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熊志明,别勇杰,姬程伟,杨伟华,王玉珍,姚莉莉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宁夏银川 750006)
吴410 区位于陕西省吴起县境内,截止2012 年底探明含油面积57.0 km2,探明地质储量1 795.51×104t,已动用含油面积34.76 km2,动用地质储量1 582.65×104t,累计建产20.5×104t。研究区位于陕北斜坡带的中西部[1],构造简单,为西倾的鼻状隆起,隆起幅度10 m~15 m,且内部有两个微形鼻状构造,幅度2 m~4 m。沉积环境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相沉积,主力开发层系长6油藏,孔喉组合以小孔隙喉型为主,平均喉道半径为0.19 μm,属小孔喉高密度分布,空气渗透率为0.297 85×10-3μm2,原始地层压力14.9 MPa,饱和压力5.83 MPa,属于典型的超低渗低压油藏。
目前吴410 区块平均单井产能1.3 t,其中小于0.5 t为125 口,占总井数比例为38.3 %,小于1 t 为191口,占比例为58.5 %,单井产能主要集中于1.0 t,平面上产量呈北高南低,平面上差异较大,北部产能较高,中部和南部物性差、非均质程度强,初期产能较低,边部受地层水影响含水高。
吴410 长6 油藏10 月综合含水43.3 %,处于中含水开发期,含水上升率2.01 %,含水上升主要为北部NE50°裂缝见水与东部注入水单层突进。北部、南部、扩边和中部等区域的含水率类似同步的发生变化,从2012 年开始,东部吸水剖面下移区,含水率开始迅速上升,边部高含水,约60 %~80 %。
(1)优势渗流通道控制见水方向,低渗透带形成注入水运移的阻流带。由于受平面非均质性的影响,注采井间普遍存在低渗透条带,形成注入水阻流带。注入水在“找到”定向渗流通道后,很难突破其他方向的低渗流通道,这样整体渗流条件较差,水驱开发效果不理想。
(2)裂缝展布控制含水上升分布形式。吴410 区长6 油藏局部微裂缝发育,根据动态开发资料,局部油井存在明显的含水突然上升阶段,具有裂缝见水特征。
(3)注水强度对含水率的双向调节作用,含水变化受注采强度影响较大,可起到降低含水率和促进含水率上升的双重效果。从2009 年至2011 年,注水强度不断加大,含水率稳步下降,说明前期注水开发见效明显。2011 年之后,随着注水强度增加,含水率迅速攀升(见图1)。
图1 吴410 区注采强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
表1 吴410 区块2012-2014 年同井吸水剖面对比表
吸水剖面静态法统计评价:目前吴410 区水井126 口,控制油井378 口,油水井数比为2.98。区块水驱控制程度99 %/93.4 %,2014 年水驱动用程度69.1 %。水驱动用程度逐年增加,但该方法粗略,动态方法更能表达水驱状况。全区不正常吸水井占所测试井比例逐渐提升,开发形势较好的油藏北部吸水状况逐渐变差,开始出现吸水下移和不吸水的特征。
根据吸水剖面资料分析:全区不正常吸水井占所测试井比例、吸水下移比例逐渐提升,主要是由于渗透率极差及突进系数大,非均质性强导致吸水不均匀性强,表明水驱状况需要进一步巩固提高(见表1)。
总体上,水驱动用程度整体稳中有升,但是存在两个基本问题:(1)剩余油流动区域岩石物性差,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2)精细注采驱油匹配性难以保证,主要集中在北部和东部。水驱开发效果受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岩石基本物性差,重点体现在基本渗透性和油水两相渗流性能。水驱开发效果受控的关键因素之二:岩石非均质性强,重点体现在沉积韵律性、高渗透带、夹层和微裂缝发育带。
吴410 长6 油藏以“先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后保持温和注水格局、再追求精细的注采平衡”的思路为注水开发技术模型,油藏北部注水见效后保持温和注水格局,控制了油井迅速含水上升趋势、延长了无水采油期,提高了采收率,在保持温和注水的格局下,追求局部注采平衡,保证油藏合理的压力恢复速度;针对吴410 长6 油藏正韵律沉积注水井底部吸水,吸水下移的特征,以“抑制底部吸水,强迫顶部吸水”为剖面治理思路,开展注水井底部化学调剖、层内分注、选择性增注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2]。
2.1.1 分单元精细注采调控技术 参考数值模拟结果,分单元合理注水技术,对油藏北部温和注水24 井次,下调配注129 m3,局部强化注水16 井次,上调配注59 m3,南部不稳定注水13 井次,见效64 口,日增油0.2 t,区块阶段自然递减由17.4 %下降到14.4 %,有效的降低了自然递减(见表2)。
2.1.2 适时的注采调整技术
2.1.2.1 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建立后温和注水 油藏北部注水见效后保持总体温和注水格局,控制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延长无水采油期,提高采收率;2014 年实施温和注水24 井次,注水量由25 m3~28 m3下降到20 m3~25 m3,下调水量129 m3,注水强度1.3 m3/d·m 下降到1.1 m3/d·m,注采比2.5 m3/d·m 下降到2.3 m3/d·m;对应油井126 口,见效22 口,单井日增油0.55 t,油藏北部压力恢复速度减缓,控制合理的压力恢复速度。
表2 吴410 长6 油藏分流动单元精细注水技术评价表
2.1.2.2 温和注水同时精细注采格局 控水稳液并从北部温和注水后局部地层供液能力下降,对地层能量下降区域实施强化注水,保证注采平衡及地层能量恢复速度;2013 年实施强化注水16 井次,注水量由20 m3~22 m3上升到23 m3~25 m3,注水强度由1.1 m3/d·m 上升到1.2 m3/d·m,上调水量59 m3;油井液量下降趋势减缓,对应104 口油井见效30 口,单井日增油0.21 t,温和注水格局后局部地层压力下降趋势得以遏制。
2.1.2.3 控制主向、强化侧向,均衡平面水驱方向 采取主向油井控液,侧向油井提液放压生产,强制水驱向侧向扩展,2013 年吴410 长6 油藏优选实施侧向提液5 井次,单井日增油0.33 t,累计增油236 t(见表3)。
2.1.3 抑制底部,强迫顶部的吸水剖面治理技术 针对吴410 长6 油藏正韵律沉积注水井底部吸水[3],吸水下移的特征,以“抑制底部吸水,强迫顶部吸水”为剖面治理思路,开展注水井底部化学调剖、层内分注、选择性增注等技术手段,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
2.1.3.1 实施层内分注,精细小层注水 针对主力层段油层厚度大,多段动用且上下段吸水比例差异大,底部吸水量大,分层配注,迫使顶部吸水,提高水驱油效率,2013 年吴410 长6 油藏实施分注41 井次,通过治理,区块水驱动用由2012 年的67.3 %上升到70.7 %,对应油井186 口见效41 口,单井日增油0.20 t,累计增油1 133 t,其中可对比井旗95-74、旗97-88 井通过分层注水,吸水厚度由13.6 m 上升到15.0 m,水驱动用由71.4 %上升到78.7 %。
2.1.3.2 单注油层顶部 针对主力层段油层厚度大,多段动用且底部尖峰吸水、吸水下移,底部射孔段与油井对应关系差,实施机械隔/单注、水泥挤封底部射孔段,迫使顶部吸水,提高水驱油效率。2013 年吴410 长6 油藏实施单注3 井次,平均单井吸水厚度由5.6 m 上升到7.9 m,吸水段平均上移5.3 m,对应油井24 口见效5 口,单井日增油0.23 t。
2.1.3.3 化学调剖,提高井网适应性 吴410 油藏北部见水主要为裂缝型见水,主要针对底部尖峰吸水,水驱动用程度较低,注入水沿裂缝或高渗段单层突进,井组内油井含水上升,对旗83-98 等8 口井实施化学堵水调剖。对应油井46 口,见效11 口,日增油5.6 t,累计增油525 t,累计降水849 m3;堵水后注水井正常注水,注水压力平均上升1.8 MPa,吸水厚度增加2.6 m,局部井网适应性得到了提高。
(1)吴410 区产能受控物性分布,不同区域产量递减和含水率变化特征显著差异,平面地层压力分布不均,水驱开发效果受控的关键因素之一:岩石基本物性差,重点体现在基本渗透性和油水两相渗流性能。水驱开发效果受控的关键因素之二:岩石非均质性强,重点体现在沉积韵律性、高渗透带、夹层和微裂缝发育带。
(2)同区域含水率变化特征显著差异,北部含水率稳定上升,东部和边部由于地层水入侵和吸水下移导致高含水率,受控因素主要为:渗透率强非均质性和注水强度,注水强度对含水率变化存在双重作用。
(3)吴410 长6 油藏以“先建立有效驱替系统、后保持温和注水格局、再追求精细的注采平衡”的注采调整思路,在有效压力驱替系统建立后,开展温和注水,避免了含水上升井的快速出现,有效的延长了无水采油期,提高了采收率,同时在保持温和注水的格局下,力求局部注采平衡,保证油藏合理的压力恢复速度,控水同时兼稳液。
(4)吴410 长6 油藏剖面治理工作以“抑制底部吸水,强迫顶部吸水”为治理思路,形成了注水井底部化学调剖、层内分注、选择性增注顶部等提高了水驱油效率有效技术手段,增油效果明显,递减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5)水驱动用程度整体稳中有升,但是存在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剩余油流动区域岩石物性差;第二:精细注采驱油匹配性难以保证。受控的关键因素:①岩石基本物性差,重点体现在基本渗透性和油水两相渗流性能;②岩石非均质性强,重点体现在沉积韵律性、高渗透带、夹层和微裂缝发育带。
表3 吴410 长6 油藏均衡油藏平面采液强度效果统计表
[1] 汪澜,等.吴旗油田超低渗油藏2011 年开发方案[G].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2011.
[2] 胥中义,等.盘古梁长6 油藏精细注采调控技术研究及效果[C].第五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2009.
[3] 刘永涛,等.吴410 区长61油藏见水特征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C].第八届宁夏青年科学家论坛,20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