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互联网环境下苏州市区消费空间演变与发展趋势分析

时间:2024-07-28

文/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翁双羽

1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批工业开发区型城市从外延式发展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苏州政府的转向引导资本不再集中于制造业,转而流向第三产业,其中又以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代表发展迅猛,工业企业逐渐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部分工业企业采取“退二进三”方式促使片区由生产型向服务型功能转换,服务业在提供人口就业、拉动内需等方面对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空间特征和等级结构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目前,在苏州消费空间的发展中出现了不少挑战,各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均衡,零售网点分布集中,业态结构老化,新兴业态的竞争压力等问题使传统消费空间陷入困境,消费者更倾向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的商业综合体,加之电商发展对传统消费客户的分流、疫情下的无接触要求等,消费空间发展前景充满未知与挑战,提高消费水平才能加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故需探讨合理化等级规模、优化空间布局的途径,分析影响其空间布局特征的关键因素,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城市消费空间良性发展。

2 苏州市区消费空间演变特征

本文选取2020年苏州市51947个零售业POI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业态有购物中心、便利店、超市及专业店。将整理的POI数据与苏州市矢量地图进行关联,得到二维坐标数据点,零售业51947个POI数据在苏州市的整体空间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购物中心基本呈东西向狭长集聚分布;便利店呈“T”形分布,主要集中于中心圈层内;专卖店基本呈“十”字形分布;超市则以多组团形式向外扩散。

图1 2020年苏州市商业中心分布

苏州市零售业核密度值高的区域主要位于于姑苏区内与湖西片区,分布于人民路、干将路、狮山路与苏州大道等城市交通干道,零售业态主要由购物中心、专卖店、便利店及超市等构成;零售业核密度值居中的区域主要集中于火车站、运东大道、石路等处,零售业态主要由购物中心、便利店与超市构成;零售业核密度值低的区域主要集中于湖东、浒关与吴中。

进一步识别出10个商业中心,分别是古城区市级商业中心、湖西市级商业中心、狮山市级商业中心、元和副中心级商业中心、运东副中心级商业中心、湖东区级商业中心、浒关区级商业中心、石路区级商业中心、吴中区级商业中心以及南门区级商业中心。

根据商业中心等级分析,目前苏州市已形成3个市级商业中心,2个副中心级和5个区级商业中心,总体来看,苏州市零售商业中心基本按照规划发展,东西向形成商业主轴,形成多中心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尺度下苏州零售商业中心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如下。

2.1 形成“十”字形商业发展轴线

根据上位规划引导,苏州市区商业中心以古城区核心为出发点,形成东西向城市商业中心主轴和南北向城市商业中心发展次轴,东西向主轴以狮山中心和湖西中心为主要活动节点,商业体量大,规模优势明显,具有强大的空间凝聚力;南门、石路和湖东为次级活动节点,周围居民住宅区较多,具有一定吸引力。南北向次轴具有较强的规划引导性质,元和商业功能区与运东商业服务中心利用住宅集聚与交通便利区域,加强引导零售业态分布。总体来看,狮山、石路、湖西、湖东4个商业中心呈东西向“一”字形空间分布特征,元和与运东呈南北向“一”字形空间分布特征,组成“十”字形商业发展轴线。

2.2 形成由中心向边缘扩散的多中心等级体系

苏州市区核心圈层有极明显的规模优势,各等级商业中心连片分布,其他行政区域均以规模较小的区域级商业中心为主,核心圈层商业中心规模与等级较高,故形成从核心圈层向外扩散的趋势。由于核心圈层内无明显的边界层次感,外圈层的商业中心集聚度更高,多集中于行政中心。古城区位于苏州市区核心地段,其路网密度和人口密度均排在市区高位,人口集聚能力强于其他地区,商业辐射作用更大,是苏州零售网点的核心。狮山与湖西则表现为商业体量较大引起的空间集聚效果强,零售网点集聚度高,随着住宅增多,人口集聚,交通设施逐渐完善,核心圈层具有明显的外溢特征,超市、百货店、专业店等零售业态根据其服务半径与辐射强度向周边居住地区扩散,扩散的同时结合功能结构、业态分布、居民消费距离等形成区级商业中心。

2.3 零售业空间集聚程度不均衡,消费功能需要进一步细化

从苏州目前的零售业空间布局特征来看,零售业发展和分布不均衡的情况仍较明显。核心圈层的商业中心已无边界感,处于饱和状态,其他商业中心发展较缓慢,原定为市级商业中心的湖西片区与狮山片区发展核密度仍未达到古城区核心区核密度值,吴江片区的运东商业中心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或将促进南部商业中心的形成。

3 苏州市消费空间发展趋势分析

3.1 全时段运营成新方向

2019年商务部关于城市居民消费习惯调查报告显示,大型商场18:00—22:00的销售额越占全天的一半以上,夜间经济的高效益呼之欲出,苏州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力度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积极推出“姑苏八点半”项目,为苏州夜间经济发展提高效益。但夜间经济并不仅指时间的延长,其宗旨仍是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服务。随着消费升级、外卖崛起与新型零售业的加入,越来越多餐厅开始突破夜间经济的时间段限制,完全利用已支付的租金成本,挖掘更长时间的经济效益。2020年,全时段运营几乎贯穿全部品类,全时段既是品牌精细化运营的重要体现,又是疫情后居民 “报复性消费”的代表之一。

“姑苏八点半”是苏州市姑苏区以文化旅游新型消费产业集群发展为代表的夜间经济品牌,其中餐饮方面,以海底捞为首的全时段运营门店越来越多,2020年,仅市区范围内就增加5家门店、3家深夜食堂,而胡桃里、粗糖等一批音乐餐吧的营业时间由23:00点跨越至次日凌晨2:00—4:00,由原先的夜间经营开始跨向向全时段经营,打破规定时间限制,构建有别于传统时段经营的新空间。

3.2 全范围覆盖成新配置

网络信息技术、疫情等因素不仅使居民产生社交距离,对实体商业店铺与楼宇也有深远影响。部分小而精的社区型商业由于具有小体量、项目成型快、品牌吸收灵活、开发商准入门槛低等优势,成为实体商业的新兴配置,加之公众消费重点偏移,消费意识逐渐表现为多元化、多层次化,消费等级规模逐渐由城市圈层向社区圈层演进,商业中心由原来的规模等级逐渐向扁平化等级发展。

人类需求是城市零售业首要考量因素,应充分考虑居民需求,紧随当前服务业分布扁平化趋势,加强对社区级商业中心建设的引导。国内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普遍已发展成熟,从散落的实体店到集聚的商业街,最后到初具规模的购物中心,发展特征明显。但由于商业地块紧缺与郊区住宅区增多,同时三、四线城市商业中心发展尚不完善,商业配套设施紧缺,城市日常生活圈尚未落实,邻里社区却在疫情期间表现出强大韧性。目前,苏州市有约8000个社区,其中约6000个社区已全部开展社区团购,社区商业建设正在向人口密度1万人/km2的地区覆盖:建设5min小型零售生活圈,即步行5min即可到达便利店、早餐店等小型零售网点,建设10min生活服务圈,步行10min可到达菜场、干洗店以及美容美发等生活服务类商业网点。未来小而精的商业中心将全面覆盖各个社区。

4 结语

消费空间布局关系到城市经济发展,与土地、交通等各个部门都有密切关联,故需合理布局其消费空间结构,优化其网点布局、等级规模标准,实时调控并引导业态合理竞争,避免恶性同质化竞争,建立健全空间结构,丰富业态类型。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推进与后疫情时代的来临,苏州市零售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线上空间数量急剧增长,实体空间为避免挤压主动配合线上渠道的发展的趋势愈发明显,需要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完善苏州市消费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