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孙婷婷,曹行凯
(1.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重庆 400044;2.南洋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新加坡)
自上世纪 90年代后期中国国内改革开放进度的加快,中小型建筑企业产值占全部建筑企业产值的比例由 1990年的 51.9%,增加到 2001年的 73.2%[1]。可见,中小型建筑企业在中国建筑市场蓬勃发展的过程中迅速壮大,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建造需求巨大,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铁集团等大型国有建筑企业在中国建筑市场占主导地位并几乎垄断着中国国内大型项目总承包的局势下,中小型建筑企业对满足建筑市场巨大的需求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曹露春[2]指出,随着中国在 2001年加入 WTO后,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中实力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外建筑企业将会进入我国建筑市场,这将给中国国内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带来公平的市场竞争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黄建平[3]认为只有认清形势,制定切合实际的竞争战略,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而促使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所以中小型建筑企业若要确保生存并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提升其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成为关键。
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是一种通过分析和评价项目实施或公司投资过程中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即公司所拥有的优势、所暴露的劣势、将面对的机会和威胁),以帮助企业制订战略规划的方法。按 Langford和 Male的解释[4],SWOT分析的作用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研究让企业充分利用外在机会去体现自身优势并规避外在威胁。
在该分析中,优势指对实现企业所制定的目标有帮助的公司特性;劣势指对实现企业所制定的目标有负面影响的公司特性;机会指对实现企业目标有帮助的外部条件;威胁指对实现企业目标或对企业业绩有不利影响的外部条件。
1.2.1 研究的内容范围
本文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从资料收集、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入手,结合SWOT分析方法,总结出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当前所拥有优劣势以及在建筑市场竞争中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提出了中小型建筑企业利用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持续发展的策略。
1.2.2 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 SWOT分析
针对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的SWOT分析是基于对重庆市、成都市若干中小型建筑企业、2家新加坡建筑专业分包商和 1家澳大利亚建筑咨询公司的公司负责人、项目经理或工程师进行的访问或问卷调查而展开的,调查对象包括国有建筑承包公司、设计院、私营工程承包商等。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参考 Yan和 David[5]等人对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广东省和河北省的 15家建筑企业的调查报告结果后,列出了以下的中国中小型建筑企业 SWOT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
随着中国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持续发展中所采取的战略性发展策略可大致总结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企业战略联盟。该策略指建筑企业与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在建筑市场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建立横向的工作合作关系[6]。企业战略联盟是中小型建筑企业强化自身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并且这种方式基于各建筑企业间的部分资源共享建立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根据自身核心竞争力和优势强强组合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弥补自身在某个方面的不足,以增加竞争能力。而且战略联盟中的各参与方在按工作份额享受利益的同时,也降低了各企业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弱了风险来临时单个企业所面对的损失。此策略可运用到比如联营体等模式中,如两家或以上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可根据各自在建筑专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组成联营体,参与到工程项目的投标和建设中去。
第二种,工程技术创新。增强工程技术创新能力是提高中小型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在技术产业化的前提下,中小型建筑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来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水准,在保证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同时依靠新技术的应用节约成本和资源并提高工程质量。并且,在激烈的市场持续竞争中,中小型建筑企业可凭借自身拥有的独占性新技术在一定时期内的建筑市场份额占有中享有优势。如早前的滑模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运用,该创新技术大大降低了施工时间,提高了工程进度,节约了工程成本,为施工企业赢得了效益。
第三种,差异化策略。所谓差异化策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此差异化在买方角度视为独一性[7]。当工程建设项目有特殊要求时,采取差异化策略并能满足这些特殊要求的建筑企业对于投资方或建设方而言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由于中小型建筑企业自身资金、人力等资源有限,所以中小型建筑企业很适合于采取差异化策略,根据自身特点把有限的资源投入特定的方面,避开在其它方面市场激烈的竞争,从而在自己投入的方面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事实证明,成功的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往往能让采取该策略的中小型建筑企业在该产业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并获取较高的收益。如在新加坡建筑市场中的个别中小型专业分包商在市政排水管道工程中采取非开挖顶管技术,在政府相关部门针对中心商业区内的排水管道工程招标并对施工方法有明确要求时,采取该差异化策略的建筑公司就比采取常规开挖施工的建筑企业更有优势。
第四种,企业文化建设策略。企业文化战略的核心是人才战略。以“人才为核心,智力为资本”的建筑企业,未来的发展及其前景不夸张地说,80%以上将取决于其人才战略。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职工确立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的自觉性。作为中小型的建筑企业的管理者,要与企业组织结构下层的职工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包括意见采集与反馈等,让他们明白企业的经营理念、运营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参与各种重大问题的讨论,赋予他们相当的责任。同时应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和选拔、淘汰机制。企业文化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型建筑企业要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就要制定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积极倡导企业文化,并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上下一致达成共识,不断提升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结合对中小型建筑企业的 SWOT分析和当前所采取的竞争策略,建立如下的中小型建筑企业保持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策略框架[8](如图1)。
图1 中小型建筑企业竞争策略框架
该竞争策略框架主要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包括企业战略联盟、工程技术创新、差异化策略、企业文化建设策略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是当前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提高自身竞争力所普遍采用的策略。第二层次包括产业结构、竞争策略、核心竞争力三个因素,第一层次中的四个策略又分别对第二层次中的三个因素有影响。而在第二层次的框架的平行结构中,产业结构对建筑市场的竞争性质和存在于该市场中的企业竞争力有直接的影响,并且是企业决策者在特定的产业结构下制定相应竞争策略的关键参考因素;核心竞争力由建筑企业所采取的相应策略而决定,对有别于市场内其它竞争者的技术、管理等核心竞争力也是企业制定竞争策略的关键参考因素。在竞争策略框架的第三层次,竞争优势[9]由企业所采取的竞争策略所决定,不同的策略择优组合会使中小型建筑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优势。在竞争策略框架的第四层次中,竞争优势在中小型建筑企业实施工程项目的过程中显现,为企业带来收益。
在改革开放深入的背景下.作为在中国国内建筑市场中扮演重要地位的中小型建筑企业需采取相应的策略,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中发挥其竞争优势,以确保自身的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对中小型建筑企业进行了 SWOT分析,然后对当前中小型建筑企业所采取的一些竞争策略进行了阐述,最后建立了中小型建筑企业竞争策略框架以帮助中小型建筑企业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在当前的市场中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李进峰.中小建筑企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建筑经济,2005(1)
[2]曹露春.国有中小型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及发展[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4,19(5)
[3]黄建平.新时期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
[4]Langford D,Male S.Strategic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Oxford:Blackwell Science,2001
[5]Yan Shigang,Chew Ah Seng David,Cheah Yuen Jen Charles.Creat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in China.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School of Civi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6
[6]Li,H.Y.Market strategies 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 in China's transition economy,Ph.D.dissertation,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98
[7]Male,S.and Stock,R.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onstruction,Butterworth-Heinemann,Stoneham,Mass,1991
[8]Yan Shigang,Chew Ah Seng David,Cheah Yuen Jen Charles.Competitive Analysisof Construction SMEs in China.Civil Engineering Research,School of Civil&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2005
[9]Porter M.Competitive advantage.The Free Press,New York,198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