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海绵城市生态规划理念在公园景观中的运用——以邵阳市西苑公园设计为例

时间:2024-07-28

□文/张 雪

海绵城市是新时代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也是新型景观主义的生态核心思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景观设计应在防止城市内涝问题上担起更大的责任,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对区域雨水的调蓄功能。湖南省邵阳市一直以“生态立市,打造宜居之城”作为城市建设目标,市区内有资江和邵水两条较大江河横贯,具备天然的“海绵骨架”,在建设海绵城市方面具有自然优势。而邵阳市西苑公园,作为“海绵城市”的试点先行区,从规划、设计、建设等方面落实低影响开发理念。

海绵城市的建设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海绵体”的保护及修复,即对区域现有的江河湖泊等生态系统予以保护并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予以修复;一种是“人工海绵体”的建设,即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构建。低影响开发的核心是维持场地建设前后对当地水文特征不发生大的影响,要求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生态手段,增强对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和利用能力,恢复城市生态环境的“海绵”功能[1]。

1 工程概况

西苑公园位于邵阳市资江上游,规划用地东至敏州西路,南至珑湖小区,向西纳进蓬莱岛,北至迎春路,总面积为82.41 hm2(包括已建区域11.2 hm2)。邵阳市政府旨在将西苑公园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的城市综合公园,国内知名的旅游景区,邵阳市重要的植物教育基地。

2 地块现状

地块位于临江丘陵地带,有部分较平坦的地势。丘陵地形部分适宜作为景观游览用地。地势较平坦的区域适宜作为开发建设用地。见图1。

图1 地块现状

考虑周边用地因素,公园内的山体部分适宜作为景观用地,为周边居住市民提供休闲去处;邻近居民区,依托湖山景色,安排贴近居民生活的功能区,如儿童活动、全民健身等;临江地块适宜商业开发,依托资江风情带的商业机遇,带动地块活力;蓬莱岛上适宜依托独特地理条件,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景观开发,成为资江风情带地标。

3 设计方案

通过解读现状,对已建成部分稍作改造,完善现有设施和功能;将城市标志物——西塔设置在园内的山体上,结合山谷打造桃花溪谷;对现状民宅予以适当保留和利用,打造成民俗忆坊;蓬莱岛作为资江带上的璀璨明珠,通过土方平衡抬高部分岛屿,使其在丰水期也有令人瞻望和记忆的亮点。见图2。

图2 西苑公园方案设计平面

4 生态格局规划

项目范围总体地貌特征为低山丘陵,含有江、山、湖、农田、养殖塘等生态基质,景观自然元素丰富多样;其中水系要素为河道、湖泊、养殖塘、滩涂,点面结合。根据这一现状,新的生态格局规划为建立“源—区—廊”的多功能、多体系生态廊道。见图3。

图3 生态格局规划

“源”:先开发使用地块中生态价值较低的水塘、鱼塘并将其建设成为湖泊或湿地生态栖息地,保留较高生态价值的溪流、水塘。“区”:在源周围建立相应面积的缓冲区,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廊”:山体廊道和水系廊道作为重要的生物栖息地和物种迁移通道,进行生态修复和生态价值的提升。

5 人工海绵体的建设

5.1 径流分析

基于区域高程图,通过GIS 计算清晰得出其高程与径流的现状关系,见图4。

图4 GIS高程与径流关系

根据此关系,以最大程度遵循现状为原则,划分为三个汇水区,见图5。

图5 汇水分区规划

1)山体汇水区。山体部分的汇水,通过绿廊汇入西侧的雨水花园及水田区域,再通过地下集雨系统收集,过滤净化后排入资江中。

2)湖体汇水区。此区域大多数为现状已建成部分,不做大的改动,属于低影响开发,此区域汇集的雨水可汇入景观湖体中。

3)岛汇水区。岛上汇集的雨水,可直接排入江中,此区域属于低影响开发。

5.2 调蓄容积计算

本项目中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是以径流总量为控制目标进行设计,设施所具备的调蓄容积应满足“单位面积控制容积”的指标要求[2]。因此选用“容积法”对设计调蓄容积进行计算。

式中:V——设计调蓄容积,m3;

H——设计降雨量,mm;

φ——综合雨量径流系数;

F——汇水面积,hm2。

邵阳市邻近长沙市,与长沙市长期降雨规律相近。根据文献[2]列举的我国部分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值,可采用长沙市的设计降雨量值进行计算。见表1。

表1 长沙市设计降雨量

根据我国大陆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邵阳年径流总量位于Ⅲ区,α值为80%,故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6.0 mm。

经计算,综合区域内建筑、铺装、绿化面积,得出φ=(17 747×0.8+51 058×0.2+274 779×0.15)/343 584=0.191。

依据容积法对山体汇水区的低影响开发设施调蓄容积进行计算

V=10×26×0.191×38.115 4=1 892.8(m3),即设计调蓄1 892.8 m3容积满足要求。

5.3 LID设施设计与布置

对于LID 设施及其组合系统的选择,应结合当地地理、气候、经济条件及区域现状,选择合理的组合,既能在避免资源浪费的情况下满足调蓄容积要求,又能与景观效果充分结合,起到生态与美观兼具的效果。

本项目中,结合方案设计,共使用了景观水池、水田湿地、雨水花园三种LID 设施。其分别对应的调蓄容积统计见表2。

表2 LID设施调蓄容积统计

方案中的LID 设施设计雨量调蓄的容积为2 875.6 m3,远大于需满足的1 892.8 m3,因此不仅可以满足区域内的雨量调蓄,还可以对周边地块进行一定程度的雨洪调控,起到区域性海绵城市功能。

6 自然海绵体的修复

除了对“人工海绵体”的建设,还应注重对地块中“自然海绵体”的保护及修复,即对资江河堤岸和地块现状湖体的生态系统予以保护并对已经受到破坏的自然环境,用生态修复的手段予以恢复。

6.1 河堤与护岸处理

对于资江河段的整治与利用,主要从防洪堤分级处理利用、修建休闲绿道、植被缓冲带净化地表径流三方面来进行。

1)防洪堤分级处理利用。将临江区域的硬质驳岸修建成复式梯级护岸,保证城市防洪安全,也能丰富驳岸的观景效果。

2)修建休闲绿道。河滩地常水位与洪水位之间修建自行车道与人行步道,充分利用河滩地空间,为人们提供休闲健身的绿色空间,增强市民的参与性。

3)植被缓冲带净化地表径流。滨岸缓冲带可以促进自然植被的恢复,起到保土保水的功能,恢复河道的自然驳岸特性,恢复河道生态状况与自净能力,重现河道的生命力。

6.2 水体修复

对地块现状已存在的景观湖体进行水体修复。由于不同污染物的传输途径有区别,需针对性的进行污染防治工作,根据文献[3]对水生态策略方面的研究,可在本项目中建立起一套“源→流→汇”多层次的多级污染物削减体系,即从源头、途径以及汇集等多方面入手来开展污染防治工程。

“源”,用截污纳管的方式对面源污染进行整治,从源头处减少污染的产生;“流”,净化途径从生态修复和活水循环两个方面进行,以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技术和人工增氧技术等完善湖体的生态修复工作,加强活水循环,降低污染物的沉积;“汇”,通过内源清除、底泥疏浚的技术手段在汇集阶段对湖体进行净化,从而达到湖体生态环境的最终恢复。见图6。

图6 水体净化技术

7 结语

在海绵城市建设规模日益壮大的今天,作为设计人员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建设,技术的运用应根据项目条件而采用不同的策略[4~5]。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统筹性较强的工作,在选择LID 流程、设施等时,还需要进行技术经济数据的分析和比较,不断改进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再公园建设的过程中平衡生态与经济的关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影响开发。

邵阳西苑公园项目在充分研究当地地形地貌、水文条件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融合人工海绵体与自然海绵体两方面技术手段,合理设置低影响开发设施并赋予其景观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