经济为主题,以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农家休闲观光园为例,对其生态循环策略进行阐述,包括总图规划、建筑设计、建筑造型、绿色建筑四个方面。探讨了现代生态农业园循环经济的基本思路及具体的路径和措施,为当前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农业生态园;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鱼菜共生

我国经济已进入平稳发展的新常态时期,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扩张,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现代交通体系的完备,使久居水泥森林的城市人渴望亲近自然,还原原生态的田园生活,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城市人群为目标的农业生态园、观光园应需而生。在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的设计实践中将循环生态农业策略与当前农业生态园建设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因地制宜、地域建筑、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的目标,成为循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现代循环农业生产的重要示范载体。

1 循环生态农业策略

1.1 概念

循环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发展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方法,结合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技术学原理及其基本规律,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1.2 循环农业发展意义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循环农业发展背景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开发和化石资源投入的增加,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化学物品,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消失的问题、土壤板结造成的自然肥力退化问题、地下水资源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我国农业在世界上创造了用7 %的土地养活22 %的人口的奇迹,但同时,农业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资源消耗源,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巨大资源的浪费源,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节能减排、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增长质量,农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总图规划

设计策略:因地制宜、分期开发、亲水理水、循环共生。

本项目地点位于襄阳市谷城县石花镇五家洲村,潭口水库库区。潭口水库作为谷城县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场地位于库区大坝下游,有库内流水自西向东流经本项目规划场地。场地地势比较平坦,西南地势较低,现状为湿地区域,东北地势较高,场地建筑物应考虑洪水位影响,主要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不应低于南侧围墙外主要道路标高(图1~图3)。

图1 场地现状鸟瞰

图2 场地内水系

图3 场地内沟渠

总平面规划通过多方案的比选,从模糊逐渐清晰,最终概况为因地制宜、分期建设、特色分区、景观轴线、生态循环、人车分流的特色农业休闲观光园规划布局。考虑到资金投入与项目回报周期,一期工程以特色农业种植采摘、小型民宿餐饮、儿童娱乐场地、温棚餐厅为主,倡导休闲农业观光旅游与小客流的短期住宿,结合当前方兴未艾的周末农业休闲游市场,积聚人气。二期则以精品别墅民宿、温泉酒店为主题,在一期市场依托下,倡导农业生态园产品的中高端需求与产品升级,打造具有浓郁鄂北地方特色的大型农业生态园,成为鄂北乡村农业休闲旅游的亮丽名片(图4~图6)。

图4 设计前期概念

图5 设计中期方案

图6 农业生态园总平面规划

3 建筑设计

设计策略:底层架空、鱼菜共生、庭院组合、光伏发电。

根据场地独特的坝区下游环境,在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特殊时期场地内涝的影响(很多临水农家乐项目都存在类似问题),为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整体场地设计不主张大面积的回填与开挖,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新建的建筑物力求融入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在我国南方地区,人类便结合自然环境创造出干栏式民居,形态多样,在鄂西广泛分布着适应地域气候与环境特点的吊脚楼、竹楼。底层为牛栏、猪圈,中层住人,顶层贮藏粮食与蔬菜,房顶易于排水,架空的吊脚楼防潮防水淹,体现了传统民居适应自然环境的建造智慧(图7、图8)。

图7 山区吊脚楼

图8 临水吊脚楼

在本项目设计中,延续这种古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适应,在建筑的一层采用架空的方式解决建筑一层与场地内涝水位的关系。架空层内布置鱼池、农产品加工作坊和局部停车场,在洪水淹没场地时,不会对架空层造成过大损失,庭院围合出来的院落在架空层区域采用半填土的方式,让内庭院地坪高于架空层地面1.5 m,开高侧窗,内庭院地面低于±0.000标高1.5 m,内庭院与内廊通过楼梯上下沟通(图9~图11)。

图9 四合院架空层平面

图10 四合院庭院

图11 四合院一层平面

结合坡屋面局部的有机水培蔬菜种植,将生活、生态、生产三种系统有机统一、立体组合,即上层屋顶局部水培蔬菜,中层正常居住,架空层鱼池养殖,最终形成农业循环经济,实现节约用地,高效产出,为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改造探索出一条新路(图12)。

图12 循环经济鱼菜共生建筑模型

4 建筑造型

设计策略:地域风格、传承文脉、地方材料、现代工艺。

进入21世纪,“绿色”和“生态”概念日渐普及、农业和旅游业产业地位不断提升,观光农业将是重要的娱乐产业,农业观光园作为观光农业的主体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农业生态园建筑建筑造型一方面满足餐饮住宿会议等功能的需求,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本土建筑文化与建筑材料的运用,以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回归田园的心理需求。

在本项目中,设计者积极探索鄂北民居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构造的结合,延续了鄂北民居典型的封火山墙元素应用于建筑的山墙面,形成典型的鄂北民居特色建筑,在建筑细节中寻求变化。特别是在入口处结合入口门廊将坡屋顶雨棚形成层层跌落,形成本建筑的独特标志性入口。并在窗套、窗框等细节上大量采用传统民居建筑的简化样式,既体现浓郁的传统鄂北民居的传统韵味,又要确保现代施工工艺能够按图施工建成。

地方建筑材料的运用,白墙灰瓦采用传统工艺,在瓦面的选择中,创造性采用日本铁瓦,这种瓦面具有更黑的光泽度,更稳定的色彩沧桑变化,将传统坡屋顶建筑的韵味完美体现。架空层基座整体采用当地盛产的灰色毛石贴面,将地方材料与建筑装饰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传统韵味的设计思想(图13)。

图13 农业生态园内四合院建筑

5 绿色建筑

设计策略:节能围护、阁楼隔热、庭院通风、光伏发电。

积极采用传统民居建筑的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尽可能因势利导,采用合理南北向建筑朝向与布局,较厚的墙体厚度获得良好的墙体隔热效果,合理的窗墙比控制窗户的大小,断热桥型铝合金中空玻璃窗,并严格控制玻璃幕墙的使用面积。建筑造型将传统的窗檐、门檐与南向与东西向的遮阳相结合,既丰富了立面造型,又起到了良好的外遮阳效果。屋面采用较厚的倒置式通风阁楼屋顶,提高了坡屋顶建筑保温隔热的能力。被动式节能技术在围护结构上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实现合理投资,经济运行(图14、图15)。

图14 遮阳处理

图15 建筑各时刻温度与辐射模拟分析

建筑物底层架空与庭院通风有效改善了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物的内部通风效果,每个房间都有自然通风采光,架空又实现了较好的底层防潮效果,为四合院的餐饮与住宿经营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另一方面建筑设计将循环经济策略植入到绿色建筑设计中,策略中的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小型风力发电为建筑物提供绿色清洁能源供应。

6 小结

通过本项目循环经济策略下的建筑设计实践,摸索出一条新型农业生态园规划与建设的成功经验,对于特色生态园总图规划,地域性建筑单体设计,建筑造型与地方建筑材料的运用,立体循环农业与被动式节能技术措施的绿色建筑应用,均有设计的亮点,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为周末休闲旅游新常态下农业生态园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1] 马思捷, 严世东.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9): 160-164.

[2] 史云, 王中华, 陆文励, 等. 休闲农业亲子游憩活动优化设计——以保定市农业生态观光园为例[J]. 河北林果研究, 2016, 31(1): 75-78.

TU982.29

A

[定稿日期]2017-08-14

郑为,男,建筑学硕士,讲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为建筑设计;唐云,女,建筑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与环境设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