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公园活力营造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以美国史蒂芬湖公园为鉴

时间:2024-07-28

韩龙玫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城市公园活力营造的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以美国史蒂芬湖公园为鉴

韩龙玫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城市公园活力营造是公园规划设计中值得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对美国史蒂芬湖公园规划设计的分析,得到营造城市公园活力的有益启示。我国的城市公园规划应在空间功能设置、尺度推敲、设施完善等多个方面进一步完善,营造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活动空间和游憩场所。

城市公园; 活力营造; 史蒂芬湖公园; 规划设计

绿色公共空间对现代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绿色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公园,其活力的营造决定了公共生活的品质,极大地影响着城市生活的质量。

欧美国家在经历了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质量恶化的阵痛之后,掀起了现代规划史上重要的三大运动:公共卫生运动、环境保护运动和城市美化运动。19世纪50年代在美国展开了“公园运动”为城市美化运动拉开了序曲,随后这场运动风靡北美和欧洲。现在,以纽约中央公园为代表的现代城市公园成为了各大城市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园始于建国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开始推广国家园林城市评选工作后,各地的公园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目前,很多城市公园在总体数量、规模、布局均衡性等宏观中观指标上均有较大提升。但在微观尺度上,由于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的缺失导致部分城市公园出现了人迹罕至、缺乏活力的问题,已经引起了规划从业者的思考。近几年,规划从业者开始关注公园的细部规划,通过分析国内外经典案例、针对老年人、亚健康等特殊群体的精细化设计等方法[1-3]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

扬·盖尔指出,“在城市和小区层次上的决策为创造功能完善的户外空间奠定了基础。但是,只有通过在细部规划设计层次上的精心处理,才能发挥其潜力。如果这一工作被忽视,这种潜力就会被浪费掉。”[4]本文试图以小见大,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美国史蒂芬湖公园的解析,探讨城市公园活力营造的规划设计策略。

1 史蒂芬湖公园概述

史蒂芬湖公园(Stephen’s Lake Park)位于美国中部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市东部,距离市中心2 km。公园占地面积约50 ha。整个基地呈不规则五边形,中部有冲沟将整个基地分为东西两区(图1)。西侧围绕面积约4 ha的史蒂芬湖布局各种活动空间(以下简称“湖区”),东侧为大面积的草坪和林地(以下简称“林区”)。公园的开放时间为上午6时到晚上11时。无论是跟大师高迪打造、拥有无数奇幻景致的巴塞罗那奎尔公园相比,还是跟各类娱乐设施玲琅满目的主题公园环球影城相比,史蒂芬湖公园面积不大、设施不多、景色平平,作为人口仅十万人的美国中部小城市公园,每天却吸引了大量人群在公园内玩耍、游憩,非常有活力。

图1 公园功能布局

2 史蒂芬湖充满活力的原因成析

无论春夏秋冬,史蒂芬湖公园一年四季都有多种活动发生,每天每个时段有各类人群开展着各式各样的活动,整个公园充满活力,分析起来有以下几点原因:

2.1 服务对象定位准确

参考广州市《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5]中的分类方法,史蒂芬湖公园属于区域性综合公园,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周边居住区的居民,因此,散步跑步、日常或假日聚会聚餐、购物后小憩等日常休闲活动多发于此。史蒂芬湖公园并未像哥伦比亚市的郊野公园那样设置高尔夫、沙地摩托、独木舟等专门的户外体育设施,而是选择设置各种步道、聚会聚餐区、沙滩等设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2.2 场地对活动开展的多元适应性

简·雅各布曾说过,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6]。同样,公园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也来源于其多样性。史蒂芬湖公园的功能空间布局呈现多样化的特点,使人们的活动在空间上具有多样性,而同一场地为多种活动提供适宜的场所,又使人们的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多样性(图2)。

湖区地势呈碗状,具有向心的特点,是积极、热闹的空间,规划将各种人群集聚程度高的功能空间(烧烤区、聚餐区、沙滩、圆形露天剧场等)沿湖布置,集聚人气。林区的地势相对平坦,视野开阔,规划更多采取留白的方式,使场地对不同的活动具有多元适应性。史蒂芬湖公园在其土地“公有”之前曾经设有一个九洞的高尔夫球场,在公园土地被市政府收购后,规划师在公园总体规划初始阶段时向公众提供了4个可选方案,分别是传统公园(Traditional Park)、公园和高尔夫球场(Park and Golf Course)、植物园(Arboretum)和公园及植物园(Park and Arboretum)。公众最终投票选择了方案四,原来的高尔夫球场改建为现在的林区[7]。改造之后的场地对各种活动的开展显然具有更大的适应性,一方面给各种球类运动或日常休闲活动提供简易的玩耍空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大型主题活动灵活布置使用。人们平时在这里散步、野餐、遛狗,也有大学生在这里玩飞盘、踢球。在特殊的日子这里会召开音乐会、公园艺术节(Art in the Park)、波恩县风俗节等特色节日。

(a)公园活动空间分布

(b)公园活动时间分布图2 公园内活动分布

2.3 以人为本的功能设定逻辑

史蒂芬湖公园功能空间的逻辑组合符合人性化的需求。首先,动空间和静空间设置合理。亲水区(人造沙滩、戏水喷泉和游泳区)和聚会区(聚会聚餐区、烧烤区等)是整个公园人气聚集度最高、活动类型相对“动”的两个功能空间,分别设置在公园的两个主要出入口处(南入口和西入口),即人流的主要集散区域。植物花园、钓鱼区等人气聚集度较低、相对“静”的功能空间设置在公园次要入口处(北入口)或中部,远离喧嚣的人群。其次,相似功能空间采用组合设计,使同类型活动的发生产生有机的联系。亲水区设置了人造沙滩、戏水喷泉和游泳区,游泳、戏水、日光浴、堆沙滩、玩喷泉的人聚在一起。聚会区设置了聚会聚餐区、烧烤区、儿童游乐设施,不同的人群小分散、大聚集,分享食物、聚会时演奏的音乐、表演的节目,促进陌生人交流,展开社交行为。在4个聚会聚餐区中,适合带小孩家庭的一个设置在相对偏僻的最南端,并附属设置了儿童活动场,露天儿童活动场背靠一片树林,避开了人群集中的区域,便于父母对小孩的照看。

2.4 空间尺度的宜人性

根据扬·盖尔的社会性视域理论[4],0~100 m称为社会性视域。在100 m的远处,或在更远的距离见到的人影就成了具体的个人;35 m以上倾听别人的能力大大降低,面部特征、发型等细部特征也难以看清。当距离缩小到20~25 m,大多数人能看清别人的表情和心绪,见面才变得真正令人感兴趣,并带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凯文·林奇也认为[8],25 m左右的空间尺度作为在社会环境中最舒适和得当的尺度。

如图3所示,史蒂芬湖公园湖区所有的设施和活动区域间距不超过100 m,公园南侧制高点处游憩区、烧烤区和聚会聚餐区4个活动区域的间距约35 m,活动区域本身的长宽尺寸不超过25 m。人群以35 m的间距分布,既可以保证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又可以使人感知周围的人群和活动。单个活动区域大小适宜,令人感到舒适和愉快。

图3 功能空间尺度分析

公园的空间具有通透性(图4)。空间的边缘多采用稀疏的灌木、栏杆、低矮的石块界定,使空间既有明确的界限,与其它空间保持通透性。道路、台阶两侧既没有路缘石也没有灌木,道路、台阶和草地靠自身的材质界定空间,追求融合而非阻隔。人类的活动是最能引起人们关注和感兴趣的因素。通透的空间使人可以相互感知,进行社会性活动的人一般不抗拒成为其他人的观看对象,使得其他人既可看风景又可以看人,从而产生更多的社会性活动,由此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图4 通透的空间(资料来源网络)

2.5 空间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

公园内几乎不存在纯观赏性的空间,更多的是提供基本的设施进而促使人们使用、参与和体验的空间。如图5所示的各种空间,湖区驳岸形式多样化,可以垂钓、戏水和游泳,树木可以攀爬,草坪可以打滚,公园里每一处元素都可以触碰。人有亲近自然的本能,除了视觉和听觉,触觉也是一项重要的感知因素。可参与的空间使人有事可做,增加人在户外逗留的时间和频率,进而增加场所的活力。同时,空间的趣味性吸引人们去体验和玩耍。比如地面喷泉采用多种形式的喷泉组合,并设有感应式喷泉,感应到人的到来会突然喷水,人们在这里收获了特别多的欢笑。

图5 参与性和趣味性空间(资料来源网络)

3 对成都公园规划的启示

(1)合理的规划提供开展多样活动的可能性。把握成都当地居民的休闲习惯,考虑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的差异,分析公园使用目标人群的喜好和需求,设置适宜的、多样化的

功能空间,使公园的游玩者有事可做,引导人们活动,激发人们交往。

(2)打造尺度宜人的空间。杜绝大尺度的荒漠空间,避免大片无法进入的草坪,避免大片让人无所适从的硬质铺地。将大尺度空间化整为零,从人的实际感受出发,推敲最让人感到舒适和愉快的尺度,打造宜人的小尺度空间。同时,保持空间与空间之间的通透性,使人们可以相互感知,增加人群之间的交流。推敲功能空间的逻辑合理性,有关联的功能空间宜采取组合式布局。

(3)提高空间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中国公园受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部分设计师或执政者偏好设置大量华丽的、大气的景观。公园游玩者像是游走在一个隔着玻璃罩的景观盆栽中,除了发出啧啧的赞叹声之外便无所事事,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大片无法进入的草坪、无法触碰的树木、无法感知的水体、无法参与和缺乏趣味性的环境无法引起人心理的共鸣,缺乏对人的持续吸引力。很多相关研究提出创造多样化的驳岸形式,也仅仅是从景观角度出发,没有真正考虑到环境的可参与性。在我国,除了植物园等专用于观赏的公园外,大部分的城市公园和社区公园都应该提高环境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使人融入环境,获得愉悦的感受。

4 结束语

史蒂芬湖公园并非自然资源非常独特的公园,通过对目标对象的准确把握,打造多样化、尺度适宜、人性化、可参与的、趣味性的空间功能,营造出了富有活力的公共空间和游憩场所。成都的城市公园特别是社区公园规划应借鉴这些有益的经验,通过微观尺度的推敲和分析提升规划的水平,促进公园产生更多的活力,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1] 唐静云.增强城市活力的开放空间设计方法——以芝加哥千禧公园为例[C]//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2010.

[2] 徐煜辉,卓伟德.城市公共空间活力要素之营建——以重庆市解放碑中心区及上海市新天地广场为例[J]. 城市环境设计, 2006(4).

[3] 温全平.面向亚健康群体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规划设计初步研究[J]. 风景园林,2010(4).

[4] 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8-69.

[5] DBJ 440100/T 23-2009 城市公园规划与设计规范[S].2009.

[6]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 译林出版社, 2006.

[7] http://www.gocolumbiamo.com/ParksandRec/Parks/Stephens_Lake/.

[8] 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陈朝晖,邓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韩龙玫(1984~),女,硕士,工程师。

TU986

A

[定稿日期]2016-05-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