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描绘中国未来发展蓝图

时间:2024-04-23

崔靖芳

为谋划“十三五”规划,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习近平总书记格外忙碌。他走基层,入深山,进农户,到工厂,访工友,提出改革发展理念,谋划战略部署,设计改革方案,推动改革进程,自始至终,贯穿百姓导向、民生导向,殷殷关切民生保障和民生改善。

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决胜阶段,习总书记正以稳健坚定步伐丈量民情,以深情温暖民心。

2015年10月26日—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审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谋划未来五年中国发展之路。

“十三五”规划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重要性毋庸置疑。

在这次全会上,习总书记就“十三五”规划建议亲自向全会作说明。这是30年来,中共中央总书记首次就五年规划(计划)建议向全会作说明。2016年2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审议“十三五”规划草案。

从这份近万字的说明中可知,建议的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本人亲自担任组长,历时9个多月时间最终完成建议。

为这个关键时期的关键规划,习总书记进行了十分密集的调研活动。他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27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就创造了“四下基层”工作法。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详细资料是他的工作作风,他向来有跑遍所在工作区域内基层的工作习惯。从正定、厦门、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直到中央,他始终保持着高频次的调研风格。从调研中发现问题,从调研中总结国情,从调研中寻求规律;在调研中蕴育新思想,在调研中产生新理论,在调研中形成新措施,在调研中谋划新战略。

通过梳理习总书记此前多次调研活动和重要讲话,呈现出一幅中国未来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蓝图。

全面小康

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习总书记下团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走基层”,他曾跟代表说:“我正在集中思考‘十三五规划。这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规划,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十三五”的最大任务,也是“十三五”时期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2015年2月13日,在延安干部学院1号会议室,习总书记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是当天上午从北京飞赴延安的,他一下飞机就前往自己当年插队的延川县梁家河村看望慰问父老乡亲,并就老区脱贫致富进行实地调研。4个多小时的看望调研活动结束后,习总书记马不停蹄赶回延安市,主持召开这场座谈会,同来自陕西、甘肃、宁夏的24位市县委书记一起,共商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计。

在这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把扶贫攻坚任务进一步聚焦到革命老区,他深刻指出:“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这就是我常说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习总书记情牵贫困地区干部群众,一直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聚精会神抓好扶贫攻坚工作,特别是要抓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

习总书记的调研活动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调研方式不拘一格。从去年5月至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就曾与18个省份“一把手”座谈。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到他工作了5年的浙江考察,在舟山和杭州,深入企业、社区、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等考察调研,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舟山城市展示馆,了解舟山群岛新区概况。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岙山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视察,他走上眺望平台,俯瞰已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储油设施,听取舟山江海联运服务和岙山石油岛总体规划介绍,详细了解基地运行和发展建设情况,并同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亲切交谈。

在浙江为时三天的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不下9个考察点,至少5次谈到经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如何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刚刚起步,有的方面还没有破题,需要广泛探索。关键是要保持战略定力,应势而谋,深入研究管用的措施和办法。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路总是有的,路就在脚下,关键是要通过变革打通道路,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调研,在实践中深化规律性认识,努力在调研中吃透情况、把准脉搏,在调研中指导工作、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在保持经济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改革体制机制、推动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扶贫开发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

民生改善

每年的元旦和春节期间是习总书记铁定的调研时间,今年也不例外。2016年新年伊始,冬日的山城重庆,寒气中和着丝丝暖意。1月4日至6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重庆港口、企业考察调研。当他步行前往码头前沿平台,视察长江航运和港口装卸作业时,现场作业人员、货船船主、港口规划建设人员纷纷过来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总书记同他们握手,祝他们新年好。

在重庆考察期间,他同样强调民生。习总书记指出,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满足老百姓多样化的民生需求,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

民生与发展,犹如鸟之两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只有实现了这两方面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良好局面,从而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

民生连民心,民心系国运,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成为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归宿。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扶贫开发

让所有贫困人口脱贫是“十三五”规划最艰巨的任务。扶贫成为习总书记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问题之一,他反复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2015年6月16日,习总书记考察贵州遵义花茂村的脱贫致富情况,花茂村近年来发展山地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旅一体化,开办了42家乡村旅馆、10个农家乐,村民生活有了显著变化。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王治强经营的农家乐,房前屋后看得十分仔细,“家里种什么?”“土地经营情况怎么样?”“农家乐搞得怎么样?”

习总书记总是惦念着乡亲们。不管山大沟深,不畏道路坎坷,他总要走到群众身边去,拉着乡亲们的手,唠一唠家常,听一听意见,看一看乡村变化。他说:“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如果乡亲们笑,这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

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十三五”时期是我们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记,不时同参加座谈会的人员讨论交流。

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扶贫开发工作依然面临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主动性,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生态文明

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通、大理、昆明等地,看望鲁甸地震灾区干部群众,深入企业、工地、乡村考察,就灾后恢复重建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2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走上木栈道,湖水荡漾,苍山云绕,他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他叮嘱当地干部一定要改善好洱海水质。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习总书记十分高兴。他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艳阳高照,天气晴朗。习近平总书记和乡亲们在院子里拉起家常。他说:“我是第一次来大理,从小就知道苍山洱海,很向往。看到你们的生活,我颇为羡慕,舍不得离开。”他叮嘱大家:“云南有很好的生态环境,一定要珍惜,不能在我们手里受到破坏。”

在调研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地位,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区域发展

2014年4月25日,习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强调,要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抓紧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就振兴东北等地区老工业基地、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研考察。他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

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北地区人口、资源、产业、人才、基础设施、区位等支撑能力很强,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10多年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帮助、推动东北地区发展的专门措施,各级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使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实践证明,党中央作出的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前景是广阔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事物发展总是与各种矛盾相伴相生。目前东北地区发展遇到新的困难和挑战,这其中有全国“三期叠加”等共性方面的原因,也有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个性方面的原因。有矛盾有风险本身并不可怕,关键要有化解矛盾和排除风险的决心和办法,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束手无策、无所作为。千难万难,只要重视就不难;大路小路,只有行动才有出路。要深入研究在注重质量和效益前提下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举措和办法,多从内因着眼、着手、着力,找准症结就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是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治本之策。

改革创新

2015年5月25日至2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就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指导。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登上30万吨级船坞平台,察看造船作业,了解企业生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情况。这次在长宏国际,习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对企业负责人说,修造船领域国际竞争十分激烈,但要看到机遇和挑战并存。我们企业自身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拆船起家发展到覆盖造船、修船、拆船全产业链。要从这样的发展历程中增强信心,同时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他指着巨大的龙门吊说,大吊车真厉害,轻轻一抓就起来。他鼓励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抓住机遇,增强信心,拼搏向前。

2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又来到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察看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对他们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核心技术表示肯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不断增加创新研发投入,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培养创新人才队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习近平总书记对簇拥在身边的年轻科研人员表示,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只要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创新优势,我们国家的发展事业就大有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召开华东7省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指出,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