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道路大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成金青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覃 明

(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中心,四川成都610051)



城市道路大修精细化管理理念在成金青工程中的应用

覃 明

(成都市成华区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管理中心,四川成都610051)

相对于一般新建道路工程,城市道路大修具有工期短、不中断交通施工、与市政管线及周边建筑设施联系密切、控制因素多等特点,需要考虑的内容较多,是一项十分细致、复杂而又极其灵活的工作。 因此,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迫切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特别是“四中心一枢纽”建设的成都交通体系与成华区“交通畅行”工程建设,对城市道路大修工程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详细阐述了城市道路大修工程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并结合“成金青沥青路面道路大修工程”实例,对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理解,精细化设计与施工内容及细节处理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提升城市道路大修工程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

道路大修; 前期调查; 精细化设计; 精细化施工; 细节处理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设施规模急剧增长,成都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成华区坚持以轨道建设为引领、以路网完善为抓手、以品质提升为突破、以交通配套为支撑,强力构建对外通达融合、辐射作用明显,对内畅通便捷、服务功能显著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达到10km/km2;大力推进缓堵保畅工程,改造交通节点,化解交通拥堵难点,增加快速路、高速路与城市普通路网的转换能力,同时作为老城区,越来越多的道路已接近或超过设计使用年限,进入大修维护期,成金青道路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成金青快速路作为城市主干道,位于成都市成华区龙潭寺,梁胜5组、9组附近,全长约2 000m,2005年底建成通车,截止2017年已通车12年,交通等级为中交通,实施范围内有2个交叉口,均为平交,道路沿线规划用地原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公共服务用地和公共绿地,道路红线宽度40m;现状路面结构为沥青路面,人行道为彩色预制混凝土方砖。

1 道路大修工程的特点

道路大修设计现状根据CJJ36-2006《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 规定, “传统的”道路大修工程是“对道路的较大损坏进行的全面综合维修、加固,以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进行局部改善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工程”。城市道路大修是一项细致而又极其灵活的工作,它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和涉及的问题很多。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修工程设计难度往往比新建道路还大,具有限制条件多,施工周期短等特点[1]。

(1)道路大修通常要求在不中断交通或尽量少中断交通的条件下进行施工,要求施工工艺简便、 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2)结合现状道路实际情况,对局部道路横断面进行合理改造,充分挖掘道路资源,提高道路服务水平,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3)充分合理的修复利用好旧路结构,保证大修路面的耐久性;

(4)路面排水设施以现况恢复为主,有条件的进行补充完善;

(5)整体道路景观效果应提升。道路大修工程不仅仅是路面破损修补,还是对道路环境的一次综合整治,应充分结合周边环境情况,从城市景观角度对道路范围内不和谐的城市家具、绿化、照明等内容一并进行改造。

2 成金青道路大修精细化管理

在现况城市道路大修工程设计中,多偏重于对道路的破损、病害进行修复,表现为注重路面铣刨加铺的处理,而在精细化上存在一定不足。首先是表现在大修的功能定位不明确,处理措施千篇一律,较少有针对各条道路的功能及特性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各方面要素的综合考虑,造成整体不和谐、不美观的现象;其次是专业间缺少协调及衔接,专业间仅从自身的要求出发,在过程中缺少其它专业的考量,同时缺乏沟通,造成整体不协调; 最后是缺乏景观环境意识,单纯从道路本身的交通功能考虑,道路从环境中割裂开来,与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融合。为克服上述缺陷,成华区交通市政局提出了环境需要协调,生态需要保护,资源需要节约,经济需要促进,公益需要保障的新理念,实行精细化管理,更新城市道路大修设计理念,多部门的协同合作,以及公众的参与,以达到城市道路系统最优和综合最优的目标。

2.1 注重前期调查工作

2.1.1 路况调查

开展全面细致的基础调查及检测工作,对沿线整体环境、路面使用情况及其他公用设施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分析,为设计、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1.2 交通调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交通量、 车道功能、车型。有公交专用车道的路段需调查公交车型、交通量,以及控制车型的轴重、接地压强等参数,分析路面破坏原因与交通之间的内在关系,同时也是是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值及路面补强的主要依据。

2.1.3 路面现况病害的调查

对现况路面病害类型、位置及范围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评定,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对现况路面病害类型、位置及范围进行详细调查并进行评定;利用弯沉仪对路面结构承载力进行检测;使用雷达探测仪对路面结构下的密实程度进行评估;典型病害位置进行现场取芯,根据第三方检测结果分析病害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

2.1.4 路面结构与历年维修资料调查

安排专人到原建设单位,对原路面建设期的路面结构组合情况、历年养护维修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路面取芯结果判断路面结构承载力水平及服务水平。

2.1.5 道路净空调查

对沿线桥梁及构筑物的净空进行详细调查,它关系到方案处理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施工机械设备的使用与净空有着密切关系,前期调查内容的细致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方案的可行性。

2.1.6 人行道调查

调查路缘石的材质、破损程度,以及外露高度等;人行道面砖的种类、材质、规格、病害类型、破损面积、结构组合,以及现况管线情况等;人行道通行空间的畅通情况等;人行道范围内树池边框的材质、规格、破损状况,以及树木生长情况等内容,为人行道改造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2.1.7 拥堵路段调查

调查拥堵路段公交线路情况、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沿线单位性质、需求,道路横断面形式;进出口间距,以及路面破损程度等内容。

2.1.8 无障碍设施调查

无障碍设施主要包含路段盲道砖的连续性、位置、颜色、表观,以及坡道设置等情况;路口坡道有无设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人行天桥或通道口处的盲道是否设置,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等内容;公交车站范围的盲道,以及坡道设置情况;中央隔离带及路侧隔离带的坡道设置情况等内容。

2.1.9 附属设施调查

调查沿线路侧挡墙的设置、外观情况,以及有无安全隐患问题;人行天桥或通道出口处平台的高度、宽度、有无安全问题等;隔离带端头的破损情况;人行道内的报刊亭位置、配电箱位置及标志杆线或监控杆线的位置等具体内容。

2.1.10 环境景观的协调性调查

调查与外侧建筑物的衔接问题、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停车位置及其需求情况、架空线的设置情况、道路两侧的环境景观效果等。

2.2 精细化设计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已由初级阶段的恢复路面、使用功能为主上升到包含道路综合治理等要素内容;根据前期现况调查报告,明确的重点及难点,进行大修方案的设计工作。要求设计人员提高设计理念、关注总体系统, 注重精细化设计,制定合理可行、景观协调、整体和谐、人文关怀的设计方案。

2.2.1 路面结构补强

根据检测报告,原路面基层结构状况较差情况(路面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下,路面检测弯沉值大于38(0.01mm)),采用大修补强措施:维持原有基层标高,采用20cmC20水泥混凝土下基层+20cm5 %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结构进行补强,加铺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下面层 +6cmAC-20C沥青混凝土中面层+4cmSBS改性沥青SMA-13 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原路面基层结构状况较好,仅路面行驶状况较差情况(路面结构强度系数为中等以上,路面检测弯沉值小于38(0.01mm)),采用中修罩面措施,即面层:4cmSMA-13SBS改性沥青混凝土+6cm沥青混凝土AC-20C,原路面面层铣刨6cm),修补处置现状道路面层。

2.2.2 路面病害处理

从本次路面破损状况调查情况来看,成金青快速路道路整治工程(北湖印象-成华界)段沥青路面出现了多种病害,损坏所表现出的形态和特征也较多,包括网裂、碎裂、线裂、沉陷、坑槽、修补损坏等,其中以网裂、碎裂、沉陷、坑槽破坏最为突出。据现场调查破损程度及取芯结判断影响深度,结合现况路面结构组合及厚度,采取有效的、针对性强的处理措施。病害处理也要综合考虑处理范围及深度,对病害间隔不长、厚度差别不大的区域,应结合车道宽度、施工和方便等因素统一考虑;对公交车站的病害处理范围要结合公交线路条数、实际进出站行车轨迹情况综合确定。路口范围的处理长度要根据现场调查候车排队长度以及道路等级综合考虑。

2.2.3 人行道处理

传统的人行道面砖雨天不透水,雪天不防滑, 造成了雨水资源浪费,同时也影响行人出行安全与舒适性。本项目利用海绵城市理念,将人行道改造成透水性铺装,既可以提高不良天气时行人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降低热岛效应,有利于雨水资源利用,增强环保效果。

2.2.4 无障碍设施处理

城市环境无障碍化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人文关怀的一项更新内容,遇障碍物时应设提示盲道,公交站设在路侧隔离带上时应设缘石坡道;在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条件酌情处理,但要保证使用功能不受影响。

2.2.5 路面井周加强处理

在前期充分调查、全面分析其结构受力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多种加固措施,对现状雨污水检查井和雨水口做提井周加强处理,采用C30混凝土加强,保持雨污水检查井、雨水口和改造后路面齐平,整体提高4cm。根据2012年版《成都市道路各类地下管线检查井、井圈、井盖设计施工补充规定》位于车行道下的雨水口应采用钢筋混凝土雨水口,对现状普通检查井井盖更换为球墨铸铁三防检查井盖。

2.2.6 附属设施处理

道路的附属设施是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大修中应加强人性化设计理念,注重细节处理,应积极与建筑物使用单位或设施权属单位沟通,协调处理好两者关系,既提升环境品质,同时满足功能的相关需求。

2.2.7 疏通拥堵路段处理

在疏堵工程中重点分析拥堵原因,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公交站点停车造成的路段拥堵,可以通过改造港湾式公交站台缓解拥堵;对缺乏渠化造成的路口拥堵,可以通过路口渠化设计加以改善;对出入口间距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出口拥堵,可以通过优化调整出入口间距使拥堵缓解;对机非混行交织严重造成的拥堵,可以通过增加矮护栏或机非分离,加强交通组织来缓解拥堵;对标志标线设置不合理造成的拥堵,可以通过完善标志标线指向性来缓解。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拥堵,也应遵循上述原则,逐一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2.3 精细化施工

精细化设计只是工程的一个方面,精细化施工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

2.3.1 实施道路连接处施工

为进一步保证改建道路与项目外道路连接平整通畅,需要调查与本道路相交道路的情况,保证坡度连接顺畅,确保连接处的平整通畅。故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根据设计标高,在施工过程中逐步调整,局部微调达到连接平整的效果。

2.3.2 新旧道路结合处施工

在新旧路搭接处及因交通原因半幅施工段落,在基层与面层和沥青面层之间加铺玻纤土工格栅,在基层和基层之间加铺聚丙烯材料的双向土工格栅,有效地减少层间的反射裂缝。

2.3.3 检查井与路面结合处施工

道路上的检查井盖座,提前予以拆除。用12mm厚钢板覆盖检查井并低于铣刨面,这样铣刨机不致因躲避检查井造成漏铣,保证了检查井周围有同样的平整度;对所有检查井盖座全部更换为球墨铸铁井具,施工时较好的控制了井框与路面高差,保证行车平顺,减少行车时的振动和噪音。

2.3.4 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

本项目应用了一系列与新材料有关的新工艺。例如:可调式检查井彻底解决了以往普遍采用的球墨铸铁井功能单一,在使用中经常出现井周下沉、检查井框与路面不平,容易出现跳车响声等现象;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具有优良的抗高温、抗低温、抗疲劳、抗老化性能,具有抗滑降噪、行车舒适的优点,且充分利用了再生资源(废旧轮胎),有效地解决了复合路面中防止发射裂缝,水泥混凝土路面黏结、防水等关键技术问题。

3 结束语

成金青快速路作为城市主干道,成都市成华区交通与市政局以增强道路使用功能、提高安全性和服务水平和提升城市景观为目标,高度重视路况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加强人性化、精细化、协同设计,精细化的施工管理,积极推广使用绿色环保技术与材料,提升道路设施的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了成金青快速路道路品质,改善了沿线人居环境,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完善区域应急疏散系统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成华区城市道路大修工程树立了标杆,实现了道路大修养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 臧金萍. 城市道路大修工程的精细化设计[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5).

13项技术被确定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创新技术

有13项技术被确定为上海市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创新技术。分别是采用减震、隔震技术的装配式结构体系或其他新型装配式混合结构体系;主体结构连接节点采用干法连接、组合型连接或其他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的新型连接技术;采用先张法高效预应力预制构件(同类型构件应用数量比例不低于50%);住宅大空间可变房型设计或SI分离(结构与内装分离)体系的应用;土建、机电、装修一体化设计或太阳能板、外遮阳与外围护构外一体化设计;采用构造防水的外窗、保温、饰面一体化预制外墙。(应用比例不低于立面面积的50%);采用EPC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模式,包括:设计—采

构(E-P)总承包模式、采构—施工(P-C)总承包模式、设计—施工(D-B)总承包模式等;采用芯片管理技术(RFID)或二维码技术在构件生产、运输、安装、验收全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在实施设计、施工准备、构件预制、施工实施和运维等阶段应用BIM技术(不少于3个阶段);采用免拆模板体系或拆装快捷、重复利用率高的支撑、模板系统(应用比例不低于80%);采用安全可靠的轻型机械自爬升升降平台体系或无外架的外防护体系;采用高效高精度测控一体化安装工艺;其他在管理模式、新体系、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创新应用。

摘自《建筑时报》

覃明(1973~),男,工程硕士,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土木工程。

U418

B

[定稿日期]2017-02-2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