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纺织服装类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4-07-28

叶 伟,龙啸云,孙启龙,吴 琴,陈红霞,张陈成

(1.南通大学安全防护用特种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苏 南通 226019;2.南通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9)

高校实验室承担着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作用,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科研实验室已然成为高校主要场所。科研实验室相比教学实验室具有更为复杂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一些学科交叉比较多的实验室,如纺织服装类实验室,可以进行化学、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医学等操作实验,这样一来,科研实验室在安全教育方面需要提出更高的要求[1]。在实验室安全教育中,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因此,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在实验材料认知、仪器设备操作、应急处置、应急逃生等方面都要展开相应的实用技能培训[2-3]。

近几年,国外发生了很多实验室安全事故。2018年,印度班加罗尔科学研究所发生了高压氢气瓶爆炸事件,致多人伤亡;同年在宾夕法尼亚州埃克斯顿,Frontage实验室人员因接触氰化钾而死亡。国内高校每年也会发生不少实验室安全事故,比如2018年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致使3人死亡;2019年,南京某高校一实验楼发生爆燃,造成2死9伤;2021年,南京某高校发生爆炸,造成2死9伤。这些事故的发生都在深深告诫人们实验室安全教育的重要性。美国《自然》杂志曾经对世界范围内诸多实验室科研人员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安全方面普遍存在问题,不论是实验室管理人员还是使用人员,在安全方面的认识也存在巨大差异[4]。

要想杜绝这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必不可少。但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实验人员的安全培训、实验室安全隐患的排除等方面都存在适应性问题,各学科专业实验室安全隐患各不相同[5]。针对这些情况,笔者设计了科研类实验室安全问题的调查问卷,问卷面向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群体,围绕实验室基本情况、安全准入制度、安全检查体系、安全教育模式等展开调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科研实验室安全教育、差别化实验室准入机制、实验安全管理信息化等建议。

1 问卷设计与数据分析

笔者在经过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问卷,共计30个问题(可在15 min内完成),包括5个方面:(1)个人信息,包括所在学院、专业、身份类别等方面3个问题;(2)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及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流程等方面5个问题;(3)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包括实验室安全责任、准入制度、考核制度等方面7个问题;(4)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包括实验室检查标准、检查模式、检查结果反馈形式等方面11个问题;(5)实验室安全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实验室安全培训知识体系、培训方式等方面3个问题。阅卷调查参与者的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问卷调查参与者的基本情况

图1展示了问卷调查方式以及参与调查师生的专业类别及身份。本次调查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问卷发放和数据收集,共收回问卷180份。从图1可以看出,参与调查人员的主要专业类别为纺织类、材料类和医学类等,在实验室仪器设备、化学试剂等方面的管理相近。同时,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和教职工,覆盖面较广。

图2调查了广大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熟悉程度,从安全管理机构设置、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情况、安全操作规范、安全规章制度等方面展开了调查,从中可以看到83.33%的师生都知道相关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但是也有16.67%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认知有所欠缺。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角度来看,应该在新生教育的必修课程中增加实验室安全教育,不论是教学实验室还是科研实验室,都必须有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管理。从图2也可以看到进入实验室的大部分师生都接受过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普及率高。

图2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调查分析

图3为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调查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实验室准入管理中存在一些漏洞。虽然所有师生都知道实验室准入制度的重要性,并表示经过相关培训,但是每个研究室的仪器设备及试剂存在差别,进而一些实验操作规范也有所区别,因此,相关人员需要重新培训才能进入相关实验室。不同课题组间的师生在较为熟悉的情况下会放宽实验室准入要求,经调查,有33.33%的被调查人员对实验室准入制度不熟悉,也有33.33%的被调查人员未经培训进入实验室。这些情况的发生往往会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易发生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图3 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调查分析

图4为针对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的问卷调查分析。对于实验室检查制度,参与调查的师生一致认可其重要性,并对检查方式、人员、时间和结果信息反馈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在检查模式上,66.67%的人员选择交叉式,33.33%的人员选择监督式;在实验室检查人员组成上,建议由不同专业背景和不同部门的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在研究室检查小组负责人方面,学生、团队教师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都有所涉及;在实验室安全检查的频率方面,16.67%的师生选择每两周检查一次,50.00%的师生选择一个月检查一次,16.67%的师生选择每季度检查一次,16.66%的师生选择每半年检查一次;在实验室检查信息化方面,师生也有很大的反响,为便于反馈检查结果,大家都希望通过手机能查询相关检查结果。

图4 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调查分析

图5为针对实验室安全培训知识及方式进行的调查分析,从中可以发现,高校在高压高温设备和大功率设备的使用以及化学试剂存放、使用和废液处理等方面的培训都有所需求,这些安全操作也基本覆盖了纺织类、化学类的安全隐患。在培训方式上,66.67%的师生较为推荐参与现场检查和参观学习等实践方式,而部分师生认为视频学习和考试答题等理论环节也不可或缺。

图5 实验室安全培训调查分析

2 调查结果的讨论与建议

根据本次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和分析,结合师生座谈,本研究在实验室安全教育及其可持续性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常态化师生实验室安全教育、实验室准入制度的差别化建设、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信息化等。通过本次对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实验室安全情况调查的统计分析情况,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纺织服装类实验室安全教育水平,预防和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2.1 构建可持续性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

各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普遍通过学校及学院的相关视频和考试,主要面向研究生和即将进入毕业设计的本科生,缺少一定的针对性及可持续性。除了新生入学后的集中授课方法,高校还应大力提供学生进入实验室开始研究工作后继续开展和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的机会。除了建立常态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机制,将理论联系实践,采用常规的视频学习、问卷答题和专题培训活动外,高校应每学期定期让师生共同参与实验室安全检查活动,并开展实验室相互之间的交叉检查,以扩大安全教育知识的覆盖面、增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并提高安全隐患排查的实践性。

2.2 建立差别化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

纺织服装类实验室涉及纺织材料、纺织化学、服装设计与工程、服装艺术设计、纺织工程等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室,实验室存放的试剂、仪器设备等都有所区别,在实验室管理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6-7]。目前,高校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大多以年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培训,并没有做到按照研究方向或具体研究室进行进一步区分细化。因此,高校应先开展实验室安全方面的通识教育,再根据研究方向或者研究室组织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建立差别化的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这种教育方式效果更好且针对性更强。

2.3 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的信息化

在安全知识培训方面利用虚拟技术进行实践培训;在实验室准入制度方面根据人员专业背景进行分类管理;在安全检查、信息反馈等方面利用微信、App等相关平台进行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的反馈,对于危险化学品、应急设备的使用等危险行为进行拍照上传,通过线上的方式让广大师生了解各种不规范的操作方法等,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 结语

随着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科研实验室涉及更多化学实验和物理实验,对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建设也日益迫切。通过实验室安全教育方面的问卷设计及调查,本研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高校涉及的实验室安全教育覆盖面广、人员参与度高,但师生在实验室安全继续教育上还有所欠缺。同时,通过对实验室安全知识的考察发现,超过30.00%的学生存在对实验室进入准则模糊以及对交叉检查、参观学习等实践教育方式要求迫切的情况。因此,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常态化和差别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安全检查等,进一步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杜绝各类安全隐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