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中村改造的武陵源模式

时间:2024-04-23

邓道理 吴勇兵

“群众受益,游客点赞,政府高兴。”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认为,城中村改造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坚持让利于民,让群众成为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充分享受人居城市发展成果。

街巷井然有序,民居错落有致,招牌古色古香……11月14日,暖阳照在张家界武陵源城区,沿街建筑崭新的面貌成为一道宜居宜游、宜住宜商的风景线。

两年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政府投入6000万元,用于城中村改造,并引来社会投资10亿元,不仅使昔日脏乱差的城中村实现了华丽蝶变,还走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群众参与、干部服务”的路子,创造了城中村改造的武陵源模式。

武陵源区城中村项目涉及居民272户,总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巷道狭窄、乱建乱搭、群众叫苦的落后村庄。从2013年起,武陵源区将城中村改造项目列入重点工程,投入6000万元完善天子路改扩建和小街小巷改造,对整体改造进行了高品位设计,让居民户在改造中看到潜在商业价值,城中村每户平均受益20多万元。该区规划、国土、房管、银行等部门搞好房屋申请改造户的延伸服务工作,解决了手续办理、消防安全、按设计图纸施工、资金筹措等问题。

目前,武陵源城中村改造工程申请房屋改造户达236户,占规划改造总数的86.7%,其中,主体完工的有152户,占总申请户的64.5%。

“群众受益,游客点赞,政府高兴。”武陵源区委书记朱用文认为,城中村改造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坚持让利于民,让群众成为城中村改造的最大受益者,充分享受人居城市发展成果。

政府主导 规划先行

“一流的景区,三流的城市”,这是以往游客对武陵源城区的评价。作为武陵源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和游客综合服务区的军地坪城区,曾经建筑杂乱无章、城区环境广受诟病,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区形象改观势在必行。

面对现实,武陵源区委、区政府从发展大局和群众利益出发,决定打一场城中村改造攻坚战,补齐短板。该区决策层态度鲜明:首先对旅游城镇进行提质升级,消除城中村伤痕,打造城中村特色风貌。

2013年,武陵源区提出“提质武陵源,再创新辉煌”的战略,城中村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全区按照“整体规划、统一设计、自主改造”的思路,由政府统一设计并进行公共设施投入,居民出钱改造房屋,用3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

为了达到风格协调、特色彰显,武陵源城中村项目设计方案在全国进行招投标,最终形成“小青瓦、坡屋面、外挑檐、转角楼、浅灰墙”的设计风格,居民对房屋进行整体改造和高品位设计,可经营旅游餐饮、客栈、购物店或酒店。

激活市场 破解资金难题

城中村改造最大的难题是资金。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武陵源区激活市场活力,通过居民自筹资金、外资注入、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有效破解了资金问题,为城中村改造项目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由于城中村改造项目地处黄金地段,改造后的房屋可经营酒店餐饮、旅游客栈、旅游购物等,能够孕育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受到改造户和外地投资商的青睐。

吴远驰,武陵源城中村改造第一人,他投入100余万元进行旧房翻修,刚改造完就有商家找上门,“门面租金涨了3倍,年租金达80多万元,一年多就收回成本。”

吴远驰的成功让其他人看到了“钱途”。一时间,除改造户积极响应,酒店从业者、广告业主、企业老板……多个领域的民间投资者纷纷把资金投入城中村改造项目,掀起了一股特色旅游客栈、高品位美食店、民俗体验馆等旅游新业态的投资热潮,开创了“居民自主投入改造、开发商直接参与改造、租赁户预付租金改造”三大模式。

武陵源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已改造完工的148户中,除居民筹钱改造外,商户预付租金建房的占四成,由开发商投资千万元改造的有10家。

让利于民 提高群众积极性

让城市更美丽,让百姓得实惠,是武陵源区城中村改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造项目总用地面积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涵盖各类房屋近300户,涉及居民户272户、1042人。

面对这一涉及深层利益调整的城区变革,武陵源区通过改造公共设施、出台惠民措施、加强服务意识等措施,激活群众热情,引领居民将“要我改”变为“我要改”。

一方面,区政府投入6000万元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天子路改扩建、滨河游道、小广场建设以及城市美化绿化亮化和街巷提质改造,实现了“路面平、排水畅、路灯亮、设施齐、环境好”的目标,为居民提供较好硬件设施。

另一方面,区政府坚持以民为本,出台房屋改造实施方案,明确规定,居民房原有不足3层的可建3层,超过3层的可按层数建房,这一措施提高了群众改造积极性;同时,在设计理念上,从规划方案、户型设计等方面尊重群眾意愿,提出打造“百年不衰的富民产业区”目标。

“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导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确保群众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作为第一追求。”武陵源城中村改造项目指挥部成员、区委办副主任黎昌森认为,城中村改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的过程。

为民服务 实现和谐改造

武陵源区的城中村改造实践,正在书写一份城市发展的民生答卷。改造过程中,武陵源区党员干部坚持为民服务理念,努力在群众心中树立政府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形象。

为做通百姓的思想工作,区委书记朱用文、区长褚新年一家一户上门和群众算升值账、收入账、环境账。区政府组织工商银行等6家银行行长召开协调会,帮助改造困难户解决资金问题。

此外,该区街道、社区还组织改造户代表到省内外古镇古街参观考察,使居民亲身感受到改造带来的收益和实惠。为确保群众利益最大化,区、街道、社区干部三级联动,通力协作,实现了“环境由差变好,房子由旧变新,住处由小变大,居民由穷变富”的目标。

“城中村改造,改出了城市新环境,改出了发展新活力,改出了干群新关系。”朱用文坦言,武陵源区将矢志探索,以城中村再生为节点,续写更新更美的未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