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口井排水法在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

时间:2024-07-28

王佳,周磊,祁晨,赵璠迪

(北京送变电公司,北京 102401)

0 引言

北京送变电公司施工的滦河电厂-周营子220 kV双回线路工程G40铁塔基础位于电厂出口处。图纸标明地下3 m以上为沙土,3 m以下有水,实际施工现场调查结果与设计图纸相符。因该基础位于电厂出口处,进站线路较多,走廊十分拥挤。基础旁有一条土路为进出电厂的唯一道路,若采用传统施工方法进行排水,需要打出多口水井并占用大面积道路才能保障排水量,既阻碍交通,又浪费土地资源,不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耽误工期。再者因实际地形限制,该基础旁地势无法保障打出多口水井,达不到排水量的要求,在工期如此紧迫的前提下,无法保证按时完工,经实地调查后决定采用大口井排水法进行施工。

1 传统井点排水法

井点是指以降低地下水位为目的而打入地下的直径为5.0~7.5 cm的集水管下端部的开孔部分。井点施工法是按1~2 m间隔将一系列井点埋设在地下水面以下,使用强力真空泵强制性地吸取地下水的施工方法。吸出的水从吸水管通过旋转接头集聚到井点总管进行排水。井点施工适用于透水性稍低(透水系数10-4cm/s)的地层,抽水的可能深度一般控制在6~8 m。

降低水位的方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其中以轻型井点排水应用最为广泛。

传统井点排水法主要由井管(下端为滤管)、集水总管、水泵和动力设备等组成。实施前先将图纸与实际施工情况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施工前通过计算以确定井点位置及井点开挖深度。井眼打好后埋设井点管,然后用水泵将基坑中的水连续抽出,直至施工环境符合要求。

传统井点排水法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等优点,在水坑开挖中经常被用到。但实际施工时需要在基坑周围打出大量井眼,占地面积大,增加了青苗赔偿,并且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延缓了施工进度。

2 选择大口井排水法的理由

以滦河电厂-周营子220 kV线路工程G40铁塔基础为例,施工过程中受多重因素限制而无法采用井点排水法,最后决定采用大口井排水法进行施工(如图1所示)。与传统井点排水法相比,在拥挤的地段使用大口井排水法既减少了不必要的占地,又缩短了施工周期,节省了开支,保证了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

图1 G40铁塔基础施工平面图

3 实施过程及相关计算

以该220 kV线路工程G40铁塔基础为例,坑深为4.4 m,底盘为 5.8 m ×5.8 m,基础根开为 9.6 m,地下水位为3 m,3 m以上为含黏土细沙,以下为含黏土中沙及纯细沙,地形为平地。经实地调查,决定在线路小号侧距中心桩8 m处打出一个大口井,基坑考虑1 m的排水裕度。大口井排水法平面布置如图2、图3所示,在图2和图3中:1,2为抽水设备;3为井点管;4为基坑;5为原地下水位;6为含水层有效带;h0为地下水位深度;s为基坑中心降水深度;s'为原地下水位距滤管顶端的距离;h1为坑底距降低后水位面高度;h2为基坑深度;h3为降低后水位面距含水层有效带的距离;i=1/10为地下水降落坡度;l1为滤管长度(取l1=2m);l为井点管距基坑中心距;h为井点管埋设深度。

3.1 井点系统布置及有关参数计算

因为地形条件限制,井点按图2选取。

(1)井点管埋设深度计算。井管的埋设深度h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在位置确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基坑底深0.9~1.2m,可按下式计算:

h ≥h2+h1+il=4.4+1+(1/4 × 8)=7.4(m),

式中:h为井点管的埋置深度,m;h2为井管埋设面至基坑底部的距离,该工程即为坑深;h1为降低后的地下水位至基坑底部的距离,一般为0.5~1.0m,该工程取1.0 m;i为地下水降落坡度,环状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l在该工程中取8 m。

(2)地下水位至虑管顶部距离

s'=h - h0=7.4 - 3=4.4(m),

式中:s'为地下水位至虑管顶部距离;h按7.4m取值。

(3)含水层有效深度h3一般取决于s'与(s'+l1)的比值,见表1。

l1为虑管长度,取2 m。根据 s'/(s'+l1)=4.4/(4.4+2)=0.68 ,查表 1 并利用差值法得h3=1.79(s'+l1)=1.79 × (4.4+2)=11.46(m)。

(5)降水区范围中心处水位降低值s=h2-h0+h1=4.4 - 3+1=2.3(m)。

(6)根据地质报告选取,土壤渗透系数3m以上部分为含黏土细沙,以下部分为含黏土中沙及纯细沙。查表2可知,k取值范围为10~25 m/d,取k=20 m/d,k'=231.5 μm/s。

表2 不同土壤的渗透系数

(8)总涌水量计算。利用无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公式,此时式中的h换成含水层有效带深度h0,无压完整井涌水量

单根井管极限涌水量

式中:qV1,qV2为涌水量,m3/d;x为井管至基坑中心的距离,m;r0为排水管的半径,m;k为渗透系数,m/d。

(9)校核地下水位降低效果

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满足要求。

3.2 施工细节及效果

采用该方法施工与传统井点排水法类似,在埋设井点管前一般使用冲水管冲水,用急速水流冲刷土壤,逐渐在土壤中形成一个水洞,井孔成型后拔出冲孔管,立即把井点管插入孔内并及时填灌井点管及孔壁之间空隙。认真做好井点管埋设和沙滤层填灌,是保证大口井排水法顺利降低地下水位的关键。井点管埋设完毕后,即可接通抽水系统进行试抽水,检查有无漏水、漏气现象,以及出水是否正常。抽水应保持连续不断进行,若时停时抽,容易阻塞井管,中途停抽会导致地下水回升,正常的抽水规律为“先大后小,先浊后清”。做好准备工作后,检查并确认一切正常后方可进行抽水作业。

4 技术经济分析

由以下数据不难看出,采用大口井排水法累计工期缩短了1/3以上,费用节约超过一半,达到了预期效果。说明在地形拥挤地段进行水坑基础开挖,采用大口井排水法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使施工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以G40铁塔基础为例,大口井排水法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见表3。

表3 大口井排水法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

5 结论

(1)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大口井排水法避免了不必要的占地,利于在拥挤的地段采用,并且减少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运用尽量少的土地成功完成了预定排水计划,使得施工正常进行。

(2)采用大口井排水法减少了占地,从而减少了青苗赔偿费和外部协调时间,大大缩短了工期,为工程早日完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3)使用大口井排水法,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节约了施工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

(4)大口井排水法在G40铁塔基础施工中的成功应用,为输电线路水坑基础开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实例。

[1]尚大伟,冯震.高压架空输电线路施工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17-221.

[2]王清葵.输电线路施工[M].2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55-57.

[3]赵小毛.南水北调东线济平干渠工程施工期排水技术[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6(12):794 -796.

[4]安润洲,李俊霞.秦安县地下水取水建筑物的设计与施工[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1):55-57.

[5]万述华.蛋形截面塑料无压管的水力计算[J].给水排水,1982(1):34-35.

[6]孟昭鲁.排水管道埋设在冻土层中的探讨[J].给水排水,1986(5):6-14.

[7]金学易.排水管道工程造价的数学模式[J].中国给水排水,1990(2):59-61.

[8]李云峰,温廷中.银河绿苑人防工程基坑降水方案设计[J].建设科技,2007(7):81 -82.

[9]任立东,张良军.预应力锚杆在粉沙土中水位较高时的施工措施[J].浙江建筑,2007(4):35-36.

[10]关洪军,胡杰华,孙飞.松散地层爆破成井技术探讨[C]//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南京: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