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更新背景下西安十四街坊住区公共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时间:2024-07-28

曹盼宫,李雨宸

(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新型住区拔地而起,与此同时,老旧住区存在的问题也逐一显现。2019年以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通知》,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在原有基础景观上合理提升小区的景观环境,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2 项目概况

陕西省西安市黄河厂十四街坊位于西安市东郊新城区万寿路,建于1958年,总户数1 142户,建成年份久远,占地广、规模大。周边环境日新月异,幸福林带的建成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周边环境的欣欣向荣更加凸显出老旧社区存在的问题,这不但关系到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对周边新城区的形象产生重要影响。十四街坊现存建筑多以砖混结构为主,室内空间狭小,小区缺少绿化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是典型的老旧住区。经过实地调研发现,十四街坊由于功能的缺失,相较于新式住宅,居民行为活动的类型与频率大幅降低,日常的户外交流活动有所限制,户外用地的紧张导致居民将原本的绿化用地改为停车场,对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及人与景观的和谐造成了极大破坏。

3 老旧住区概念

老旧住区指城市中建成于2000年以前的住区,建设标准较低,使用功能不全,缺乏长效的管理机制,配套的设施老化陈旧,公共设施影响居民的体验感,大多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无法满足当今居民各种生活需要。

4 老旧住区改造意义

由于十四街坊建造时间较为久远,因此在设计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随着时代的发展,老旧住区在设计方法与建造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新时代,对老旧住区进行改造无论对城市建设还是对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都具有重大意义。一个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对维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维护社会进步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保障居民基本的居住条件,还可协调社区内各方面的关系,化解由住区间不平衡、不和谐因素引发的矛盾,从而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5 十四街坊现存问题

1)景观绿化面积少,绿化品种单一 十四街坊建造于1958年,距今时间久远,其设计标准明显落后于现在的新型住区,因为公共空间的狭小和设计与管理上存在缺陷,绿化率较低,仅存的绿色植物得不到人工养护,视觉效果较差,野生植物肆意生长,高大树木有倾斜趋势,存在一定安全风险,仅存的植物多以冬青、麦冬、国槐为主,品种稀少,景观层次不丰富,季相变化也不够明显。

2)公共设施陈旧、地面铺装破损较多 老旧住区在整体规划上普遍简陋,许多公共设施存在老化陈旧现象,健身器材、座椅等存在一定程度的破损,损坏较为严重的公共设施甚至成为居民的晾衣杆,丧失了原本的使用功能;居民楼前的地面铺装由于机动车的碾压,产生松动现象,整体缺乏功能性、安全性、美观性。

3)排水设施老化 十四街坊排水网建设年代久远,水管老化,已经超过使用年限,排水能力不足,排水不畅,导致居民楼前阴雨天气污水跑冒滴漏问题严重,居民不敢开窗通风,冬季出门害怕滑倒,影响生活质量。

4)垃圾桶配备数量不够 十四街坊老旧住区管理费比较低,垃圾清运做得不够到位。垃圾桶数量太少,形成“垃圾山”;小区内绿化带和车行道上有许多大件垃圾无人清理,严重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没有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使得居民患病概率增加。

5)停车矛盾突出 在2000年前,我国对居住小区没有停车位配建指标要求,大多数老旧小区都不符合现阶段城市规划部门的停车位要求。现在老旧住区的停车位基本都是小区自行规划的。由于空间有限、没有统一规划等,很多老旧小区的道路、绿地、公共空间等用地被私家车占据,消防通道经常堵塞,小区居住品质大大下降,还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6 老旧住区不同年龄层居民活动需求及特征

十四街坊住户共为1 142户,其中居住者不仅有老人,还有刚到城市发展的青年人及他们的子女,所以老旧住区的改造应结合实际使用者的活动特征与需求,实现景观更新价值与可持续发展。

1)老年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老化、活动能力与活动范围受限,对于所在住区的环境与配套设施需求更加突出。调查发现,老年人的出行频率甚至高出青年人,住区80%的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为一天多次,其对于公共服务设施多元化的需求中户外活动占比最高,老年人在社区参与中可以获得心理满足。

2)青年人 青年人作为国家建设的主体,正处于发展期,把握青年人的需求意义重大。青年人与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在日常生活上不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更加注重生活的多样性。青年人更加注重文体娱乐、健康安全,同时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得到放松,因此对空间环境私密性与舒适性的需求也较高。

3)儿童 儿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成长分为2~3岁、6~7岁和11~12岁3个阶段。在这3个成长的关键性阶段,儿童的认知水平、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等都会由量的积累而产生质的变化。娱乐需求是儿童最基本的需求,家长更希望儿童增加户外安全游戏和活动的机会,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设计师在居住区内为儿童提供游乐设施、活动空间的同时,还应设计更多可改变、可互动的产品,以现代化的方式满足大多数城市儿童创意的需求。

7 改造方案

7.1 增加绿化面积,丰富植物品种

建议社区植物选择以乡土树木为主,结合十四街坊的实际特点,种植适宜的植物,最大限度提高总叶面积及绿化覆盖率,使景观层次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见表1)。植物的多样性及其科学应用能够有效地修复、改善及美化环境。要选择树形优美、色彩丰富、季相变化分明的植物,兼顾植物栽培历史和文化内涵。考虑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要因地制宜选择树木,以增长植物的寿命。另外,应定期对住区植物进行灌溉、排水、施肥、土壤养护,保持各类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可以在树木上挂标识牌,使儿童在生活中就可以学习到关于植物的知识,使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搭配,形成私密休闲空间,增强场地的功能性与美观性。

表1 西安市适宜种植植物

7.2 景观设施改造

针对公共设施陈旧损坏问题进行改造,实施海绵城市改造和便民设施完善的措施,不断提高园林绿化的建设管理水平,打造绿色生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的舒适感。残疾人或行动不便的高龄老人无法使用传统健身娱乐器械,因此要增加活动设施的通用性。将小区的步道改造为透水铺装,有效吸纳雨水,还可以将住区的“失落空间”改造为雨水花园。在公共设施旁增加小型儿童游乐设施,在有限的空间内建造一个适合儿童活动的场所。

7.3 针对停车问题的改造

小区住户停车位需求量较大,楼前的人行空地以及曾经的草坪被居民作为停车空间,不仅损坏了地面铺装也破坏了植被的生长,还影响到正常的消防通道,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可以在原有基础上铺设嵌草砖,将其改造为宅前停车场,将空间利用与景观绿化完美结合。也可采用现代较为流行的“机械式立体化停车”方式,其最大特点是占地面积小且空间的利用率高,环境效益较好,对地形的适应性也比较强,安全性高,有利于重新塑造“人车共存”的居住环境。

7.4 增加互动设施,同时提高安全性

增加涂鸦墙、旋转椅、传声筒等。趣味性活动设施对不同年龄层都具有吸引力,能够增强居民参与感,增进人与住区环境之间的互动性,增强居住区内互动型景观建设,着重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促进社区健康、和谐发展。住区范围内主要通行路段与活动区域设施可以采用圆角或钝角的安全处理手段,儿童游乐区域的设施高差不宜过大,宜铺设材质柔软的地面。

7.5 完善规范路灯、消防等设备设施

十四街坊基础设施较为陈旧,有的地方路灯缺失,还有些路灯年代久远,较为昏暗,不能起到良好的照明作用。随着树木越长越高,很多路灯被枝叶遮挡,影响了照明效果。在充分了解社区、居民意见建议前提下,制定老旧小区路灯改造方案,对旧灯杆、灯具进行更换。建议改造采用防腐蚀灯杆、新型LED灯头。新型技术和传统灯具相比,具有亮度高、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防眩光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社区照明不佳的问题。

十四街坊由于基础配套设施较差,私拉乱接线缆问题突出,而且人口密度大,消防设施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对住区居民楼、公共场所、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消防设施安全运行情况进行排查,安装灭火器,提高居民防火意识。

7.6 针对不同年龄层分别改造

社区居民活动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天的9—11时与14—15时,其中社区活动体验者多为老年人。在住区中营造复合空间,满足老年人在社区活动中的多元化需求。营造环境尺度的多样性,既有满足老年人广场舞的大尺度空间,也有可以下棋的小尺度空间。对于青年人而言,在可以观赏的基础上实现“绿化的可游性”,即在绿化空间内打造休憩空间,通过景观的划分实现多种空间形态,满足青年人工作之余心理与生理上的需求。儿童活动空间多注重安全性与趣味性,不仅提供成年人锻炼身体的健身器材,还有跷跷板、组合滑梯、沙坑、儿童篮球架等儿童专用器材。住区内实行人车分流,铺设彩色步道,孩子们可以尽情骑车、奔跑,配备大幅手绘彩色儿童画,童趣十足。

8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西安市黄河厂十四街坊公共空间面临着使用主体考量不足、环境空间衰败和公共活动空间缺失等诸多现实问题。针对十四街坊老旧社区改造,本文从保护住区历史性、对社区进行综合性改造目标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通过结合景观改造,从公共精神重塑、空间品质提升与活力再生等方面促进公共空间的更新,对建设美好和谐社会进行深入探究与思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