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健康绿道建设——打造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神经网络

时间:2024-07-28

牟 里,陈俞臻,晁旭彤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81)

1 绿道的定义与起源

1.1 绿道的定义

绿道(Greenway)是一种连接主要山体水系、田园林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古迹等自然和人文资源,供行人和非机动交通工具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并且集合了生态保育、康体运动、休闲娱乐、文化体验、科普教育、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

1.2 绿道的发展历程

“绿道”起源于美国,至今经历了5个主要历史阶段。

1.2.1 “绿道”的雏形——波士顿“翡翠项链”公园系统(1867~1900年)

大多数文献认为,绿道思想的源头可以追溯到Frederick Law Olmsted和他1867年所完成著名的波士顿公园系统规划(Boston Park System)。该规划将富兰克林公园(Franklin Park)通过阿诺德公园(Arnold Park)、牙买加公园(Jamaica Park)和波士顿公园(Boston Garden)以及其它的绿地系统联系起来。该绿地系统长达25 km,连接了波士顿、布鲁克林和坎布里奇,并将其与查尔斯河相连。其后,Charles Eliot扩展了他的思想,将其绿色网络延伸到整个波士顿大都市区,范围扩大到了600 km,连接了5条沿海河流。

1.2.2 扩大至美国其他各州的绿道规划与实践(1900-1945年)

这一阶段主要有 Olmsted Brothers、Eliot 1I和 Henry Wright等人,他们从事了一些绿道的规划。Olmsted Brothers所做的波特兰的纪念Lewis和Clark的广场规划完成了64 km的环,后来被规划师扩展到225 km。EliotⅡ所完成的马萨诸塞(Massachusetts)的开放空间规划。Henry Wright完成了新泽西州兰德堡镇(Radburn Town)的绿色空间和绿道规划。与此同时,国家公园管理署(NPs)进行了大量的公园道(Parkway)的规划实践,如蓝桥公园道(Blue Bridge Parkway)。

1.2.3 环保运动影响下的绿道理论研究(1960-1970年)

Philip(University of Wisconsin)在进行威星康斯州遗产道规划的时候,发现大多数重要的自然和文化资源都分布在河流廊道两侧。Iran McHarg(Universitv of Pennsylvania)所著的《设计结合自然》,尤其是其中一章重点讨论了河流廊道的规划。ErvinZube(Universitv of Massachusetts)领导的大城市区域风景规划模型(METLAND)研究小组更加注重定量化的研究。

1.2.4 绿道命名运动(1980-1990年)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户外游憩总统委员会的报告强调了绿道给居民带来的接近自然的机会。在1990年,Littl首次定义了绿道。在北美,这一阶段有上千个绿道的规划和实践项目,但研究工作严重滞后,大多数仅限于项目总结。

1.2.5 国际绿道运动(1990年-至今)

这一阶段,绿道运动蓬勃发展,世界上有数千个国际、国家和区域层次的绿道项目。在理论研究方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召开了不少绿道的学术会议,并出现了有关绿道方面的博士论文。

2 国内外的绿道建设案例

2.1 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绿道

新英格兰地区绿道规划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相互连通的包含了地区、市级、场所三个层次的绿道网络(图1)。其中,地区层次主要对新英格兰地区进行一个有机的绿道网络规划,同时建立向决策者、公众和专业人士进行宣传该规划的框架结构;市级层次从现状资源的分析利用着手将之融入到上一层次的区域网中。场所层次从优先开发的几个连通项目中选择重要的节点进行场地规划。

2.2 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绿道”

图1 新英格兰绿道规划图

卢瓦尔河流域是世界自然遗产,此“绿道”位于法国中西部地区,全长近800 km,横跨法国卢瓦尔大区和中央大区、6个行政省、8个大中城市以及1个地区级自然公园。沿途设有14个自行车租赁和维修服务点,150个可接待自行车的餐饮住宿点,是法国重要的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自然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同时也是欧盟“绿道网”(规划全长60000 km)的重要组成部分(图2)。

图2 法国卢瓦尔河流域绿道规划图

2.3 美国东海岸绿道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 km,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该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每年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图3)。

图3 美国东海岸绿道风光

2.4 我国珠三角绿道网规划

自2010年起,珠三角地区规划建设了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和肇庆等,面积约5.46×104km2,规划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便利化、可行性的原则,在珠三角地区构建起了由六大骨干绿道组成的目前国内范围最大的区域绿道网络(图4)。

图4 珠三角绿道网规划总图

2.5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

深圳市绿道网络是珠三角区域绿道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两条区域绿道为主线,多种特色城市绿道为骨架,以社区绿道为网络。深圳市区域绿道总长约282 km,支线绿道总长约18 km(图5)。

图5 深圳市绿道网规划总图

2.6 增城市绿道网规划

增城市自2008年起,沿市域区域性主干道两侧建设了绿色廊道190 km,从中部市区到北部乡村建设了长达80 km的自行车休闲健身绿道,形成了绿道为藤,沿线镇村景观节点为瓜,以藤结瓜、造瓜结藤、交织成网的空间格局(图6)。

图6 增城市绿道实景

2.7 启示与借鉴

(1)多功能。绿道系统应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游憩活动机会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等方面发挥作用。

(2)多层次。绿道网络是个多层次的系统,需要从不同层次进行规划,并在各个层次上做到相互衔接和控制,最终形成整体绿道网络系统的控制。

(3)特色化。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绿道建设侧重点各有不同。成都市应按照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目标定位,高标准、高起点地建设市域绿道系统,突出成都特色。

3 成都绿道建设的意义

3.1 从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视角看绿道

田园城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她以道路为骨架,以城市、乡村、山水田林为躯体,以历史、文化为灵魂。而绿道就像联系身体各个部分的神经网络,它为田园城市注入活力与情感,使田园城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3.2 绿道建设的五大现实意义

(1)完善生态格局、体现自然之美。一个合理、健全的生态体系应该由基质、斑块、廊道共同构成。林盘、水系、田园及森林公园、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组成了成都平原的生态斑块;林盘、公园及城市绿地构成了成都平原的生态基质;而绿道作为生态廊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连通斑块与基质、完善生态格局的重要作用。

(2)连通城乡空间、促进社会公平。绿道作为道路系统的补充连通了城市、郊区与乡村,每年将为乡村带来大量的游客和旅游收入,同时绿道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综合环境的打造与整治也将让农村居民从中受益。

(3)展示城市特色、打造成都名片。绿道依托水系、山林,串联起了成都市域内的历史名胜、公园、风景区等具有成都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通过不同的主题线路,展示成都特色,未来将成为成都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4)提升产业层级、转变发展方式。绿道建设有利于沿线的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转化,借此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转型与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三产业的共生共荣。

(5)倡导绿色低碳、营造健康生活。绿道一方面将为绿色慢行交通提供空间,成为“节能减排”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也将为市民康体、健身、休闲提供一种全新的方式,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指数。

4 成都绿道系统规划方案

4.1 绿道的分级与布局

Ⅰ级绿道。由市级统一规划,贯穿全域的骨干绿道。

Ⅱ级绿道。中心城、区(市)县(含乡镇)等区域的其他支线绿道。

4.2 影响要素分析

市级区域绿道的选线布局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规划分别从生态景观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示范线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考虑。

4.2.1 景观生态资源

根据《成都生态市建设规划》,规划采用加权分析法,通过对市域生态质量、生态功能及生态格局三类因子的分析,对成都市景观生态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市域景观生态优良区域为龙门山脉区域,其次集中在龙泉山和都江堰精华灌区,另外蒲江、邛崃和双流南部的景观生态资源也相对较好。

4.2.2 历史文化资源

成都市域范围内现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个;国家级、省级历史文化名镇23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为164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62处)。

从空间上看,历史文化资源分布体现了成都顺水而生的文化特征。历史文化资源主要依托锦江、金马河、斜江河、江等河流分布。

4.2.3 与示范线规划的衔接

绿道建设应结合示范线规划,共同形成全面展示现代城市、现代农村、现代产业、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展示新型城乡形态,体现产业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慢系统”和“快系统”。

4.3 总体布局

市级区域绿道根据市域资源的分布,沿山顺水而行,主要形成九大主题线:“拜水观山”、“运动挑战”、“灾后新生”、“水韵田园”、“茶马遗风”、“天府江岸”、“锦绣东山”、“滨河新城”和“翠拥锦城”。

规划分别对九条市级区域绿道的起止点、线路长度、所需骑行时间和沿线主要景点进行了梳理,并在总体层面上对各主题线之间的连接点的大致位置予以了明确,为下一步各区市县制定绿道实施规划提供指导(图7)。

图7 市级区域绿道规划布局图

5 绿道的建设实施成果

5.1 全市整体实施情况

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绿道规划建设,据市建委绿道办统计,到2010年底:锦江、高新、武侯、金牛、青羊、温江、新都、青白江、双流、郫县、新津、崇州、都江堰等13个区市县都已建成或部分建成绿道示范线,已建成部分已全部对市民开放。

5.2 各区市县实施情况

2010年9月28日,郫县沙西绿道一号线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总长26 km,设两条支线,共有7个自行车租赁点位。

2010年12月10日,锦江区198·LOHAS绿道示范段建成,并对市民免费开放。198·LOHAS绿道是成都主城区首条大型绿道,也是成都市198生态带范围内的首条绿道,全部建成后总长度将达到28.4 km。

2010年12月,温江区总长度约67 km的绿道网络建成。温江区绿道形成了“一主线五组团”的绿道网络,途经国色天香、幸福田园、花卉基地等多个旅游点。

6 结束语

随着城乡统筹的深入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工作的稳步推进,成都市市域绿道系统规划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已受到全市上下的高度关注。下一步,还将在绿道进社区、增强绿道通达性及绿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换乘等方面继续深化和完善。

在全市奋力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征程中,成都健康绿道的规划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举措,是一条城乡和谐发展的希望之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