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吴海闻 何丹 WU Haiwen HE Dan
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关注外卖骑手这一特殊人群,通过对外卖骑手的行为特点及日常聚散点位等信息进行研究,为其设计合理的使用空间。将停留时间、空间体量、行为需求等作为场地更新的参考信息,并用点、线、面的布局形式整合空间,从而方便外卖骑手的工作及生活,弱化骑手与街道空间的矛盾,提升群体的自我认同感,为城市街道空间注入活力。
空间更新;街道重塑;外卖骑手;人文关怀
外卖是指销售供顾客带离店铺的食品,最早以打包形式出现于人们生活中,随着互联网普及,外卖运送成为一种职业。然而随着外卖行业参与人数增多,城市街道空间内部问题涌现。本文从社会大众对外卖骑手的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外卖骑手聚集停留空间进行更新设计,为其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休息场所,以缓解街道空间的压力。
外卖骑手以90后男性为主,负责城市内食品、药品、日用品等物品的运输。当前,线上点餐成为人们生活常态,从事外卖送餐的人员数量激增。
外卖骑手在城市内部的活动范围有限,为保证送餐效率,每个骑手的工作区域相对固定,通常会根据工作站点要求与自身对场地的熟悉程度来选择送餐区域。骑手结合自身能力、工作区域等特点选择适合自身的工作节奏,更高效地完成工作并服务顾客。
骑手在工作中的主要行为包括早晨集训、前往商铺取餐、为顾客送餐;次要行为包括等餐过程中玩手机、将车辆停靠在路边临时休息、利用空闲时间吃饭睡觉等;不良行为包括闯红灯、逆行、随意变道、行车打电话、行车看手机、行车不按规定佩戴头盔等。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外卖骑手常在靠近取餐点的路边、送餐点附近的小广场、公园入口处休息区、居住小区入口人行横道、社区站点集合地等场所聚集。通过调研数据统计不同行为需求产生的临时聚集点,以此作为更新场地选点的依据(见图1)。
1 代表性点位位置
调研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139份,其中有效答卷128份,男性骑手有112人,女性骑手有16人,男女比例约为7:1,问卷对本次设计有指导性作用。
2.2.1 骑手年龄组成及学历统计
骑手群体以26~30岁的年轻人居多(见表1),高强度工作不适宜年龄过大的从业者。骑手受教育水平以初中、高中为主,反映了从业者的学历状况(见表2)。
表1 骑手年龄组成 人
表2 骑手学历统计 人
2.2.2 骑手工作时间安排统计
大多数骑手出勤时间选择在白天,其工作高峰时间集中在11:00—13:00及16:00—19:00,该时间段订单最多,骑手最忙碌。
2.2.3 骑手平时休息场地及行为统计
90%骑手的临时休息点位选择在路边,部分骑手会在公园里休息,这也是目前街道空间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休息时,骑手的行为主要有玩手机、聊天、饮食、睡觉等,上述行为对于骑手来说枯燥单一,故提升骑手行为多样性是场地设计需要考虑的关键。
2.2.4 骑手街道空间需求信息统计
通过分析骑手空间需求得出在街道空间设立骑手休息区确有必要,多数骑手希望能在商家及居民区附近设置休息空间,因为上述区域商家密集,取餐效率高,意味着能高效完成更多订单。骑手对于场地内设施的需求集中于休息座椅、电动车停车位,反映出其长时间的骑行需要静态休憩调整及对于空间占据行为的被迫性。
3.1.1 问题解决
分析得出更新空间应着力解决骑手行为引导、情感调和、场地使用等问题。一定程度减轻骑手工作及生活压力,使骑手来到场地后心情得到改善,提升骑手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场地内应设置适合骑手及行人使用的设施,增强骑手与市民之间的互动,弱化送餐过程中服务与被服务的强势关系,最大化利用街道灰空间。场地内应做到人车分流,并在出入口处设置场地专属标牌、立牌等标志物,提醒来往的行人与车辆此处有电动车出入,降低行人、行车与骑手发生事故的风险,保障街道系统安全运行。
3.1.2 空间布局
更新点位由温江主城区中被骑手占据的公共空间组成,上述空间一般是骑手工作中必要的停靠点以及休息时选择性停留的小面积场地。因此可根据骑手在停留空间的活动行为和聚集骑手数量等信息,将设计空间归纳为点状、线状、面状空间。赋予被占据的街道空间更多功能,并加入植物景观以达到装饰街道的目的,最终的设计空间应具有辨识性、可达性、参与性及连锁性。
场地设计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更新改造已被骑手“占用”的街道空间,通过实地调研了解骑手真正需求,将场地更新设施划分为10个可自由拼接的小单元,其名称及功能如下(见图2)。
2 场地更新设施小单元
1)智慧停车位 每个停车装置可停放车辆数目取决于场地面积大小,一般可停放3~5辆电动车。停车系统将停放信息上传至线上平台,方便骑手获取停车点位置信息及了解剩余停车位数量。
2)植物景观 植物景观既可起到美化街道、调整街道小气候等作用,又可调节骑手心情,吸引路人进入场地。
3)食品收纳箱 骑手可将当日因订单问题产生的剩余餐品放入收纳箱,通过自助售卖方式低价出售给有需求的行人或其他骑手。成功售出食品后,平台将对骑手进行一定补偿,实现对问题餐品的再处理。
4)休息座椅 座椅应满足骑手最基本的坐卧需求,将骑手的休憩载体由电动车转向具有更多功能的座椅设施,起到恢复骑手体力的作用。
5)骑手小屋 类似环卫工人小屋,骑手小屋可存放个人物品并提供一定的生活必需品,如修理车辆的器具、工作服、头盔等,兼具一定的休息功能。
6)休闲廊架 具备遮阳挡雨的功能,为骑手提供临时性休息场所,吸引行人驻足停留。
7)电瓶储存柜 电瓶车是大多数骑手交通载具的首选,场地内设置电瓶储存柜可高效便捷地解决电瓶车的用电问题。
8)便捷餐桌 因工作时间具有不确定性,骑手在路边吃饭的情况屡见不鲜,便捷餐桌为骑手用餐场所的选择提供更多可能性。
9)便携充电宝 手机作为骑手最主要的电子设备,其电量状态影响工作效率,故针对骑手设置充电宝移动桩十分重要。
10)互动屏幕 互动屏幕支持与外卖相关的互动游戏,具有展示骑手工作日常、宣传好评商家及菜品等功能,可提升场地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上述设施既能满足骑手在工作生活中的基本需求,又能为路过的行人提供富有趣味的游憩空间。场地内设施可根据人群需求进行组合搭配,合理的控制点、线、面空间的距离及数量,以满足不同位置点位的骑手需求。
由骑手聚集点位现状信息得出点、线、面3种空间的合理分布方式(见图3)。
3 点、线、面空间分布
3.3.1 点状空间
设计服务半径约200m,集中出现在外卖取餐处及送餐处。点状场地因数量多、面积小而被广泛布置于街道中。骑手在点状空间的活动形式及停留时间有限,故点状空间应提供简单的便利性设施,可快速满足骑手的某项需求,如更换电动车电瓶、手机充电宝租借等,可配置的设施包括智慧停车位、电瓶储存柜、便携充电宝等。
3.3.2 线状空间
设计服务半径约400m,一般位于交通量密集的商铺街道旁。骑手在此处的主要行为是等餐及取餐,每次停留时间约5min。线状空间内应布置效率提升型设施,以便骑手能在等餐时开展更多活动,且心态得到一定调整。场地内设施主要包括智慧停车位、植物景观、食品收纳箱、快捷餐桌、电瓶储存柜等。
3.3.3 面状空间
设计服务半径约1200m,一般布置于公园入口、广场入口及闲置空地。面状空间多利用公共空间的硬质场地及闲置空地为基底,以承载骑手工作后的休憩需求。骑手在此处停留的时间较长,空间功能以休闲互动为主,并为有晨训需求的骑手群体提供场地,增进骑手与市民之间的交流。场地内设施主要包括智慧停车位、植物景观、休息座椅、骑手小屋、休闲廊架、互动屏幕等。
当点、线、面3种空间形式构建完成后,骑手可通过线上APP获取有关场地的实时信息,包括距离最近的休息空间点位、附近骑手数量、场地热力状态、附近商家活动等。骑手也可直接搜索某个设施,系统将显示其所在场地的位置,并推荐最近路线及畅通路线以供选择。
为了调动骑手对于参与活动场地的积极性,骑手可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送餐积分”。收集能量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前往地图上含有能量的场地打卡、当日好评订单数量、动态点赞量等。骑手在线上地图中可看到存在送餐积分生成的点位,并在完成订单后选择性前往,到达场地意味着完成积分收集。“送餐积分”可用于兑换载具电瓶租用时长和充电宝租用次数,也可在食品收纳箱内换取餐品。
研究重点关注街道中被外卖骑手占用空间的更新策略,探索外卖骑手与市民空间共享新模式,即以点、线、面的区域划分方式整合街道空间,以多种共享型设施的组合设置赋予场地多功能性。更新后的场地可提升市民对于公共空间的参与度以及骑手群体的自我认同感,同时起到美化街道风貌的作用,进而改善骑手群体与城市之间的关系,解决城市街道空间被骑手占据的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