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学景观育人语境下垃圾分类的问题与思考

时间:2024-07-28

朱程程

(宿迁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

0 引言

大学是大学生完善价值理念和汲取知识智慧的重要阶段,在大学校园环境中,各种优秀的价值理念与人文精神以景观为载体,不断发挥着教育功能,对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产生影响。

国家循环经济战略在大学校园中的贯彻与传播具有特殊的意义,现行的垃圾分类是前行路径的关键一步。笔者对大学校园环境中实施垃圾分类进行问题导向,从充分发挥景观育人功能的角度出发,为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对其策略与路径进行深入探究,以期探寻新的思路与路径。

1 大学校园推行垃圾分类的背景与意义

垃圾分类并非今日之谈,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实施对一部分垃圾进行回收,例如:废旧报纸、废旧电器、易拉罐等最为普遍的生活废品回收,人民群众在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时代背景下,纷纷参与了垃圾回收,这可看作我国循环经济的初始。

1.1 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加快建设循环经济或循环型社会的步伐,如日本、荷兰等,这些国家成功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循环经济或循环型社会不是国家支持、企业参与就可以完成的,最为重要的一环是全民参与垃圾分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型社会)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国家面对发展与资源之间的矛盾,破解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循环经济,对资源实施最大限度的循环利用,缓解生态环保方面的压力,促进社会文明等诸多方面的发展。

2)循环经济涉及工业、农业、商业等许多行业范畴,循环的本质在于重复利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资源循环往复,提升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在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环境中履行大国责任。

3)根据我国垃圾分类制度的有关要求,应从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4个环节同步推进,加强各个环节的体系化建设,逐步创建循环型社会。

1.2 发挥育人阵地的教育功能

大学校园中,各种文化与理念往往寄于校园景观中传达或传播,使大学生感知更为自然亲和的校园文化,易于形成文化与理念上的共识,促进演变为大学生校园生活习惯。因此,将垃圾分类作为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与生态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推进,能够更好地彰显和发挥大学精神及育人功能,对大学生完善正确的生态价值理念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1.3 培育大学生肩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在我国迈入新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大学生责无旁贷地肩负着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为国家的未来和发展积极担当。在大学阶段,大学生学习和汲取一切知识智慧,以及养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将为国家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垃圾分类作为一项国策,需要大学生担当宣传员和代言人,长期推行、广泛宣传、持续影响,带动和引领垃圾分类成为广泛的社会行为,促进全民形成垃圾分类的行为自觉,为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2 大学校园推行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

大学校园从整体上可以看作一个复杂的住区系统,集教学、科研、生活、商贸等于一体,广大师生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习惯与民族风俗都存在着很多差异。在大学校园中推行垃圾分类,不仅要注重宣传与引导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还要不回避客观存在的差异性因素,以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为导向,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统筹兼顾,将垃圾分类具体落实到每一位在校师生的行动中,营造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热烈氛围。

2.1 垃圾分类的概念

垃圾分类(Garbage classification),是指人们按照有关的规定与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与投放,以及分类运输与处理,宏观上,可以理解为垃圾变为公共资源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的深层目的在于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物质、社会、生态等文明建设。

垃圾通过分类与处理,最终实现“变废为宝”这一循环过程,可以看作促进发展循环经济的原理和动力,即:已被废弃的物品当作垃圾,通过分类收集进行分类处理,形成另一件新的物品(商品),在社会供求关系中循环往复,不仅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而且对国家、世界的生态环保事业做出积极贡献。据有关信息报道,2021年7月23日—8月8日在日本举办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打环保主题,所有奖牌是由8万t电子垃圾经回收提取金属而制成,既为环保做出了贡献,又给奖牌赋予了更多的意义。

2.2 垃圾分类投放类别

根据我国垃圾分类制度的有关要求,加快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与分类配套体系,具体投放类别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4大类。因各个城市的市情不同,在制定和细化垃圾分类的政策与法规上也不尽相同,尤其表现在分类投放的类别划分上,有的城市划分4个大类,有的城市在4个大类中再细化成10余个小类,这是由各个城市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处理能力决定的,一定程度上,划分垃圾投放类别越多越有利于垃圾精细化处理,为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福音。因此,大学在划分垃圾投放类别或设置垃圾投放设备时,应与该市循环经济产业中垃圾处理能力联系起来,避免划分过多的投放类别,在运输和处理上达不到分类的标准而前功尽弃。

2.3 垃圾分类宣传影响

在大学校园中推行垃圾分类离不开有力宣传,要让大学生人人熟知、认同并践行,笔者认为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1)求认同 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对流于形式的各种校园活动和行为往往表现出抵触情绪,相反,大学生一旦在价值观上形成主观认同,则垃圾分类会演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同时,对周围同学产生引导和带动作用,其中的关键在于大学应拿出符合校情、市情的垃圾分类方案,避免存在流于形式或“一阵风”等问题,要让大学生真正感知垃圾分类的成效,与大学同频共振、步调一致。

2)优形式 采取更易于学生在思想上接受的宣传形式,如交互式宣传、公益性广告、劳动式教育等宣传形式,综合调动大学生的主观参与,避免宣传形式单一而弱化实际作用。在大学中实施垃圾分类方兴未艾,应注重宣传引导为先,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3)促长效 垃圾分类在大学中开始推行,即标志着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启新模式,应当持之以恒地践行。其中,宣传教育应当形成常态,因为垃圾分类绝不会一蹴而就,垃圾分类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基础,随着发展程度的深入,新的制度或要求将应运产生,适时调整其宣传的信息和形式,有助于垃圾分类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垃圾分类创新路径

垃圾分类的创新路径,对于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大学特色垃圾分类举措有着重要意义。

1)从大学的人员构成分析 大学的主要群体是广大师生,相对来讲具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素质,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普遍较高,同时,大学集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在垃圾分类创新路径方面,相对于其他单位更有优势。

2)从大学校情实际分析 每所大学具有不同的历史沿革、不同的办学办校特色、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应当立于现实、实事求是,对垃圾分类因地因时制宜,制定大学各个发展时期的垃圾分类计划和目标。

3)从示范管理的角度观察 大学设有管理与服务师生的许多部门,如组织、宣传、团委、后勤等,应该深刻认识垃圾分类的复杂性与严峻性,任何一个部门无法独立承担,对于垃圾分类的创新路径,更多地需要学校统一部署、各部门通力合作,结合学校校情与特色,最大限度地为垃圾分类创新路径提供更多有利条件。大学应大胆探索具有特色的垃圾分类新路径,将取得的成效在区域内推广,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 探寻大学校园垃圾分类的方法与路径

立足大学校园的客观环境,在景观育人的语境下,笔者对实施垃圾分类的方法与路径进行探寻与思考,为校园垃圾分类取得实效提供有益的参考。

3.1 合理制定多措并举的宣传方案

垃圾分类作为一项新事物在大学校园中兴起,首先要给予大学生一个思想上的全面认识,校方应巧用多种方式为充分发挥校园景观育人的作用,从大学生易于形成认同的感知与获取信息的媒介入手,有机融入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景观育人的作用。

3.1.1 极简主义的视觉传达形式

20世纪中叶密斯·凡德罗提出极简主义设计思想以来,极简主义逐渐由建筑扩展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现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大量的新事物、新理念蓬勃兴起,人们面对大量的事物与信息亟须便捷有效地甄别与拾取。

在大学校园中宣传垃圾分类,应统筹考虑大学的时代发展要求与大学生的思维特征,引入极简主义的视觉传达形式进行宣传,将垃圾分类的各个环节、作用、意义等内容经提炼、萃取,融入各种宣传媒介之中,有效呈现垃圾分类的快捷信息,如各种系列展览(海报展)、垃圾分类的校园微电影等形式。

3.1.2 组织校园活动增强体验感

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大学生感知认同,更重要的是在于落实行动,在大学校园中,通过校团、社团等学生组织,有计划地组织有关垃圾分类的各类校园活动,从增强互动体验感入手,将有助于在校园中扩大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和影响力,使垃圾分类行动与在校师生之间零距离。从互动体验的角度审视,通过校园活动可以进一步规范垃圾分类投放,同时在互动体验中可以直接感受到垃圾分类其实并不神秘复杂,只需要将日常生活垃圾划分为4类投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即可。

3.2 标准化设计垃圾分类投放箱融入校园景观

实施垃圾分类,首要的就是解决好垃圾分类投放问题,在大学景观育人的语境下,应当考虑对垃圾分类投放箱进行标准化的设计。

1)标识信息传达更加精准,便于大学生辨识垃圾投放的门类,减少误投的概率,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垃圾分类投放。

2)标准化设计有利于融入校园景观,避免外观上花哨突兀,影响校园整体景观效果。

3)深度的标准化设计,注重垃圾投放箱的材质质量,以利于长久使用,避免重复投资建设垃圾投放箱。

为更好地使垃圾分类投放箱融入校园景观环境,结合各种使用要求,考虑运用标准化的方式进行分类设计,将大学校园根据校情实际划分为生活区、教学楼、办公区、商贸区等若干区域。一方面,参照国家或地方的垃圾分类政策,对各个区域内垃圾投放箱进行标准化投放门类设计,如标准化的标识、图形、色彩等,不仅设施效果统一,易于融入校园环境,而且在节约时间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分类投放的准确率;另一方面,根据各个区域内的景观环境与垃圾投放量,对垃圾分类投放箱的造型、色彩、体量等进行标准化设计,在不同区域之间使其设计存在一定差异与对比,但各个区域内的垃圾投放箱在造型、色彩等方面追求统一,使其融入特定的景观环境中。

3.3 设计垃圾分类的标识导向系统

标识作为有效指示和传达信息的视觉实体,综合利用图形、图像、符号、文字等方式将信息准确地表达和传递,在垃圾分类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校园垃圾分类过程中,注重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有利于更加规范、系统、安全、艺术。

1)标识导向系统设计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过程,运用到垃圾分类中,表现为大学生将垃圾按照标识指引准确投递至垃圾分类箱中,过程中的各个节点之间有机利用引导型标识和方位说明型标识提高准确率。

2)垃圾投放箱的标识应考虑白天与夜晚的使用时间段,有机利用光线标识、静态标识、动态标识、声音标识等,对整个垃圾分类投放过程给予更多的人性化设计。

3)对垃圾分类过程及相关设施进行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不仅有利于校园系统化实施垃圾分类,而且有利于垃圾分类设施的情感化设计与传达,潜移默化地发挥景观育人作用。

3.4 垃圾分类设施的管理与维护

为保障垃圾分类设施在大学校园中的正常运营,大学管理部门需要加强管理与维护,尤其是涉及电气化垃圾分类设施,必须常态化进行安全监测。由于校园垃圾投放和清运频繁,垃圾分类设施磨损较快,大学管理部门应对垃圾清运工人进行文明安全施工督导,规范清运工人施工行为,有效维护垃圾分类设施。同时,大学学工部门应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共同爱护垃圾分类设施,营造文明、安全、和谐的大学校园垃圾分类氛围。

4 结语

大学注重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传递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诉求,在大学景观育人语境下对垃圾分类进行问题研究与路径思考,探寻新的理念与举措,使垃圾分类各环节更好地融入校园景观,充分发挥景观育人的作用和影响,更好地养成大学生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增添新动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