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易宙子,梁秋花,覃志毅,龚文耀
(深圳市建设综合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8)
广东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山地、丘陵,且普遍处于季风性气候,雨季降雨集中,导致滑坡发生的规模大、数量多、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由于经济发展快,工程建设项目多、分布广,工程建设不可避免进行了大量的山体改造,产生了很多边坡支护问题。边坡类型按岩土类型可分为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降雨对两种类型的稳定性均有影响,尤其对土质边坡影响巨大。部分土质边坡,坡率较缓,按坡率法设计时,按规范给出的建议放坡坡率,总体上应该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汇水面积大,地表水对其影响大,时有发生浅层滑坡。勘察设计时,对于总体坡率较缓的土质边坡,也并不能够掉以轻心,对于重要的构筑物附近平缓土质边坡,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支护措施。
本文介绍的项目为土质边坡,坡面为残积粉质黏土,边坡总体坡率仅为1∶2,虽然坡率较缓,却连续两个雨季发生滑坡事故,值得总结分析,对类似地层进行边坡设计工作时,可引起相关勘察设计人员的注意和重视。
本边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荷坳收费站以西约 300 m,机荷高速公路北侧,具体位置为水荷立交E匝道北侧边坡。该边坡倾向南,坡高约 18 m,总体坡度约25°~27°,换算坡率约 1∶2,坡脚设有混凝土挡墙,挡墙高约2.45 m。
该段边坡经历过两次滑坡:
第一次滑坡发生时间为2017年9月。坡面原采用浆砌片石护面,厚度约 0.5 m,坡面设有泄水孔,分三级放坡,坡顶植被较为茂盛,平台处设有水沟,宽度及深度 0.2 m~0.6 m。滑坡事故发生后,水沟结构已破碎,片石坍塌,严重影响排水(图1)。浆砌石砂浆不饱满,结构松散,处于下滑状态,局部鼓包严重,第三级边坡塌方下滑 3.2 m。
图1 第一次滑坡照片
滑坡发生后,采取了如下主要治理措施: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方式修复边坡;对于坍塌的第三级边坡面,卸载削坡至滑动面顶,并挂钢丝网喷射混凝土;修复、新建排水沟。
2018年8月底,受连续暴雨影响,发生第二次滑坡。此次滑坡为浅层滑坡,由于坡脚设有混凝土挡墙,坡脚稳定,但边坡周边护面也出现了开裂、坡面隆起、变形等,边坡后缘错开约 1 m,整体下滑,滑坡体东西宽度约 30 m,南北长度约 40 m,滑坡堆积土体最厚处约 5 m,滑坡土体约 2 500立方(图2)。
图2 第二次滑坡照片
两次滑坡均发生在强台风雨季,且在强降雨结束后,高度怀疑滑坡事故与降雨有密切联系,另外土质本身的原因也有待查明。
2018年9月,为了查明滑坡原因,彻底解决边坡对高速公路的风险,对滑坡范围进行了边坡病害整治为目的的勘查工作。
在滑坡体上布置了数个钻孔,根据钻孔揭示,场地内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有第四系残积层(Qel)及泥炭系测水组泥质粉砂岩(C),地层自上而下描述如下:
①粉质黏土:褐黄色,可塑状为主,湿,浸水易软化,原岩结构已破坏,总厚度为 3.0 m~6.0 m,该层在深度 1.5 m~4.8 m附近出现扰动重塑现象,呈软塑状,饱和,为滑动面,其上可判定为滑坡体。
②泥炭系测水组泥质粉砂岩(C),浅部为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于 8 m,未钻穿,褐黄色为主,局部为浅灰~灰黑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但尚可辨认,干钻可钻进,岩芯呈土柱状,手捏粉砂状,遇水易软化崩解。
从钻探结果看,滑动面在残积粉质黏土内,滑动面深度在边坡面下 1.5 m~4.8 m,滑动面土层明显呈湿滑状态。
经过对残积粉质黏土采取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边坡坡面土层的物理力学试验性质统计如表1所示: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 表1
经统计,残积土平均含水量达到了35.7%,最大为43.2%,平均孔隙比为1.015,液性指数较离散,数值范围大,总体为可塑状态,部分土样显示为软塑状态。从土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判定,边坡上土体总体性质较差。
据区域地质资料显示,本项目位于深圳大断裂北部,为五华~深圳大断裂及紫金~博罗大断裂所夹持,北部有东西向高要~惠来深断裂横贯。
区域内岩层为石炭系测水组泥质粉砂岩,岩层整体倾向北西,本边坡为东西走向,倾向南,总体为反向坡,岩层倾向对边坡稳定有利,基本排除了顺层滑动的可能。从区域地质图上显示(图3),边坡所在区域构造较发育,尤其是次级断裂发育,造成原岩结构较破碎,裂隙发育,地表水极易侵入,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
图3 边坡场地区域地质图
边坡勘查期间,钻孔中测得地下水位埋深为 2.0 m~3.0 m,相应标高为 +76.54 m~+80.69 m之间。地下水位受地貌形态、位置控制明显,受雨季大气降水、地表水系下渗和侧向径流补给影响较大。根据地方经验,残坡积土及风化带区域的地下水年变幅在 2.0 m~3.0 m左右。由于属于雨季,地下水埋藏浅,水位较高。
(1)区域地质条件
场地断裂发育,造成原岩结构较破碎,裂隙发育,地表水极易侵入,对边坡稳定有不利影响。
(2)土体力学性质
石炭系泥质粉砂岩残积土,由于本身含有泥质成分,风化后细颗粒易软化。当坡顶在位移的作用下产生裂缝,雨水逐步入渗,土体经过雨水浸泡后,含水量可大幅升高,从取得的土样含水量来看,残积土含水量最小26.7%,最大含水量43.2%,说明土体经浸泡后,含水量明显大幅度提高。另外,本边坡土的孔隙比平均值达到了1.015,达到了淤泥质土的指标特征,土的性质较差。从土的含水量和土的孔隙比指标来判断,已接近于淤泥质土的性质,因此,按 1∶2的坡率放坡,难以保证边坡的稳定,也就不足为奇。
(3)地表汇水面积大
本边坡后缘上方汇水面积较大,而坡面平缓,边坡面积大,当暴雨袭击时,坡面水量大。
(4)排水设施变形
坡面变形较大,发生位移后,坡顶排水沟有开裂情况,土体产生了一些横向的裂缝,形成了水的良好通道,未能及时封堵,地表水交易入渗。另外,坡面排水管也有堵塞现象。
水是滑坡的重要诱发因子,而降雨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降雨型滑坡也是滑坡事故的主要类型。降雨型滑坡占滑坡总数的90%,且集中发生在雨季及暴雨之后,很多滑坡具有“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的特点,降雨对边坡造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
土体内的剪应力仅能由土体的骨架所承担,降雨入渗土体,含水量增加,基质吸力降低,有效应力减小,φ值降低,C值先增大后减小,土体的抗剪强度减小,尤其当滑动面处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降低,将会发生加速滑坡的变形破坏。
(2)裂隙的扩展贯通机理
由于重力作用,坡体后缘产生拉张裂隙,暴雨中,坡体裂缝会聚积大量裂缝水,若不能及时排出,不但会因静水压力作用而影响坡体稳定性,还会诱发裂缝的扩展贯通和裂缝水的入渗,造成坡体失稳。
(3)径流对坡面的侵蚀
高速径流冲刷剥蚀地表,使坡面变得粗糙,同时水流入渗由浅及深冲蚀坡体,破坏坡体结构,降低土体抗剪强度,并促进坡面径流对坡体的淘刷破坏,水流沿裂隙入渗溶蚀,使裂隙扩宽并加速相互贯通,裂隙的储水、径流能力增强,同时裂隙也会成为坡体变形破坏的启裂部位。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超过坡面的入渗速度才会产生径流,径流速度越大对破面的破坏作用越强。
总之,降雨是滑坡事故最重要的诱因。降雨可增加坡体自重,降低土的有效应力,产生动、静水压力,增强边坡的下滑力,同时降雨入渗使土体软化,土体强度参数c、φ值减小,岩土体强度降低,孔隙水压力上升,破坏面有效应力减小,边坡抗滑力减小,最终导致滑坡。
边坡稳定性采用瑞典调分法,通过理正软件岩土6.0进行计算。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地层主要为粉质黏土、全风化泥质粉砂岩,边坡坡率为 1∶2,岩土参数取值如表2所示。
岩土参数取值表 表2
岩土计算采用圆弧滑动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计算简图如下:
边坡稳定性计算结果 表3
注:根据现场滑坡情况,计算采用指定暴雨状态是指暴雨期间雨水渗入边坡土体,使边坡岩土体饱水,暴雨状态后岩土参数降低,取值按表2;滑坡前无水状态指的是边坡未渗入水,岩土参数按滑坡前正常状态取值,其中粉质黏土的取正常值为黏聚力取 18 kPa,内摩擦角取16°。
①无水状态
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9.497,39.201)(m)
滑动半径=39.122(m)
滑动安全系数=1.318
②暴雨状态
最不利滑动面:滑动圆心=(6.060,69.614)(m)
滑动半径=65.099(m)
滑动安全系数=0.832
治理重点仍是排水工作,主要为设置排水沟、跌水沟,平台排水沟排水方向为向两侧截洪沟或跌水沟引排,坡体排水采用表层短泄水孔方式。
加强支护的强度和刚性:对已滑坡的区域采用削坡卸载+大放坡+两道抗滑桩的治理方式,削坡主要将因滑塌扰动的土体按设计坡率要求挖除,坡表面采用井字格构梁护坡,格构梁间植草绿化,对滑坡区域旁边开裂区域,将片石清除,削坡后,新建素混凝土井字格构梁,并植草防护。边坡治理设计剖面如图4所示:
图4 边坡治理设计剖面示意图
2018年10月,按抗滑桩的方案进行边坡治理后,目前经过2019年一个雨季的考验,边坡安全稳定。从监测单位的监测数据判定,边坡变形已基本收敛,边坡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以抗滑桩深层水平位移为例,其监测成果如表4所示,治理后边坡现状如图5所示。
抗滑桩深层水平位移监测成果 表4
图5 治理后边坡现状
土质边坡的坡率较缓时,容易造成设计人员的麻痹大意,主要原因是,按坡率法设计时,按规范给出的建议放坡坡率,直观上容易让专业人员认为边坡总体将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缓坡汇水面积大,地表水对土体影响大,同时遇到石炭系测水组泥质粉砂岩风化残积地层时,又易发土体软化现象,造成土体强度大幅下降,因此,在该类地层中,浅层滑坡时有发生。对于此类边坡,不能简单采用放坡处理,首先应该加大排水沟尺寸设计,有效加强排水,其次应该加强巡查,对于已出现的裂缝及时处置,做好防渗,除了需要做好截排水措施以外,对于重要的构筑物附近平缓土质边坡,需考虑采取抗滑桩等刚性的支护措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