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深山 “明珠” ——天台县山头郑村民国建筑文化寻踪

时间:2024-07-28

金 妮,何靖怡,庞程怡,龙 江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311314)

山头郑村位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南屏乡,地处浙东南的丘陵地区,占地约1 km2,距县城26 km、南黄古道1 km,宋代开基,兴盛于清末近代。山头郑村南有前山岗头,北有殿后山,六另岗抱于东,十三罗山居于西[1],有1 000多年历史,曾长期为南屏乡中心,天台 “十大市” 之一;有 “小上海” 之称;有着独具特色中西结合民国建筑群。山头郑村村舍依山而建,村落四周被梯田环绕,藏在深山中却拥有多处中西结合的民国建筑,并聚集成民国建筑群。建筑是人类重要的文化现象,建筑风格受到一个时代中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气候、地理及民族心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民国时期山头郑村地处南山乡中心,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密切活跃,建筑风格更多体现西化。洋楼多为民国时期建造,数十个四合院于明清时期建造。

从平面布局、立面形式和细部特色上分析发现,山头郑村的建筑是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延续与血脉的传承,并有选择性地融入西洋建筑文化,做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中西交融贯通。见图1。

图1 山头郑村建筑分布(作者自绘)

1 山头郑村建筑概况

村中现存建筑约300多座,占地约9.4万m2,其中大型建筑约有十座,其余部分大多数为小型建筑。村庄大部分为2层建筑,只有少部分为1层建筑,个别为3层建筑。现今有郑仁山故居、肖卿故居、听松楼、区公府、过街楼等保存完好的民居建筑。

1.1 郑仁山故居

郑古为,字仁山,民国洋房建造者,原为山头郑村首富、村长。郑仁山故居是该村落中具有代表性的中西结合民国风格的小洋楼。小洋房地处山坡,东边侧楼为4层,主楼为3层,宅院坐北朝南,主入口在院子的东侧。

郑仁山故居主楼楼层多为传统的民居建筑,类似于欧美的花园式住宅建筑类型,同时在立面、建筑技术、房屋结构及住宅设备上采用了西式风格。垂直交通上有一自创特色旋转木楼梯,以适应狭小的空间。

侧楼部分主要功能用作防卫,布置有瞭望台、机枪孔,房间主要集中在楼梯间两侧;主楼部分沿明显的中轴线对称,在一条轴线上天井与房间的对称性强,房屋的边界线整齐,为矩形,符合传统的 “一堂两室” 之制。见图2。

图2 郑仁山故居建筑平面(作者自绘)

1.2 区公府

区公府为三合院格局的2层建筑(图3),平面呈现 “ㄇ” 形态,正屋三间,中间为厅堂,两旁为房,两侧做出翼房。靠近街道一侧入口设七级台阶。中庭与室内高差约400 mm,较高的地基可用于防水。各房间之间由 “ㄇ” 形廊道连接,两侧设有垂直交通。

平面形态沿中轴对称,两面对仗工整,从左到右依次为西厢、正堂、东厢。东厢主要用途为银行,靠近街巷,便于与外界交流沟通,且地势较高,便于防贼防盗。西厢靠里处曾用作食堂。

1.3 听松楼

听松楼位于与郑仁山故居并列的三幢建筑的最右侧(图4)。区公府与听松楼之间有一长14 m宽6.5 m的天井,是两侧建筑的连接缓冲空间。该平面形制呈现半围合形态生成一个较大的合院。平面沿一条轴线排列,边界方整,主要房间集中在厅堂两侧,与郑仁山故居平面形制相同。

图3 区公府平面图(作者自绘)

天井与室内之间有一半室外廊作为分隔。廊柱采用券柱式,柱形为方柱,拱券与柱的连接处雕刻有简单装饰,拱外筑在外墙上,只作装饰用,非承重结构,区别于西式拱券的承重作用。

图4 听松楼入口(作者自摄)

1.4 肖卿故居

郑少卯,字肖卿,曾在江苏地方法院任职。其故居是一座保存完整的三合院格局的小洋房,建国以后,洋房成为了区卫生院用房,后成为乡邮电局营业场所,现已弃置。

肖卿故居室内与外街道有较大高差,高差接近5 m。入口处有开阔的门头,门墙上做出花瓦墙头。进门后,有一方形庭院。该建筑由3间正房和两旁的厢房围合成三合院,为三间两厢。房间与庭院之间有廊作为分隔,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分隔明显,是典型的合院建筑。楼梯安排在平面两侧。北侧高围墙形成两个小天井。整个平面沿中线对称,格局严谨。内院满足了房间的采光需求,2层环绕庭院一圈廊道的门窗及阑干上,采用木装修,门板、直棂窗上均刻有朴素美观的细格窗花。廊道过门采用拱式门结构,体现一部分西化的思想。见图5。

图5 肖卿故居平面图(作者自绘)

1.5 过街楼

过街楼,专指有道路穿过建筑空间的楼房,或指跨在街道或胡同上的楼,底下可以通行,给予行人以遮阳、避雨的方便。山头郑村共有2处过街楼。

西端的入街处,有一座写有 “通德里” 三字的过街楼(图6)。此处过街楼较为宽敞,圆形拱门高约2.6 m,宽3 m,进深2 m,拱形门洞内部上方有木制框架结构做内部支撑,框架上部粗木条呈平行状态排列,彼此间距较小。内部墙壁两侧各立有三根高约3 m的木柱,木柱下端用较大石块作为基部。通道一面设有两个小圆形窗洞做通风与视野用,圆形窗洞对称排布,直径较小。

另一座过街楼,门牌上的石匾上有 “半月拱秀” 四字(图7)。 “半月拱秀” 相较 “通德里” 较为狭窄,宽度约为2 m,高度与进深尺度与 “通德里” 相近。檐口下有突齿形的雕花,边框上方正中间有一处拱形窗洞设置,偏西式门窗风格。

比较上述两处过街楼,前者样式简单,后者加入了简单的西洋式拱式窗洞形式。两处过街楼现均显示出一定的老化痕迹,立面上覆有一定程度的青苔和黑化痕迹,但总体保存状态较好。

2 建筑总体特征

2.1 天台地方村落形式的民居特色体现

图6 通德里过街楼

图7 半月拱秀过街楼

在平面上,采用传统浙东民居中常见的一堂两室或三合院的平面布局,呈现的平面形制为半围合,以生成天井空间。浙东地区的地理特征呈现北为山,南为水的山水格局,房间与天井的朝向布置则与地理位置有关。房屋前后多设廊,起到遮阳、防雨、交通联系及半室外生活空间分隔作用[3]。

在屋顶形式上,和周围大量四合院一样采用两坡屋顶,用小青瓦铺设屋面,热容量小,符合当地雨热同步、光湿互补的气候特点;基于防雨的功能,有较大出挑的檐,屋与屋之间相连呈连绵状。

装饰细部特色上,在檐口、门窗装饰、栏杆以及室内,采用了木装修。不同于浙中浙西传统民居主要集中装修在柱头、梁下、天花藻井上的浑厚纷繁,在肖卿故居2层中,木装修主要集中在环绕庭院的门窗和栏杆上,更显得轻盈空灵。天台的民居建筑很注重门头建设,花瓦墙头多用于门头两侧墙端,突出入口的丰富性,又可与院落一圈廊道的木装修产生联系。

在建筑外观特点上,采用了青灰和褐色砖、清水灰白墙面、灰色水泥斩假石墙面、老虎窗、烟囱、排气孔、镂空铸铁门窗等典型民国建筑立面要素。

2.2 西式营造特色体现

通过对比古典欧洲建筑,文中描述的民居吸取的西式手法多为其代表性的特征。以拱为例,拱的样式更偏向于古罗马建筑的拱券样式,是简单的半圆形拱券形式,简洁、线条分明、讲究对称,但其花纹样式较为简单;还在门窗做法是上采用拱形建造,见图8。

在装饰细部特色上,过街楼檐口下有突齿形的雕刻,与西洋建筑中的齿形檐口相联系;还有部分门窗拱下会采用退步式的雕刻手法雕刻出层层缩小的小拱,装饰风格简洁凝练,浑然一体。

图8 各处门窗形式

在建筑类型上,文中所述建筑多为3~4层,多采用砖块水泥等现代材料砌筑,区别于天台其他地区的2层木构建筑,是属于西式的洋楼建筑。

3 结 语

天台山头郑村的民国建筑,在地方特色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呈现小程度的西化,使得建筑既有近代西方建筑的立面特色,也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建筑平面形制。以郑仁山故居为典型代表的山头郑村民国建筑,其独特的中西结合风格也是与其他地区的民国建筑最大的区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