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特色小镇助推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时间:2024-04-24

王松 李金海��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产业集群发展路径面临挑战,“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省因空间资源制约,必须不断优化产业格局。特色小镇的建设符合发展规律,是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抓手,有利于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而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的制笔产业历经了三次变革,目前正通过打造妙笔小镇踏上第四次转型升级之路,是一个浙江省产业集群发展历程的现实视角。

关键词:产业集群特色小镇转型升级

一、 引言

集群发展的趋势在现代经济中表现愈来愈明显,如美国的硅谷、英国剑桥、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印度的班加罗尔等,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源泉。浙江省拥有数量众多、规模不一的产业集群,但大都在技术和创新上有所欠缺。近些年,越南、柬埔寨、缅甸、孟加拉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由于劳动力优势正在挤占低附加值领域,人民币的升值、工资上涨阻遏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我国的扩张,严峻的环境不得不促使国内的相关产业进行策略上的转变。经过这些年发展,浙江省在产业聚集、配套等方面仍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为后期转型做铺垫。2015年,浙江省启动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现已取得初步成效,“特而强”、“小而美”、“活而新”、“聚而合”,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特色小镇正逐渐成为“产、城、人、文”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1]。

二、文献综述

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解释了生产要素集聚的原因: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分工协作导致了集聚;Marshall认为是外部性导致了企业的集聚;而新经济地理学代表人物Krugman则认为企业集聚是由于因果累积循环效应产生的报酬递增。但实践证明许多地方 “打造产业集群” 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有些经过短暂发展后便势头不足。如何对产业集群进行有效治理并提升竞争优势,已成为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2]。在国内,构成产业集群的多为中小企业,它们凭借廉价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缺乏进入高附加值环节的能力,在比较利益分配上处于劣势,而研发所需的较高投入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3]。张小蒂、曾可昕研究浙江绍兴纺织集群发现,模仿创新达到一定程度时,集群的创新会因“搭便车”而陷入“囚徒困境”,市场失灵正是“困境”的症结所在,由此带来的集群内部产品雷同、交易费用上升、要素共享程度下降最终导致集群的产业发展可能被“低端锁定”。而通过产业链的协同治理,优化集群内要素共享,构建的“企企”与“政企”间的激励相容以及企业家才能内生拓展能可持续的增进集群外部经济[4]。

马歇尔等学者研究集群外部经济时,暗含着市场机制成熟、交易费用忽略不计等前提条件。但中国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可以在化解市场失灵、促进外部经济增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促进产业集群的升级。王岚表示政府通过其政策,可以吸引相关企业和机构,培育高素质的企业家,促进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机构的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等[5]。林毅夫指出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涉及技术革新和结构转型两方面。结构性转型是发展过程中必需的环节,包括产业升级和各类设施改进等,但巨大的交易成本和回报少、回报期限长等难以协调的问题,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市场有时不能完全有效,此时政府必须提供具有外部性的公共产品,能够扮演补充性角色发挥积极作用[6]。

特色小镇聚合多种高端核心要素,是浙江省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有力之举,是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探寻新的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之举。浙江省大力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工作以来,理论界针对这一模式不断地为其寻找理论渊源。卫龙宝、史新杰表示比照特色小镇的特点,产业集群理论能够很好解释其本质特征[7]。徐梦周、王祖强以梦想小镇的现实案例深入探索,用创新生态系统的视角对小镇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8]。白小虎等用生产力空间布局理论讨论了块状经济到特色小镇的演变[9]。此外,不少学者指出了政府在特色小镇当中的重要作用。卓勇良表达出优化政府政策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观点,将特色小镇看作一个创新政府公共政策的重大改革措施[10]。张蔚文围绕政府在特色小镇中定位是否准确、角色是否到位、哪些方面需要部位展开分析[11]。

三、浙江省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中国工业化水平东南沿海较内陆地区好一些,但廉价劳动力优势正随着人口红利释放基本结束而逐渐消失,政府和企业需共同致力改变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由代加工型向创新型发展、从微笑曲线底端走向两端。浙江省是我国产业集聚最明显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为特点的块状经济,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实践表明这种产业集聚所形成的竞争力十分明显,但由于传统产业仍占产业集群的主体,产品层次低、企业的规模小、分布零散、环境受制程度大[12]。浙江省的块状经济量大面广,是形成产业集群的重要基础。产业集群发展已慢慢从依赖硬要素组合转向主要依靠软要素支撑,越来越趋向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融合化、新兴产业集群化。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规划布局杭州大江东、宁波杭州湾等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将其定位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示范区。浙江省“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中表明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紧扣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加快产业优化升级。2016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把发展实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统筹适度扩大总需求和积极扩大有效供给,努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七大产业。聚焦七大产业建设特色小镇,围绕七大产业提升开发区和高新区、打造产业集聚区核心区块,紧扣七大产业培育骨干企业、强化要素保障,力争七大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10%以上。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加快现有产业、企业动力修复。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定实施工业机器人行动计划、“浙江制造”行動计划、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大力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新增1万台工业机器人,制定实施100个“浙江制造”标准。推进供给端和需求端协同发力。大力培育信息、健康、养老、文化、旅游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电子商务持续健康发展,形成消费和供给良性互动、需求升级和产业升级协同共进的格局[13]。

四、制笔之乡的困惑与突破

浙江省桐庐县分水镇是著名的“中国制笔之乡”,是一个说明浙江省产业集群状况的生动例子。经过四十几年的发展,分水镇共有制笔及配套企业739家,年产圆珠笔180多亿支,但大部分企业却处于产业链底端。具体说来,是因为位于圆珠笔笔尖的球座体作为核心部件,其生产设备和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发达国家手中。制笔企业大量选择瑞士的一体化设备进行生产,而国外设备要求高质量的原材料,无法加工国产钢材,因此又需要进口日本制作的易切削不锈钢线材。与此同时笔内配套的墨水也需从德国等国家进口。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圆珠笔产量第一,但在生产过程中依赖大量进口的局面,高額的成本不断压缩制笔企业的利润。浙江某公司董事长表示,他们曾研发了一款新式笔,由于受市场欢迎利润很高,然而不久其余企业都开始生产几乎相同的笔,利润急速下降,原来研发的公司很快失去了产品竞争力。这也正是Arrow(1962)所说的当集群内信息快速且“低成本”外溢时,企业倾向于采取免费搭便车的策略,这种模仿行为导致研发成果具有了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知识溢出是形成集群的重要原因,它决定了集群的规模,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函数,还导致集群内产品的雷同与恶性竞争的发生,但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是制止恶性竞争的有效手段[13]。

“制笔之乡”的问题正是浙江省乃至全国制造业都面临的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在于:1核心材料和设备长期依赖进口形成了依附性的产业结构,早期是技术资金等不具备,但随着恶性循环,依赖性不断增强,后期则是积重难返、结构性调整的困难;2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盲目仿制、奉行薄利多销的短视观念。科技创新的步伐不能停顿,应加大投入完善产学研平台。除了弥补不足之外,中国制笔业亦应致力于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例如,在笔杆上精益求精等[14]。目前,经过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实现了一系列技术上的突破。国家层面的重视,使得制笔企业开始能够用上中国生产的笔尖钢,困扰制笔行业的“进口依赖”困局开始出现逐渐扭转的趋势。虽然在易切削钢线材、墨水等技术上有了突破,但企业熟悉掌握新技术和设备仍旧需要时间。打造国际一流产品,国内企业还必须有追求“工匠精神”的态度。

分水制笔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至今已历经三次产业转型升级:1 90年代末产业第一次升级,企业从以家庭作坊为主到转向工业区聚拢,规模扩大,质量提升,产品大多销往国外;2 2002年底,制笔企业有些从单纯的代加工渐渐拥有了自主品牌,技术提高,产品变得多样化,标志着产业第二次转型;3 2013年,制笔产业借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继续转型,融入“互联网+”的元素[15]。现在,分水制笔正踏上第四次转型升级之路——抓住特色小镇建设机遇,着力打造 “妙笔小镇”。妙笔小镇在规划时就确定主攻最有优势和基础的制笔产业,争取成为制笔业的“单打冠军”。特色小镇倡导产业特色,但不盲目制造特色,不搞重复建设,最大程度发挥当地的比较优势,有利于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创业创新,统筹城乡发展以及彰显独特地域文化。除了凸显与放大特色,分水镇找准短板,不断加深产学研合作,将从争取“世界人均一支笔”转向“世界人均一支好笔”新目标,连续召开了三届“中国笔业博览会”,联合多所高校承办了四届“创意杭州”工业设计——制笔创意设计大赛,成立了浙江大学—桐庐分水制笔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桐庐分水笔类产品创意设计中心等合作基地,攻克新材料应用、外观设计等关键性技术等制约瓶颈,着重提升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此外,分水镇不仅种植业、养殖业出名,还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搞活了“全镇旅游经济”。有着“中国制笔之乡”、“中国最美宜居休闲小镇”等荣誉称号的分水镇,依托现有特色制笔产业基础和生态优势,融合“山水”、“人文”、“科技”要素,着力打造集创新、制造、文化、休闲功能为一体,一二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的时尚笔业集群。

浙江省的经济一直有一种不断前进的生命力,块状经济曾令浙江实现快速发展,但这些传统产业集聚区普遍创新能力低、集聚度不高、缺乏龙头企业。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升级治理,其实蕴含着各集群内产业链的价值整合,需要在“微笑曲线”两端的品牌与研发下力,让文化价值渗入品牌,用创新要素优化结构,吸引中高端人才和有效投资,通过要素集聚为集群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保障。分水镇打造制笔特色小镇,促使产业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正是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特色小镇成为全省产业发展格局重要载体的证明。

参考文献:

[1]严晨安小镇大机会——杭州加快特色小镇建设,推动创新转型[J].杭州科技,2016(02):8—15

[2]易秋平,刘友金产业集群治理研究文献综述与展望[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69—73

[3]张小蒂,王焕祥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小蒂,曾可昕基于产业链治理的集群外部经济增进研究——以浙江绍兴纺织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12(10):148—160

[5]王岚产业集群创新过程中的政府行为与政策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2):87—90

[6]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1(01):1—32

[7]卫龙宝,史新杰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28—32

[8]徐梦周,王祖强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培育策略——基于梦想小镇的案例探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05):33—38

[9]白小虎,陈海盛,王松特色小镇与生产力空间布局[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05):21—27

[10]卓勇良创新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重大举措——基于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理论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32—36

[11]张蔚文政府与创建特色小镇:定位、到位与补位[J].浙江社会科学,2016(03):43—45

[12]高艳新浙江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路径探索——基于产业集群视角[J].特区经济,2014(01):137—138

[13]李强政府工作报告[N].浙江日报,2016—01—30(001)

[14]叶建亮知识溢出与企业集群[J].经济科学,2001(03):23—30

[15]宋立鹏如椽之笔书写五美分水[N].杭州日报,2016—12—06(A07)

〔本文系中共浙江省委党校2016年度硕士研究生专项课题“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与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1608)阶段性成果。〕

(王松,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李金海,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