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阳城市地图集》的设计与编制

时间:2024-07-28

曹雷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辽宁 沈阳 110004)

1 引 言

沈阳是辽宁省省会,因地处古沈水(浑河支流)之北而得名,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是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沈阳市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地处辽河平原中部,东倚长白山脉,北接松嫩平原,西出辽西走廊,南临渤海黄海,有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最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有着“共和国工业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

城市地图是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交往不可缺少的工具[1]。为了进一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应用领域,丰富测绘地理信息产品,提高测绘地理信息生产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沈阳市社会经济发展,编制完成了《沈阳城市地图集》(以下简称《地图集》)。《地图集》以直观生动的表现形式,囊括了沈阳市的地理信息、历史经济、文化特色等数据信息,形象具体地展现了沈阳的城市建设、生产生活、发展脉络、历史文化等内容,对辽宁省,特别是沈阳市发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在数据资源、技术支撑方面的优势,丰富地图公共服务产品,更好地为百姓日常生活提供测绘地理信息保障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2 编制原则

《地图集》作为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产品的一部分,既与系列城市地图集保持统一协调性,又在内容与表达设计上求同存异,表现出沈阳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优势资源等特点及优势。在《地图集》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科学性原则:充分利用已有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搜集最新行政区划信息,实现编图资料真实可靠;制定科学系统的分幅方法和要素取舍指标,实现内容表达合理准确。

系统性原则:《地图集》应与其他城市图集在内容结构、地图分幅、选取指标、地名的分类分级、符号系统和装帧设计等方面,力求做到统一协调。

继承与创新原则:《地图集》既要继承地图集编制的各种经验,又要突出自己的主题,使其特征鲜明,内容表达层次清晰,装帧设计新颖精美,具有时代感。

适用性原则:在编纂工作中要充分体现项目成果所要达到的功能和目的,使之成为集法定性、规范性、科学性、知识性、资料性于一体的多功能工具书。

3 资料收集与分析

3.1 基本资料

数字沈阳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沈阳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沈阳市地理市情监测成果数据、最新的遥感影像数据;官方权威部门发布的《沈阳市综合年鉴》和沈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宣传部提供的《这里是中国沈阳》宣传片、宣传资料等;中国地图出版集团提供的标准版式的中国政区图、“中国系列城市地图集”编制试点技术大纲(第二批试点)等资料;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以及《沈阳市行政区划资料汇编》等资料;沈阳市政府、市民政局的政府公告中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3.2 资料分析

以上涉及的资料来源是多渠道、多方位的,资料范围广、涉及方面多[2],数据准确、内容翔实、分类细致、现势性好,可直接或经加工处理、设计编辑后用作编制《地图集》各图组的基本资料。

4 结构和内容体系

地图集是围绕特定的主题和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和要素的分析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综合体[3]。《地图集》的主体内容结构由序图、区域图、街区详图以及索引四部分组成,保证了在内容表现形式上相对独立,表现风格上相对统一[4]。

序图组部分的内容设计以反映城市区域特色、战略地位为原则,设计形式丰富多样,力求突出专题信息,图面层次感较强[5],包含了文化名城、工业重镇、沈阳市政区、沈阳市地势、沈阳城区、沈阳市位置、沈阳历史文化、沈阳城市变迁、鸟瞰沈阳、沈阳市交通、沈阳市旅游、沈阳市文化遗存、沈阳饮食文化、沈阳风貌、沈阳未来、沈阳市与“一带一路”建设等专题内容,全面展示了沈阳市的地理特征、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发展、城市风貌、文化底蕴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信息。

区域图组部分表示了沈阳市13个区、县、市的区域地图,主要表现了沈阳市区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地理要素与城市信息。考虑到制图区域的形状及行政地位,编排顺序为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区、新民市、康平县、法库县,并在各郊县地图上插入对应的中心城区地图。

街区详图组部分主要包括沈阳四环城区范围内重点区域的93幅大比例尺分幅详图,采用无缝拼接的矩形分幅方式,分幅设计尽量保证了重要地物的完整性和区域范围的全面性[6],详细表示了主城区内道路交通、党政机关、居民小区、学校医院、商场超市、文化体育场馆、风景名胜、标志性建筑等内容,反映了城市结构与功能。

索引部分收录了《地图集》街区详图中出现的重要和常用地名、路名等信息,并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索引检索。索引内容按汉语拼音排序,包括名称、图幅页码和图上检索网格代码。索引分类表示为:党政机关及办事机构,区域名称,道路及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宿、购物、美食、娱乐,风景名胜和其他等。

5 主要技术指标

(1)名称:《沈阳城市地图集》。

(2)开本:16开,开本尺寸210 mm×297 mm。

(3)印张数:约20个印张,四色双面印刷。

(4)用纸:纸张尺寸为890 mm× 1240 mm,128克哑光铜版纸。

(5)成图尺寸:420 mm×297 mm;地图内框尺寸为 392 mm×262 mm。

(6)装帧形式:精装,锁线胶订,封面按中国城市地图集系列总体大纲要求设计。

(7)比例尺系统:街区详图的比例尺为 1∶8 000、1∶16 000和 1∶32 000,区域图的比例尺在 1∶50 000~1∶260 000之间。

(8)坐标系统与高程基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9)地图投影:省区地图采用双标准纬线等角圆锥投影,市、县、区地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

(10)地图定向:采用北方定向,即地图的中央经线同《地图集》版面的上下方向一致[7]。

(11)数据中图形和文字颜色统一为CMYK格式,避免使用RGB颜色和专色。

6 编制流程

全数字化地图生产以数字原图为主要信息源,以电子出版系统为平台,将地图设计、地图编辑、地图编绘、印前准备融为一体[8]。充分利用各类制图软件,对已有的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并将处理好的数据编辑制作成最终的地图成果,《地图集》的具体编绘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制作工艺流程

7 特点与创新

(1)《地图集》以最新的基础测绘地理信息成果、各行业部门提供的专业资料和沈阳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统计成果为基础资料编纂而成,资料来源权威可靠。在编制过程中,不仅利用最新的遥感影像对基础数据进行更新,还安排外业测绘人员对重点区域、变化较大地区进行现场调绘,保证了《地图集》的现势性。

(2)《地图集》用“文化名城”和“工业重镇”两个特色篇章来展示“活力之都、工业名城、风情盛京、时尚沈阳”的主题。

“文化名城”篇章(如图2、图3所示)主要从清朝建都沈阳并开创280多年基业的历程、世界文化遗产“一宫两陵”以及“匠人营国”等方面体现了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城”之称的沈阳的文化深厚底蕴。

图2 “文化名城”篇章(一)

图3 “文化名城”篇章(二)

“工业重镇”篇章(如图4、图5所示)主要介绍了装备制造基地、高新科技中心以及“首献之珠”即沈阳为中国工业的发展创造的数百项第一等内容,强调了作为中国现代工业摇篮的沈阳在中国工业史中的地位。

图4 “工业重镇”篇章(一)

图5 “工业重镇”篇章(二)

(3)在区域图组中,增加了11个省级特色乡镇的内容,分别是辽中区的牛心坨镇(寒富苹果小镇)、杨士岗镇(慢生活小镇)、茨榆坨镇(家居建材小镇),新民市的兴隆堡镇(健康养老小镇)、前当堡镇(荷花鱼乡)、梁山镇(西瓜小镇),康平县的张强镇(田园小镇)、郝官屯镇(辽金故里),法库县的十间房镇(航空旅游小镇)、大孤家子镇(白酒小镇)、叶茂台镇(毛驴养殖小镇),并将其在图幅中以专属颜色特殊表示,如图6所示。

图6 区域图组—新民市

(4)在街区详图图组中,对制图范围内的157个标志性建筑、旅游景点等进行手工水彩绘制,并通过调整手绘图片的颜色、对比度、添加阴影效果等处理方式,使其更好地融合到《地图集》的整体设计当中,增强了图面的艺术表现力[9],如图7所示。

图7 街区详图图组—中街

(5)对不同比例尺下的基础房屋数据进行了多重参数的综合处理,使得中心城区与郊区的房屋数据在数量与图面效果上符合编绘要求;通过利用基于制图软件的应用程序进行具体的地图编制工作,将数据转换、对象选取、图层划分、参数赋值等操作进行自动化批量处理,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成图工期。

8 结 语

城市地图集是全面反映一个城市一定时期市容市貌、生产、生活信息的综合体[10]。《地图集》是《中国城市地图集》重要分册之一,在显示城市自然、经济等概貌的基础上,重点反映了城市街道状况及城市地名。《地图集》设计合理、资料得当、制作科学、内容翔实、技术先进,同时兼具了科学性、实用性、艺术性和创新性,直观展示了沈阳作为现代大都市的城市形象,传达了沈阳正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迈进的讯息,是城市研究者的参考资料、地图爱好者的案头读物、城市行走者的手中工具,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与收藏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