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生长”理念的南京明城墙景观照明设计

时间:2024-07-28

文 静

(南京市路灯管理处,江苏 南京 210000)

引言

南京明城墙是中国城墙建筑的代表之一,亦是中国建筑、历史与文化的瑰宝。现存明城墙即京城城墙长约为21.4 km,包括4座保存较完整的城门,是目前现存规模最大的都城墙遗址[1]。明城墙所在之地冈丘相连、山水环绕,呈虎踞龙盘之形。明城墙遗迹历经多次修缮,将其厚重的历史文化面貌融入现代城市版图,成为南京城市景观中极具文化意味和传统特征的代表,同时也成为南京历史文化的血脉[2]。

灯光对于渲染历史、文化氛围、表现城墙与城市的文化内涵具有极其重要的功能与作用[3]。在古城墙夜景观照明设计中,突出主体、塑造建筑整体形象与效果的理念得到广泛应用[4]。古城墙夜景照明设计中,处理好城墙主体、周边景观以及在整体城市夜景中的地位是影响最终照明效果的关键要素[5]。同时,在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过程中,部分城市已开始探索将夜景照明设计与城市空间形态相融合,以形成良好的互动[6]。

随着南京城市旅游业和城市夜景照明的快速发展,明城墙作为南京市代表性建筑,其夜间景观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日益提升。本研究从明城墙夜间景观照明的角度出发,汲取国内历史文化名城现存古城墙遗址的照明设计经验,提出南京明城墙“生长”的设计理念,探讨利用灯光语言来诠释南京明城墙遗址这一人文景观。

1 南京明城墙建筑特点

1)城墙顺应山水地形而建,与城市的山水景观融为一体。

2)南京明城墙高度在8~21 m之间,某些段落的城墙高度相对较低,城墙掩映于绿植景观之后。

3)城墙周边环境各有特色,如南段的城墙是老城南历史文化保护的一部分,其特色与城墙的其他几段不尽相同。

4)城墙沿线还存有众多城门、多座城门楼,建筑精美、风格各异,是一大特色。南京现存的城门共18座,分为3类:含城楼结构的4座;主要承担交通功能的7座;既承担交通功能,又具备景观需求的7座,这些城门或为历史留存或是近代复建,成为南京城墙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景观节点(图1)。

图1 南京城墙的重要历史遗迹和景观节点Fig.1 Important historical sites and landscape nodes of Nanjing City Wall

此外,在观赏视角上,南京明城墙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南京内环高速通道基本上是依城墙而建,南线、东线高架全线距城墙约为200 m,可以清晰地看到连绵10 km的城墙本体,而且高架的高度略高于城墙,视线开阔。城墙沿线绿植生长茂盛,生态自然,并且没有完全遮挡。而西线部分大都围绕玄武湖形成围合,同样也有极佳的车行、人行视角。东线主要贯穿于中山陵片区,绿化条件很好。因此南京的城市名片“山、水、城、林”在城墙沿线得到了很好的彰显。

2 南京明城墙设计原则与控制要点

结合南京明城墙建筑特点,兼容国内城市亮化设计优点,挖掘历史文化特征,构建山水城林系统景观,打造城市夜游路线,引入先进技术创新、创意,确立了四项设计原则和四个控制要点。

2.1 设计原则

1)贯彻落实《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及《南京市城市照明专项规划》等上位规划、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构筑明城墙山水圈层、环主城山水圈层、外围郊野山水圈层绿地系统和生态格局”,形成“一带两廊四环六楔十四射”的绿色开敞空间结构。”“规划依托明城墙、护城河、历史轴线及老城其他特色道路和河道等,串联整合老城文物古迹、历史地段和山水资源”。

深部高效稳砂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王 勇(2.15)

2)突显南京“山水城林”、古今交融的城市特征,系统打造夜景照明环境,统筹城市景观纵深,形成层次分明、和谐统一、梯次发展的光环境格局。

3)打造城市夜游路线,融山汇水、移步换景,形成有故事、有景观、有层次、有节点的夜游路线,提升城市活力,提高城市品味,改善景观环境。

4)运用相对前沿并比较成熟的光电和控制技术产品,打造绿色、节能、环保的景观亮化项目,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益、效能。

2.2 控制要点

1)充分考虑古城墙的文化遗址性质,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充分利用远程投光或泛光的方式来烘托照明主体,在照明支架的位置选择上,要注意尽量避开主视线方向,以免因为不恰当的灯杆位置而产生视野内的较大黑影,同时也尽量避免产生眩光。

2)灯具选型。由于古城墙照明的灯架或灯杆距离照明主体距离通常较远,因此在此处所选的灯具一般不宜采用小型灯具,光源功率也不能太小,灯具的光束角不宜过宽,可考虑选用窄光束或中等光束角的灯具,否则将会造成较大的光损失,从而大大降低灯具的有效使用率,同时还要兼顾照明设备良好的防雷及防腐蚀性等功能。

3)灯光照度与光色。既要显现出古城墙的轮廓,又要尽可能清晰地展现出城门等关键部位,使照明整体上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光色选择上不宜过多,1~2种颜色为宜,通常选用白色或黄(暖)色,色温也不宜过高,着重体现古城墙雄伟、博大、庄严、恢弘的建筑内涵。

4)在照明设计实施阶段,要重点考虑照明设备的高光效、长寿命、易维护等特性,尽量减少古城墙关键部位照明设施的后期施工或修整。

3 具体设计方案

南京城墙夜景照明因地制宜,力求契合南京城墙独特的气质、突出城墙历史感与厚重整体感,将明城墙作为的元素形成整体连续的夜景轮廓融入城市环境中,设计要点包括:

1)设计理念。打造彰显南京历史文化气息、纪念意义及夜游文化的开放式公共空间特质的照明。

2)设计主题 。用“时间”的联系,以“文化”的名义,将千年的历史进行时空的交叠混合;用照明的手法,让历史的文明重新显现,体验超越时空的生活;用山水的地域,创造惊艳的演绎秀场,感受光影的神奇魅力。设计主题确定为“融城汇水,贯古通今”。

3)设计策略。(a)将内环城墙作为整体的元素,对城墙增设整体照明并且强调其具有代表性的结构,形成连续的夜景轮廓,塑造城墙在夜间的鲜明形象。(b)将城门(楼)作为城墙的节点重点打造,利用光影明暗、色彩变化等着重体现城门(楼)的特有的人文内涵,并且适当考虑新型照明手法让受众体验南京文化,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夜景名片。

4)设计手法与效果呈现。

(a)标准段:采用泛光照明,自上而下的亮度渐变体现“生长”的理念,同时加强对城墙最明显结构特征的强调和刻画。光色统一,明暗有序,以4 000 K暖色调白光为主,部分重要节点可适度点缀彩色光,表现载体特色(图2)。

图2 南京明城墙的设计手法与效果呈现Fig.2 The design technique and effect of nanjing Ming City Wall

(b)城墙上人行道路:利用城墙独特的结构设置灯具为此步道部分提供功能照明(图3)。

图3 明城墙的人行道路Fig.3 The pedestrian path of the Ming City Wall

(c)节点处的城门(楼)景观重点设计,加强标志性(图4)。

图4 明城墙的城门设计Fig.4 Gate design of Ming City Wall

主要承担城市交通功能的城门包括:华严岗门、集庆门、光华东门、标营门、太平门、光华东门、中华(东、西)门。设计方案:城门外立面采用暖色投光,城门门洞采用冷色洗墙,形成冷暖对比。

兼顾交通与景观需求的城门包括:中山门、雨花门、解放门、清凉门、午定门、中华门 。设计方案:平日模式投光,黄色光的使用突出了城门这一节点的重要地位;一般节假日模式混光,采用混光营造不同的氛围,赋予城门(楼)新的生命力;重大节假日模式投影,投影内容既与南京地域文化相关又契合城门本体形象的内容,增强文化性表达,使其成为南京悠久历史文化与积淀的缩影(图5)。

图5 明城墙的光影调和Fig.5 Light and shadow harmony of the Ming City Wall

具有城楼结构的城门包括:挹江门、玄武门、仪凤门、神策门。设计方案:重点打造城楼,强调层次,展现空间,全面展示城门(楼)的文化性。

城墙沿线核心景观包括:前湖段城墙,设计方案是结合投影灯投出城砖图案,将现代美与历史感完美结合,利用照明将前湖段城墙特色在夜间也显现出来。

5)技术、产品选择。

(a)灯型选择。采用4 000 K的暖白光作为基础照明,对城墙进行泛光处理。色温的选择考虑到忠实还原城墙墙体的本色,不因外部光的渲染而形成杂色。4 000 K色温的荧白光色良好地还原了城墙本真的意向和肌理。光源显色性确定为Ra>80。如此,城墙自身的历史厚重感得到最大程度的还原,而且绿植也更为生动自然,视觉感受和谐自然(图6)。

图6 南京明城墙的光影呈现Fig.6 Light and shadow of Nanjing Ming City Wall

(b)布灯方式。本设计方案提出“生长”的亮化理念,意在表达城墙与南京城的相生相依关系,旨在表达出城墙依地而生,浑然天成。为此,需要在城墙与地面的亮度处理上表达出缓慢、自然的“生长”关系。泛光灯安装于立杆约3 m处,灯光投于城墙中上部,城墙的亮度自下而上逐渐加强,城墙底部基本保持原有的光环境,既烘托了怀古思幽的氛围,又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活力,形成古今融合的意境。

鉴于城墙上的步道的开放要求,亮化设计利用城墙原有的瞭望孔安装8 W的LED壁灯,采用特制的抱箍固定灯具,避免了打孔造成的城墙完整性破坏,而且在瞭望孔装灯,灯具位置隐蔽,减少了对昼间城墙景观的干扰。

(c)亮度控制。分为3个层次。垂直方向上,整体呈自下而上逐渐明亮;在水平轴向上,分为主、次亮度区;在视觉焦点上,设为中等亮度区域,在绿树掩映的位置或者视觉过渡区域,亮度减弱,从而构建出亮度梯度层级,突出核心区的亮度层次感。

(d)城墙西线对玄武湖形成了良好的围合,为了突显地标作用,丰富亮化层次,在玄武湖周边的城门楼上,设置了五台联动的激光表演,在玄武湖上空投射出互动的灯光秀,也是本方案的一大亮点。

(e)控制方式。由于整个工程实施范围较广,考虑到运营成本,细分控制模式为:日常模式和假日模式。日常模式为19:00—22:00时段,开启部分景观灯具。以城门(楼)为中心,开启两侧各1 km的亮化灯具,且采用智能调光模式,从节点处100%亮度均匀降到末端的10%,融入周边环境。假日模式则为19:00—24:00时段,开启所有景观亮化灯具。

总体而言,本设计以还原城墙的历史、人文和形态特征为目标,在处理城墙与历史、城墙与环境关系上采用“生长”理念,将城墙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城市相融合,赋予了城墙新的生命活力,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整体夜间照明设计兼顾了车行、人行视角,在光色、照度、显色性的设计上使得城墙更好地彰显出历史文化气息,传承质朴的历史文化内涵,表现出南京独特的城市历史文化。

4 结语

古城墙遗址照明作为景观照明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相对于现代建筑景观照明其研究和运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上尚未形成统一理论与方法。本设计方案以建筑、历史和文化价值极高的南京明城墙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生长”为题的亮化理念,注重明城墙厚重历史文化氛围烘托,利用现代灯光控制技术将南京的厚重历史与现代活力相融合,展现了南京市独特的历史文化。除此之外,本设计在城市景区夜景照明中对假日模式和平时模式的区别运用,以及在光色、照度、灯具选择等方面摆脱一味追求夜间亮化效果的观念,更加关注光源的适用性、灯具的经济性、可维护性、方案效果的可实现性,以及对明城墙整体景观的保护等更加务实且具可持续发展空间的要素,体现了绿色照明、人文照明等理念。

古城墙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它的发展过程也吸收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成体系,独具特色。作为现代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古城墙遗址有着远远区别于其他建筑景观的特殊内涵和文化特征。而古城墙的夜景照明设计则是对这种特殊的城市历史记录和时代记忆在光学和美学上的呈现,不仅要做到对建筑载体自身特征的忠实还原,更要注重在美学意境上的加工和再塑造。照明主体不是空洞的钢筋水泥,而是具备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的特殊存在。对照明载体内在精神体系的探求,对其所承载的时代特征和岁月沧桑的挖掘,对城市记忆和历史传承的唤醒,这些都是照明设计者应该着重展现的方向和关键。本文以南京明城墙景观照明设计为例,展现古城墙照明设计思路与实施经验,以期对未来的方案实现和效果提升提供经验参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