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黄绍龙
(东莞市大朗镇规划管理所,广东 东莞 523700)
精细化、质量化的规划设计是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发展的城乡大规划背景下,高品质的公共空间规划对于城市整体空间品质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当下城乡规划的关注热点。通过高品质的公共空间环境作为城乡吸引人才和创新要素的资本,实现城乡公共空间与居民生活关系从二元走向一元,为整体的城乡公共发展目标赋予新的能量。
城乡公共空间基本概念的实质是对城乡公共空间规划对象的定义,即向城乡所有居民开放,并支撑公共活动的地面开敞共享空间,是一种公共价值导向的空间组织模式,集成“城市公共空间、自然生态空间、城市公共服务、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要素,成为连接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纽带。在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要求下,形成全方位公共服务产品和活动交往空间的完整集成系统,让空间服务和交往需求得到最大化满足。
在广义的公共空间内,各种元素凭借人类行为特征建构起具有不同规模集成节点的综合网络,构成密致持续且具有多种空间特征的场所,既可成为公园或文化综合体,又可成为街道乃至绿道,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休闲游憩的需要,而且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经济价值。随着我国城乡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总结城乡公共空间这种空间网络系统基本特点如下:①空间尺度人性化,在当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和机动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对高品质生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以步行为主、慢行为辅的交通模式已不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以人们健康出行和多元化需求为首要标准确定城市尺度,拥有高度共享和开放性的街区会是城市最基本的肌理,街道空间也会是城市中最具生机的场所;②公共服务多样化,通过构建多元化的空间布局结构,满足不同人群对居住环境各方面提出的新要求;③城市空间组织立体化,在保证公共交通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建立“点到轴”式的空间结构模式。在慢行出行方式引领下,形成15分钟基本生活圈,实现高效绿色交通转换,以调配符合人们日常活动要求的公共产品,让城乡多样性的空间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产品,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生活要求。
项目基地位于东莞市大朗镇,深莞惠产业走廊的临深区域。北至长富西路及新图一路,西至松佛路,南至美景中路,东至长盛南路,包括长富、求富路、长塘3个社区,共计156.02hm2。项目基地位置是东莞市中部高品质综合服务中心和创新中心组团的重要支撑空间,是松朗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核心功能组团,是建设松朗现代化城市的重要载体,是大朗镇优质生活、现代城市的对外形象展示区。项目整体建设定位满足当前国家、省市对社区治理、优质生活圈建立的工作要求,也符合区域内部大朗镇建设“湾区强镇、品质大朗”的需求。
本次大朗镇15分钟优质生活圈建设旨在围绕“活力织城、大朗之芯”打造文娱商居行等多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社区。根据基地现状具体建设实际情况,主要以“一廊两环”“三心一园多节点”为重点进行建设完善:①“一廊”即富民中路城市景观通廊;②“两环”即南区休闲绿道环、北区活力绿道环;③“三心”即文化艺术中心、综合服务中心、体育活动中心;④“一园”即长盛公园;⑤“多节点”即长盛广场、卓为城广场、松明广场、儿童公园等。
区域建设规划提出整个区域的发展思路和具体策略,考虑现状交通优化,深化考虑停车设施及车行流线。重视街道空间、公共服务空间、居住空间的配套服务,加强口袋公园、文体设施、教育设施、养老设施的选点,使各个道路车行空间、人行空间、商铺空间、休闲空间等与实际结合,提升规划设计的实操性和整个街区公共空间的统筹性。以优化提升民生服务,完善各类空间配套设施为重点,保障15分钟生活圈内各要素资源的均衡匹配,着力打造大朗15分钟社区“优质、宜居、幸福”生活圈。大朗镇整体规划实施策略(见表1)。
表1 大朗镇规划基地整体规划实施策略
2.3.1 强链接——织就通畅网络
根据计算,规划范围内道路网密度约9km/km2,基本满足小街区、密路网的城市街区格局。但路网密度不均,局部道路间距较大对片区联系便利度有一定影响,规划从可实施性的角度出发,建议新建城市支路;原有部分道路拓宽,减小异形交叉口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增加社区与对外联系的通道;道路交通节点处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标线,增设人行安全岛和左转弯车道,设置右转专用道等,增强信号灯、停车空间管控方式,减少交通冲突点(见图1)。
图1 大朗镇整体规划实施空间策略分析
根据市民反馈,区域内公交运营模式落后,公交设施品质较差,较大地影响了大众公交出行的意愿。为进一步改善公交出行的便利度,提升舒适度,建议建立快速公交体系和社区循环公交:新建2条快速公交车道;结合富民中路、美景中路在重要节点的公交站点采取港湾式停靠站形式,整体提升停靠站台的安全性;根据社区和兴趣点分布,社区公共规划8个停靠站点。线路总长3.6km,站点平均距离450m,保障5min内可达各社区和兴趣点出入口。区域交通整体规划将现有公交枢纽与地铁轨道线路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实现与轨道交通形成无缝化、一体化的换乘体系,提高公交出行的便利程度从而为区域居民提供更多样的出行方式。
2.3.2 增亮点——织就活力空间
基地现状景观品质不佳,管理粗放,吸引力不足,利用率较低。规划改造以现有公园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按照全龄化的设计思路,分析片区居民户外活动需求,结合现状挖潜城市空间,结合体育馆建设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建设文化公园,并新增儿童主题公园,根据不同的公园主题塑造不同的特色配套设施和景观小品。项目整体空间策略是以绿道环串联公共空间,创建城市IP文化。
现状粗放的闲置空间较多,规划整合闲置的地块并优化街角空间,根据周边居民需求“挤出”空间,并采用绣花针的手法按需设计休闲型与景观型口袋公园空间,为居民提供日常活动的空间。休闲型口袋公园占地面积相对较大,以活动场地与健身设施为主,可供更多的居民活动,在基地规划中要求尽量降低土方,配置乡土植物和花卉,降低后期管理养护的难度和成本;景观型口袋公园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多以植物造景为主,在保证景观视觉效果的基础上优化行人的步行体验,在基地规划中建议建设休闲长廊、座凳等基础设施,既具有观景效果又具有休憩功能。规划从人性化角度出发,以5min步行圈均衡布局,服务半径一般在300m左右。
根据现状优化区域广场功能,规划将已有广场进行商业广场和社区广场2种类型的提升。商业广场以营造商业氛围为重点:①凸显商圈标志性,加深消费者对商业及片区的印象;②凸显识别性,出入口形象鲜明,设置提示物和媒体等雕塑和广告符号;③凸显人性化,满足安全、舒适的要求,考虑残疾人、老年人的使用要求;④凸显艺术性,采用雕塑、喷泉或艺术绘画装饰增强广场整体的艺术气息。社区广场以周边居民休闲活动为基础,完善广场设施,提升空间休闲趣味,增设互动设施、健身设施、休闲座椅等。
建立一条串联区内公共兴趣点的骑行绿道,活力绿道环、休闲绿道环整体空间规划策略是以活力绿道环串联公共空间,创建城市整体的形象文化IP。为进一步完善片区的步行环境,优化和改善居民的出行方式,降低居民日常出行对小汽车的依赖,倡导健康低碳的出行方式,缓解区域交通拥堵的现象。规划从居民“吃住行娱购”的基本生活需求及文体活动等日常活动需求出发,结合区内POI兴趣点进行绿道规划,即3.7km骑行道环、停车设施、公共活动节点、人行天桥和地下过街设施。
打造公园门户,增加IP系景观小品,构建统一的标识系统,在长盛公园设计中建立大朗城市地标,塑立以毛织为产业特色且充满活力的大朗城市形象。以现有公园为基础进行重新设计,从大朗毛织文化向外延伸,利用不同材质与编织主题的相互碰撞,设计城市雕塑、城市家具。从细微处体现织城毛织文化特色,在公园、广场、街道空间中植入富有特色的各类型雕塑、互动装置等景观小品和导向型标识,在大朗核心区建立完整的信息传递、识别、辨别和形象传播系统,塑造大朗核心区形象IP。
优秀的城乡公共空间规划营造方案应该具有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完整的创造性、操作性的规划安排,形成规划空间的区域核心和特色的活动模式。以文化为IP丰富主题品牌和空间服务特色,以当地居民的实际需求和空间的基础条件为指导,实现基地完整的空间规划设计大纲,促进项目本身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成果。提升当地居民对城乡公共空间的兴趣度,让更多的居民参与、融入、享受公共空间所带来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感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值。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