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城市空间动线的复合型商业综合体动线设计研究——以广州至泰商业广场工程为例

时间:2024-07-28

陈 庆,朱国婷

(1.广州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405;2.广东白云学院,广东 广州 510450)

0 引言

城市空间动线是渗透在城市空间内部的各种流线的路径轨迹,包括车行系统、人行系统和各类其他交通系统等。商业综合体的外部和内部空间动线是商业综合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外部动线是拓展城市边界的重要环节,能让综合体建筑和外部城市空间融为一体。复合型商业综合体是由多种空间模式组成的建筑群体,其动线相比单一的商业建筑更加复杂和立体化。复合型商业综合体如何将城市空间的来往人流导入到建筑群内部形成购物人流是项目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复合型商业综合体动线设计时,必须结合城市空间动线,实现城市空间的各种流线与建筑群体动线的无缝衔接,使商业综合体的空间利用最大化。

1 项目概况

广州至泰商业广场,原项目名称为萝岗社区经济联合社留用地,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与开达路交界处,地处黄浦区金融、文化、政治中心区,是黄埔区城市更新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总建筑面积37万m2,是集写字楼、商业、酒店、公寓、交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

受该项目复建权属要求限制及城市空间规划高度控制要求,项目分为三期:一期由限高60m的6幢写字楼(自编号A2-7)、1幢酒店(自编号A1)、2个小型MALL和一条由商业街组成,是典型的复合型商业模式;二期为两幢限高80m的商务公寓(自编号B1-2);三期为1幢200m的总部大楼。一期呈“L”形的半围合形态,沿北侧开创大道和西侧开达路布置;二期公寓位于东侧,紧邻区内道路;三期超高层总部大楼则位于南侧,整个建筑群体围合成中央广场(见图1)。项目除三期超高层总部大楼未建以外,其余建筑均已投入使用。

图1 总体鸟瞰及功能分布

2 复合型商业动线空间设计研究

项目功能布局由商业街、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组成,形成复杂的内部流线系统。项目与6号地铁线萝岗站毗邻且地下空间连通,项目场地西侧内设有公交总站;北侧为国际体育演艺中心(NBA篮球馆)和区政府,整个项目被多个知名企业总部基地和住宅小区围绕。

综上所述,各种各样的人流在项目周边和不同维度形成多个不同的城市空间动线,北侧开创大道和西侧开达路两个方向则是商业人流来往的主要方向。

为了让商业综合体的动线和外部城市空间动线顺接,起到引导人流进入项目内部不同功能区域的作用,使建筑功能空间达到最高效的使用效率,项目方案通过把复合动线进行分类,并对动线的空间尺度、节点及辅助功能进行研究设计,最终获得一套合理的复合型商业动线系统,强化了整个项目的可达性。

2.1 动线的分类设计

1)快动线与慢动线的设定 项目的商业部分沿北侧和西侧的2条主干道布置,基于西北方向的地铁站和西侧的公交总站,进入场地的主要人流或经过城市空间的人流也主要在这两个界面上,受项目复建的要求,商业建筑部分由7幢60m的塔楼的裙房和4幢小型商业体组成开放型街区的形态,这样在两个界面上会形成3层平行动线,其中外层和中层的2条动线为商业动线,内层的首层动线为办公动线。根据外层动线所处的城市空间中的人流主要为过往人流和进入人流的混合,因此方案将外层动线设置为“快动线”对城市完全开放,从可视性上做到“一镜到底”,只在起始点和两条主干道交会处设置空间节点,人们可以快速进入到沿街界面的各个商铺以及商业街的各个渗透空间;中层的开放街区步行长度为300m,方案将街区动线设计为“慢动线”,设置更多的驻足空间,让消费人群在内部逗留,且街区内侧的商铺界面设计成连续的曲线界面,延长消费人群探索商铺的时间,也提升了商铺界面的分区可视性,在2层及以上通过廊道系统和西北角的中庭节点在北侧和西侧形成两个环形回路,计算合理的回环度,让人们在街区尽可能多地一次性通过所有商铺,使购物人群有更加舒适的购物体验(见图2)。

图2 动线的分类设计

2)商业动线和办公动线的分离 商业街区内层首层是办公与酒店人流的动线,从城市空间到达中央广场的人流和去往二期公寓的人流通过商业街区西北角的主入口处进入,形成两种不同目的人流动线的交叉。为解决交叉带来的不利影响,方案设计中引入共享平台(见图3),平台与2层商业街区连廊系统连接形成整体,并在2层内层形成商业“静动线”,覆盖在首层的办公动线之上。共享平台还设置旗舰商店和景观坡道,旗舰商业作为商业人流的锚点,而景观坡道则把人流从2层引入中央广场或二期公寓,既解决了人流交叉的问题,又为中央广场乃至整个项目打造了网红景点,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定位。

图3 共享平台

3)水平和立体垂直动线的连接 项目水平方向动线在垂直方向分层设置时,除了2层共享平台把人流引入项目地块内,方案还在西北角位置设计了与地铁站连通的下沉广场,并利用地下商业空间将项目和地铁站形成无缝衔接,让项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上盖,提升了项目价值和交通便捷性,使整个项目融入城市的立体交通体系内。为了给商业人流提供舒适体验,项目垂直交通体系和无障碍设计均实现最大合理化,扶梯和电梯的载客量和数量通过机电顾问公司计算获得,例如扶梯的设置间距不超过50m,即每部扶梯的服务半径在25m范围内,并在商业街区的引入空间处设置,其不仅设置在街区中庭和MALL内部中庭,同时在地下车库等位置也设置扶梯,提高了动线效率和可达性。

2.2 动线空间的尺度设计

1)平面尺度的适宜度设计 方案对商业街区的街道界面进行收放设计,平面呈现续的“S”形曲面,因此街道的平面宽度尺寸为14~18m,长度约300m,并在起始位置和中间位置设置中庭,化解因动线过长造成购物体验乏味和疲劳的问题。2层以上的廊道是形成回路的双动线,单条廊道宽度按4股人流同时并行计算,客群在廊道观察该层商铺店招的视角位置,其宽度不小于4m,以保障购物人流的舒适度。同时考虑双动线两侧连接廊道实现外摆商业的可能性,以及主次动线的层级关系,宽度设置为6m。2个小型MALL的室内动线则设计成单回路,并设置出入口与室外街区的主动线相连,强化室内外商业活动的互动性,从而增加商业空间的价值。

2)剖面尺度的高宽比设置 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中对建筑高度和间距比例关系进行定义,建筑物之间形成的街巷宽度和两侧建筑的高度比在1∶1时,人在街巷空间内的感受最舒适。因此,方案在设计街区主动线时,两侧商业建筑高度为10~16m,街道整体宽度根据平面曲线关系设计为14~18m,使整个街区的断面高宽比控制在1.0~1.1,以达到最舒适的外部空间条件,同时也提升商业界面的可视性。

3)渗透空间的连续性控制 商业街区除了主动线外,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渗透空间作为次动线,从而加大城市空间人流的引入,带动商业街区的活力,但对渗透空间的尺度要控制以免破坏商业界面的连续性。方案利用街区外侧的4幢小型商业体之间的间隙和裙房的豁口位置,在首层设置渗透性次入口,宽度设置为8m,以保障商业界面的连续性。而引入空间节点位置的宽度控制根据不同要求设置为15~25m,例如西北角主入口处的宽度设置为25m,两端的引入空间宽度和公交总站引入空间宽度设置为18m和15m。通过对渗透空间的宽度控制和沿街界面的长度控制,形成“点—线—点”连续界面的商业动线。

2.3 动线空间的节点空间和辅助设施设计

1)节点空间的多样性 为了营造更好的引入空间且满足集散需求,方案设计多种形式的节点广场,不同广场具备不同功能属性和尺度,如下沉广场主要连接地铁站和周边地块项目的地下空间,并将这部分人流从地下引导到西北角的主入口广场(见图4),呈现约40m半径的异形平面;北侧和西侧商铺外侧的前区广场利用景观打造为迎宾的前沿区域,同时具有一定的外摆和集散功能,和下沉广场、主入口广场共同组成整个项目外围与城市空间动线拼接的区域,是城市空间和建筑空间、建筑界面之间融合的重要环节;商业街区两端和中间的中庭广场节点空间,以及项目地块中心的中央广场是活化商业动线的主要空间,是提供主题商业活动、休憩等多种商业行为的场所,也是景观塑造的重要区域,是城市空间动线到建筑群内部动线的转换和过渡环节。

图4 主入口广场

2)边界空间的灵活性 项目的边界空间分为内边界和外边界,为主要商业界面的商铺门前区域。外边界空间是与城市空间衔接的空间,以艺术陈设、广告陈设、外摆商业和休憩交流功能为主,属于外向面对城市空间的边界空间;内边界空间的功能为服务内部商业和办公等人流。这两种空间需要一定的尺度完成其功能属性,且具备多种功能之间转换的弹性,因此外边界空间的深度尺寸设计为15~20m,内部边界在首层有3m以上的空间,但在2层以上受廊道尺度影响,相对集中于各个节点空间的中庭周边设置。

3)线型中庭的景观化 为了让商业街区的动线在2层以上形成具有高效率回路的双动线,在节点到节点之间的动线空间中,即2条廊道中间形成多组线形中庭,中庭有利于购物人群上下视线的穿透,同时可结合绿植和艺术装置等设置,打造主题景观系统,以丰富动线空间的形式,让动线空间更具生态和活力,为人们提供更具特色的购物体验。

4)辅助设施的系统化 在商业动线设计中,特别复合型商业综合体中,因项目的功能业态复杂、流线多样性等原因,需要系统化的疏散系统、消防系统、灯光系统、景观系统、标识系统、主题艺术装置系统、智能化系统等辅助设施来强化动线空间的交通、形象、视觉等,使动线空间发挥最大作用。

3 结语

商业综合体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多样,其内部动线也具有多样性,如何将城市空间的人流引入综合体是此类建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城市空间动线的复合型商业动线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一环,因此需对基于城市空间和城市空间动线的复合型商业动线进行研究,探寻更优化的设计方案,使复合型商业综合体的动线更趋于合理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