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培养交通高技能人才 服务江苏综合运输体系

时间:2024-04-24

“十一五”以来,江苏已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70多亿元,全省交通网络总里程近17万公里,其中,公路总里程达到141473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725公里,全省公路里程密度137.77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为3.62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总里程、密度均居全国前列,并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联网畅通;全省铁路营运总里程达到1678公里,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宁杭铁路客运专线、海洋铁路、宁安城际铁路等相继开工建设;内河航道总里程达2.48万公里,密度24.2公里/百平方公里,均列全国第一,拥有全国首屈一指的发展内河航运的基础条件;至2007年底,全省生产用港口码头泊位数近万个,其中,万吨级码头泊位数314个,亿吨大港4个,综合通过能力达9.1亿多吨。2009年交通基础设施在建重点项目达到78个,建设计划投资将超过810亿元,其中铁路350亿元,公路310亿元,港口96亿元,航道33亿元,机场14亿元。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为加快构建一个由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具备“能力充分、结构合理、衔接顺畅、管理科学、节能环保”基本特征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实现江苏交通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然而,与交通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相比,交通人才的培养与建设却相对滞后,满足不了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新要求。因此,如何建立适应综合运输体系背景下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加强高技能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为全面加快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已成为交通行业管理部门和交通职业教育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江苏交通人才发展现状

近年来,江苏交通积极实施“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各项改革,重点加强高层次、高技能、紧缺型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人才素质,不断改善人才结构,优化人才环境,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截止2008年底,江苏交通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才超过2000人,其中正高140人;42名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政府特殊津贴,44名高级专家入选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2名高级专家被省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全省技师及以上的高技能人才约有3000人。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全省交通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现有人才队伍建设与江苏交通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人才队伍结构欠合理。综合运输体系的快速发展,需要和依赖一支具有较高依法行政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交通管理人才队伍,需要成百上千的技术专家和创新人才队伍,需要数以万计的工作在基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队伍。高技能人才是交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过江大桥等重点交通工程建设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许多现代化交通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也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但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在交通人才资源总量中,各类管理人才约占27%,专业技术人才约占31%,技能型人才约占42%,还没有形成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较合理的宝塔型结构,尤其缺乏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所需的大量高技能人才。

二是人才专业结构不合理。“十一五”以来,江苏理清了“三个一体化”和“三个有机衔接”的较为系统的综合运输体系发展思路,以及加强大网络、大通道、大枢纽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重点,在继续优质高效推进公路建设的同时,江苏内河航道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重点港口建设快速推进,机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铁路、水运和航空的快速发展,急需一支与之相适应的交通人才队伍。但目前,在江苏交通专业技术人才中,公路类(含公路桥梁建设与养护,公路运输,汽车运用与维修等)约占54%;水运类(含港口航道建设与养护,水上运输,船舶运用与维修等)约占18%;其他类约占22%。技能型人才中,公路类约占65%;水运类约占15%;其他类约占20%。人才队伍的专业结构远远不能满足综合运输体系科学、协调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公路养护、水上运输、港口生产、航务工程等专业和工种的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

三是高层次人才仍相对缺乏。为进一步提高交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交通供给和运输保障,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保障运输安全,江苏综合运输体系构建重点将在交通建设养护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一体化运输技术、决策支持研究、交通安保技术以及绿色交通技术等领域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这就急需一大批了解交通技术发展、掌握最新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具有科技研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一定学术造诣、起骨干和核心作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运用他们的聪明才智破难题、攻难关。但目前江苏交通人才中,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高级专家和领军人才为数不多,与江苏综合运输的大发展及不相称。

二、综合运输体系快速发展对交通高技能人才的新要求

高技能人才不同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熟练工和一般的技术工人,它是指在生产、 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取得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熟练掌握”、“精湛技能”、“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性难题”决定了高技能人才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高技能人才作为技能型人才中的优秀代表,对于江苏交通事业的发展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交通发展各项方针、政策、措施的最终实施者和推动者。未来的交通建设以及管理服务任务点多面广,不仅需要一大批在技术应用、工艺革新、产品检验、设备操作调试等方面有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更对高技能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知识技能型人才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既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又具备较高的操作技能水平的人员。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不断更新,新发明、新理论、新方法层出不穷,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知识折旧周期缩短,自动化、智能化、远程化的集成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这就要求交通高技能人才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自如地、及时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生产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具备获取、判断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能够高效地获取信息,恰当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二)具备精湛技术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在企业生产加工一线中从事技术操作,具有较高技能水平,能够解决操作性难题的人员。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应用,使现代交通行业已由劳动密集型转变为技术密集型,精密设备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来发挥其最大效能,大量的建设项目需要过硬的施工技术来保证质量,工作组织方式的变化也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来提高其效率。高技能人才不仅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更要有发现和解决工艺性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只能基于扎实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大量的岗位一线实际操作磨练和经验积累,这就要求交通高技能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革新能力。

(三)懂技术通管理的复合技能型人才

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一门以上操作技能,能够在生产中从事多工种、多岗位的复杂劳动,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综合运输体系是由多种运输方式按照功能组合、优势互补、技术先进、合理竞争、资源节约的原则进行网络化布局发展,共同构建形成的有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一体化精密衔接,运行高效的交通运输有机整体。在综合运输体系下,不同运输方式之间需要更充分的协调,不同分工之间更需要高度的沟通,不同学科之间更需要更深入的融合,专业之间的界面越来越模糊,解决工程中的技术集成问题需要具备知识复合、技能复合、思维复合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四)具备职业操守的高技能人才

除知识和能力方面的要求外,高技能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文化基础素质保证了高技能人才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后劲,良好的职业道德是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的体现。交通行业点多、线长、流动、分散,无论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运输生产,环境艰苦,工作繁重而辛苦。要在这样的基层环境中立足成才,必须大力弘扬具有行业特色的“吃苦实干、爱岗敬业、默默奉献、图强创新”铺路石精神,树立一种坚信不移、矢志追求的精神信念;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融入团队、真诚待人;要具备创新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敢于提出疑问,善于思考问题,勇于面对挑战。

三、拓宽思路,打造平台,创新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机制

在构建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阶段,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目前,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结构严重不平衡,与综合运输体系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根据《江苏交通“十一五”人才和教育规划纲要》,到“十一五”期末,全省交通行业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的比例要达到35%以上,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要达到技术工人总量的5%,高级工达到30%,国家规定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持证率达到100%。因此,加快交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一)以职业资格鉴定为平台,努力拓宽交通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按照鉴定为主,考评结合,评聘分离的原则,形成由个人申报,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具体实施,用人单位自主聘用的运作模式。考虑交通高技能人才队伍严重短缺的现状,应适当扩大考评对象和职业范围,在申报条件上应予以适当放宽,为各类能工巧匠、高校毕业生,尤其是优秀青年人才的脱颖而出积极创造条件。

(二)以岗位能力提升为核心,努力创新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鉴定新模式

高技能人才与其他人才相比较,更侧重于技能、技巧和经验,“高技”、“绝技”和“经验”的形成来自不断地学习、思考和积累。但由于目前许多技术工种的职业资格鉴定成了应试考试,学员只要反复操练题库的试题一般就能通过考核,导致许多职业资格等级不低的技术工人一到企业实际现场无从下手。为有效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专业技能与岗位实践结合起来,在技师、高级技师的职业资格鉴定时不妨借鉴宝钢集团公司创设的由四大模块、10个课程组成的培训考核体系。一是以绩效评价为依据,选拔与培养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模块”;二是以学习新技术、掌握新工具、懂得新管理、实践新创新为基础的“公共模块”;三是以借鉴经验、拓展思路、总结提炼、锻炼能力为主的“案例教学模块”;四是以结合岗位、提出问题、拿出方案、付诸实施的“课题与论文答辩模块”。

(三)以培训基地建设为依托,努力构建交通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

依托大型骨干企业、重点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建设具有公共性、先进性和公益性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一是充分利用交通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这一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积极探索“套餐式”、“订单培训”和“工学交替”等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机制,着力抓好高技能人才后备队伍建设;二是组建职业技能鉴定所,具体承担面向劳动者的社会化考核鉴定;三是在大型企业设立企业技师工作站,推行导师带徒制度。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控,部门齐抓共管,以职业教育、岗位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为重点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确保培训管理的标准化,培训内容的规范化。

(四)以加大人才选拔奖励为手段,努力营造高技能人才培养社会大环境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充分肯定了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了高技能人才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就整个社会而言,并没有充分认识高技能人才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不浓;部分企业给技能人才的待遇普遍太低,对技能人才重使用、轻培养,影响了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为此,政府在出台有关政策、投入大量财力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应加大对相关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技术能手和标兵的典型事迹和贡献,在全系统乃至全社会营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氛围;应制定紧缺专业或工种高技能人才的最低薪酬标准,使高技能人才安心本职工作,避免人为流失;通过积极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活动,选拔和表彰优秀技能人才,并使他们能够按有关规定破格晋升为技师;对有重大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建议列入享受政府津贴的人才范围,与各类有突出贡献的专门人才享受同等的政治荣誉和物质待遇,为高技能人才的成长提供舞台,创造条件。

〔基金项目:2008年度江苏省交通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公众对交通需求的现代综合交通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08RY0303);2008年度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重大基金项目“交通职业教育服务于江苏综合运输体系人才培养研究”(项目编号:JR0801)〕

(吕亚君,1966年生,浙江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交通运输管理与规划、高职教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