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时间:2024-04-24

田娟��

摘要:特色小镇自2015年由浙江省首次提出,各地政府、投资机构、行业协会、商业界、学术界等广泛关注特色小镇的建设。本文从特色小镇的内涵、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特色小镇与产业转型、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特色小镇建设评价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产业转型科技支撑体系评价

2016年,住建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

一、特色小镇的内涵

在我国首次提出特色小镇的概念是时任浙江省长李强,他指出,“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1]。”《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这两处的特色小镇都是指非建制镇,而是发展平台,前者指出特色小镇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具有文化内涵、旅游功能及社区功能;而后者则强调特色小镇对产业和发展要素的集聚,两者稍有不同。另外一种是以建制镇或行政村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如四川、贵州等地的特色小镇。这不同于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建制镇特色小镇实质上是为了解决城镇化的问题。

由此,浙江特色小镇和建制镇特色小镇是特色小镇的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应因地制宜,按照实际情况,做好特色小镇的顶层设计和建设。实际操作上,为方便管理和国家财政支持等,多数还是以建制镇作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对象。

二、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

(一)围绕多视角探讨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

1从城镇化的视角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如李亚卿(2013)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角度,以苏南地区小微古村镇为例,分析了其生存现状,提出了恢复居住、开发旅游、形成产业集聚三步走的城镇化路径[2]。罗万伦等(2015)从新型城镇化的角度,结合青岛市城阳区实际,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措施。柯敏(2016)以嘉善上海人才特色小镇建设实践为例,对其区位选择、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规划建议。荣国平、张连荣(2017)以河北省曲阳县羊平小镇为例,对特色小镇的特色定位、空间构建、风貌控制以及空间营造进行分析研究,明确特色小镇构成因素和建设方式。

2从旅游文化的角度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如段亚琼、侯全华(2013)基于文化传承的视角,以陕西庙店优美小镇为例,提出了在特色小镇打造中要兼顾文化传承与特色旅游[3]。乔海燕(2016)认为特色小镇建设的灵魂在于文化建设,应在深入挖掘新塍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树立“以文活镇”的观念,挖掘、融合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休闲养生“慢”生活旅游特色小镇[4]。谢青青、吴忠军(2017)通过整合民族文化资本,并结合旅游特色小镇的内涵特征,探索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包括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形态建设、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如汤宇彪(2013)則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以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县南溪镇为例,对农业型特色小镇的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等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提出了运用环境美学进行小镇建设的建议[5]。王旭强、赵君(2016)提出了以生态农业公园为主题创建特色小镇的目标,从项目建设背景、定位和发展方向以及重点工作3个方面作了介绍。陈腊英(2017)提出,城市垃圾治理问题,可通过建设土地集约、产城融合的特色小镇来解决这一难题。

4从创新视角探索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如徐梦周、王祖强(2016)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通过对梦想小镇实践案例的探索,提出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培育要素及对策建议。洪志生、洪丽明(2016)认为特色小镇应基于全球产业发展的视角定位特色产业链,基于新生产组织方式进行相应的社区规划并加强创客服务工作,以更好推进特色小镇众创平台的创新[6]。葛欣萍、李光全(2016)认为,推动特色小镇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抓住科学理念引领、强化特色塑造、推进路径创新、实现动能转换四大关键。汤临佳(2017)等提出了工业旅游嵌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模式,从而推动“产业、环境和人文”“三位一体”发展,并认为需创新思路,因地施政。

(二)探讨特色小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亟需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赵士雯、赵艳华等(2016)从规划引领、发展模式、产业培育、空间布局、多目标联动和市场化运作6个方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进天津特色小镇建设的培育路径[7]。朱莹莹(2016)分析了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遇到的问题,指出应处理好特色小镇与创新驱动发展、集聚区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创建等三大关系,建立好政务、创业创新、自然、社会文化等四个生态系统,抓好科学规划、分类发展、运营管理、集聚转化、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工作[8]。徐黎源、颜传津(2016)就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注重形象策划、发展主导产业、塑造历史文化和自然文化四项建议。王燕(2017)着重分析江苏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制度建设、科学规划、人才引入、资金扶持、政府牵头、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三、特色小镇与产业转型

特色小镇创建需有鲜明的特色产业,以产业为主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小镇。吴可人(2015)、王艳侠、黄群(2016)认为打造特色小镇是浙江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需要以长远眼光和长效机制保障长足发展。徐伟凝、厉华笑等(2016)以温州智创小镇为例,通过对传统产业园区转型背景的剖析和特色小镇目标内涵的理解,进而从产业重构、功能导入、空间塑造、环境修复、文化再生和保障措施6个方面对特色小镇引领下的产业园区转型升级路径进行探索。许益波、汪斌、杨琴(2016)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结合上虞e游小镇的培育和建设,分析其在高端要素聚合度、信息产业基础、创业创新环境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加快融入大都市圈,提升城市整体格局;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高端生产要素;积极推进项目落地,以产业链思维运作小镇;加强品牌与文化建设,营造创业创新氛围等[9]。陈侃侃、朱烈建等(2016)基于对产业转型、文化活力、环境宜居的特色小镇内涵的理解,提出应避免的误区及建设要点,并结合平湖光机电小镇的实践案例,在充分研究政策背景、资源禀赋的基础上,从目标定位、功能组织规划、空间布局设计、保障措施制定等方面探索了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

四、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

特色小镇的成功,离不开资金、产业、文化等重要条件的支撑,目前国内对特色小镇的科技支撑体系的研究较少。以“科技+特色小镇”为关键词,搜索的结果为论文123条,主要有:宋为、陈安华(2016)从特色小镇的支撑体系(产业支撑、人才支撑、土地支撑、政策支撑、资金支撑、运营支撑)入手来剖析浙江版特色小镇的来龙去脉,以及其成功的特殊性[10]。陈立旭(2016)、王国灿(2016)提出了文化支撑对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作用。张建忠等(2016)提出了科技创新是旅游文化小镇建设的支撑力量。叶爱山(2017)通过研究特色小镇与科技创新互动机理,以此构建特色小镇支撑体系框架,提出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作用路径[11]。

五、特色小镇建设评价

目前,学术界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特色小镇的文献相对较少,仅有五篇,其中四篇是关于特色小镇建设评价体系,一篇是关于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评估的研究。吴一洲等(2016)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多边形图示法对各特色小镇基本信息、发展绩效和特色水平等三项指标进行了对比,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借鉴[12]。潘静波(2016)从空间维度到时间、小镇内和小镇外二维视角,设计金融类“特色小镇”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区域经济环境、特色金融小镇金融发展指标、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制度安排、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标等6个方面,进一步探索金融特色小镇的培育路径。董兴林(2017)利用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构建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利用Ec、Sc、En三个指数衡量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最后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四项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建议[13]。雷仲敏、张梦琦等(2017)在特色小镇发展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采用对标法,对青岛市夏庄生态农业特色小镇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其存在问题提出发展主导产业、传承历史文化、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条对策和建议。

温燕、金平斌(2017)依据GEM模型构建了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和GSC模型,确定了环境资源力、基础设施力、资本资源力、产业发展力、政府支持力5个指标,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指标权重的基础上,提出了特色小镇未来发展的建议[14]。

六、结论

纵观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通过案例分析(规划)或各地的具体做法等总结特色小镇建设经验,从城镇化建设、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等视角探讨特色小镇建设,以及特色小镇与产业转型、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研究、特色小镇建设评价等,大多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随着各地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推进,学术界对特色小镇的研究成果也会不断涌现。

从目前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

1有关国外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较少,且多是以个案介绍的形式出现。如德国名镇哥廷根、美国格林威治对冲基金小镇、法国普罗旺斯小镇等,这些成功的例子给国内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2多數文献都是围绕特色小镇的定义、内涵、特征以及特色小镇建设等问题上,而关于特色小镇的运营管理,营销推广,保障措施(人才吸引、环境营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等技术手段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运用等的研究涉及较少。

3特色小镇的创建应以特色产业为主线,包括信息经济等七大产业以及丝绸等历史经典产业,目前研究的特色小镇类型以旅游、农业、体育居多,而中药、金融、互联网等相关特色小镇的文献甚少。

4特色小镇建设的评价体系、核心竞争力评估已有学者开始关注,但对于不同类型小镇的评估、指标体系应有针对性区分,且指标的确定仍有一定的难度。

5特色小镇建设中各参与者(如政府、投资商、房产商等)之间的协调管理及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及控制仍处于空白状态。

可见,后续的研究应从多维度分析特色小镇的建设、运营及评价,多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当然,这还得依赖各地特色小镇持续不断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强特色小镇是浙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经贸导刊,2016(04).

[2]李亚卿苏南新型城镇化中的文化标识[J].中国经贸导刊,2013(35):73—75

[3]段亚琼,侯全华文化传承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特色塑造研究——以空港新城庙店优美小镇规划为例[J].华中建筑,2013(8).

[4]乔海燕基于地域文化特征的嘉兴旅游特色小镇建设[J].城市学刊,2016(5).

[5]汤宇彪对一个农业型特色小镇环保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9):127—128

[6]洪志生,洪丽明特色小镇众创平台运营创新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6(9).

[7]赵士雯,赵艳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天津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J].城市,2016(10).

[8]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3).

[9]许益波,汪斌,杨琴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研究——以浙江上虞e游小镇为例[J].经济师,2016(8).

[10]宋为浅析浙江省特色小镇支撑体系[J].小城镇建设,2016(03).

[11]叶爱山特色小镇科技支撑体系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20).

[12]吴一洲,陈前虎等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规划师,2016,32(7):123—127

[13]董兴林,牛春云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40—45

[14]温燕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估模型构建[J].生态经济,2017(06).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研究项目“基于大健康产业的泰州中药特色小镇培育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2135)[JP]阶段性成果。〕

(田娟,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