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杨祎晨
(北京服装学院,北京 100029)
伏尔泰说:“欧洲的文明礼貌和社交精神的产生都应归功路易十四的宫廷。”[1]暂不提这是出于民族自豪感或爱国主义的溢美之辞,法国的确为整个欧洲输入了健全的哲学、至臻成熟的理性以及高雅的趣味。气势雄伟的巴洛克风格艺术于此达到了令人炫目的高峰。随着1715年路易十四的逝世,崇高时代也结束了,“销金窟”凡尔赛宫里的贵族们坐享其成、穷奢极欲,开启了一个含混的“走下来”时代[2]。东方纤巧富丽的陶瓷和园林艺术传播到欧洲,迅速与宫廷审美合谋,在18世纪的法国演变出一种与巴洛克风格判然有别的崭新艺术形态,即洛可可风格。
洛可可(Rococo)一词源于法语“Rocaille”,意为小石头、小沙砾。作为艺术风格,起初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的人工假山和岩洞等,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继而专指1715——1770年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化样式,成为文化史上区分时代的名称[3]。此时的艺术形式不求甚解地在表面上做文章,如漂浮在云中的海市蜃楼,无根无基地荡漾着,似乎连建筑都丧失重量。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和家具造型在形式上打破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庄重对称,构图柔和婉转,凹凸不平的贝壳形纹样、蜿蜒反复的S形曲线装饰、刻意弱化直线的接缝,皆极具动感;在内容上追求游戏般的风流情调和纤手细足的女性意味,绘画、雕刻、家具及日用器具的装饰题材,与历史、宗教背离,源于生活,带有自然主义倾向,多用一些无足轻重的花卉、藤蔓。其色调统一在一个高明度、低纯度的氛围中,娇艳明快又不失淡雅,整体看来,与巴洛克时期以来那澎湃的生气、沉稳的量感和男性唯我独尊的压迫感迥然异趣。除了建筑装饰领域,洛可可样式在服装史中所指代的1715——1789年这一历史阶段亦广为人知。服装作为一种生活艺术,其风格往往是高艺术领域的某种折射[4]。此时,洛可可风格集中体现在女装上,女装的形式美发展到顶峰。借用紧身胸衣和裙撑营造的X形姿态,细微之处的花边、绸带、褶饰,烦琐的假发、面具、折扇,使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被分解成可供观赏的元素,到处闪烁着钻石黄金的炫目光芒和含混可爱的小情小调。这些元素被运用于影片中,呈现了一场绮丽柔靡的视觉盛宴。
凡尔赛宫为《绝代艳后》的拍摄敞开了大门,穹顶施金漆彩绘,古老的神话传说栩栩如生,昔日法兰西军队的赫赫战功跃然眼前。影片没有拍到路易十六和玛丽王后被处决,故事就停留在国王一家离开凡尔赛宫的路上,18世纪法国宫廷各种匪夷所思的奢华、别出心裁的审美、欲望缠绵的爱情,随着哒哒的马蹄声戛然而止。
18世纪的女性活跃在沙龙中,受众人追捧,但她们不是独立的女人,而是取悦和献媚于男性之后,凭爱情的力量影响和代替男人的女人[5]。她们是被男性观赏的对象,而不是表现本我的主体,无法独立的地位致使其着装只能是取悦男性的工具,色彩只能是轻柔、娇嫩的,且一味的女性化、一味的可爱,偶尔也会选用富丽堂皇的猩红与黑色等色彩,使明快清雅与浓郁轻柔并进[4]。影片导演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捕捉到这一点,用大量光照冲淡色彩浓度,使画面泛着淡淡的苍白,暗喻玛丽王后及其他上流社会女性的人生看似一片繁华,实际充满不可抗争的无力感。她们的服装饰品多是淡蓝色、奶油色、香槟色、淡粉色等娇嫩的颜色,金边线脚无处不在,被房间中的玻璃、镜子和水晶折射得轻盈、透亮,尽显柔媚细腻的情调。扑满白粉的脸庞与恰到好处的腮红无限娇美,使画面脂粉气十足。此外,设计师米兰拉·坎农诺(Milena Canonero)大胆地将浓重的紫红色、墨绿色等深色调用在路易十五的情妇杜巴丽伯爵夫人身上,使整部影片的服装配色在层次上更加多样,且巧妙贴合了其妓女出身的特殊人物形象设定。用色讲究层次变化的同时,更不能忽视协调,通常情况下,一套服装中不同的色彩存在明显的共性,例如贵族女性常采用大面积的淡粉色搭配低纯度的鹅黄色或奶油色搭配香槟色(图1);杜巴丽伯爵夫人浓艳的深蓝色服装则特意搭配了黑色蕾丝边,使整个人物形象与浓重的色调统一,给人一种蛊惑的力量和终极的性感(图2)。
图2 杜巴丽伯爵夫人(截取自影片《绝代艳后》)
色彩以面料为载体,选用合适的面料可以与丰富的色彩相得益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面料丰富多样,多以天鹅绒、绸锦为主,不同布料各有独特用处。影片中,天鹅绒面料耐皱性良好,质地柔软,色光文雅,做成罩裙具有别样的质感;塔夫绸和织锦细洁光滑,不易沾灰,手感硬挺,造型感强,用于堆褶部分,使服装层次更加立体;钩针织物柔软且具有弹性,被制成长袜;随着东方文化传入欧洲的丝绸表面光滑、贵气十足,深受上流社会女性喜爱。此外,各种织物中还常混有金银线或表面缀有珠宝,层叠堆砌的衬裙极尽繁缛、无限奢华,但上流社会女性从不嫌多,她们有钱有闲,其独有的“人生之闲愁”在绸子的流光溢彩和裙摆的轻盈飘逸中,滑向那个人们都知道的尽头。
洛可可风格女装不再把身体当作一个整体看待,而是凸显局部的妩媚,刻意夸张曲线美,有意增进情色魅力,极尽女性之媚态。其造型有一些显著的特征,如领口低袒、衣袖修长、腰身纤细、裙撑宽大等,其中,紧身胸衣和裙撑构成了造型的基础。影片中玛丽王后的服装设计师为她贴身缝制礼服,整套服饰直接在身体上拼凑而成,曲线优美合身。袒露的倒梯形领口露出丰腴的胸部,倒三角形紧身胸衣把上半身束缚呈锥形,下半身巨大的裙撑前后扁平、左右横宽,整个造型呈明显的X形。
洛可可时期的女性着装钟爱小细节的繁缛堆砌,达到了人为化装饰的顶峰。蕾丝质地蓬松柔软,给人若隐若现的朦胧趣味,附着人们最隐秘的窥视欲望。繁复而曼妙的蕾丝掠过胸前的肌肤,似露非露的胸部更加雪白,颇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挑逗意味;把蕾丝边装饰在袖口,衣袖边缘不再单薄,富有层次堆叠之感和韵律感;用蕾丝改造成蝴蝶结点缀在胸前,甜美可爱,增添了少女气息。当时,纯手工制作的蕾丝材质讲究、工艺复杂,所以价格不菲,贵族气息尽可彰显。此外,花朵类的装饰也很受欢迎。很多面料本身就布有花形纹样,她们还把天然的鲜花或者用蕾丝锦缎改造成的花朵点缀在身上,平面与立体交错,装饰灵感皆取材于自然,给人轻松惬意的感觉。图3为影片中玛丽王后在大婚典礼上所穿的华服,香槟色的缎带堆叠在领口、蝴蝶结在胸前依次排开、波边飞跃全身、袖口蕾丝层层簇拥、立体装饰洒满裙摆,舞动起来窸窣作响,明灭闪烁,隔着荧幕仿佛可以闻到扑鼻花香。这些表面装饰虽是一些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小小趣味,于整体服装造型也不过是添枝加叶,但对异性而言却极具魅力。
图3 玛丽王后大婚华服(截取自影片《绝代艳后》)
洛可可风格服饰在整个近现代历史长河中起伏兴衰,整部影片仅是其在18世纪最辉煌时期的缩影。除了毋庸置疑的审美价值,不得不承认,当服饰美的设计得以发展,与人体美的矛盾就加深了,人的身体被装进人工创造的“美之框架”,丧失了表现自我的机会,紧身胸衣等配件的出现又使躯体本身与自然背道而驰,备受束缚甚至遭受摧残[5]。这种服饰虽凸显了女性曼妙的身材,但更是她们身体健康的梦魇。女性长期穿着紧身胸衣,会压迫器官,削弱背部肌肉,引起身体诸多不适。18世纪的法国贵族女性却对这种病态的畸形审美趋之若鹜,根本原因在于“文化”。服装的根本是一种文化,所以研究洛可可风格服饰时,应着眼于18世纪法国的文化背景,女性服饰与时代审美水平、文化水平以及女性地位有着紧密联系。只有设身处地读懂那个时期的文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历史且能被当代观众欣赏的服装。无论如何,洛可可风格服饰所追求的病态美学随着辉煌一时的波旁王朝一起留在了过去,当下诸多优秀设计师取其精华,将其精湛的工艺和别致的造型等运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延续了洛可可的时尚。只有服饰美与自然美和谐共存、服饰艺术与社会文明需求有机结合,时尚才得以成为风格,被接受并盛行。
现代人本沉浸在当下的文明中,历史的经典却召唤其追寻过去。服饰艺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碰撞中汲取了新的养分,不断发展变化,最终趋于多种平衡并风格化。洛可可风格服饰正是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发展的。这是西洋服装史上傲人的经典,为服装造型领域添上了熠熠生辉的一笔。服饰艺术是一门繁杂的艺术,在复古风愈演愈烈的今天,现代服装设计师把洛可可时期的古典元素挖掘出来,融入崭新的设计理念,加以改良再设计,不断探索洛可可时尚的过去与未来,体会服装给予人们精神的无尽享受和人性的深刻反思。将来,也会有人对21世纪的服饰加以品评,不断演变的洛可可风格服饰也将在以文化为底蕴的基础上承载更强的生命力,达到一个又一个无法预知的高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