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对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4-07-28

李懿帆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重庆400053)

0 概述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经历了一个急速扩张的时代,大学应届毕业生从60余万猛增到目前的700余万。由于高等教育扩招的速度过快,由此造成了现今的“学历通胀”现象。教育产出的陡增和教育质量的下降,导致了中国人才市场的供求失衡,这是造成当今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要解决这一难题,创业教育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创业教育的国家,其创业教育的历史已经有70余年。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目前也逐步意识到了创业对经济所起到的强大支撑性和对社会所起到的稳定性。在企业家对创业意识逐步增强的同时,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我国高等创业教育在规模上高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并不断深度挖掘其中的发展潜力,提高创业教育产出的质量。

1 创业教育的内涵

要理解创业教育的内涵,对创业教育不断革新,就必须对创业活动进行准确的诠释。根据赫里斯(Hisrich)和彼得斯(Peters)的描述,创业是一种创新增值的过程,它通过创业者花费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整合资源,并伴随着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消耗以及社会风险的承担,而最终获得事业的独立性、财富的增长性以及个人的成就体现性。从这个定义中不难看出两个关键的词汇:第一,增值。一切创业活动必须具有回报性,它是创业者从事创业活动的重要结果之一。第二,创新。一切创业活动必须是创造性的开展,它意味着从新产品概念、开发到推广、全新的商业模式、优化的市场营销策略等多维度的体现,并最终被细分市场所接受,最终回报创业者更高的财富。因此,创新过程是财富增值的重要前提,而财富增值是衡量创新过程是否成功的必要体现。

事实上,维克汉姆(Wickham)曾指出,中小企业管理与创业的重要区别之一,即在于是否具有创新活动的开展。创业通常是基于创业者统筹所有必要的资源,将自己创造性的构想逐步实现,并最终将革新目标成功推广的实现过程。而创业活动是否能成功的实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它包括创业认知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资源组织能力、压力承受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能力。因此,创业不仅是一项普通职业,而且更是一项具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职业。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在技能、心理和态度上具备较其它职业更高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能力。

中国学者曹威麟和李德才指出,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使大学生在接受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在创新意识、心理素质、协同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培养和强化,使其创业意识与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的教育。因此,高校创业教育作为帮助大学生能更好地实现创业活动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应该与创业的内涵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把教育学生的重点放在以理论教育为基础、实践教育为重点的职业素质、能力的培养上。

2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

高校的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对各类型人才的精加工过程,使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虽然近年来我国各类型高等院校如火如荼地开设了创业课程或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创业人才”,但其中多数大学生却没有选择自主创业道路或者没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据统计,世界上发达国家平均有20~30%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而中国仅有1%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不仅如此,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 ~3%,远远低于一般企业30%的创业成功率。根据客观数据显示,我国的创业教育是不成功的,其中,主要呈现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创业意识和风险认知。一方面,因为创业意识的缺失,导致他们不能正视创业的机会,从而“贻误战机”;另一反面,由于对创业的准备不足而导致创业失败。当前,高校学生创业活动的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部分个体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创业意识欠缺。受我国传统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以及传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影响,相当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理解较为模糊,对自主创业持较为保守的态度,他们期望的就业目标以国有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为主。这种趋势与我国广大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另外,自古中国社会受儒教思想的熏陶,倡导“学而优则仕”,这也影响了大学生对创业观的正确理解。

第二,部分个体创业欲望强烈,但缺乏自信。有部分大学生对创业是充满激情的,但却在行动时犹豫不决,从而导致普遍的退缩和回避。他们既对创业的成功表示期盼,同时又害怕创业的不确定性,明显表示出对创业的“底气不足”,在就业和创业之间难以抉择。

第三,缺乏对自我的认知。虽然成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是不分年龄、性别、种族、国籍的,具有创新管理的才能也并不全是与生俱来的,但要想成为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可以或者是必须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和积累。创业者通常是“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多种明显的特质,例如:目的性明确、创业激情、行业背景、吃苦耐劳、思维的敏捷性等。因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创业,或者可以被培养成创业者。

第四,缺乏创业风险的认知。我国高校在以往的创业教育方法或者是在推广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了创业的益处,对创业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却有所忽视,这就导致了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审视机会。一方面,学生在面对机会时,不能够及时把握机会;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创业风险时,不能够合理地回避风险,对创业前的资源和心理准备不足。

3 对高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建议

我国政府提倡开展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政府更希望通过大学生的成功创业来促进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据统计,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在初期平均可带动近3个工作岗位,在五年内有望平均拉动近6个就业机会。因此,创业教育的开展,不论从体制上和教育方法上都必须大胆创新和谨慎论证。创业教育不能被大学用作增加生源的手段,因为,创业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培养有企业家特质的大学生,并期望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保持客观的创业意识和识别潜在风险的能力,在其毕业后或是工作后的若干年内能走上创业的道路,实现成功的创业。针对高校学生创业的现状,高校可以从社会意识形态、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等层面着手,逐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质量。

3.1 在社会意识形态方面

第一,让社会舆论适度引导“学而优则商”的创业氛围。传统的“学而优则仕”的就业观念应在社会舆论的引导下,一定程度地转变为“学而优则商”。因为我国现在正处于由劳动密集型的经济体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期,相对于就业需求,传统就业市场的接纳能力正在逐步的萎缩,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必将日趋严重。对于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创业过程中诸多的固有瓶颈,例如资金瓶颈、社会关系的缺乏、管理经验的不足等因素之外,社会和家庭的就业观念对大学生合理规划其择业道路也十分重要。因此,社会舆论的适度引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创业个体和其家庭压力,同时,创业个体还有可能获得其家庭在资金、社会关系、管理经验、精神鼓励等方面的支持。

第二,政府支持的配套政策一定要落到实处。虽然近年来政府为了扶持高校学生创业,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扶持政策,例如,提供小额创业无息贷款,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力度不够。不是申请的过程过于繁琐,就是相关政策不能落到实处。这样一来,想要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得不到有力的扶持。所以,政府在高调出台政策的同时,还应该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不要让原本就艰辛的创业之路难上加难。

3.2 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

第一,体验阶段。建议对大多数专业的学生在大一时,就以必修课的形式引入创业理论基础课,用来介绍创业的优势和风险以及企业家的特质等内容。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创业;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质是否适合创业。

第二,创业人才的二次筛选阶段。学生在大一通过对创业基础课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识创业活动,认识自己是否具有创业性格。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参加更专业的创业课程提出申请。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性格、甚至家庭背景等方面,按照一定比例对学生进行再次的筛选。筛选出的学生来自于本校不同专业,在未来两到三年间以必修课的形式学习相关的创业课程,且这些创业课程也仅对他们开设。采用多元化的组班有利于学生的优势互补,也有利于在以后的创业道路上的团队组建。

第三,课程的设置。虽然创业不分专业,创业课程也不针对某一专业,但相对而言,创业课程的重点培养对象还是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其原因有两条:第一,因为相对于普通管理类学科,生物化学、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等理科专业的实操技术性更强,就业的可替代性更小,因而理科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更高一些;第二,创业课程同样隶属于管理类学科,管理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好的领悟力。因此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最好根据管理类学科来设置。我国管理学课程设置偏向于管理职能的学习,例如人力资源、战略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等十余门主修课程,涵盖了大部分的管理职能。而对隶属于管理类的创业教育,最重要的莫过于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与一般管理类课程有着高度的一致性。但创业教育还应该着重强调创业构思、形成方法、创业资金的来源、连锁经营策略、管理企业的增长、运营扭转管理、国家及地方政府创业政策,以及构思创业计划书的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3 在教学中采取“多种途径,以评代考,注重实践”的方式

第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开展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要性之一,是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讯息。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沟通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理论创业课程的讲授外,特别要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到校来言传身教,以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传授一些创业的实践经验。

第二,以评代考,关注教学过程。传统的考评模式是以一次性的最后笔试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质量,而不是根据创业课程、学习成绩的高低来决定学习效果的好坏。创业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应该注重其教学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前后的总体状态。

第三,注重实践,以赛促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业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最好的检验方法就是实践。学校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条件,例如通过自筹和吸纳社会资金的方式,设立创业资金,为优秀的创业企划书提供实现的机会。如果创业成功,无疑会极大地推动学校的创业教育工作;如果创业失败,亦会使学生得到关于创业的另一方面的教育。

4 结束语

在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今天,创业必将受到社会的持续关注。我国创业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创业教育的产出质量,而不是创业教育的“播种面积”。能有更多大学生愿意自主创业、能成功创业、推动社会就业、促进经济的发展,这才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真正的意义所在。

[1] 曹威麟,李德才.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2,(2):11-13.

[2] Gao J,Jiang Y F,Li X B et al.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China Report:An Analysis Based on 2005 Data[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6.

[3] Li J,Zhang Y,Matlay H.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J].Education + Trainning,2003,(8/9):495-505.

[4] 刘敢新,李华.以创业带动大学生就业的策略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2-135.

[5] Scarborough N M,Zimmerer T W.Effective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Eighth edition[M].New Jersey:Prentice Hall,2006.

[6] 王晓萍.以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理论分析与实践[J].新西部,2010,(7).

[7] Wickman P A.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M].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