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统服饰的发展

时间:2024-07-28

余戡平

(武汉商学院艺术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与人们生活民俗是紧密联系且息息相关的。民俗专家鲍鹏山曾经说过,“非遗是一个民族稳定的文化DNA。有了它,我们便可知道“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知道自己能以何种方式更容易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全世界人民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提倡与发扬的今天,传统服饰更是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与文化。所谓“衣食住行”,“服饰”是排在生活民俗的第一位,可见服饰的重要性。在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度重视的今天,除了应该汲取其他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的经验,还应该为使得我国历史沉淀与文化传统的服饰被大众接受与喜爱做进一步的推动,让更多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传统服饰,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

1 国内外非遗文化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边沿、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是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第二条中所提到的内容[1]。

目前,世界各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投入了大量资金,并颁布了各项法律法规,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毋庸置疑的。

1.1 我国非遗保护现状

在世界各国开始积极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采取一定保护措施之时,我国也于2004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于2011年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遗产法》,并于同年6月开始实施[2]。在政府大力倡导及推动下,各级地区政府也积极响应。但非遗的保护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全国目前只有一半的省份建立了专门的非遗管理机构,缺少专业人才去处理相关工作;部分地方政府未能将非遗保护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缺少相应资金投入;另外也有申报专项经费的困难,或者存在重视地区申报非遗的数量,却忽略了申报成功后的保护与发展措施。这一系列的现象使得非遗传人流失现象严重,大量非遗项目处在失传边缘。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已经有13个省出台了非遗或者民族文化保护条例,具体情况参见表1。

表1 国内非遗保护措施及发展情况

1.2 国外目前非遗保护及发展情况

1.2.1 欧洲国家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早在1840年就颁布了《历史性建筑法案》,规定保护文化性建筑物及历史性建筑物不得随意拆除,1943年后进一步规定,历史文化建筑500米以内改变环境面貌要获得国家批准。至今为止,法国对非遗文化保护的法规已有一百多部,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已有着200年的历史,规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域,并首创了“文化遗产日”,极大推动促进了欧洲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工作。

意大利是一个历史古迹闻名世界的国家,它的历史文化遗产遍布国内,数量惊人,大部分被完好地保护下来,罗马作为世界闻名的历史古都之一,是当今保存古代建筑结构的完美典范。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会在每年5月份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大部分历史遗迹及博物馆对外免费开放。

1.2.2 亚洲国家

日本也是一个有着很深文化底蕴的国家。在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无形文化财”,并于1950年制定了《文化财保护法》,规定保护无形的文化财及有形的文化财。无形的文化财主要指的是国家在历史上或者艺术上具有较高价值的东西,例如技巧与手艺,还有就是像历史名胜,文化景观,传统建筑物等有形的文化物了。针对有技艺的无形财的传承者,除了对这项技艺进行保护和实施记录整理之外,还针对拥有这项技能的人建立了“人间国宝制度”,对于这些人才后继人的培养,会由公费负担一部分,日本文化厅对于这些“人间国宝”支付特别扶助年金额达到14万人民币,鼓励这些手工艺及有传统技巧的人开发提升技能同时培养自己的继承者[4]。

1962年,韩国制定了《韩国文化财保护法》。韩国非常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陆续公布了1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在经费上支持的力度很大,国家将确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给予100%的经费保障,其中省市承担50%,其余由所在地区筹集。

2 我国传统服饰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非遗”类传统服饰的保护也是非常重视的。“中山装”和“海派旗袍”合并进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项目中,并于2011年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5年8月16日,由中国非遗保护协会主办的中国非遗战略发展联盟成立暨中国旗袍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对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重视与保护。但是相对传统服饰的争论也是五花八门,特别是国服说更是在汉服和唐装的争执中还没有得出定论,我国多民族文化的特征使得定义某种传统服饰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将我国受到大众认可的,特别是某种款式特征可以一眼就认定是中国服装的传统服饰定义为传统服装也无不可,例如唐装、中山装、旗袍、汉服等。

我国的传统服饰为何慢慢被淘汰,仅仅只有少数的人喜爱它,与以下因素是分不开的。

(1)缺少对传统习俗及文化的认可。现在在中国仅仅只有极少数的地区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传统习俗,如接财神,拜祭门神灶神等。

(2)多民族性也是我国传统习俗及传统服饰无法统一的因素之一。除了汉族的传统习俗被大家熟知外,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习俗又各不相同,导致传统民间习俗的多样化,在服饰上也无法做到统一。

(3)传统习俗的保留大部分与吃有关,对穿什么却是无所谓的态度。所谓民以食为天,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习惯,例如春节点鞭炮送“年”,剪窗花,包饺子;中秋节吃月饼赏月;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扫墓带上祭祀品,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元宵节吃汤圆猜灯谜;“二月二龙抬头”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象征“挑龙头”,“吃龙胆”预示五谷丰登等等。

(4)与文化历史因素有关。就我国近现代服饰发展史来看,建国以来出现了传统服饰接轨的空白期。在民国初期,我国特色传统服饰还在被广大群众所喜爱,中山装及旗袍的穿着是长期性的,很多文人也喜爱穿着长袍等传统服饰。进入新中国建国时期,伴随反对裹小脚、解放妇女等运动,工人与农民的形象在当时被大力提倡,对于能够修饰女性线条的旗袍被抛弃了,当时的时尚流行是以军队风为美,流行中性之美。很长一段时期间内,传统服饰的美慢慢被人们忘却。

(5)现代教育重考试,轻思想,年轻一代被现代时尚文化所吸引,强调自身的个性化。部分青年人对传统事物与文化更是抱有厌恶的情绪,无法承接或者延续传统文化,自然就对传统服饰不感兴趣。

3 针对我国非遗类传统服饰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要将我国传统服饰的精髓保持下来,让青少年一代也可以接纳与喜爱,需要政府部门、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创造出适合传统服饰发展的有效氛围。

3.1加大传统文化与服饰的穿着宣传力度

借鉴亚洲国家韩国与日本的案例,吸取经验,在我国实施可以借鉴的方案。韩国最近几年凭借韩剧、电影、韩国明星带来了一系列“韩潮”的流行。“韩国的泡菜”、“韩国传统的服装”都是大量涌入韩国旅游的人们必定要尝试的,针对这些情况,韩国在很多场所都设立韩服的免费体验馆,有专门的穿着师根据游客年龄、已婚未婚等情况来为其搭配相应的服饰。例如在机场、韩国皇宫、韩国旅游发展局等地方,只需要排队并登记上护照号码就可以体验。在韩国机场与免税店也有很多穿着韩国传统服饰的美女。而我国则缺少国家设立的相关部门,另外很多旅游景点也有私人设立传统服饰的拍摄场所,大多收费昂贵,且杂乱无章,没有专门帮助游客搭配服装的人才,许多私人老板缺乏对服饰文化的理解,常常将不同朝代的服饰张冠李戴,服饰面料材质低劣,拍摄出来的效果也是非常“可笑”的。

此外,一些媒体也应该担负起教育及宣传历史文化的责任来,有关部门应该对历史剧拍摄的审批严格把关,一些展现历史的电视剧中服装设计出来的效果也是啼笑皆非,对发式、服装历史的认知度不够,常常张冠李戴,混淆不清。

3.2 加大传统文化及服饰制作技巧的教育

非遗的保护与教育应该从孩童时代抓起,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在中小学设立相关传统文化知识的课程,针对传统服饰设立相关的手工课程。在日本,新娘要学习“出嫁修业”,在小学课程中,专门安排了女生学习烹饪和缝纫技巧的课程,以及电工或者木工这些适合男生学习的技巧。我国的青少年儿童开设相关课业几乎是没有的,大量的语数外作业和晚自习的学习制度,让孩子们只会学习,而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几乎空白,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除了短期教育以外,加大非遗文化走进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的机会,鼓励将传统技能技巧课程加入到专业教育当中去,学习日本的“无形化财”,也就是拥有传统技艺者找到与之搭配的专业,并与之合作,将一些慢慢濒临失传的技艺传承下去。例如,有些独特乐器的吹奏者可以与音乐专业合作,刺绣、布艺、纺织等手工艺者可以与服装服饰类专业结合,某些木雕石雕的非遗传承者可以与建筑专业结合等。在社会上提倡非遗手工技能,开办短期培训,政府对非遗传承者予以补贴等扶持。

3.3 对文化遗产除了做到保护,还应将其合理地市场化

所谓“合理的市场化”是指不滥用,不过分用。在旅游文化上,取消不合理收费及过度收费的情况,有步骤地慢慢开放某些日期,供游客免费参观非物质文化旅游景点,并针对具有当地特色的历史文化搭配相应的服饰体验馆,由国家统一管理,收取合适的费用,来增加民众对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及认知度。

以传统服饰举例,我国几乎没有传统服饰售卖的专门店或者针对旅游出租的传统服饰的店面。这里指的并不是在公园里类似的粗制滥造的“古装服饰”摊。尽管也有一些以中式或者改良中式服装为主市场的服装品牌,但那些款式是经过改良的,适合现代场所穿着,并非完全的与历史一致。但在韩国与日本,传统服饰的利用率是相当高的。首先以日本举例来说,日本有“七五三”节祭日,在男孩3岁,女孩5岁和7岁,在每逢11月15日,都会让孩子们穿上颜色鲜艳的和服,去参拜神社,祝愿神灵保佑孩子健康、顺利成长、学习进步。还有成人节这一天,年满20周岁的年轻人会穿着颜色亮丽的和服,到神社祭拜,让神明保佑。在春节传统节日,日本人也会穿着和服。还有一些从事传统技艺工作的,例如茶道、相扑、艺妓传统酒店的服务人员也会穿着。在日本,相当重视传统服装和服的穿戴方法,甚至有专门的课堂针对和服的穿法进行教学,有些新娘在结婚之前,还要接受和服穿戴这一门“出嫁修业”的内容。另外,日本也有很多从事传统服饰买卖的专门店[5],但日本和服由于制作方式不同,花纹、布料、刺绣的价格也有很大的差异性。在韩国穿着传统服饰——韩服,也主要是节庆日为主,一般在春节、中秋节和举行婚礼时,长者都会穿着传统的韩服,新娘婆家的第一周也讲究穿着韩服。韩服的推进与韩国对传统习俗的推崇也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老年人对传统习俗是非常讲究的。例如春节、先祖祭拜等,还有些老年人,在非传统节日,也爱穿韩服。

透过学习这些亚洲国家对传统服饰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推崇的精神,我们也应该总结出一定的推广经验。从幼儿园、中小学甚至大学开始的入学典礼、毕业典礼、成人典礼等穿戴一定的传统服饰,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传统文化与传统服饰,另外可以鼓励那些拥有传统刺绣、传统服饰制作技能的人去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当地政府也应该让旅游部门多与这样一些传统业者合作,让更多的传统服饰与非遗文化可以展现在人面前,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服饰,喜爱中国的传统文化,让中国的“非遗”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丁丽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开发传统文化产业的结合路径[J]. 海峡法学, 2011(3):12-17.

[2]张 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2014)》发布[DB].光明网.

[3]丁丽瑛. 台湾地区原住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保护立法评价[J]. 台湾研究, 2010(2):37-41.

[4]林合生.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DB].中国民俗学网.

[5]青 峥. 外国“非遗”保护现状[J]. 科学之友(上半月), 2010(1):4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