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连海翔,朱达辉
(东华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 200051)
在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高龄化与失能化的态势愈加突出,养老护理需求庞大。老年需护理人群在穿衣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同时由于护理人员长期帮助换衣护理会造成身体损伤。设计师有责任了解老年需护理人群与护理人员的需求,对老年护理服装进行改进设计,尽可能地提高穿着者的生活品质,为护理人员提供一定便利。本研究从老年护理服装的市场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老年护理服装的创新设计,为老年人群的护理服装设计提供参考。
据联合国《世界人口趋势报告》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6%,如图1所示。随着全球人口不断老龄化,可以预见社会养老护理将面临巨大压力。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在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约65%的老年人都有慢性疾病,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高达4 400万。由此看来,老年护理市场需求较大。
图1 世界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预测
如此庞大的需求意味着老年护理产品的消费市场潜力无限,但由于老年服装消费市场未能引起重视,资本对该市场的收益信心不足,投入成本不够,进而老年服装市场的发展并不令人满意,尤其是老年护理服装产品,更是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从国内市场来看,目前市面上已有的老年护理服装多为病患服,或是满足术后短时护理需求的服装,销售途径也比较少,因此,消费者对老年护理服装存在不理解和接受度较低的情况。
从国外市场来看,一些发达国家在弱势群体服装方面的研究与开发都相对完备,从最初的服装结构和功能等研究到融入时尚性设计并形成品牌,目前,市面上已有个别与老年护理相关的服装品牌,如Silvert’s、Adaptawear及Buck & Buck等,兼具功能和审美,并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目前,老年需护理人群穿着的服装大多是旧衣服或病患服,部分人则穿着家属购买的运动服[1],还有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由于长期卧床不动,为了方便护理,穿着的是自制服装或直接不穿[2]。由于年龄的增长和疾病的困扰,该类人群的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市场上已有的服装与他们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结构不适、穿脱护理不便、美观性不足。综合以上分析,对老年护理服装的设计需要从老年需护理人群和护理人员的痛点出发,从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美观性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根据老年需护理人群对护理需求的不同程度进行分类:(1)能自理、有特殊护理需求型;(3)“半失能”型;(3)“完全失能”型。能自理有特殊护理需求型通常有一定的行动力,但对服装仍有特殊需求,如日常失禁人群、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等。“半失能”型可能由于疾病或残疾等导致身体状况较差,行动有障碍,某些行为需要协助,多表现为四肢行为障碍。“完全失能”型即完全无法自理,该类人群日常无法行动,日常状态多为平躺,只能靠他人护理、翻动更换姿势或扶助坐于轮椅上。
2.2.1 基本生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各个器官开始老化衰退、钙质流失,骨骼形体发生质变,同时伴随其他疾病,甚至可能导致残疾[3]。表1为老年人群的基本生理特征及相应的服装需求。
表1 老年人群的基本生理特征及相应服装需求
2.2.2 不同类型老年需护理人群的生理特征
(1)能自理、有特殊护理需求型:与上述表格基本一致。
(2)“半失能”型:该类老年人群通常需要依靠轮椅或拐杖行动。其中,使用双拐的人群体型特征主要是头部前倾及耸肩;使用单拐的人群体型特征是有高低肩,通常肩低的一侧下肢短缩,上肢肌肉较发达,胳膊变粗;使用轮椅的人群由于经常操纵轮椅,肩臂部的活动较多且经常前倾,故肩宽、臂根围较大,颈部比正常人粗,久坐轮椅导致腰腹与臀部有脂肪堆积,腰围与臀围也会相对增大[4]。
(3)“完全失能”型:该类老年人群表现为全身不能动,由于血液循环能力下降,皮肤极易出现压疮及肿胀,进而对服装的舒适度要求较高,并且该类人群完全需要依靠他人护理,还要考虑服装的穿脱难易度和清洁问题[2]。
心理需求包括心理状态与形象自尊相关需求。在心理状态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老年人会比年轻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且这种不良情绪的反应强烈持久。在形象自尊方面,老年需护理人群的行动能力较差,特别是对于自理能力受损较严重的人群而言,穿脱服装和满足生理需求等日常行为活动需要依靠他人,进而会产生羞耻、尴尬、紧张、恐惧和自卑等负面情绪。因此,设计者可以通过特殊或隐性的服装结构、细节等设计维护着装者的尊严。
随着老年人护理需求越来越多,需要提供的护理业务也越来越全面,护理人员受到的职业伤害影响也越来越大。换衣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压力。此外,由于长时间利用背部、肩部、腰部、手臂等部位的力量,加之工作时间长、搬运负荷过重、长期重复运动、施加不当的力和姿势不良等因素,也会对护理人员造成职业伤害。根据2014年法国一项关于医护工作者肌肉骨骼疾病的研究(WMSD)[5],在2 000多名参与者中,近1/2的参与者患有颈部疼痛相关问题。除了颈部疼痛外,从医护人员要求的赔偿记录中可以看出,背部伤害是护理行业的五大职业伤害之一,长期移动护理对象会对其脊柱造成过度的压力。护理人员由于必须长期在高压环境中工作,其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不容低估。
服装的舒适性设计包括以下3点:(1)运动舒适。设计师需充分考虑老年需护理人群的生理特性,保证其穿着服装时能舒适自然地活动,因此,款式设计要简洁、结构设计要合理、松量设计要恰当。(2)热湿舒适。设计师需考虑服装与人体之间温度与湿度的平衡,设计时可以有季节性区分,夏季需注意排汗透气,冬季需注意保暖并避免过于厚重。(3)接触舒适。护理服装与人体直接接触,不可以过硬过重且有刺痒感。
服装的功能性设计包括以下4点:(1)保护功能。保护功能包括身体保护和隐私保护。身体保护表示在关键部位上增加防护,如防风保暖和减少外力冲击等;隐私保护是被老年需护理人群提及最多的心理需求之一,如协助换衣、如厕时的隐私问题。基于此,设计师可以通过对隐私部位的灵活遮挡设计,维护着装者的心理自尊。(2)标识功能。部分康养机构内使用的服装需具有特殊标识性,有利于及时区分和查找,可在服装的胸前部位印制或绣制标志。然而,明显的符号会在无形中增加着装者的心理压力,因此,可以在设计时削弱其与日常服装之间的差异,弱化“病号”标签。(3)清洁功能。老年需护理人群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汗液、体液、药物等容易弄脏服装,穿着不洁净的服装容易造成皮肤过敏等,因此,设计时需增强便于清洁的功能。(4)便利功能。由于老年需护理人群的特殊性,经常更换服装非常必要。老年护理服装的便利功能主要是自我穿脱便利和协助穿脱便利。设计师要从人体工效学角度出发,了解不同类型老年需护理人群的日常动作状态,增强服装的穿脱便利功能。
服装的美观性设计包括3点:(1)款式设计。宽松简洁的A型或H型比较适合老年受护群体,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受护群体设计和改进不同款式。(2)色彩设计。色彩既能影响人的情绪,也能起到一定的疗愈作用。设计师可以通过对护理服装色彩的设计,减轻着装者的压力,平复着装者的负面情绪,同时对护理人员也可以起到一定缓解疲劳、愉悦身心的作用[1]。(3)图案设计。老年护理服装的图案设计不但要符合整体服装风格和老年人群的审美,还要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可以适当融入符合老年人审美的中国传统文化图案,设计在合适的位置,如领口、袖口等部位,这样既不会使设计过于繁复,又有画龙点睛的装饰效果,还能使服装整体更和谐美观。(4)细节设计。好的细节设计既能体现服装的品质,也能很好地实现护理服装的部分功能,通过领子、拉链、口袋、缝缝、开合方式等细节变化,再结合分割和材料变化等,给予护理服装更多的设计可能性。
在设计老年护理服装时,设计师应充分了解老年需护理人群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及护理人员的护理需求,综合考虑老年护理服装的舒适性、功能性及美观性。老年护理服装的设计趋势如下:一是增强舒适性设计,可以从结构和面料两方面出发;二是注重审美设计,要符合老年人群的审美需求和特点;三是拓展功能性设计,可以运用科技手段,将老年护理服装智能化,同时附加监测、定位、预警、防摔等功能。对老年护理服装的设计研究,能更好地让人们关注和服务老年人群,有利于改善老年服装市场情况,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