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湖北省散装水泥办公室
党的“十七大”以来,湖北省及各市州散装水泥办公室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不断谱写湖北散装水泥发展的新篇章。全省散装水泥快速发展,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为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1、水泥散装化程度稳步提高。2011年,全省水泥散装率达到52%,较2007年提高6.9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增加1.38个百分点。
2、散装水泥供应量稳步增长。2011年,全省散装水泥年供应量达到4932.92万吨,是2007年的1.17倍。5年供应散装水泥总量达到17 524万吨。
3、散装水泥供应量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经过兼并重组,湖北省基本形成了华新水泥、葛洲坝水泥等少数几家大型水泥企业集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应增强。据统计,2011年全省大中型水泥生产企业散装水泥供应量为4704.73万吨,占供应总量的95.37%,比2007年的72.84%提高了22.52个百分点。水泥生产集中度的提高,使湖北省散装水泥供应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4、全省区域发展逐步平衡。“十七大”以来,武汉、黄石、荆门等市继续在全省散装水泥发展中发挥着主要作用,但其他市州也加快了发展步伐。在2007年,武汉、黄石、荆门三市合计散装水泥供应量占全省的55.11%,而到了2011年,下降为42.53%;特别是神农架林区,实现了散装水泥供应量零的突破,区域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全省散装水泥发展趋向平衡。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传统的袋装水泥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求,只有通过集中供应散装水泥、工厂化生产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才能适应和满足大型工程项目的要求。预拌砂浆和预拌混凝土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实现资源再利用等方面的优良性能,已逐步被人们所认知和重视。
1、预拌混凝土快速发展。湖北省的预拌混凝土经过多年发展,其生产工艺和技术已经成熟。2011年末,全省有商品混凝土站251家,产能达到1.33亿立方米。全年产量实现4000万立方米,是2007年的6倍。2011年,生产商品混凝土使用的散装水泥总量达到1600万吨。
2、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稳步推进。湖北省的预拌砂浆技术可以说是在“十七大”以后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目前以科研开发、装备制造、原料供应、产品生产、物流及产品应用等产业链条正在形成,预拌砂浆推广应用在稳步推进。2011年,全省有8家干混砂浆企业建成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达到216万吨。
3、农村推广散装水泥网点初步形成网络。“十七大”以来,湖北省坚持抓好农村散装水泥示范网点和示范项目建设,已经探索出荆州松滋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营销机制)、武汉阳逻靠山店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超市机制)、襄阳模式(重点水泥企业与地方散办联手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网点)等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运作模式和机制。初步形成农村推广散装水泥销售供应网络。到2011年底,全省共建有农村散装水泥供应使用网点接近1000个,农村网点销售散装水泥700万吨,散装水泥使用率达到28%。
同时,湖北省还研制开发了适应农村特点、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的散装水泥可移动储罐、计量设备等,受到广大水泥企业、散装水泥网点和农民朋友的好评。也为湖北省农村散装水泥发展提供可靠的装备保证。
散装水泥物流装备是实现散装水泥市场流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湖北省散装水泥市场的快速发展,散装水泥物流装备已经成为散装水泥市场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派生产业,技术作用和市场地位越来越突出。到2011年,全省新增散装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2900万吨,形成散装水泥设施、设备综合配套能力5000万吨。
发展散装水泥工作,不仅是水泥出厂方式的改革,而且是一种生产资料在生产、流通、使用方式上的深刻变革,更重要的是一项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技术措施,是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建筑业现代化和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必由之路,是实践“以人为本”重要思想的积极体现。
五年间,全省散装水泥供应量累计完成1.75亿吨,推广散装水泥及相应的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取代传统的袋装水泥及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节能减排综合效益显著,同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在密闭条件下生产和运输,节约了大量的牛皮纸、编织袋等一次性包装材料,避免破损遗撒现象。据测算,五年共节约标煤136.69万吨、电13.14亿度,仅节约包装纸就减少优质木材消耗578.29万立方米,减少水泥损失876.2万吨,创造综合经济效益878.86亿元。
推广散装水泥,减少了粉尘污染和有害气体排放。据测算,五年共减少大气粉尘排放862.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63.7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31万吨。使用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可以利用大量的粉煤灰、废矿渣和建筑垃圾,推进了垃圾减量和废物利用。同时,改善了施工环境,大幅度降低了对城市的噪音污染,10米范围内可降低20分贝。
使用散装水泥避免了袋装水泥因受热受潮可能造成的强度损失15%~30%,产品质量得到保障。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在工业条件下实行标准化生产,配比准确,与人工现场搅拌相比,性能稳定,对提高建筑质量作用显著。三峡水利工程和高速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均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
散装水泥从生产到流通的全过程是机械化操作,与使用袋装水泥相比,可提高劳动效率83%;使用预拌混凝土,施工工期可缩短一半,降低人工成本50%;使用预拌砂浆,平均每平方米建筑可节约人工成本15元。
推广散装水泥带动了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及相关物流配送等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据测算,“十七大”以来,全省预拌混凝土产量及预拌砂浆产量的增长,使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砂浆及相关物流配送行业的总产值接近300亿元以上,行业增加值约120亿元,从业人员数量约12万人。
农民使用散装水泥建房,平均每平方米可节约15元,而且送货上门,惠农便民效果明显。据测算,湖北省2011年农村推广散装水泥可为农民节约开支1亿元左右。农村散装水泥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1、落实并制定相关政策文件。发展散装水泥是我国政府既定的重要产业政策。“十七大”以来,国家先后制定了包括促进散装水泥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中明确指出:“继续加强和改进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征收管理。”在《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7号)中进一步强调指出:“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鼓励水泥掺废渣。继续执行‘限制袋装、鼓励和发展散装水泥’的方针,完善对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和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政策,继续执行对掺废渣水泥产品实行减免税优惠待遇政策,进一步推广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措施,保持中国散装水泥高速发展的势头。”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国家鼓励利用无毒无害的固体废物生产建筑材料,鼓励使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
湖北省坚决贯彻节能减排方针,把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作为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举措,2009年6月1日实施的《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明确规定“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县级以上城市城区应当分步实施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为做好湖北省“十七大”以来散装水泥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为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了对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了行政管理职能。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散装水泥发展工作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部门文件。各市、州、直管市和大部分县(市)政府为推动实施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发展散装水泥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全省上下基本形成了一套推进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发展的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了湖北省散装水泥又好又快发展,确保了省政府提出的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
2、修订《湖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2010年初,我们在总结湖北省散装水泥工作经验基础上,开始着手《办法》修订的调研工作。于2010年10月完成了《湖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修订案)》初稿。目前,《湖北省促进散装水泥发展和应用管理办法(修订案)》已征求省政府有关部门意见,待省政府审批。
3、把发展散装水泥目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考核目标内容。“十七大”以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湖北省实际,把散装水泥目标与节能降耗指标挂钩,研究制定分解落实方案,纳入节能减排工作目标。每年均下发《散装水泥工作目标》,把任务分解到各市州,实行目标管理,加大对责任单位的监督检查,建立考核问责和激励机制,收到了良好效果,有力地促进了散装水泥的发展。
“十七大”以来,国家和湖北省把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作为发展散装水泥的重要途径,要求在城市和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对节能减排、降低污染、改善人居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1、大力推进预拌混凝土工作。各地从狠抓散装水泥使用环节入手,积极实施在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为了大力推广应用预拌混凝土,做好城市“禁现”工作,各级散办进行了大量的宣传发动、组织协调、督察监管等工作,建立和完善从规划、图审、招投标、施工许可、质监、验收备案等各部门联动、各环节把关、各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参与的闭合式管理机制,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推广应用机制,确保了混凝土“禁现”工作顺利实施。至2011年底,全省17个市、州、直管市城区和84%的县(市)中心城区实行了“禁现”。较201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同时,不断拓展“禁现”区域,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周边的中心镇、重点镇延伸。武汉、黄石、黄冈、荆门、孝感、随州、鄂州、天门、潜江、仙桃等市实现了县区“禁现”全覆盖。
同时,加强预拌混凝土企业管理,规范市场行为,对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资质等级、实验资质条件、生产设备状况、混凝土生产及质量管理、安全工作等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对存在问题较为严重的企业,停产整顿,对达不到资质要求的企业,建议发证机关撤销生产资质,促进了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规范了预拌混凝土生产、使用、监理、检测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质量管理行为。
2、加快推进预拌砂浆工作,为城市“禁现”,环境保护增添了发展后劲。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推广应用预拌砂浆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部分市州出台了预拌砂浆管理办法,发布了城市城区禁止现场搅拌砂浆的通告,制定了配套措施,为推广应用预拌砂浆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各地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地方媒体,采取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强化政策引导。召开宣贯会、座谈会、现场会、组织参观考察等各种形式,加强技术推广,培育预拌砂浆生产企业,为砂浆“禁现”提供物质支撑。2011年,全省共有8家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216万吨。全省在建的预拌砂浆企业有6家,设计生产能力180万吨,已进入设备安装或调试阶段。拟建的预拌砂浆企业有11家,设计生产能力320万吨。部分市将城市禁止现场搅拌砂浆工作,纳入建管闭合式管理程序,形成设计、图审、施工、监理、质监、造价等各环节把关,各部门合力推进预拌砂浆的应用。2011年,武汉中心城区使用预拌砂浆的建筑工程占当年竣工验收项目数的65%。
3、做好重点工程服务工作,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和高效率。目前,全省交通、水利、铁路、机场、桥梁、市政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全部使用了预拌混凝土,散装水泥使用率均达到80%以上。
4、散装水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推动全省散装水泥实现了绿色发展。全省认真贯彻国家商务部、省建设厅《关于加快在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指导意见》。通过实践,逐步探索出荆州松滋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营销机制)、武汉阳逻靠山店模式(农村散装水泥超市机制)、襄阳模式(重点水泥企业与地方散办联手在农村建立散装水泥网点)等农村推广使用散装水泥的运作模式和机制。
一是坚持每年搞好散装水泥宣传周活动。
二是围绕城市“禁现”、农村推散,抓好日常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广播、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作用,采用编写信息简报、拍摄专题片、开辟专版领导访谈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宽领域营造加快发展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良好氛围。
三是随着散装水泥工作发展的需要,宣传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建立了散装水泥工作宣传网站——《湖北散装水泥信息网》。有效提升了散装水泥行业的形象,促进了散装水泥、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宣传推广工作。
四是丰富宣传形式,不断扩大影响力度。“十七大”以来,湖北省组织参加了国家“全国散装水泥50年发展成就展”;还组织了“湖北散装水泥发展四十年暨改革开放三十年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组织编撰发行《湖北省散装水泥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纪念画册》《湖北省散装水泥服务手册》《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知识手册》;每年坚持编写发行《散装水泥与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知识台历》;坚持办好《湖北散装水泥动态》。
以上不断创新的宣传形式、生动活泼、覆盖面广的宣传体系,使国家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不断深入人心。
散装水泥事业方兴未艾。湖北省部分市通过调研、论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干混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和《预拌砂浆应用技术规程》,并颁布实施。为了从生产源头把好关,严格控制砂浆产品质量,武汉市商品混凝土管理站又相继拟出了《武汉市预拌砂浆产品市场准入条件》《武汉市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基本技术规范》《武汉市预拌砂浆生产企业化验室基本条件》《武汉市预砂砂浆生产质量管理规程》等文件。相关管理规定的出台、管理力度的加大,促使我省工程建设质量迈上了新的台阶。
同时,湖北省武汉、十堰、黄冈、恩施等市州开始应用GPS系统,加强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的生产、运输和安全管理。扩大了科技含量,提升了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的步伐加快。
“十七大”以来,省散办和十堰市、恩施州散办及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共同完成了国家下达湖北省的《散装水泥流通术语》和《发展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的节能减排效果及对散装水泥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二个项目的研究和论证。武汉市集中力量做了“商品混凝土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完善和完成了《武汉市商品混凝土行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制定了《武汉市商品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定》。以上科研成果无不体现了湖北“散装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与时俱进的风貌。在新的高度掌握和了解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商品砂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散装水泥专项资金是国家推动散装水泥发展的重要财政政策,对促进我国散装水泥加快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十七大”以来,各级散装水泥办公室认真执行国家散装水泥经济政策,湖北省各市州散办均在其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散装水泥工作独立窗口。
全省在专项资金征收上,还采取了以下工作方式:
一是积极做好散装水泥政策的宣传、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及预拌混凝土使用备案的工作。
二是对水泥企业的征收,采取签订发展散装水泥目标责任书方式。
三是对用户的征收,采取事前依法在行政服务中心或招投标中心等设立窗口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事后实行市场稽查,查遗补漏。
四是依法取得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检查。
同时,加大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投入,用少量的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的大量投入,既体现了专项资金对发展散装水泥的扶持,又有效地发挥了专项资金的经济杠杆作用,拉长了散装水泥产业链,有力地推动了湖北经济的发展。“十七大”以来,全省专项资金共投入散装水泥专用设施设备建设近2亿元,吸收社会资本投入约80亿元,专项资金投入与社会资本投入比例约为1∶40。
1、加强机构建设,健全管理职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湖北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中,将散装水泥纳入了节能减排工作体系,其中确定:通过“推广应用散装水泥,节能85万吨标准煤”的节能目标,并将责任落实到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由此,全省散装水泥办公室的管理职能已经涵盖了城市推散、重点工程用散、农村推散、禁止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及节能减排等综合性内容。
同时,全省散装水泥办公室也全部划归至建设系统,在机构建设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散办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已将人员基本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广大职工的工作信心。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省散装水泥战线系统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的要求,坚持不懈地抓好党风政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全面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教育,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完善监管机制,规范行政审批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管理行为;同时,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敬业、创新、奉献”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作风建设年”和“能力建设年”活动,开展了行风、政风评议、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十七大”以来,全省散装水泥系统做到了三无:无投诉、无举报、无违法乱纪现象发生。
3、努力营造散装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十七大”以来,全省散装水泥战线的职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了“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双联互助”活动,组织了全省“散装水泥杯”乒乓球友谊赛,参加了全省住建系统“红歌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以上一系列活动的进行,焕发了精神,加强了团结,增强了凝聚力,扩大了影响,培育和营造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散装文化和散装精神。
以发展散装水泥对促进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意义为重点,切实抓好宣传工作。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注重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日常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效果。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8号函、国家七部局第5号部长令、《湖北省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和省政府第237号、281号省长令,加快散装水泥发展。新的《湖北省发展散装水泥管理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在严格执行省政府文件的基础上,力争在2015年以前将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规章列入省人大的立法计划,并相继制定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发展散装水泥的政策法规,提升依法推进散装水泥发展的位阶,提高散装水泥依法行政的质量和力度。
坚持从市场和使用环节入手,在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中大力推广应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完善城市“禁现”的地方管理规定,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严格把关,加大“禁现”工作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县和县级市城区“禁现”工作的督导。加强行政管理,引导商混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服务质量,为建设工程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推广应用预拌砂浆,重点抓好政策的制定,完善预拌砂浆发展的相关政策规章和配套措施;抓好预拌砂浆推广应用的宣传和培训工作;抓好预拌砂浆市场的培育和生产企业的合理布局。加强农村散装水泥供应网点建设的规划和管理,引导构建科学的农村散装水泥供应和销售网络。
开发满足建设工程特殊需求的具有不同功能的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研发满足现场机械化施工的设备装备;开展提高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中固体废弃物掺量的技术攻关,降低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成本,增加固体废弃物的有效利用。进行散装水泥物流设施装备的技术改造,研发和改进适用于农村使用的散装水泥物流技术设备,增加农村散装水泥综合配套供应能力。
把全省散装水泥发展规划和工作目标,纳入全省建设事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和行业年度工作目标计划,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管理和检查。建立厅际联系会议制度,与发改委、交通、水利、铁道、商务、建材、公安、高法等相关部门经常保持联系,以期取得各部门对散装水泥事业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加强队伍建设,重视干部队伍的培养,加强思想教育、业务培训、法律法规的学习。推进行业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