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以服装材料识别与再造课程为例

时间:2024-07-28

郝慧敏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服装材料识别与再造课程是属于服装与服饰设计下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服装三大要素中的其一,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企业中,面料的识别与挑选牵动着产品的直接成本。同时,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服装材料的选择会直接决定了整个服装的造型。相对于其它服装专业来说,这门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同时单一的教师讲授方式难达到教师所希望的课程预期。在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时,这种以任务导向的教学模式实践将有助于学生达到教学预期,实现课程优化。

1 课程定位

服装材料识别与再造的课程属于专业通识课程,是在完成服装人体素描、服装历史、时装画技法以及服装结构制图基础后的课程内容,属于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课程,紧密结合市场内容该课程具有承上启下地作用[1],特别是为后来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课程目标设计

基于成果导向设计课程内容,在开课时告知学生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所有任务,以及强调学生的角色扮演。学生是设计师的身份,将设计师负责面料部分的工作任务直接带入课堂,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并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自我地定位以及熟悉自己设计的常态和思路的培养。

具体到整个课程设计:共有3部分内容,一是服装材料的识别,二是服装材料的二次再造,三是服装材料的运用。三部分的内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学生熟练掌握服装材料从而更好地完成服装设计作品是学生通过该课程所获得的技能[2]。

就全行业而言,服装材料推动着整个服装行业的发展,更是撬动整个职业的杠杆。具体内容细分成10板块(见表1),以及对应设计完成10个任务项目。

表1 服装材料内容细分表

这其中,清晰地讲述了通过该课程的最低标准,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程的学习内容,并且在课程上很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做好课后针对市场的调研任务。

3 实施过程

3.1 课前准备

在上一门课程结束时,教师布置课前准备任务,进行课程内容提前的预习。例如,课程内容的板块10:服装材料的二次再造设计课程前,老师会抛出问题让同学们进行思考,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10到15张的主题图片的搜集,这一过程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搜集的图片,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设计思考脉络。

3.2 课程实施

在课程开始时展示上一届的优秀作品,以及需要完成的作业练习。其次进入课堂教学,教师讲述二次再造5个基本知识点的内容,同时利用多媒体PPT进行服装设计的知识点的连贯,教师在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内容讲述完后,学生进行初稿的设计,并着手准备作品需要的材料与工具学。教师进行课后辅导,学生可通过微信软件及时与老师沟通作品问题,可让教师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个人任务以及小组合作要求进行设计以及制作。再次,是课后考评,并根据学生作业进行现场点评。

3.3 课程地拓展

推选优秀的学生设计作品参加创意市集和服装设计大赛。创意市集可以检验学生作品的同时,更是学生进行创业的雏形。这一环节不仅提高作品的市场转换率,更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商品概念的思考。鼓励优秀学生作品参加服装设计大赛,提高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的择业空间。课程任务除了是作品本身外更可以是商品本身,并且连贯的环节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更有助于学生对自我作品的继续设计和思考,特别是所有流程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上的一个雏形,响应高校创新创业项目推动。

4 结语

通过学生在任务导向模式下的服装材料学的内容创新设计,结合多媒体课程讲授,提高学生在任务导向模式下的自主学习地能力,以及学生达到课前预期效果地质量,并且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理论知识进行强化记忆,同时开拓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自我学习和实践中。该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主体,改变以往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让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氛围。对学生学习、研究以及实践有着很大帮助,特别是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初步形成,对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为高校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 晶. 推行素质教育深化高职服装材料课程改革[J]. 纺织服装教育, 2012, 27(2):172-174.

[2]李艳梅, 林兰天. 现代服装材料与应用[M].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