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营销时代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探究

时间:2024-07-28

胡 贞

(广州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广东 广州 510165)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及思维对服装行业影响巨大,改变了服装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工作方式和工作内容。人们对自身服装提出了年龄、性别、职业、环境、季节、风格等方面的要求,同时审美日趋变化。因此,服装企业需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及创新培养服装设计人才。本研究将基于互联网营销时代完成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工作,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以人才建设工作推动行业发展。

1 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的发展要点

1.1 销售方式

在互联网背景下,服装企业转型需要关注3个方面:一是应与消费者建立联系,二是应柔性生产,三是应明确品牌定位。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线上支付、线上购物等方式融入日常生活中,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服装购买方式,且人们的选择愈来愈多,而服装企业在此背景下必须转变传统的工作方式。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完成服装展示,依托平台拓展销售途径,在虚拟空间内,以平台为媒介,推动企业发展,同时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的大众审美和服装审美倾向等,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工作中要深入了解行业的发展情况,并顺利完成转型[1]。

1.2 设计审美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改变了人们的审美观念。在互联网渠道中,人们能接触到的服装产品越来越多,可选择的产品也愈来愈多。在多元化环境下,消费群体的审美趋于多样化、多元化发展,服装设计不仅需要适用性、经济性、艺术性,更需要有独立审美意识的原创设计师,这也为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转型意见。无论是服装企业还是服装设计教育转型,都应该明确定位,体现自身品牌特色,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结合当今时尚趋势、客户需要以及消费群体的审美设计出更具特色的服装。

1.3 消费理念

当前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服装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基于自身品牌定位分析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在网络营销环境下,大部分服装企业开始转向柔性定制,服装品牌也将发展中心转移至线上,甚至一些品牌关闭了大部分线下门店,不断拓展互联网营销渠道,迎合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服装设计教育工作也应明确行业发展中的相关问题,培养实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使人才积极投入行业工作中,能尽快适应并助力行业发展[2]。

2 基于服装企业发展的服装设计教育转型思路

2.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服装设计教育工作将重点放在专业教学上,忽略了与服装企业和服装行业的联动,不利于培养人才的职业思维。在互联网营销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应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的联动性,不将思维局限于专业教学中,提升教育与企业的匹配度,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基于行业发展需求,完成教育转型工作。

2.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应建立多元化学科体系,渗透互联网思维和科技理念。在服装设计教育体系中,学科之间交叉融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整合教学员,使各专业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教研工作中做到深度融合,在“人体工程学”“服装造型工艺学”“服装CAD”“服装造型学”“色彩理论与服装设计原理”等课程中融入服装企业一线工作内容,开展全产业链知识的培养,整合各学科知识,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使人才掌握更丰富的理论基础并积累实践经验,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设计,能敏锐地洞察服装流行趋势,结合市场需求提升市场占有率,并熟悉各种面料和辅料,根据不同的设计理念、需求选择合适的面料等。结合上述分析,基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在服装设计教育转型中,人才应具有借鉴本领、设计能力、艺术造诣、市场经验等,不能脱离实际的市场环境“闭门造车”[3]。

3 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路径

3.1 注重创新

在时代发展中,服装艺术开始多样化发展,通过分析服装企业在互联网营销时代中的发展情况可知,服装设计教育应具备融合性,应注重服装视觉营销的创新,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将艺术、文学、美学、心理学、人体工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视觉传达思想,提升服装设计的影响力。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人们通过互联网渠道选择和购买服装,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时应做好“第一印象”,给服装贴上“标签”,明确服装设计定位,引起目标客户的共鸣,激发其消费欲。人才培养工作应渗透创新精神,使人们了解在互联网时代下,创新是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在学习及实践过程中应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提高对服装审美趋势的敏锐度,不断强化视觉创新意识,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另外,人才培养工作应注意让学生关注不同风格定位的服装企业,深入分析服装设计特点、目标客户、营销方式、上新频率等关键性数据[4]。

3.2 拓展思维

服装设计教育转型最重要的就是转变思维,因传统服装企业与现代服装企业的营销模式、营销途径不同,所以服装设计思维、企业运营方式不同。为了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应在教育转型中重视思维的拓展,不将人才的思维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中,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拓展教育路径。人才培养工作者应在完善课程体系前深入了解当前时代背景下行业的发展行情,包括当前的大众审美、小众设计、生产工艺、纺织工艺、面料创新、营销途径等内容,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服装企业工作流程,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的发展需求制定自身的学习计划和专业成长计划,打开格局,基于宏观的视角明确发展路径,基于微观的视角突出专业学习重点,明确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的重点内容。

3.3 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中应整合当前的专业资源、网络资源等,形成良好的教学结构,并为学生搭建数字化学习平台,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服装设计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对此,教师应利用互联网等资源辅助教学。例如在专业教学中,以微课的形式介绍服装设计的5个原则:“统一原则”“加重原则”“平衡原则”“比例原则”“韵律原则”。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基于不同的教学内容个性化优化课程体系。首先,教师要深入分析营销时代的特点以及互联网营销时代对服装企业、服装行业造成的影响和变化。其次,教师应将以上变化与专业课程相融合,合理设置课程比例。例如在“色彩理论与服装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中,引导人才通过互联网渠道调研近几年服装的流行色以及分析哪个服装企业在该领域的成就较高,采取案例分析的方式,总结服装市场以及品牌运作状况,分析品牌的优势,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敏锐度。最后,优化服装设计教育中的考核设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考核通常分为两部分:一是理论笔试成绩,二是结业服装设计。但仅依据这两个方面无法全面了解人才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考核设计中应加入日常考核成绩和实践营销成绩。例如,将本专业学生划分为“项目”小组,每个小组在新媒体平台运营一个账号,日常发布小组内的服装设计稿,根据关注度了解学生对服装设计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服装设计行业的把握程度,以互联网营销思维优化考核设计[5]。

另外,当前的教育转型应以“项目驱动”的方式优化课程设计,切实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有效结合理论与实践,使人才夯实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例如教师负责带队“项目”,在项目设计中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将不同的理论知识应用于项目实践中,培养人才的复合能力,进而与企业需求相契合[6]。

3.4 建立一体化平台

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应着眼于企业发展,整合营销时代中的特点建立一体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一方面,在一体化平台中展现学科融合的价值,培养当代服装设计人才的自主性,教师在教育转型中优化教学结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人才能学以致用。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应大胆尝试、精心组织、细心策划,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在一体化平台中布置项目作业、项目任务,通过服装企业营销分析、服装分析等方式,增强人才的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品牌意识和自主意识。同时在一体化平台中,人才可根据自身的发展规划、设计兴趣、营销思路等自由选择选修课,培养自身的规划能力、创作能力,实现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一体化平台拓展人才的互联网思维,在一体化平台了解市场营销学以及消费者心理学,结合市场定位、市场需求等掌握市场流行趋势,将设计与工艺结构有机融合,进而获得人们的喜爱和青睐。在一体化平台中积累经验、解放思想,增强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人才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使人才进入企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7]。

3.5 产教融合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服装设计教育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也不能一味地追求实用,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避免将人才的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中。因此,当前教育转型应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基本原则,不断优化教育体系,而将产教融合理念融入服装设计教育中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另一方面,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引导人才了解当前的市场定位及营销策略等相关信息,使服装设计不脱离实际的市场需求,不断提升人才专业能力,为今后人才发展奠定基础。在产教融合中,教师可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等建立工作室,人才根据学习安排加入教师的工作室中,参与设计、打版、制作、营销、市场调研等工作,将学术研究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充分带动专业资源。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培养人才的观察力与职业素养。作为服装设计师,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仅要将观察视角放在服装设计身上,还要将观察能力应用于市场调研及营销分析中,找准工作室服装设计定位,树立品牌形象,突出品牌特点,打造独特的品牌风格,进而创造品牌效应,在小工作室运营中映射服装企业的营销工作,使服装设计人才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8]。

3.6 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能培养人才实践精神,快速提高人才的职业适应能力,同时为服装企业注入活力,转变传统的营销思路,如通过柔性生产推动企业运营。因此,校企合作能推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的转型。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人才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了解服装企业在发展运营中的关键因素,提升服装人才自主学习能力,使其在走出校园后能与企业需求相契合,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服装设计教育转型应选择合适的服装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设学生实习岗位、教师学习岗位等,既要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也要让教师深入企业,了解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学校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校企联合举办的“创意杯”,将学生的服装设计作品授权给企业投入营销,根据销售业、关注度等多方面因素选拔优秀学生,激发企业活力,为服装专业人才构建更大、更广阔的的舞台,拓展企业发展路径,实现互利共赢[9]。

3.7 强化师资力量

在互联网营销时代背景下,服装企业的发展迅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学校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以教师的专业性带动人才的专业性,教师要时刻了解服装企业、服装行业的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教学结构,制定教学计划。在强化师资力量的过程中,院校首先要加强培训工作,及时掌握服装设计、服装营销等前沿内容,不断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将教育的实践性落实到课堂中,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其次,院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根据服装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好市场调研、分析等工作,关注行业发展,优化教学体系,推动一体化建设,联合行业专家、技术骨干、学术代表等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在多元化学习中明确自身的设计风格。服装设计教育工作者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理论知识扎实,学术研究深刻,但实践经验不足,对服装企业了解不多;二是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学术研究不足,对理论的讲述不够深刻。基于上述情况,对教师的培训工作需符合现代行业的要求,使教师能更好地掌握服装设计行业的新技术与新概念,了解当前市场环境与营销策略,促进企业及教育的转型。

4 结语

互联网营销时代既改变了行业发展趋势,也改变了教育工作路径,在服装企业与服装设计教育转型中,应紧跟时代步伐,分析行业特点,定位品牌形象,转变设计、生产、销售方式,基于市场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迅速调整教学计划,使人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服装企业发展趋势,以人才培养的角度推动行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