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文/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建筑学院 李冠群 吴一凡
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出生率10.48%,相较2018年有所下降。仅从数量上看,自2016年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我国“二胎”家庭持续增长,且2017年“二胎”出生量首次超过“一胎”[1]。我国“二胎”家庭所占社会比重越来越大,“二胎”家庭居住环境问题逐渐暴露,现阶段住房市场采用“主流”住宅设计模式,并未考虑“二胎”家庭居住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从长远角度看,易对我国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故分析“二胎”家庭“育儿”居住行为的特殊性,对其进行针对性的住宅套型设计方法优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住户是组成家庭的单位主体,处于“育儿”阶段的“二胎”家庭住户居住行为具有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家庭规模增大与住户居住行为改变2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是适应“育儿”阶段“二胎”家庭住宅套型及居住空间设计的研究前提[2]。
孩子数量增加是“二胎”家庭规模扩大的直接表现,在我国生育政策调控下,家庭在“育儿”阶段普遍增加孩子的数量为1~2个。住户数量增加间接表现为:我国的社会情况、家庭观念及育儿理念导致由祖父母或除父母外的其他亲人协助育儿[3-4],故孩子的出生势必衍生其他具有血缘关系的协助抚养人进入家庭情况,并在此家庭中阶段性居住。我国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导致家庭住户数量增加,由此引发居住环境无法满足家庭居住生活,尤其是“育儿”居住行为问题。
随着家庭中协助育儿人口的流入,曾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三口两代”核心家庭转变为阶段性“三代”主干家庭,父母及其子女共同居住的“两代居”模式逐步转换为祖父母、父母、子女共同生活的“三代居”模式。代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代际住户成长环境和生活习性不同,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差别较大[5]。祖辈对于家务、休闲活动空间要求较高,在协助子女育儿的同时充分提高其晚年生活质量[6];父辈对于休闲、与子女交流的空间要求较多;子女对于学习、活动、聚会、家庭亲子活动的空间要求较高。居住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代际居民的居住生活习性,满足各代际居民的居住需求,以提高我国公民居住生活幸福度[7]。
家庭住户的日常居住生活重心随着新生命的诞生发生重大改变,主要围绕“育儿”进行,其家庭生活模式的变化在“二胎”家庭中表现明显。若以孩子上小学的年龄作为界限,年龄差为1岁,在“二胎”家庭中以“育儿”为核心的居住生活模式将持续至少7年。该时期对很多家庭成员而言异常辛苦,而“二胎”家庭的压力较“一胎”家庭更大,成人作息时间、生活习惯需被调整以适应婴幼儿成长需求,同时还需兼顾经济收入与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8]。
21世纪,我国与世界交流密切,在发达国家教育体系的巨大冲击下,我国传统“育儿”模式发生转变,国人开始了解婴幼儿时期的教育对孩子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并且重视婴幼儿的成长教育。“育”与“教”并存的先进“育儿”模式出现在我国家庭中,改变了家庭住户之间的关系及其居住生活模式,影响其对居住空间的需求[9]。
置换大面积住宅套型是解决“二胎”家庭住户数量、代际数增加带来的居住问题最便捷的方式,但现实生活中存在一系列制约“二胎”家庭置换住宅的因素[10]。故针对“二胎”家庭的中小面积住宅套型设计策略研究可控制家庭住房成本,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我国对住宅套型的面积界限无统一标准,且我国对高层、严寒及寒冷地区的住宅面积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值规定,全国各地住房市场的中小面积住宅套型的界限划分也较模糊[11]。鉴于原建设部曾以90m2作为商品房套型面积控制标准,研究将90m2及以下面积的住宅套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中小面积住宅套型的普遍特点是套内使用面积小、房间数量少、重要功能空间小。此外,在设计时受实际条件限制,多数中小面积套型住宅面临采光面较少、房间采光条件较差、通风条件较差等问题,有些极小套型甚至无南向采光,以上问题降低了“二胎”家庭住户居住的舒适度[12]。中小面积住宅套型与“二胎”家庭的适应性对比如表1所示。
表1 中小面积住宅套型与“二胎”家庭的适应性对比
现阶段我国住房市场“主流”的中小面积住宅套型大多将居住空间僵硬地按功能划分为多个小空间,灵活性差,住户长时间处于其中,心理感受较压抑。为改变其零散化布局,可加大公共空间视觉面积,将厨房处理为开放式或半开放式,与餐厅、客厅结合,成为1个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面积增大的公共空间为家庭活动中心,可满足家庭聚会、客人来访及婴幼儿活动的需求。
1)改变厨房设计的既有思路。中国人传统烹饪习惯对居住环境的影响较大。近年来得益于抽油烟机、集成灶技术的发展,烹饪时油烟问题得以改善,故在餐厅及厨房面积较小的情况下,可将厨房设计为开敞式,与餐厅直接结合,形成较大的综合空间,提高空间使用舒适度。厨房也可处理为可分可合式,或将灶台区与其他无油烟烹饪区域隔绝,在增加开放空间面积的同时不影响居住环境(见图1)。
图1 辽宁营口某小区套型平面及其厨房、餐厅部分整合优化
2)鉴于儿童需独立空间和抚养人的及时关注等居住生活特点,利用家具墙、可移动墙等方式将儿童卧室的墙体灵活化,使其与公共活动空间或主要照顾者的卧室相邻,既可减少空间分隔、临时扩大功能空间面积,又可帮助婴幼儿平稳过渡到分房就寝阶段。
“二胎”家庭为婴幼儿准备辅食需2~4年,因婴幼儿肠胃系统未发育健全,对卫生要求较高,其辅食的准备必须单独操作[13]。在处理婴幼儿日常饮食时,需与成人分开。辅食烹饪需用到辅食机、温奶器等小型家电,故以育儿为居住生活核心的“二胎”家庭厨房面积可适当扩大,必要时将辅食制作空间渗入公共活动空间,未来可随时撤掉该功能或将其置换为早餐厨房。
卫生间在“二胎”家庭日常育儿活动中使用频繁,尤其在婴幼儿不具备自主排泄能力时期。月龄越小的婴幼儿每日需盥洗的次数越多[13]。中小面积套型住宅大多只有1个卫生间,为减少“育儿”对其他家庭成员使用卫生间的不利影响,可适当将卫生间面积扩大,采用分离式布局,同时应配备具有充足婴幼儿盥洗物品的储物空间。
为满足“二胎”家庭复杂的育儿生活需求及三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性,需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提供各类居住功能,这与中小面积住宅套型的客观属性形成不可调和的矛盾。任何建筑都具有“时空性”,人类对于建筑空间的使用具有“时间性”[14]。其面积与功能不相符的矛盾可从“时间维度”分析、解决。家庭住户在其居住行为模式中对功能空间的使用时间不同,即功能空间设计的时间维度。室内家具的可变性设计是从时间维度进行套型空间设计最直接、便利的方法。
家具设计的可变性体现在各方面,各功能空间均可采用家具的可变性设计,如可变家具墙、活动轨道移门等,其方式能达到意想不到扩充功能的效果[15]。家庭住户可在不同时间段自主决定各空间的使用功能,是从时间维度进行住宅设计的关键。各类功能空间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如阳台采用折叠晾衣架形成可变晾晒空间,在晾晒结束后,将晾衣架折叠隐藏,同时可将晾晒空间与其他相邻空间结合;餐厅中设折叠式餐桌,在非餐饮时间可折叠隐藏,便于餐厅与公共活动空间结合形成更大空间,供婴幼儿活动及家庭聚会使用;储藏类家具如衣柜、书柜进行可变式设计,闲置时可将储藏家具集中、并列排布,扩大外置空间,取物时可挪动其位置提取内部使用空间;利用升降床或可折叠床,使该部分空间既具备睡眠功能,又能在除睡眠外的时间作为其他功能空间使用。其可变式家具设计手法有利于居住空间的最大化利用。
在为育儿阶段的“二胎”家庭设计家具时,应以保障婴幼儿的日常生活安全为基本前提,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多数婴幼儿在约6月龄时具备移动能力,1岁时开始走路、跑、跳、爬等,运动能力快速发展,且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新奇事物[16]。鉴于婴幼儿自身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应在套型公共活动空间中尽量减少家具的摆放,采取稳妥的固定措施,避免婴幼儿攀爬造成的家具倾覆,在家具形状方面应避免直角,将婴幼儿活动的风险性降到最低。预留高度适宜的插座,对低处插座应进行安全处理。
某些固定代际住户使用的居住空间,如老人房与主卧室,在其中穿插多种使用功能,既满足“二胎”家庭住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又能保障不同代际住户的私密性。具体表现为对卧室、起居室传统认知的变化。
1)改变卧室仅为睡眠空间的传统认知,根据GB 50096—2011《住宅设计规范》要求:双人卧室使用面积不应小于9m2,单人卧室不应小于5m2。满足以上规定的卧室即满足基本睡眠功能需求。对于中小面积套型而言,将卧室空间适当扩大,增加如影视、阅读、饮茶等住户需要的不同休闲空间,对缓解各代际住户的居住矛盾具有积极作用。
2)改变起居室作为看电视与喝茶空间的传统认知,结合卧室功能的扩充,转变传统“厅堂中心制”住宅套型设计理念,将客厅转化为多功能公共活动空间。在家庭处于“育儿”阶段时,将“看电视”等对“育儿”活动产生影响的功能置于卧室中,公共空间主要承担婴幼儿活动功能,当孩子长大后,可根据需要将大面积公共活动空间进行改造,融入聚会、用餐、亲子活动等,满足家庭发展、变更的居住生活需求。
对于中小面积套型而言,若仅从平面维度进行设计,无法满足“二胎”家庭住户复杂的功能需求。我国住宅净高约2.8m,在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不影响家庭住户正常使用及居住感受的前提下,将部分居住空间纵向划分,利用局部隔层承担部分使用功能,是解决局促面积与复杂功能需求之间的矛盾与提高中小面积套型内部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可将家庭住户生活中对高度要求较低的功能空间进行竖向叠加,如睡眠空间净高仅需约1m,婴幼儿独立活动空间仅需满足婴幼儿身高特点。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3岁幼儿的平均身高约1m,1.5m高已满足大部分此年龄段孩子的日常活动需求[17]。利用家具的巧妙设置将2个功能空间竖向叠加,既不影响住户的使用体验,又可充分利用单位面积空间,尤其对于二胎家庭,可让2个孩子各自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见图2)。
图2 2个孩子共用1个房间的空间竖向划分示意
在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住宅中需大量的储物空间用于收纳纸尿裤、书籍、玩具等日常用品。受面积等客观因素限制,大多中小面积住宅套型未设置独立储物空间,且我国住宅套型设计往往忽略细节,导致住宅套型空间利用的不充分,尤其不适用于住户数量众多的“二胎”家庭。对于中小套型而言,可采用以下方式分散布置储物空间:①储物空间完整化 将完整的储物空间(储物柜)作为分隔墙体,该方式有利于储物空间的集中,不影响空间的完整性,可节约部分墙体面积;②储物空间细节化 如利用卫生间马桶上部设置储物空间,部分功能空间上部设置顶柜等,此方式利于住户自主参与设计;③隐藏式收纳家具的利用 将家具的灵活性最大化,注重家具隐藏空间与收纳空间的融合设计[18]。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施行后,我国“二胎”家庭不断增加,社会经济、卫生、教育等多方面促使家庭在“育儿”阶段对于居住空间的需求发生转变。故针对我国“二胎”家庭的特殊性进行研究,保证我国住宅套型设计适应时代需求,满足我国现阶段大量“二胎”家庭“育儿”居住行为需求,具备为适应未来生活而改造的可能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