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理弹性及照顾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李萍, 唐月琴, 缪颖红

嘉兴市第一医院感染科(浙江嘉兴 314000)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甲型H1N1流感早期临床症状多为咳嗽、发热、咽痛、肌肉酸痛等,与普通病毒性感冒症状无明显差异,但若不及时治疗,容易引发肺炎、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等后果,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1-2]。目前临床广泛使用抗菌药进行各种流感的治疗,这也导致了流感病毒不断变异,抗药性不断增加,因此传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且由于甲流传染性极强,患者多需要在隔离病房进行隔离治疗,引起患者心理的恐惧,增加患者心理负担,也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效果[3-4]。因此在治疗同时,如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一直是临床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内容。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建立在干预患者心理基础上的干预措施,通过提前预测患者心理状态,做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能一定程度上促进治疗效果[5]。风险意识则是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风险的认知情况,这要求患者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加治疗依从性,从而达到减少治疗风险的效果[6]。本研究对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分析其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理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进一步为临床干预甲型H1N1流感患者提供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其中42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作为对照组;另42例患者采用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管理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中男、女分别为22、20例,年龄20~65岁,平均(37.62±5.14)岁。病程1~14 d,平均(5.36±1.05)d。观察组中男、女分别为24、18例,年龄21~64岁,平均(37.74±5.19)岁。病程1~14 d,平均(5.42±1.09)d。两组患者上述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知情并签字同意进行研究的患者;(2)入院体温超过38℃;(3)有流涕、咽痛、鼻塞等流感症状;(4)经CT检查和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RT-PCR诊断阳性。

排除标准:(1)孕妇及哺乳期女性;(2)有心理疾病病史者;(3)合并严重气质性病变、肝肾功能不全者;(4)同时参与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内容包括:(1)建立护理应急体系: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护理管理体系进行分工,由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副主任担任副组长,感染及发热科护士担任组员。明确小组各组员职责,全面掌握疫情变化。(2)启动应急病房:由于甲流H1N1传染性较强,启动病房应急措施,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护理人员护理时穿戴口罩、护目镜及隔离服。(3)护理人员配备:以患者为主体,根据患者的数量和病情进展进行人员排班。白班护理人员不够时由护理部派选对应科室护士进行增援,夜班授权二线护士长接到任务后及时调出病房护士进行增援,同时通知各科室备班护士进行待命。(4)建立就诊快速通道:①分诊前移:门诊、急诊分诊关口移至大厅入口,及时给予患者家属每人一个口罩,并发放甲流H1N1的宣传资料进行宣传教育。引导甲流H1N1患者去往指定区域进行诊断并隔离。②筛查流程:按照甲流H1N1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凡疑似为甲流H1N1病例均需要按照诊疗操作规范进行隔离,并收治入院。③住院流程:由筛查门诊对患者信息进行填报至病房,筛查门诊护士护送患者到专用电梯及区域。在筛查过程中,初筛体温异常者在病房内经连续3次复测体温正常,无呼吸道症状,无肺部阳性体征,且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者,可解除医学观察。若确诊则送至ICU负压病房进行隔离治疗。(5)隔离区管理:①划分隔离区:合理划分隔离区,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控制院内感染。包括污染、半污染和清洁区,进行严格划分。病房中有独立卫生间。②个人防护:根据不同区域要求进行个人防护。一级防护主要为筛查门诊的医务人员,要求穿工作服、隔离衣、工作帽、口罩,每4 h更换1次,接触患者后需要进行洗手消毒。二级防护主要为隔离留观室和感染病区以及接触患者标本、排泄物的医务人员,要求穿工作服、隔离服,佩戴鞋套、手套、口罩和工作帽,近距离操作时需要戴护目镜。三级防护主要用于为患者吸痰、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医务人员,除二级防护所有项目外需要加上全面型呼吸防护器。(6)对患者的护理:①严格消毒:病房自然通风对流,病房具备负压环境,24 h不间断消毒。体表消毒采用含有氯消毒剂溶液或0.5%过氧乙酸溶液进行擦拭,先上后下,先左后右;患者呕吐物消毒采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手消毒采用0.5%碘伏和75%酒精进行消毒。患者使用过的生活垃圾及一次性医疗废物使用密闭防渗双层垃圾袋包裹,由专职人员进行运送。②体温测量:每天密切关注患者体温变化情况,使用腋下水银温度计置于患者腋下,放置时注意擦干腋下汗液,测量10 min后进行温度记录。每6 h测量1次。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管理,内容包括:(1)心理危机干预:由于甲型H1N1流感威胁性较大,患者多感到害怕、恐惧、焦虑、急躁等。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基本场所及环境,消除患者置身于未知区域的恐惧感。积极与患者交流,维持良好护患关系,鼓励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为患者准备洗漱用品,开通电话及时倾听患者需求,使患者感到温暖,消除内心的不良情绪及抵触心理。每个病房配备液晶电视,丰富患者日常生活,及时宣教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病情的进展。根据患者口味和喜好,合理搭配饮食,积极改善患者心理。(2)强化风险意识:定期为患者开展甲型H1N1流感相关知识培训,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了解甲型H1N1流感可能伴随的并发症及危险情况,进一步强化患者的风险意识,在出现不舒服时能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每日对患者生活用品进行更换,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给予患者安稳和清洁的环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情况、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心理弹性情况包括心理弹性和心理状态,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患者心理弹性及心理状态。CD-RISC分为乐观(4个条目)、力量(8个条目)以及韧性(13个条目)3个方面,每个条目0~4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心理弹性越好[7]。SAS评分正常:<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59分;重度焦虑:≥70分[8]。SDS评分正常:<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9]。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分为生活行为规范、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症状管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管理6个方面,以Likert 5级评分法进行评分,分别为0~4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10]。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包括躯体功能(PF)、躯体角色(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以及活力(VT)8个方面,每个方面满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好[11]。采用自制问卷调查量表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满分100分,满意:≥90分;一般:80~89分;不满意:<80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乐观、力量以及韧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弹性情况对比(n=42) 分

2.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情况对比(n=42) 分

2.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行为规范、日常生活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症状管理以及治疗依从性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情况对比(n=42)

2.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者PF、RP、VT、SF、BP、MH、RE以及G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n=42) 分

2.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3.33%),(2=7.413,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n=42) 例

3 讨论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我国各地陆续发生,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作为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突发疾病,及时隔离观察和治疗时降低传染率和避免疫情扩散的主要应对方式[12-13]。我国危机管理机制中心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有明确规定,需要对危机事件中的患者提供心理危机干预。这是由于在甲型H1N1流感发生时期,凡是疑似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均需要隔离观察,而对于已经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则更是需要隔离治疗[14-15]。这种强制性的隔离限制措施让很多患者难以适应,尤其是在心理上感到负担和压力,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心理危机干预必不可少[16]。

公共卫生事件因其突发性、不确定性和危害性,带给人们不稳定和不安全感,对人们心理上造成沉重打击,引起一系列心理应激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是人体对外界紧张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轻微的心理应激反应可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但过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则会引起人们身心紧张,情绪焦虑、抑郁等,造成心理亚健康状态[17-18]。有研究显示[19],多数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在心理负担,对疾病的未知、恐惧,导致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容易造成抑郁、焦虑等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甲型H1N1流感的发生属于公共卫生事件,在治疗患者的同时给予患者心理危机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治疗效果。钱湘云等[20]的研究中还显示,SARS事件中不同人群会表现出不同的情绪问题,但对于患者群体来说,多数表现为愤怒、恐惧和抱怨,而没有被隔离的人群则表现出躲避、慌乱等情绪。患者周围人群常常伴有紧张、恐惧、悲伤、抑郁等复杂情绪。可见对患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改善心理情绪尤为必要。

风险意识是指患者对疾病风险的感受、认知以及态度。多数研究显示[21-22],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常常会决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有学者研究发现[23],SARS爆发前期由于患者对疾病的未知,前期收治的患者往往具有明显的恐惧心理,对治疗没有信心,甚至严重者发生抵触治疗的行为,心理问题较明显。而SARS爆发后期,人群对SARS病毒的认知明显提高,后期的患者往往心理状态较好,能直面疾病,对治疗有较大信心。且通过自己对疾病的认知,从而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方案。可见风险意识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王磊等[24]研究中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发热门诊甲型H1N1流感筛查患者86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43例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的43例为观察组;结果显示干预前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43.58±5.10)分,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45.11±5.58)分(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84.36±3.25)分,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73.36±4.36)分(P<0.05);结果显示在我院发热门诊中认知-心理-社会支持护理能提高甲型HINl流感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乐观、力量以及韧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王磊等[24]研究结果相符。本文对我院甲型H1N1流感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对患者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心理弹性和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心理负担较小,能更好地接受事实,心理状态较好。这是由于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能使患者掌握更多疾病信息,对治疗充满信心,患者心理负担小,承受能力明显提高。在观察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发现,观察组自我管理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更强,这是由于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使患者对疾病的理解更强,能积极配合医疗方案,促进治疗效果,严格管理自己的日常生活,对疾病的治愈期望值更高,自我管理的行动力也就更强。本研究还分析了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以平常心对待疾病,从而不受心理压力的影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最后本研究观察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更好。

综上所述,心理危机干预结合强化风险意识能有效增强甲型H1N1流感患者心理弹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但研究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如样本量不足、时间短,下一步研究方向在于加大样本量、延长研究时间,丰富研究数据的客观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