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培养的研究

时间:2024-07-28

高亦扬,杨学勤,汤 客

(1.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2.保定学院体育系,河北 保定 071000)

现如今,中国体育聚力转型,正在逐渐远离“唯金牌论”的年代,走向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的“大体育”。体育因此被赋予更多的社会意义,对于运动员,特别是金字塔尖的风云人物来说,其受万众瞩目、被青少年崇拜和模仿的职业特性,更要求他们具备职业精神。随着中国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大多数中国运动员对自身的要求也从原来狭隘专注竞技成绩转向更为宏观、更为国际化的视野。2013年,不少中国体育人用行动诠释职业精神。荣获年度特别贡献奖的航海者郭川为中国人的冒险精神树立了精神标杆;获得最佳男运动员的林丹,其职业精神和超强实力同样令人赞叹。此外,弃赛救人的马娇、续写老兵传奇的高娥等等,也都让人敬佩。他们或是实现了运动成绩的超越,或是表现了中国运动员的优秀品质,都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中国体育所应倡导的职业精神。2013年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囊括了这些正能量,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在成绩之外,更需要褒奖那些在中国体育更具精神价值的运动员。然而,一些明星和事件依旧提醒人们,守卫职业精神,依旧任重道远。此前,两年蝉联最佳男运动员的那个运动员,由于2012年负面新闻频发,且因无照驾驶被拘,最终没能入围2013年体坛风云人物提名。在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倘若不恪守职业精神,即使成绩再优异,也不能成为社会的楷模。本文介绍了体育职业精神的内涵,分析了体育职业精神对青少年运动员的重要性,提出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抓起,并针对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途径提出可行性建议。

1 体育职业精神

“体育职业精神”一词经常出现于各类媒体甚至官方文书,然而查阅大量国内文献、书籍和词典后未找到对其确切定义,根据“职业精神”的定义来进行推导可以得到其内涵。职业精神,一般指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应当具备的职业观念、态度、纪律、作风等要求的总称,是人们从事专业化工作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1]。因此,可以把运动员这一群体所应当具备的职业精神统称为体育职业精神。具体来讲运动员在从事体育运动以及日常生活中应当具备的职业观念、态度、纪律、作风等要求总称为体育职业精神,它是运动员从事体育工作应当恪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精神不仅应该表达为运动员“更高更快更强”的自我超越,更要表达为他们对追逐梦想的坚持、对体育道德的尊重、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国家荣誉的珍视。姚明曾经这样评价职业精神:“职业精神是一种尊重,对事物和人的尊重,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爱好、工作和人的方式。”

2 体育职业精神内涵

职业精神贯穿于每一名运动员的职业成长历程,良好的体育职业精神可以为运动员的职业加分,为生命添彩。网球不是我国体育的强势项目,李娜作为一个职业运动员,无疑已经创造了世界奇迹。赢得大满贯、获得世界排行第二名,李娜所取得的殊荣将久久地留在这个世界,留在人们的心里。李娜的成功,是体育精神的最好演绎。李娜自1999年转为职业选手以来,就在不断创造奇迹,从网球低级别赛事一路打到四大满贯。她是第一个获得巡回赛单打冠军的中国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强。2011年获得法国网球公开赛女单冠军,2013年澳网公开赛女单亚军,2014澳网女单冠军,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在网球四大满贯赛事上夺得单打冠军的第一人。以2013年的澳网比赛为例,这堪称是李娜进入职业网坛以来最为传奇虽败犹荣的一场比赛。传奇首先表现在拼搏精神。第一次受伤之后,李娜在接受6分钟医疗治疗之后就顽强地重回赛场。在一场举世瞩目的大决战中带伤上场的痛与残酷是可以预见的,不料,在第三盘她又再度扭伤脚踝,并且磕到了头部。李娜在接受短暂治疗之后,顽强地再次重回赛场。李娜用一种拼命三郎的姿态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正是体育职业精神的传承,使李娜永远那么大气、幽默,一举手一投足都显露出国际范和大家风范;也正是体育职业精神的熏陶,李娜永远能跟上时代节拍,且一颦一笑都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赛场内外的所有细节都能成为经典。不论输赢,作为职业运动员的李娜,总是散发着异样的光彩。而李娜之伟大,更在于她对于体育精神的不懈追求上。她在职业生涯中所表现出的意志品质令世人钦佩,她的成绩和实力、风度和精神,一次次成为世人瞩目的议题。

3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培养的内容

儿童少年时期是人性格、品质、心理形态、价值取向形成的关键时期,其特点是可塑性强,易受外界影响。因此,从青少年运动员入手,加强青少年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是提高我国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水平的重要手段。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3.1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正确的“三观”

传统意义上的“三观”即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看待事务、了解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是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的高层次的参照系。“栽树栽根,育人育心”。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形成正确的“三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本点,对其生活、学习和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青少年运动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其发育还不是很成熟,及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需要在青少年运动员日常生活和训练过程中更多地关爱他们的成长,正面引导,防微杜渐。

3.2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不怕吃苦、不怕失败、艰苦奋斗的意志

竞技体育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竞技运动。竞技体育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是运动员之间体力、技术、战术、心理、生理的对抗。发展至今,竞技体育运动成绩每一次被刷新都是对人类身体极限的超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运动员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训练,是无数次的挑战与失败,是无数次的伤痛和坚持。青少年运动员要从小做起,培养自己不怕吃苦、不怕失败、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体育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攀上一座又一座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3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现代体育礼仪

现代体育礼仪是指人们在体育活动交往中所应该具有的表示敬重、友善和友好的行为规范。现代体育礼仪可以通过体育赛事中的文明风尚行为和运动员的道德修养来表现体育精神。体育礼仪包含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参与者及体育仪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举世公认的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从古至今崇尚文明礼仪。礼仪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沉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不断得到后人的弘扬和发展。有调查显示[2],青少年运动员中很少有人系统正规的学习过相关的现代体育礼仪,这对他们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互相尊重、团结协作是健康人的标准之一,也是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的重点之一,这必将成为他们未来生活的永恒动力。同时,培养青少年运动员体育道德规范下的现代体育礼仪对于提高整个社会风气及青少年的文化素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3.4 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是指个人或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是指个人对国家、社会、他人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运动员应以一种有利于社会的方式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经营,运动员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和社会,热爱祖国、奉献社会是运动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时代发展的呼唤。郝家春[3]在《中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解析》一文中将我国运动员的社会责任分为了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经济责任和道德责任。一方面,根据运动员的职业特点,努力提高运动成绩,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精神产品是优秀运动员的特殊社会责任之一。作为一名中国的优秀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创优争胜为国争光激发国民爱国情绪是其崇高的社会责任,我们可以称这种责任为政治责任。另一方面,根据优秀运动员的社会角色,其作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我国竞技体育的风貌,并且他们有着很大的社会号召力和感染力,因此,具有为公众传播体育知识,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公众争相学习和借鉴的行为模范者的特殊社会责任。这一特殊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文化责任以及道德责任,主要反映了现实社会人们对优秀运动员所寄予的社会心理期望以及社会对优秀运动员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以及精神风貌等方面的要求。运动员在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精神和物质层面都会得到升华和提高。

4 青少年运动员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

4.1 用奥林匹克精神进行熏陶

奥林匹克运动的内涵已经远远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奥林匹克精神也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奥林匹克精神内涵丰富,它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奥林匹克是竞技精神。奥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强、更高”的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精神,同时它也是自由、平等、公正的体育竞技精神。奥林匹克自我挑战、公平竞争的精神奠定了现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发展的基石。第二,奥林匹克是生活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倡导人通过参加身体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而拥有健康的体魄、积极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我们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的强大动力。第三,奥林匹克是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宪章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奥林匹克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使人的身体与心灵、精神与品质得到完满的和谐,它是最成功、最完善的生活哲学。我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曾说,“运动和竞赛在培养人的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比如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以及在竞赛中学会合作、在对抗中建立友谊的精神等等。”努力推进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和发展,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运用奥林匹克精神培养青少年体育职业精神的重要途径。

4.2 加强文化教育

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思想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人格,为培养全面型的体育运动人才打下基础。目前,国家已经意识到运动员教育工作水平落后的问题,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运动员的教育问题依然不容忽视,青少年运动员的教育工作需要政府、体育教育领域专家、教练员及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应按照体育总局制定的全国青少年教学训练大纲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体育行政部门要根据不同运动项目和不同年龄阶段运动员训练规律,合理把握运动员从事专业化训练的年龄,切实保证文化学习时间。不断改革和完善青少年的竞赛体系,青少年比赛时间尽量安排在假期,并就近参赛。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向公办体育运动学校选派优秀文化课教师,公办体育运动学校文化课教师工资待遇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公办体育运动学校要积极吸纳当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办、共建和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质量[4]。

4.3 加强社会实践

“实践出真知”,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其体育职业精神认知的重要手段。杨扬、姚明等运动员以个人名义成立体育公益组织或者基金会,将他们在赛场上的影响力通过另一种形式延伸,中国奥委会近两年也推出了“奥运健儿公益服务大行动”等形式的活动,组织奥运冠军去学校、社区,和大众积极互动。应当鼓励青少年运动员积极参加此类公益活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对自身社会价值的认识。

4.4 树立榜样

解放军滑雪大队张庆曾说:“体育明星做公益不是简单的给予,更有一种引发的作用。引发那些孩子们身上的生命力,让他们积极参与运动,多感受一些体育的快乐,多一些体育精神的培养。这也是体育明星参与公益活动的特质和优势。”充分利用优秀运动员榜样的教育价值和青年运动员自身体育职业精神的典型事例,可以达到使青少年运动员激发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志趣、提高精神境界的教育效果。体育明星是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崇拜和模仿对象。近年权威体育奖项“体坛风云人物评选”将“榜样的力量”作为重要主题,向运动员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鼓励社会明星将社会责任感提高到与运动成绩同样重要的地位。运动员应该在为国争光、为体育事业奉献的同时,加强自身修养,坚持全面发展,提高体育职业精神,努力成为社会期待的榜样。

5 小结

体育职业精神有助于运动员个人职业成长,促进运动员履行体育事业社会责任,激发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促进民族团结。我国运动员的体育职业精神水平整体偏低,体育职业精神的培养应从青少年运动员抓起,并应将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三观”、艰苦奋斗的意志、现代体育礼仪和社会责任感作为重点。培养青少年运动员的体育职业精神,应大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工作;重视青少年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运用“奥林匹克精神”对其进行熏陶,并注重发现、宣传体育职业精神优秀运动员,鼓励青少年进行学习和模仿。

[1]吴梅.试论运动员职业精神的培养[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3):57-58.

[2]谢小兰.中外体育礼仪的比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3]郝佳春.中国体育明星社会责任解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76-28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Z].国办发[2010]23号,2010-03-3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