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方法研究

时间:2024-07-28

◎聂荣荣

(梅州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广东 梅州 514000)

脂肪酸是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一般被认为具有降低坏胆固醇、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尤其是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但其中的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会导致心血管疾病、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诱发妇女患Ⅱ型糖尿病、致癌等[1]。

目前,脂肪酸的主要检测方法为GB 5009.168—2016[2],而植物成分较复杂,对脂肪酸的干扰杂质较多,在日常工作中还存在分析时间长、耗材特殊(气相色谱柱为100 m 的专属柱)、部分脂肪酸色谱峰重合、不易分离等问题[3]。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脂肪酸检测方法,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分离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剂与仪器

花生油、茶籽油、葵花籽油、玉米油:嘉应学院科研组提供;37 种脂肪酸甲酯标准品:NU-CHEKPREP,INC(M20-D);异辛烷:上海展云化工有限公司,色谱试剂;氢氧化钾: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优级纯;甲醇:Anaqua chemicals supply,色谱纯;硫酸氢钠:广州化学试剂厂,分析纯。

岛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QP2010 Ultra);气相色谱柱DB-1701,美国安捷伦公司生产。

1.2 样品处理

称取试样60.0 mg 至具塞试管中,精确至0.1 mg,加入4 mL 异辛烷溶解试样,加入200 μL 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盖上玻璃塞猛烈振摇30 s 后静置至澄清。加入约1 g 硫酸氢钠,猛烈振摇,中和氢氧化钾。待盐沉淀后,将上层溶液移至上机瓶中,待测。

1.3 仪器条件

载气:高纯氦气(99.999%);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接口温度:200 ℃;进样口温度:250 ℃;进样量:1.0 μL。电子轰击电离源(EI),离子源温度:230 ℃;溶剂延迟2 min,开始采集时间2.5 min。

2 结果与分析

2.1 柱箱初始温度的确定

对比了不同柱箱初始温度对小分子量脂肪酸甲酯出峰时间的影响,当初始温度为85 ℃时,前2.5 min 有大量小分子杂质涌出,当初始柱温升高至100 ℃时,丁酸甲酯C4:0 可以出峰,当初始柱温继续升至110 ℃时,检索不到丁酸甲酯C4:0,可能原因为高温导致相对较低沸点丁酸甲酯C4:0 分解。所以选取100 ℃作为柱温初始温度。

2.2 升温程序优化

首先100 ℃保持5 min,再以5 ℃·min-1升温至230 ℃,保持5 min。在此条件下,大部分脂肪酸甲酯可以出峰,但分离度差,增加梯度,100 ℃保持2 min,再以5 ℃·min-1升温至180 ℃,保持2 min,再以1 ℃·min-1升温至200 ℃,保持6 min,再以4 ℃·min-1升温至230 ℃,保持3 min。色谱峰分离度得到明显改善,峰型好,如图1所示,且25 min 之前脂肪酸甲酯色谱峰相对较分散,以5 步为梯度提高100~180 ℃程序段的升温速率,结果表明,当速率为15 ℃·min-1时既可以缩短程序时间,又可以保持很好的分离度。

图1 优化前升温程序色谱图

调整后升温程序总时长为32 min,但顺-15-二十四碳一烯酸甲酯C24:1 和二十四碳酸甲酯C24:0未出峰,延长200 ℃及230 ℃温度点保留时间至6 min及10 min,37 种脂肪酸甲酯完整出峰,分离度好。所以调整后最终升温程序为:初始100 ℃,保持2 min,再以15 ℃·min-1升至180 ℃,保持2 min,再以3 ℃·min-1升至200 ℃,保持9 min,再以4 ℃·min-1升至230 ℃,保持10 min,总时长为42.5 min,见图2。

图2 优化后升温程序色谱图

2.3 样品测定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茶籽油样品48 份,花生油12 份,葵花籽油12 份,玉米油15 份,方法稳定,分析时间短,可以用于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

3 结论

运用GC-MS 技术,建立了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测定分析方法。该方法优化了升温程序,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可以达到快速测定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的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