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 广东省医学会
执笔人:郑晓克, 欧阳能太, 孙世珺, 王连唐△编写专家组名单(详见本文末)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病理科的工作有序开展,保障病理科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广东省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和广东省医学会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组织我省病理科专家编写制订《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病理科防控指引》(第一版),供各医疗机构病理科(含第三方病理实验室)参考执行。在疫情防控时期,对规范病理技术操作流程,加强病理科防护工作,合理开展新冠肺炎患者的病理检查有重要意义。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在病毒灭活前,必须在具有生物安全二级(BSL-2)及以上的实验室[1]内进行相关操作。二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具备条件参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8执行[2]。对于未固定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首先建议去定点医院进行相关诊疗。如确因诊疗过程中病情需要此类标本的诊断,需在病理科具备二级及以上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和独立的做传染性标本的冰冻切片机前提下,提前预约申请[3]。达不到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病理科可拒绝开展未固定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的病理诊断工作。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4]规定,个人防护分为三类:(1)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加手卫生[5],可戴医用防护帽;(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N95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外隔离衣、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酌情(比如有喷溅风险)可加护目镜;(3)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防护口罩或 N95、单或双层乳胶手套(条件许可,可以不同颜色)、面屏、护目镜、工作服外防护服、单或双层医用防护帽,加手卫生,必要时双层口罩 (外医用防护口罩,内N95)。
消毒液的使用原则:物体表面或者地面消毒时,500 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 min,然后再用清水或者75%乙醇清洗2遍,3 min[6-7]。疫源地消毒时,无明显污染物时,物体表面或者地面含氯消毒液使用浓度为1 000 mg/L[8];有少量污染物时,使用浓度为5 000~10 000 mg/L[9];有明显污染物时,使用浓度为10 000 mg/L[8-9]。病理取材器械、器具的消毒时,2%碱性戊二醛完全浸没消毒,加盖作用时间10 h,或者75%乙醇浸泡消毒30 min,加盖,或者进行表面擦拭消毒[6];未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液对金属有腐蚀性,不应用于金属器械的消毒;加防锈剂的含氯消毒液对金属器械消毒后,应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后再使用[6];紫外线消毒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符合行业标准(紫外线杀菌灯GB 19258-2012)。定期检测性能、完整记录、累积使用不超过规定时限,消毒时间不少于30 min。
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0],本文将患者送检的病理样本分为两类:(1)疑似病例及确诊病例送检的组织学/血液/细胞学等样本,本文称为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2)疑似病例,确诊病例之外的其他患者的送检样本,本文称为一般患者样本。
2.1 人员防护 疫情期间,接待处人员属于高暴露风险人员,应采取二级生物安全防护标准:必须穿工作服、戴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一次性使用医用帽、护目镜/防护面屏和一次性使用隔离衣,必要时穿鞋套。在穿戴防护用品前需进行充分的手卫生或使用含氯或者75%乙醇速干手消毒液进行卫生手消毒[4]。
2.2 环境安全及消毒 紫外线照射60 min。上午和下午工作结束各1次。并做好紫外线强度检测记录和每天消毒记录。注意开窗通风。疫情时期,医疗机构可参考疫源区消毒原则:无明显污染物时,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台面、拖地面。上午和下午工作结束各1次。遇污染时随时消毒,有肉眼可见的污染物时,先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洗,再用2 000 mg/L氯消毒液浓度。拭台面、拖地面。以后文中提到含氯消毒液消毒,作用时间一般为30 min,均需再用清水清洗。
2.3 操作流程防护和消毒
2.3.1 标本签收 一般患者样本按照常规流程签收。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的标本袋及申请单应有明确且醒目的“新冠感染”或“疑似新冠”或“新冠病毒阳性”等标示[11]。标本袋应密封、透明、有生物安全标示,并且放入标本转运箱。标本转运箱要求正规、密封良好、有生物安全标识、方便、坚固、耐用、专用,并可以加特殊标识[11],如:“新冠感染”或“疑似新冠”或“新冠病毒阳性”等标示;签收时75%乙醇喷雾或1 000 mg/L含氯消毒液喷雾消毒,或者放在生物安全柜进行紫外线照射1 h后再开始取材。
2.3.2 接待处和标本签收工作中所接触的所有物品的消毒 其中标本转运箱、标本袋、电脑、打印机、电话、门把手等用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申请单,登记本、蜡块、玻片(盒)、纸、笔等在生物安全柜紫外照射30 min以上或者在专用消毒柜消毒。
2.3.3 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脱离工作环境时,需要及时更换防护设备,防护装备穿脱按照相关流程进行。
2.4 废弃物的处理 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感染性废物垃圾袋表面使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废弃物品上进行消毒扎紧后,经专用通道按感染性废物,按医院流程转运处理[12]。
3.1 个人防护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人员防护采取二级生物安全防护。直接接触新冠病毒感染的新鲜/冰冻组织的操作采取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3.2 环境安全及消毒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3.3 操作流程防护和消毒
3.3.1 组织固定 甲醛对病毒有一定的灭活作用,疫情期间,所有标本都必须按照规范进行充分而有效的固定。新鲜组织固定一般在手术室进行。
3.3.1.1 一般患者标本 按照常规流程进行固定。
3.3.1.2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 新鲜/冰冻/冰剩组织的固定必须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固定操作中所使用的器械、物品一律不能带出生物安全柜,5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对生物安全柜台面或者标本接触过的台面,标本袋等进行喷洒消毒,作用30 min后,再使用紫外线消毒2 h,24 h后再用带有特殊标识的标本转运箱进行转运。固定操作中使用的器械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过夜消毒。废弃的刀片弃置于专用锐器盒内,高压灭菌消毒后,统一处理[1]。
3.3.2 组织取材
3.3.2.1 一般患者样本 按照常规流程在通风良好的取材台取材,取材器械于取材前、后使用戊二醛消毒液浸泡过夜消毒或者75%乙醇浸泡消毒。取材台面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者75%乙醇喷洒消毒。
3.3.2.2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 (1)新鲜标本:取材必须在生物安全柜进行,流程防控参照“3.3.1组织固定”的固定环节,取材后的标本用有生物安全标示和“新冠病毒阳性”等特殊标记的标本转运盒,转运至冰冻切片机内,全部取材后的剩余的标本加入足量的固定液后应单独存放带有生物安全标示和“新冠病毒阳性”等标示的标本转运盒内,待医院相关部门统一处理,标本转运盒使用后用2 000~5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 min[12];(2)经充分而有效固定的标本:理论上病毒已灭活,可以按照一般患者样本取材;有条件的,取材和取材后标本转运至脱水机防控建议参照“(1)新鲜标本”防控。
3.3.3 冰冻组织切片及染色
3.3.3.1 一般患者样本 按照常规流程操作。(1)刀片和玻片消毒:刀片和剩余的玻片每天工作结束后75%乙醇浸泡后丢入利器盒。(2)冰冻切片机外部物品表面消毒: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者75%乙醇擦拭消毒。(3)冰冻切片机及冰冻切片机内物品消毒: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擦拭切片机内部后用冰冻切片机自带紫外线消毒至少1 h;镊子使用后应立即放在75%乙醇中消毒;工作结束后所使用的镊子、毛笔、冷冻头等用新鲜的75%乙醇浸泡消毒。
3.3.3.2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 (1)须在专用的、单独的、传染性标本的冰冻切片机切片,并且提前做好相关流程准备工作;(2)刀片和玻片消毒:冰冻切片机内使用预冷的固定液固定,固定前不得拿出切片机箱,刀片和废弃的玻片直接弃置于专用锐器盒内,高压灭菌消毒后,统一处理[1];冰冻染色建议用手工染色,并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染色完毕后,更换手套;玻片用75%乙醇擦拭后,再进行传递;(3)染色过程中接触物品消毒:操作过程尽量不要接触任何其他不必要的物品;接触使用所有物品和设备、仪器表面等用2 000 mg/L含氯消毒液或者75%乙醇擦拭消毒;染色架和染色缸用大量的75%乙醇或者2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4)冰冻切片机及冰冻切片机内物品消毒:使用后,将冰冻切片机关闭,复温至室温,用75%乙醇喷雾切片机内部,镊子、毛笔、冷冻头、样本夹头消毒参考一般患者样本,然后用冰冻切片机自带紫外线消毒至少2 h。
3.4 医疗废物处理 (1)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在取材、冰冻切片和染色过程中的产生的废液和染色液均按照感染性废液使用与处置。按照有效氯的终浓度为2 000 mg/L加入相应剂量的含氯消毒片数,作用2 h倒入专用的感染性废液桶,由医院相关部门统一处理[1]。(2)处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刀片和玻片直接置于专用利器盒内,高压灭菌后,再作统一处理[1]。(3)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冰冻碎屑:收集包装后,在冰冻切片室经压力蒸汽灭菌处理,再沿废弃物通道移出实验室[1]。或者使用两层防漏样本袋,加入10倍体积的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24 h后,转运至样本保存间,按相关规定处理。(4)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感染性废物垃圾袋表面使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废弃物品上进行消毒扎紧后,经专用通道按感染性废物,按医院流程转运处理[12]。
4.1 个人防护 经过充分而有效的固定、脱水的组织,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标本,理论上病毒已经灭活。该区域的工作人员防护采取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工作服,加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帽。
4.2 环境安全及消毒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4.3 操作流程防护和消毒
4.3.1 HE染色 组织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出片: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操作。流程中所使用的物品、仪器和设备等的表面等用1 000 mg/L或75%乙醇擦拭消毒。镊子、毛笔等用具放在80℃烤箱烤30 min。申请单在消毒柜消毒。
4.3.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特殊染色防控 参照“4.3.1 HE染色”。
4.4 废弃物的处理 石蜡碎屑装入病理性废物垃圾袋;个人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口罩、手套、防护服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具体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5.1 个人防护 细胞病理学检查特别是来自呼吸道黏膜的未固定的细胞样本均有新冠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性,细胞室工作人员在整个制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护,采用二级或者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处理未固定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标本时,必须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进行个人防护。
5.2 环境安全及消毒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5.3 操作流程防护与消毒
5.3.1 固定样本的处理 经10%甲醛溶液、液基固定液等固定的病毒已经灭活的细胞学样本可按实验室常规流程处理。
5.3.2 未固定一般患者样本的处理 样本固定前的所有操作均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离心机每次使用后需用75%乙醇喷洒消毒。
5.3.3 未固定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处理 (1)样本固定前的所有操作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打开样本前,应保持样本的密闭性与完整性,开盖时应当保持轻柔缓慢,尽可能避免产生气溶胶和直接接触;(2)离心后的样本应及时固定,固定后的样本可移出生物安全柜,按照正常流程操作;(3)制片完成后将玻片置于生物安全柜进行紫外线消毒至少1 h;(4)生物安全柜使用完毕后,台面及离心机应使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后,再用紫外灯补充消毒1 h;(5)诊断医师采取一级生物安全防护进行阅片,阅片完成后对接触的物品和设备进行75%乙醇擦拭消毒。
5.4 废弃物的处理 实验操作过程中所用的耗材应统一放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中,喷洒1 000 mg/L含氯消毒液,扎紧袋口并高温消毒后,按医院相关流程处理;废弃样本按照常规流程需经适当消毒处理后丢弃;新冠病毒感染的胸腹腔积液、痰液、肺泡灌洗液等离心后上清,用含20 000 mg/L含氯消毒剂消毒,按废液、药比例1∶2浸泡消毒2 h,然后倒入感染性废液容器集中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流程处理[9]。
6.1 个人防护 分子病理学检查在处理石蜡标本的相关检查时,石蜡标本属于“灭活的材料”,不含致病性活病毒[1],分子病理室的工作人员采取一级防护。如果是来自呼吸道黏膜的未固定的细胞样本有新冠病毒传播和感染的风险性,分子病理室工作人员在整个制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护,采用二级或者以上生物安全防护;处理未固定的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标本时,须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进行个人防护。
6.2 环境安全及消毒 参考“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6.3 操作流程防护与消毒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标本的标本前处理、核酸提取必须在具有外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中操作;操作过程应保持离心管内样本的密闭性与完整性,开盖时应当保持轻柔缓慢,尽可能避免产生气溶胶和直接接触。生物安全柜中所使用的物品一律不能带出安全柜。生物安全柜台面及内部所有物品、设备、仪器的内外表面在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然后紫外线消毒1 h。
6.4 废弃物的处理
6.4.1 废弃的标本 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样本在离开实验室前应当对包装袋表面采用1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均匀喷洒消毒或在外加套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需进行高压灭菌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严格按照高压灭菌炉的操作流程执行[12]。
6.4.2 感染性医疗废物 分子病理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如个人防护用品以及从样本处理区带出的与标本接触过的医疗废物等,均按照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感染性废物垃圾袋表面使用1 000 mg/L的健之素消毒液喷洒进行消毒,双层垃圾袋扎紧后,经专用通道按感染性废物,进行高压灭菌后按照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12]。
6.4.3 废弃物的安全管理 操作人员应及时处理废弃物,并做好登记;外贴标签注明“新冠传染性疾病”等,再按照医院相关流程处理[12]。
7.1 人员防护 参照“4 常规组织制片室/(免疫)组化室防控”相关内容:采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标本的冰冻快速诊断,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
7.2 环境安全与消毒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7.3 操作流程防护与消毒 诊断过程中所接触到显微镜等物体表面75%乙醇擦拭消毒,申请单/报告单等用专用消毒柜消毒后再进行下一步工作。
7.4 废弃物的处理 参照“2接待处/标本签收室防控”相关内容。
8.1 局部污染 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标本袋密封不严、操作不慎导致新冠病毒相关感染样本污染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台导致的局限污染应立即清除污染物,并用5 500 mg/L的含氯消毒液清洗接触到物品、桌面及台面消毒30 min以上;消毒液现用现配,24 h内使用[1]。
8.2 实验室污染 操作过程中新冠病毒相关感染样本造成的实验室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保持实验室空间密闭,避免不相关人员出入,避免污染物扩散。使用5 500 mg/L有效氯消毒液的毛巾覆盖污染区,消毒30 min以上;必要时(比如大量溢洒时)可用过氧乙酸加热熏蒸实验室,剂量为2 g/m3,熏蒸过夜,或20 g/L过氧乙酸消毒液用气溶胶喷雾器喷雾,用量8 mL/m3,作用1~2 h,熏蒸时室内湿度60%~80%[1]。
8.3 意外处理 操作过程中,如果皮肤不慎被痰液、血液污染或者被刀片割伤首先立即流水清洗附在皮肤上的污染物,再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沾取0.5%碘伏或者过氧化氢消毒液擦拭消毒3 min以上,使用清水清洗干净;黏膜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或0.05%碘伏冲洗消毒[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