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宋俏颖
(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从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工匠精神”开始,这一词语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引起了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培育大国工匠,很多高校围绕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活动。对于职业教育而言,2019年,国务院明确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这是对职业教育的新要求,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新时代高职服装专业的建设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国工匠、在职业教育中践行“工匠精神”的责任,这将助推文化强国的国家梦想实现。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服装艺术教研室聘请非遗传承人成立非遗大师工作室,通过课程改革,增加非遗课程模块,培育并命名了手工盘扣、扎染、蜡染、堆绣等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验基地,在2019年成为全国职业院校传统技艺传承与示范基地。2020年,学院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不断在手工盘扣领域积极探索适合高职教学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
盘扣或称盘钮,是中国传统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从汉服到旗袍都用盘扣来固定衣襟或装饰。盘扣于旗袍如画龙点睛、锦上添花。最初的盘扣是古老的手工盘扣,非常精巧细致,是手工制作者智慧的结晶,有着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兼具实用与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服装企业生产标准化与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现代服饰,尤其是现代旗袍所采用的盘扣也都采用标准化生产,很少有人学习盘扣手艺。因为手工盘扣有着复杂的工艺流程,一个扣子的制作,第一步是处理面料,用调制好的糨糊对面料进行刮浆;第二步是扣条的制作,包括裁剪斜条和缝制扣条;第三步是设计制作,先设计与绘制款式图和效果图,然后按照设想制作扣头,随后盘出形状,最后完成填芯。这样复杂的程序,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对服装企业而言成本较高。
除此之外,培养手工盘扣艺人需要投入很长时间,很少有人能潜心坚持学习、制作传统盘扣,真正学精盘扣的手工艺人少而又少。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以及机器生产的竞争,很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这门手艺的传承人目前越来越匮乏,传承面临困境。
盘扣虽小,却包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内涵。盘扣制作工艺包括盘、包、缝、编等多种手法,在款式设计、色彩搭配等方面也极其讲究,充分表现出设计者高超的技巧和惊人的创造力。手工盘扣有着特殊的工艺性,通过细腻、婉约的手工扦边和盘花扣,表现出精益求精的专业涵养,精巧的盘扣中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工匠精神”。
根据手工盘扣非遗技艺的历史渊源及其思想内涵、文化精髓,结合学院课程资源,服装艺术系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设置与手工盘扣非遗项目相关的专业课程模块,系统化、科学化地开展专业教学,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1]。秉承培养大国工匠的人才培养目的,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盘扣引入高职服装专业课堂。学院成立“非遗手工盘扣工作室”,学生可以选修“手工盘扣技艺”课程,学习手工盘扣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艺技能[2]。通过选修课的学习,打下基本功,建立对手工盘扣的系统认识。学生通过几个模块的课程学习,能够掌握传统手工盘扣的制作工艺与流程,通过具体分类的项目教学,掌握几种基础花式的制作方法。在自习时间和其他课余时间内,学生在工作室里跟随指导老师进一步进行实践化学习,在传统盘扣的基础上,不断深入学习和熟练工艺,探究新的盘扣花式,尝试手工盘扣的创意设计发展(图1)。“工匠精神”讲究专注,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择接触到手工盘扣,并通过长时间的坚持与投入,不分课上与课下的坚持,磨练耐心,筑就执着、坚持的专业精神。在精益求精的追求中,成就坚韧与专一的品格[3]。
图1 学生在工作室学习手工盘扣
通过校企合作,尝试探索建立非遗项目相关品牌,在学生实习实践中,共同发展并创新传统非遗项目。学院在2020年与济南红冠服装有限公司创设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生在毕业前的企业顶岗阶段,可以进入与非遗手工盘扣工作室合作的企业,在企业中参与旗袍的设计制作。在这个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进行盘扣的设计与制作,还要深入了解盘扣在现代旗袍中的应用,并参与现代改良旗袍的盘扣设计(图2)。将传统盘扣技艺与现代设计创意理念相结合,真正在实践中传承并发展传统技艺,做到从“传”到“承”,将助推学生毕业后的就业[4]。
图2 改良旗袍
学院鼓励学生走出去,在专业老师的指引下积极参加专业技能大赛和各种国家级、省级的专业比赛。通过大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随着中国服装历史的发展,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服装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盘扣不局限于服装这一领域,更是作为一种装饰手法运用于家纺装饰或文创产品的设计领域。拓展思维、延伸设计触角,引导学生将手工盘扣运用到文创产品的设计上。除了参加文创设计大赛,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尝试专业创业。
通过服装专业课程改革,搭建学习平台、展示平台,培育非遗手工艺传承人,并助推学生在非遗手工艺领域精准就业甚至创业,使得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中国传统手工艺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使传统手工艺中蕴藏的“工匠精神”回归职业教育,为培育“大国工匠”、实现“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