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有机更新视角下城中村改造规划研究——以王湖村为例

时间:2024-07-28

李乐宁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深化,城中村逐渐显露出公共空间不足、公共设施老旧等问题,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现有公共服务与市政设施不足的矛盾凸显。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政府大力提倡改造城中村,提出了到2022年的城中村改造基本框架,要求各地区结合城市更新、15min生活圈、产城融合等全新理念优化城中村的改造规划,致力于为各地区人民群众营造宜居宜业、多样便捷、功能丰富、活力开放的良好生活环境,打造安全、友好、舒适的居住区域,提升人民的生活幸福感与居住体验感。

1 立足“十四五”规划看城市更新的城中村改造

2020年,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2020—2025年中国城中村改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未来投资战略分析报告》(以下简称《城中村改造战略报告》)中提出,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区3.9万个,涉及居民700万户。“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在城市、县城(城关镇)等区域建成,年代较早、失养失修、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功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住宅小区及单栋住宅楼。界定本地区的改造对象及边界范围。

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因经济发展较快,为城中村重要分布区域,将未改造的村镇纳入城市范畴,以引入城市有机更新改造城中村,以15min生活圈、产城融合为指导理论依据,解决城中村问题。在《城中村改造战略报告》中明确以2000年以前的老旧小区、城市中的村镇等为主要改造对象,提出以下3类改造内容。

1)基础类 指为满足人民生活与安全需求,对目标区域的基础配套设施、小区内部建筑物的屋面、外墙、楼梯等进行维修,主要改造提升小区内部与外部连接的供排水、供电、道路、供气供热、安防与消防、生活垃圾分类、移动通信、光纤架网等基础设施。

2)完善类 指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进行的改造,包括环境及市政设施配套、节能改造、楼栋加装电梯、体育健身设施、文化休闲设施、智能快件箱等。

3)提升类 指为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改造内容,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及其配套设施、卫生服务站、幼儿园等教育设施、养老托育等设施的改造。

2 “十四五”背景下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理念

对大部分城中村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进行改造与建设,同时配置相应的商业、休闲娱乐、教育、养老等设施,使城中村改造后能与城市共同发展。王湖村的改造规划主要融入了城市有机更新、15min生活圈、产城融合等新的城市发展理念,以提升王湖村改造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精准性、实用性。

2.1 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有机更新是在适当规模和尺度下,凸显以人为本,提高规划和设计质量,保证城区完整性的更新模式。通过对区域内建筑物、公共设施、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生态环境及视觉环境的改造,使区域社会网络结构得以延续。运用城市有机更新理念,对建筑物、土地使用情况、人口、交通、公共服务设施、市政设施、环境卫生与社区关系等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整治改善与保护。王湖村改造规划不仅要对城中村的建筑物、道路、给排水、供气供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与升级,更要对原本区域的自然环境、特色与历史文化进行适当保护。王湖村改造以“改造1个村庄、带动1个社区、形成1个产业”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开发与建设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原本的生态资源。为保护王湖村原有生态环境,从城市更新视角构建王湖村生态保护机制,采用带状网络建设、主题游园建设、元素植入等方法,打造中都北路、东环路、凤翔街3条绿廊(见图1);以晋商公园强调本地区的文化特色,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见图 2)。

图1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王湖村生态保护机制

图2 晋商主题公园

2.2 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理念是指将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与产业经济,以产业为保障,提升土地价值与区域整体活力。现状王湖村占地面积约33.13hm2,产业占地面积约15.40hm2(其中高压走廊部分占地面积为2.32hm2,此部分无法作为安置保障用地);国有用地的分割部分为6.60hm2,其整体形态不规则,需加强市场化运作。为更好地提升王湖村的土地价值,规划将零散国有土地规划为商务办公区域、休闲娱乐区域、汽车配套区域,以商业商贸活动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快速提升王湖村的土地价值,同时带动区域产业发展,为王湖村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不断提升城市价值,实现产城融合的目的。

2.3 15min生活圈

15min生活圈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规划理念,是针对日益凸显的人口需求与基础设施的矛盾,分别从居住、就业、出行、服务、休闲、特色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规划区域建设方向,通过建设依据社区,建设教育、文化、医疗、养老、体育、休闲设施丰富区域功能,让人民在此区域充分满足自身的各种需求,能在15min步行里程内完成各项与生活相关的活动。王湖村现状用地以二类居住用地、商业用地与商务用地为主,规划结合15min生活圈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王湖村用地规划将居民居住保障用地沿着龙湖大街、环城东路布置,在龙湖大街、环城东路、锦纶北路等道路两侧分别布置中小学用地、商业用地、商务用地,其区域外围则为安置用地与生活保障用地。王湖村在未来完成改造后,可实现居民从小区步行15min内抵达中小学、商贸大厦、办公区域、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办公楼、商业区等各类生活配套设施,能充分满足村民的各种生活需求,不需出村就可进行各项生活活动。

3 城市更新视角下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强化措施

3.1 精准调查现状,奠定城中村改造规划基础

在王湖村城中村改造规划之初,需先对王湖村的用地信息、现有技术设施情况、交通情况、村庄情况等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城市更新精准调查报告,确定王湖村村域总面积约4.48km2,村庄南北方向,宽度约2.0km,东西方向宽度约4.2km,四周分布有中都北路、榆祁高速、锦纶路、文苑街、体育街等道路。王湖村用地主要为耕地、工业用地、村庄建设用地、仓储用地,随着晋中城中村的改造升级,王湖村用地结构面临调整。现阶段王湖村路网体系不完善,道路正在有序调整与建设中。王湖村村内仅有变电所、幼儿园,缺乏其他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此部分为后续规划的重点问题。

3.2 把握城市有机更新理论,优化完善规划改造方案

将城市更新、15min生活圈、产城融合等新兴规划理论融入王湖村的整体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划分与功能设置、产城融合发展中,形成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改造规划方案。本次改造规划主要分为4个部分。

1)借助王湖村原本资源,分阶段启动村庄、社区、产业、新区等建设。

2)根据就近安置原则,将王湖村的居民成片迁离、集中安置,以“片”为单位进行还建,保证改造规划的层次性。

3)开展以居住、教育、环境、人文为主的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各片区的配套设施,打造各片区的15min生活圈。

4)延续王湖村区域人民以往的居住方式,将各社区的人员集中,有助于维护王湖村改造规划后的和谐与稳定。

3.3 完善教育与商业设施,形成15min生活圈

王湖村区域内缺乏完善的教育设施与充足的商业设施,构建15min生活圈需大力加强教育设施与商业设施建设。教育设施建设方面,在对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的基础上借助区域东侧集聚高校的优势,建设职工培训基地,引入优质人才,形成教育产业链,同时为村民提供技能培训机会,满足村民再就业的需求。可规划建设如课外兴趣培训班、成人教育与考试等教育机构,形成丰富的教育配套设施。商业设施规划建议沿龙湖大街形成商业中心,建设办公楼、孵化中心、商务中心、汽车产业园区、专业类产品展销区域、休闲餐厅、便利店、商贸中心等。

加强对村民的调控与引流,鼓励村民参与城中村改造、区域建设与发展,成为各产业园区、商业与办公区域的工作人员,同时构建自主公众参与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到社区管理、村民再就业管理等活动。

3.4 立足区域实际,科学选择开发模式

在完成城市更新调查、构建15min生活圈的发展规划框架、提出产业与地区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思路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城中村改造的各元素,整合多种元素,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改造模式。立足王湖村的情况,考虑到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需求较大、未来商业发展需求明确的特点,规划选择“政府引导+村民入股+开发商融资”的模式,全面调动政府、社会与村民资源,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联动多方利益,推动各方纷纷参与到市政建设、商业区域建设、王湖村产业经济发展中,实现城中村改造规划目标。

4 结语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的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城中村改造规划,如何更新城中村空间,促使其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城市有机更新视角,对王湖村进行改造规划,全面融入产城融合理念与15min生活圈理念,立足王湖村实际情况,从整体规划、商业设施、教育设施、人员调控、城市开发模式等多角度入手,深化规划改造方案,在保留城中村原本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造,激发城市发展活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