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胡超男 李 通 宁博宇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周琳琳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生态社区对城市环境的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由于国民的环境意识淡漠,相关法规不健全,过度资源开发带来社区居民生活环境恶化、传统文化丢失、旅游收益无法合理分配等问题。
生态社区的建立是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二者相辅相成。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将生态社区和旅游业结合发展,更好地促进人居环境建设。
2.1.1 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平阳县海西镇南部,是浙江省沿海围涂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平阳县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空间。基地坐北朝南,背山面海,自然景观条件良好,周边被礁门山、九岗山、杨屿山环绕,且紧邻鳌江入海口。基地周边现存大量景点和具有潜在优势的村落,大量滨水岸线及山体景观为旅游生态社区的开发提供先天优势。
2.1.2 旅游开发
基地位于西抵古盘山山脚,东侧海域自北向南分布大西列岛、西麂列岛和东麂列岛,南邻鳌江入海口,北侧以摇动岩、四沙岭等群山为天然屏障,与西湾风景区相接,具备天然的山、江、海自然景观,由于未进行系统的旅游规划,各景点间联系性不强。社区配套商业以传统沿街商业模式为主,商业模式小而散,居民购物体验感差,未形成良好的社区氛围,景区与社区的发展未形成良性互动,需通过合理开发与规划,带动社区发展。
2.1.3 基础设施现状
通过调研发现基地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存在电力老化、供水管道压力不足、雨污排水未分流等问题。整建时需加大对电力、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保障旅游生态社区的市政设施正常运转。
2.2.1 环保工程建设
根据对基地条件的分析,得知基地环保工程的重点是保护水资源及社区环境卫生,故平阳县围涂区旅游生态社区环保工程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保护基地周边山体和水源湖泊 围涂区周边有丰富的山体资源,旅游生态社区开发时应注意划定山体保护边界的范围,控制周边环境对山体的蚕食;划定山体保护区域,以山体中心为圆心进行分区保护,对山体重要视线廊道保护控制;控制山体保护控制区内的建筑高度,与山体呼应,形成变化连续的天际线[1]。丰富的水资源是围涂区重要的发展优势,其主要污染来自居民生活污水和公共设施污水,应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2)社区环境治理 良好的社区卫生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社区规划时应合理设置垃圾投放点和垃圾转运站,制定垃圾运输路线。通过宣传和社区管理等手段,呼吁居民和游客对垃圾进行分类,禁止随意乱丢垃圾。
2.2.2 土地利用规划
平阳县围涂区旅游生态社区的土地利用规划采用“一心”“一环”“两轴”“四片区”发展模式。“一心”指区域核心,围绕明珠湖建立社区旅游中心;“一环”指游憩环线;“两轴”分别是东西向的生活引导轴和南北向的空间景观轴;“四片区”指先导片区、文化片区、休闲片区、康养片区(见图1)。
图1 规划结构
平阳县围涂区文化建设是社区良性发展的核心内容,基地所处位置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新旧文化碰撞带来不同的发展与传承。
2.3.1 旅游文化发掘
1)耕读文化 耕读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上,以半耕半读为生活方式,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模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2]。在旅游生态社区文化建设时保留此特色,设立耕读谷文化展馆,以推动特色文化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见图2)。
图2 旅游文化设施建设
2)瓯越文化 温州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地域文化有别于儒家传统文化,形成独特的“瓯越文化”。设计时充分运用文化优势,建设相关的文化设施,以智坊为中心,与周边形成联动,充分调动基地的文化资源。
3)非物质文化 温州昆曲是地方戏曲剧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建立“人—文化系统—生态系统—旅游者”的整体性保护,利用昆曲文化建设吸引外来游客,树立文化旅游形象。
2.3.2 社区文化传承
在社区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中,建设相应的文化设施,将文化建设与旅游项目结合,让人们亲身感受当地的民俗风情,领略民间技艺、绝活,以此增强社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带动旅游业发展。
2.4.1 社区生态建筑设计
基地地处浙江省温州市,根据地域特点,人们的居住方式更倾向于院落式,由宅、院、园组成的院落单元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聚合力[3],社区建筑形式多采用合院、叠院形式(见图3)。
图3 建筑样式
1)生态建筑规划布局 平阳县围涂区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延续传统街巷格局肌理及院落房屋布局的方式,根据基地现状条件,建设4条生态水街,分别为下沉商业水街、骑楼商业水街、散点商业水街、自然水街,以促进社区内旅游业的发展(见图4)。
图4 商业街建筑模式
2)生态建筑设计 复合墙体和屋面建筑材料广泛采用高效保温材料,低导热;节能玻璃可用吸收和发射方式遮蔽太阳辐射,以此提高建筑物的热工性能。社区内生态建筑设计应以旅游业的文化特色为依托,设计既符合社区特色,又能满足生态、环保的建筑形态。
2.4.2 道路交通规划
生态社区内部规划交通干道、生活干道、社区支路、步行商业街及景观休闲路5种道路体系。三纵两横的道路设计为基地内居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景观休闲路串联基地内部景观,可提供良好的休闲空间。
1)规划绿色慢行交通 社区内倡导慢行绿色交通体系,构建“绿色和谐、快慢相宜”的交通系统,对机动车、非机动车、水路、人行交通系统进行合理规划,使各系统之间相互衔接,打造对外便捷、对内服务的交通体系。
2)借景观优势构建特色车行系统 基地内部景观资源良好,河道在基地内穿插,与北部山体呼应,河道周边设置一定宽度的湿地和林地缓冲带,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与道路相结合,设计道路绿化带景观、生态排水沟、交叉口绿岛、生物通道等,形成自然的绿地循环系统,构建新城区特色的城市道路空间。
社区景观规划充分考虑山水格局,带状景观和环状水网相互交织,构建宜人的生态景观系统,建筑、山体之间错落有致,形成舒适的天际线和视线廊道(见图5)。社区内散点景观通过2层步行栈道联系,打造特色鲜明、环境舒适、生态平衡多样、宜居宜游的旅游生态社区。
图5 天际线
中心景观设计打造半开放的公共环境,形成促进社区居民交往的公共活动空间,明珠湖打造音乐喷泉和水体灯光秀,地面铺装结合生态技术设置绿色渗透装置,树阵绿树成荫、周边翠草成坪,融合植物、水体、雕塑,形成丰富的景观体验效果。
2.6.1 生态旅游设施建设
平阳县围涂区旅游设施设计应考虑游客种类及其主要需求,基础设置包括游客接待中心、住宿、购物、餐饮和相应的文化设施。
1)游客接待中心 旅游资源密集区设游客集散中心,同时对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更大程度上增加片区对游客的吸引力。
2)住宿 规划设计滨海度假酒店,建设部分星级酒店,考虑主题民宿的开发,结合周边优越的自然景观打造住宿景观,提高住宿设施的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
3)购物 社区内规划商业片区与商业水街,实现住、游、购一体化服务,以特色商业街为主形成商坊,形成旅游生态社区核心购物区,散点商业布置满足游客即时购物需求。
4)餐饮 主题餐厅的设置满足游客需求,积极推动当地餐饮文化的发展,不夜主题酒吧也为社区活动增添特色,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形成多样化餐饮战略。
2.6.2 社区参与旅游机制建设
社区居民是社区建设主体,外来游客是社区发展客体,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充分听取社区居民意见,使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参与者与受益者。社区委员会负责管理社区内日常活动,旅游项目收益部分用于社区发展建设和管理,部分用于维护社区周边生态环境建设。
旅游生态社区是社区发展的方向,不仅学术上值得探索,在实践上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我国旅游生态社区建设的资料较少,如何实现旅游生态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解决社区居民与游客之间的矛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根据国内外生态社区、旅游社区建设研究,总结旅游生态社区概念和特点,梳理湖泊型旅游生态社区的构建模式,为构建旅游生态社区提供理论依据。以平阳县围涂区为例,探讨旅游生态社区的构建方法。通过对平阳县围涂区的调研与分析,规划该地的旅游生态社区方案,并从整个社区的构建体系出发,探索社区自然生态环境构建方法,为旅游生态社区的建设提供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