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广东某高职院校食品类专业在校生营养知识、态度及行为调研报告

时间:2024-07-28

◎王洋玲,万 娟,彭丽莎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430)

2019年,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1]文件,在全社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健康风潮”,其中营养教育是这阵健康风潮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高职在校大学生是一类特征明显的人群,调研他们对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情况,发现并分析问题,可以为营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2],同时在校大学生也是青年人的代表,调研结果也将为社会营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3-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2019级、2020级食品质量与安全、商检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检验方向)专业在校大学生。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在相关专业、不同年级中以班级为单位实施调查,共有242 名学生参与调查,营养知识调研发放问卷242 份,有效回收242 份,回收率100%;营养态度调研有效回收236 份,回收率97.52%;营养行为调研有效回收228 份,回收率95%。

1.2.2 观察指标

①学生营养知识正确率。②不同性别、年级学生营养知识正确率的比较。③学生营养态度积极率。④不同性别、年级学生营养态度积极率的比较。⑤学生营养健康营养行为形成率。⑥不同性别、年级学生营养行为的比较。

1.2.3 统计方法

得分数据结果表示为±s,SPSS 19.0 进行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的统计方法有分类变量资料的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养知识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在校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情况见表1。如表1所示,参与调查的学生结构为男生26.03%、女生73.97%,大一68.18%、大二31.82%。所有学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73 分(总分100 分),男生营养知识平均分高于女生,大一学生平均分略高于大二,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在校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情况表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见表2。供能营养素回答正确率最高达92.98%,烹饪用油回答正确率次之,为91.32%,蛋白质来源和维生素缺乏病正确率高于80%,说明这4 类营养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好;成人1 天饮水量回答正确率约20%,说明目前大学生对健康饮水问题重视不足,要加强关于每日饮水量的教育教学;在补钙食物中,70%的学生能正确选择,但仍有近1/3 的人选择了骨汤补钙(表中未显示),这是一个代代流传的食补误区,科学研究表明,骨汤中的钙含量与水中没有明显差别,应在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纠正错误观念。

表2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表

对比不同年级发现,8 道营养知识题得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在水果摄入量和食盐摄入量问题上,大一年级与大二年级正确率表现出了显著差异(p<0.05),且大一年级学生正确率更高,这与理论上大二年级理论知识储备更丰富相悖,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索。

对比不同性别发现,9 道营养知识题得分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但成人每天饮水量回答正确率在男性和女性中差异极显著(p<0.01),男性回答正确率更高,说明男大学生比女大学生更为关注饮水问题,也可能与男大学生每天身体活动量较大,比女生更接近健康运动量要求,且每日基础代谢量较大,因此通过直观感受判断的饮水量更接近推荐值。

参与调研的学生普遍在常识性知识上表现出较高的准确率,但在理论性知识上准确率不高,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查漏补缺,将更多的理论知识转化为食品类学生的常识性知识。

2.2 营养态度

营养态度调研结果如表3所示,89%的人对营养感兴趣,认为营养知识重要的人数比例为93.64%,说明参与调研的学生营养态度积极率很高。

表3 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营养态度情况表

在不同年级之间对比,6 道营养态度问题人数比例差异不具有显著性,但在性别分析中发现,96%女大学生认为营养重要,男大学生仅为8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运用所学营养知识纠正亲友不健康饮食行为的经历这一问题上,约17.24%的男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而女大学生“从来没有”选择率仅为8.99%,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显示了女性比男性有更积极的营养态度,这与修良昌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

整体而言,绝大部分在校生的营养态度是非常乐观和积极的,但仍存在极少数(<5%)的学生对营养持消极态度,经单独访问,原因可能是近年来媒体推送大量各类养生推文,部分是为博人眼球,刻意曲解,还有一些营养新闻和话题容易引发相反的讨论,信息太过杂乱,学生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无所适从,由此降低了对营养的信任度,进而引发消极的营养态度。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对于个人来说营养理论实践的有效性是需要时间来体现的,营养学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它的作用在于“治未病”,不可能立竿见影,有时从个人角度甚至无法判定它是否有效。因此,在营养教育和教学时,要从科学原理出发,引导学生理解营养理论背后的科学依据,同时要多搜集有关营养理论社会层面的不同声音,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种发声背后的涵义,以此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2.3 营养行为

营养行为调查从饮水选择习惯、食物选择习惯、早餐情况、肉类和蔬菜的摄入情况、奶制品摄入、运动情况等7 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如图1~图4所示(展示部分结果以示例),参与调研的学生89.18%在口渴时选择白开水,说明学生的饮水选择习惯良好;但在选择食物方面,注意饮食摄入种类的占比仅29%,学生们更倾向于关注食物口感;每天吃早餐的人数占比仅仅34.63%,每周运动3 次以上人数不足30%等,说明学生的营养行为有待提高。

图1 大学生饮水习惯占比情况图

图2 大学生挑选食物习惯占比情况图

图3 大学生每周运动次数占比情况图

图4 大学生每月吃早餐次数占比情况图

在不同年级营养行为对比中发现,大二学生吃早餐情况明显好于大一学生(p<0.05),推测可能与大二课程较多,多数时间需要上早课,而大一课程较少,上早课概率较小有关;不同性别对比中发现,男大学生运动情况明显好于女大学生(p<0.05),推测可能与校内篮球、足球等更受男性喜欢的运动场地较多,而羽毛球、舞蹈、瑜伽等更受女性喜欢的运动场地有限有关系。这说明大学生的营养健康行为被动性较强,要改善这种情况,一方面需要改善客观环境,如晨起签到、增设室内运动场地,另一方面也要多加引导,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正所谓知易行难,营养知识和营养态度决定了学生“知”的程度,而真正要使知识产生效用则需看“行”的程度。因此,在营养教育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人群培养营养健康行为,才能让营养知识产生力量。

3 结论

调研对象整体营养知识水平良好,营养态度较优,但营养行为仍处于较低水平,要提高学生的整体营养素养,需要教师、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