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及其推广策略的研究——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

时间:2024-07-28

高紫薇,谷佩萱,司玉婷

(南京财经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蓝印花布的传承面临艰巨的挑战,传统的传承模式亟需改善,而“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则是一个新的传承方向。文章以南通蓝印花布为例,研究“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及推广策略。

1 主要传承方式的困境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笔者发现国内目前主要有家族传授和师徒传授两种方法,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1 现代工业生产挤压传统工艺空间

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商品经济的浪潮袭来,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的根基,先进工业生产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手工艺。南通民间蓝印花布产业也随着机织布和化工染料大量进入市场而日渐式微,广大农村集镇的土布印染作坊面临着生存危机。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才使得这种古老的工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得到了持续的发展。

1.2 传承人缺失

调研结果显示,蓝印花布继承人十分稀缺,一部分老手工艺人早已退休或转行。据正兴染坊第六代传承人介绍,由于目前的蓝印花布制作环境艰苦,且只能纯手工制作,因此很少有年轻一代愿意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从事蓝印花布的相关工作。由此可见,蓝印花布的传承到了后继乏人的境地。

1.3 产品形式单一

南通蓝印花布的印染技术决定了其产品色彩图案多以单调的蓝白双色为主,但随着百姓审美需求不断变化更新,同一个纹样题材的蓝印花布,很难对大多数人形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1]。

2 “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新模式的调研分析

2.1 “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新模式的问卷调研

通过问卷调研,对“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1.1 中青年对蓝印花布的熟悉程度普遍较低

调研结果显示,有40.34%的人从未听过蓝印花布,仅有1.14%的人对其非常了解。60岁以下的年龄段中,大部分受访者没有接触过蓝印花布相关制品。中青年对其了解程度普遍较低,有关部门对其宣传力度也远远不够。

2.1.2 “非遗+文创”多体现其传统文化价值,生活实用价值匮乏

人们认为蓝印花布等非遗文创主要展现的是传统文化价值,占比超过85%,很少展现其实用价值,而“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使非遗元素与文创相结合,在极大限度保留传统文化价值的同时,加强艺术审美价值,突显其实用价值,为非遗文化增强生命力。

2.1.3 “非遗+文创”占据广阔的消费者市场

文创产品的形式和种类是非常丰富的,30岁以下的年轻一代更偏好DIY类文创产品。他们可以接受价格在100~500元的小型非遗文创。与非遗工艺品相比,非遗文创以其价格实惠、富含实用性、购买渠道丰富等优势占据了更广阔的消费者市场。

有超过92%的社会公众对蓝印花布的“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新模式持积极赞扬的态度。“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2 “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新模式的实地调研

前往南通进行进一步的实地调研,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考察。

2.2.1 蓝印花布产品多样化,消费者选择性增强

据二甲镇正兴染坊传承人介绍,目前国内外对蓝印花布制品都有一定需求。外国人经常定制蓝印花布文创产品,如蓝印花布口罩;国内也有大量订购蓝印花布工艺品的,如由蓝印花布制作的各种各样的画以及一系列酒桌用具等。随着蓝印花布与文创的结合,消费者的选择也更加丰富。

2.2.2 地摊与“非遗+文创”完美融合,经济与文化双赢

南通陆洪小镇的文创集市,有很多传统手工艺人,其通过地摊展示的非遗产品种类繁多,吸引众多市民及游客欣赏、采购。地摊以接地气的方式销售各类非遗文创产品,让文化赋能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2.2.3 多元化博物馆文创,实用性与美观性并存

目前的蓝印花布博物馆里有着丰富的蓝印花布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实用性强,价格实惠,吸引众多游客前往观赏与购买。非遗传承大师吴元新认为,年轻一辈应身体力行,投入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中,呼吁大众将蓝印花布制品投入日常使用,使蓝印花布也变为一种时尚。

2.2.4 丰富的蓝印花布体验项目,体验感与动态感极强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及唐闸古镇的水色染坊等地均有蓝印花布DIY体验项目。从认蓝草、割蓝草,将蓝草扎成束,浸于水中形成蓝靛到刻板、刮浆,最后进行蓝染,人们可以做一件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文创产品,让非遗“动起来”,让传承“活起来”。

3 对蓝印花布“非遗+文创”活态传承模式提出创新性建议

3.1 对该模式的创新性建议

针对查阅资料,线上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可从3个角度对该模式提出创新性建议。

3.1.1 动态感

可对“蓝印花布文创”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拓宽文创涉猎范围,使其兼具文化、趣味及实用性,能“带得走”,更能“用得好”,从而有效地体现文化的“动态感”。具体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创新:

(1)图案多元化,富有时代气息。可通过大数据云分析平台,分析国内外消费者对蓝印花布及其美学元素的偏好,配合大众审美趋向和私人定制趋势,适当地将蓝印花布纹样题材、样式多元化,并融入现代元素,使其更具时代气息。

(2)蓝白色彩组合多元化。目前蓝印花布有3种类型:蓝底白花、白底蓝花、复色蓝印花布。考虑到现代人对色彩偏好的程度不同,在进行文创设计时,可做蓝白色彩深浅或组合上的变化。

(3)丰富文创产品类型。首先,可制作手册、书签、挂件等易携带式文创产品,用蓝印花布元素进行包装设计,可赏亦可用;其次,可打造“私人定制系列”蓝印花布文创,如一套家具、一套碗碟等,可采取蓝白色调和蓝印花布常用的寓意吉祥如意的图案,同时结合消费者个人喜好元素,使文创更具独特性。

3.1.2 体验感

非遗与文创结合使得体验性更强,更多人可以亲身体验如何制作一个蓝印花布文创。与此同时,人们并不需要完全掌握整个制作工艺流程,只需完成工艺中的某些略微简单的步骤,或者可以用蓝印花布制作好的布样去装饰家具用品、文具用品等。

可建立流动式体验工坊,体验包括两个环节,分别是VR体验和手工体验。通过VR设备模拟蓝印花布的制作流程,让体验者亲身感受工艺流程及非遗文化的魅力。同时,开展蓝印花布体验活动,精炼出复杂的工艺程序中最具文化精髓的部分,让人们制作属于自己的蓝印花布文创。

3.1.3 时代感

非遗与文创结合,通过片段性采用传统手工技艺的蓝印花布,与丰富的文创载体结合,既可以较好地体现和保留蓝印花布的手工技艺,也可以达到标准化,实现大批量生产文创产品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对工艺本身的记录与保存的能力,助力现代创新,比如蓝印花布图案数据库的模型建立、蓝印花布相关设计软件的开发等。

(1)数字技术的运用。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多种绘图软件早已成熟,可以在文创设计中运用Photoshop,CAD等软件进行基础设计,将手绘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缩短设计周期。

(2)蓝印花布图案数据库模型的建立。可以建立富有传统图案和技术过程的蓝印花布图案数据库模型。搜集蓝印花布各式各样的图案进行分类,做成像字典一样可查询的数据库模型,为文创设计作基础建设,对后期蓝印花布具体文创的实现提供较大帮助。

(3)“互联网专属文创”的创新。将当前网络流行元素与蓝印花布相结合,制作蓝印花布的互联网专属文创;将网络流行语表情包与蓝印花布相结合,使得非遗文化富有现代人活跃积极、个性化的特点;将输入法边框/手机屏幕背景等与蓝印花布结合,则可以极大地发挥蓝印花布美学元素的作用。

3.2 对该模式推广策略的创新性建议

3.2.1 线下推广策略

(1)博物馆跨界联名、创新包装设计。蓝印花布博物馆可以和企业进行合作,为企业进行产品主题或外包装设计。如博物馆可以和可口可乐饮料品牌进行联名合作,设计可口可乐易拉罐外包装;可以和拾叁茶等奶茶品牌进行合作,设计奶茶外包装;可以和完美日记彩妆品牌进行联名合作,设计以蓝印花布图案为主题的眼影盘。

(2)非遗文创走进教育。可在小学举办非遗文创体验活动,由专业的老师带领学生制作简单的蓝印花布文创,如利用蓝印花布去制作娃娃的布衣、书包挂件等小物品。可在高校建立流动式体验工坊,由高校手工社团组织感兴趣的同学一起学习制作蓝印花布文创。

3.2.2 线上推广策略

(1)AR/VR数字博物馆的建立。建立AR/VR数字博物馆,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实时交互与三维沉浸融入式体验,给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传播增添了更多可能[2]。同时,可以将蓝印花布文物制作成为AR卡片,用手机扫描这些AR卡片,即可在手机屏幕中获取文物的三维模型,生动展示馆藏文物。除蓝印花布文物外,在VR馆内设置文创展区,让体验者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多样化的蓝印花布文创,同时可以在线上发实时弹幕,畅所欲言地表达逛展感受。

(2)融入游戏设计。游戏天然具备“交互”“参与”属性,是非遗文化跃入大众视野的一个良好媒介。博物馆可以与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合作,推出“非遗文创+游戏”等功能性游戏产品,比如以轻游戏的形式展现了蓝印花布工艺、制法和背后的历史故事;或者在游戏中设置复原破裂的蓝印花布系列文创、寻找遗失的蓝印花布宝物等任务关卡。

(3)互联网多渠道传播。近几年,互联网的传播渠道越发丰富多样,尤其是当下十分火爆的抖音等短视频App,可邀请非遗传承人制作相关文创,将制作过程拍摄成短视频,上传网络,同时也可与部分“弘扬传统文化”的网红合作,制作蓝印花布工艺的短视频。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