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 倪文溪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上海局港口办事处,上海 200333)
近年来,粮食数量与质量安全在严峻的经济大环境背景下已然成为社会聚焦点。因此,提高储粮水平,建立健全新形势下粮食库存监管制度势在必行。随着国家对于粮食安全重要性的不断认知和深入重视,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提高储粮水平的重大举措,并取得初步成绩。“十三五”期间,我国的粮食年产量已经连续5年超过1.3万亿斤;与此同时,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高达472 kg,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再观水稻和小麦,我国能够始终保持在100%以上,同时玉米自给率超过95%,成绩十分瞩目[1]。然而,若想筑牢粮食安全这个民生立命、国家之本的大国根基,我国依旧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因此,相关部门要更加重粮备粮,找出新形势下粮食库存监管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追根溯源,刨根究底,寻找问题与对应之策。研究新形势下粮食库存监管制度举措、提升监管水平,对促进粮食安全、延续粮食丰收成果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希望通过不断摸索与改变,突破现有粮食监管壁垒,为粮食监管探寻出更多的发展之路。
当前我国现有粮食库存中,很大一部分粮食来源于广大农村产粮基地。虽然农村收粮数量庞大,但这其中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劣势,即我国自收自支在粮食由产地到收储期间环节繁复,各个环节把控不严格均容易对质量造成影响[2]。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农户储备粮食条件较差。农民种植农作物,在收获粮食的过程中就易存在部分损失,在存储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民将粮食储存在自家家庭住房的闲置空间,且大部分是采用堆积存放的方式进行露天散存或者袋装囤积,导致粮食极易被细菌真菌感染,与此同时由于防霉杀虫措施不到位,还容易使得粮食存在虫蚀、霉变、鼠害等问题。由于粮食烘干设备没有得到普及,很多地区因气候问题在粮食晾晒过程中对水分的处理存在不足,经过数次交易时间周期较长,为日后仓内储存留下隐患。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已经意识到粮食存储的重要性,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粮食仓储条件的改善,更新仓储设备和运输设备,但是仍存在粮食储存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目前,大量的粮食被存储于平房仓中,浅圆仓的建设数目仍然不足,其机械化的作业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在粮食运输的过程中,中转设施存在明显不足,尤其是在主销区的一些港口、铁路站段,散粮的运输工具较为落后,并且在运输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存储条件,一旦遇到骤雨等恶劣天气,会加剧粮食的腐败。除此之外,在粮食入库的过程中,部分粮库员工存在侥幸心理,所用快检仪器未按规定进行校准鉴定。粮食检验虽然靠人工操作,但更需要精准的检验设备,精准的仪器设备是整个检验体系的根本。缺乏精密设备会直接导致难以完成粮食检验任务,甚至无法保证粮食品质。我国当前储粮系统实验室部分仪器维护存在不足,容易造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偏差。
当前粮食存储监管方面的关注重点为粮食水分及数量,然而微生物、发霉、生虫和杂质等指标也会对粮食储存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粮食储存仓储设施的安全使用情况也应受到重点关注。
粮仓不仅应该重粮,还要看仓。很多储粮基地并未对此给予足够重视,如粮食存储前,对待储仓体的核验未严格按照相关标准验收;当前科技储粮方式过于传统单一,新兴科技储粮设备是现代储粮的关键。部分老粮库仓房大都以包装粮为初始设计,现阶段由包装粮改为散粮仓,改造过程中既要加固主体又要对仓内设备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在此阶段可考虑通过喷涂反光涂料、增加保温设施等减少温度交换,降低能耗,从而加强储粮效果。生态储粮等绿色储粮措施因其特性暂未开展大规模应用,需进一步建立绿色储粮体系,有效减缓存粮陈化,提高粮食经济效益。
储备粮的起始输入端多集中在农村,管抓在源头,防控在初始。如何在粮食的入库之初就做到科学存储,一改农村传统的收粮模式,实现科学现代的收入存储,是帮助完善粮食库存监管的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对农村储备粮的重视至关重要[3]。如根据产地气候因素影响增加烘干设备,在每个区域建立粮食烘干及相应的微生物防治设备;改变之前粮储库的零散不规范状况,进行专业整合,合理规划储粮区域。如此,库点收粮处理粮食更规范、储粮布局更合理化,可以大大提升存储效能[4]。
粮食收购是保证储备粮质量的重中之重。对于不同品质的粮食,应认真划分等级,严格按照分等级存放,利于保管;在入库时,质检工作人员必须严格以“便于安全储存、便于轮换”为原则,确保不合格粮不入库[5-6]。取样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规定进行取样,严防“图省事、简而快”的心态,避免因取样问题而影响送检样品的质量和代表性,对样品严格按照四分法进行分样、检测,全面精准地做好入库检测。
①强化仓内粮情监管,对已入仓粮食根据落料点重点检查,根据仓房类型制定粮情处理计划。浅圆仓装有布料器,需对落料点处勤关注,防治因粮食具有自动分级效应引起杂质聚集而发热霉变。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验粮情,及时观察粮食的虫害情况,掌握储藏期间粮情的变化情况,尤其对易发生隐患的部位要着重防范。②在气候变化时期增加粮情检查的工作量避免结露发生。③合理运用科技储粮技术,对谷物冷却、机械通风等设备设施加强监测,达到通风标准应及时停止,以降低能源消耗,强化单吨成本管理。④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如没有问题也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建立粮食应急预案[7]。这样才能及时掌握粮情变化,防止粮食质量变化,避免在储粮期间造成损失[8]。
(1)储备粮监管部门需要明确监管内容、方式方法、程序步骤[9]。①以《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粮油仓储管理办法》《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办法》《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办法》等相关条例内容为依据,以直属库为单位建立单仓管理档案,制定清单,要求各分公直属库定期报送收储轮换数据和管理制度,抽查核查出入库等情况。②所有库点全部实施粮库数字化管理工程,实现粮农从进场、过磅、检验、入库、保管和出库等各个环节数字化监管,从而实现粮食作业“四个化”:即作业流程标准化、信息采集自动化、仓储保管智能化和业务管理集成化[10]。突出监管结果运用:一份名录,建立监管对象名录库,动态反映各承储单位情况,为随机检查打牢基础;一册日志,建立监管工作日志,保证监管工作依法规范开展,为年度考核打好基础;一本台账,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加强跟踪督促,确保整改到位[11]。
(2)加强信息化科技在粮食监管中的运用。建立App粮食监管平台,将辖区内粮食数量质量等基本信息录入,仓内摄像头进行数据连接方便实时在线监测,对仓内温、湿度数据数字化统计分析,全方位布局智能粮食监管系统。着力打造监管“云平台”有以下3方面优点。①有助于推进垂管局与中储粮内信息覆盖,进一步形成信息统筹联动。②加强监督检查时效性,利用移动平台随时随地对仓内信息进行查看,对企业带来一定约束力。③有助于形成数据统计便于分析,特殊点特殊对待,提高仓内储粮安全性。
2019年5月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河南工业大学发明的粮食库存检测仪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吉林大学及天津明伦公司等研发的粮情云图动态分析软件两项成果发布,经专家评审后检测误差在2%,单仓检测时间7 min。通过新科技的运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从而确保了检查结果的真实性,为数量监管提供了保障[5]。
粮食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状况,各单位应当做好数据的保存与整理工作。待储备粮轮出后,将粮食从入库前、存储中、轮出后各个阶段的详细数据完整保存与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与调查。对于超出正常差值的仓位应写出说明,做好入库质量与出库质量对比,以便做好储存期间成本计算。同时相关人员应对保管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回顾,形成总结,从而不断优化日后的储粮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粮食存储率,保证优质储粮。
(1)粮食质检队伍。质检人员是粮食质量的入门保证,因此应对质检人员进行专业、重点培训,使其能够正确掌握必检项目及食品卫生指标检验事项,提高检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专业质检组,不定期地对库存粮食巡查、抽检,为粮食安全提供质检保障[12]。
(2)检验监督队伍。建立相应检验监管体系,垂管局加大监管力度,对检验数据分析、论证,使质检具有真实、科学、完整性,有始有终闭环监管。另外对春普、秋普等监测数据及时收集汇总,并进行比对分析,根据反馈结果及时判析,用实际结果判定粮食宜存程度,以备轮换或调整[13]。
(3)执法队伍。为了保证粮食安全,必须加强执法力度,任何行业均离不开法律法规乃至政策的约束和保护。负责粮食安全的部门可以申请建立粮食安全执法队伍,监督检查粮食经营单位购销流程、仓储流程、管理流程等。执法队伍的建设可以以司法系统为依托,组织相关执法人员与粮食安全领导小组相互配合,统筹安全工作部署。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规定的进行依法处罚[14-15]。
总而言之,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们的健康,因此做好粮食监管工作首先要高度认识入库检验重要性,把控粮食轮入检验第一关,并以专业知识人才队伍为主力、先进仪器设备为辅助做好品质变化监测,同时,要结合新时代高科技产品运用投入,以提高检查结果准确性。粮食监管于储粮而言,是储粮安全重要的护身符,是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及关键保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