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煤层气压裂液研究及展望

时间:2024-07-28

李 亭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我国煤层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地下2000 m以内的浅煤层气资源量为36.7×1012m3,与天然气总量相当,但是我国大部分煤层气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开采难度相当大,基本上所有的煤层气直井都要靠水力压裂才能正常生产[1,2]。由于煤储层具有松软、吸附能力强、天然裂隙发育等特殊性,在水力压裂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对压裂液的要求非常高,压裂液一直以来受到非常大的关注。本文在总结煤层气压裂液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分析压裂液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同时指出未来的发展趋势[3,4]。

1 煤层气压裂液研究

1.1 活性水压裂液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使用活性水压裂液,可以加砂也可以不加砂,根据煤层特性而定。

活性水加砂压裂是我国煤层气井压裂所采用的主要方式。如在中联煤公司所属的沁南盆地南部,国家级煤层气开发示范工程中有148口井采用清水加砂压裂技术,占压裂井数的98.7%。实践证明,活性水加砂压裂对煤层伤害较小、成本较低、配液工艺简单,在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

1.2 线性胶/冻胶压裂液

在水力压裂过程中,为了降低滤失,使压裂缝长延伸到较远的地层,往往使用线性胶/冻胶压裂液。由于煤层是一个低温低压储层,造成交联压裂液的破胶和返排困难。在国外挖开的煤层裂缝中发现了大量的压裂液残渣,证明了吸附和残渣对地层的伤害[6]。

1.3 泡沫压裂液

一般由液相、气相和起泡剂组成,主要有CO2和N2泡沫压裂液两大类。国内先后进行了非交联泡沫压裂液、酸性交联CO2泡沫压裂液、有机硼(碱性)交联N2泡沫压裂液等研究及应用[7]。

通常泡沫质量为60%~90%时才称为泡沫压裂, 低于60%时称为增能压裂。泡沫压裂液的气相选择,国内外普遍采用CO2和N2,但由于煤基质吸附能力强,对CO2和N2在地层条件下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是否会对煤层造成气锁伤害、哪种气体更适合于煤层压裂,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8,9]。

常规水基压裂液是在碱性环境下交联, 酸性环境下破胶; 而CO2泡沫压裂液则要求在酸性环境下交联。国外使用CO2泡沫压裂液时,稠化剂为羧甲基羟丙基瓜胶, 它在酸性条件下能形成良好的冻胶,中国没有此种产品,只好使用类似的替代品[10]。

美国和加拿大在20世纪50~60年代,将泡沫压裂液应用到低渗透油气田的改造上。在20世纪90年代,北美地区(美国和加拿大)油气井的90%均采用泡沫压裂技术,同时美国斯伦贝谢公司将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成功应用于煤层气改造,使一批低产煤层气井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给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11,12]。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进泡沫压裂液,并开始进行研究。国内大多数专家学者研究的主要是CO2泡沫压裂液,大多应用在低压低渗透油气田的改造中,如川西低渗透致密气藏。我国在煤层气压裂改造方面起步较晚,如在2007年,中原油田井下特种作业处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LG-3井上,完成国内首次CO2泡沫压裂施工。后来,中原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又在淮北矿区芦岭矿进行了CO2增能压裂和活性水压裂的施工,对比分析后认为增能压裂效果明显好于活性水压裂[13-15]。

在N2泡沫压裂技术方面,多在实验室内研究配方组成和对各项性能的评价工作,并结合煤样评价N2泡沫压裂液的适用性和优越性。在现场施工方面,国内尚处于试验阶段。如中联煤在山西沁南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项目中,于2010年选择2口井,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成果—“氮气泡沫压裂技术”首次进行工业试验,并获得成功。这可以看作是使用N2泡沫压裂液对煤层气增产改造所进行的一次探索[16-18]。

1.4 清洁压裂液

1997年,斯伦贝谢公司首先研制出清洁压裂液并应用于水力压裂现场。这类压裂液与胍胶和羟乙基纤维素不同,它由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和其它添加剂构成。由于破胶问题和成本过高,导致在国内煤层气水力压裂中,还处于试用阶段[19-21]。

1.5 4种压裂液性能对比

综合上述,四种压裂液性能对比见表1。

表1 四种压裂液对比

山西沁水盆地是我国主要的煤层气产区,进行了大部分水力压裂的试验,尝试了上述四种压裂液,通过分析对比应用效果,最后认为N2泡沫压裂液效果最好,其次是清洁压裂液和活性水加砂压裂液[22,23]。

2 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纵观上述压裂液的优缺点以及使用情况,可以认为压裂液在煤层气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尽管N2和CO2泡沫压裂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压裂成本较高,其推广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2)由于煤储层吸附能力强、微裂隙发育、易变形等特点,要求压裂液具有降滤失、防膨降阻、易返排、低伤害等性能,因此压裂液添加剂至关重要,但是目前的效果并不满意,还需要研制开发出新的产品。

(3)压裂过程中存在压力异常过高、煤粉堵塞以及砂堵和裂缝延伸较短等问题,需要从压裂液方面考虑解决方法。

(4)国内活性水压裂仍然居主导地位,但具有携砂能力弱、造缝能力较差等明显缺陷,距现场增产要求还有一段距离。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对策:

(1)进一步加强泡沫压裂液的研究,进行各项性能如携砂、降阻、抗剪切、返排和流变性等的改进,并结合设备和施工工艺,形成完善的成套技术,扩大应用范围。

(2)将泡沫或者空气与新型清洁压裂液结合,进一步降低液相含量,提高压裂效果。

(3)为延长水力裂缝的长度,研制煤层处理液,预先对煤层进行处理,降低摩阻和滤失,然后再进行水力压裂。

(4)加强压裂液与煤储层的配伍性研究,研制出伤害小或无伤害的新的压裂液体系。

(5)改善活性水的性能,在已有的基础上,研制低伤害、滤失少、高粘度的压裂液, 进一步改善压裂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在对4种压裂液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下述认识与建议:

(1)对比现场应用效果,氮气泡沫压裂液效果最好。尽管在我国应用还十分有限,但在国外应用早已非常普遍,因此我国应加强泡沫压裂液的研究。

(2)借鉴空气泡沫钻井和煤层气裸眼洞穴完井的经验,仿照稠油蒸汽吞吐的方式,使用高压空气对煤层气井进行定期处理,以改善近井地带煤层的渗透性。

(3)对于泡沫压裂液,最大限度地降低含液量,同时又能形成较长的水力压裂裂缝,这将是泡沫压裂液所面对的最大挑战。

(4)由于煤储层的特殊性,压裂液在煤层气井增产改造中的地位至关重要,应该寻求增产改造和储层保护两方面需要的平衡点,开发出合适的压裂液体系。

1 钱伯章,朱建芳. 煤层气开发与利用新进展[J]. 天然气与石油,2010, 28(4):29- 34.

2 郭洋,杨胜来. 煤层气压裂和排采技术应用现状与进展[J]. 天然气与石油,2011, 29(4): 62- 64.

3 张亚蒲,杨正明,鲜保安. 煤层气开采发展趋势及其增产技术[J].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

4 王怀洪,孙明明,张心彬,等. 煤层气勘探开发及其理论技术[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7(增刊):87- 89.

5 吴建光,孙茂远,冯三利,等. 国家级煤层气示范工程建设的启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开发利用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综述[J]. 天然气工业, 2011,31(5):9- 15.

6 刘光耀,赵涵,王博,等. 煤层气压裂技术研究[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13(4):85- 86.

7 谭明文,何兴贵,张绍彬,等. 泡沫压裂液研究进展[J]. 钻采工艺, 2008, 31( 5): 129- 132.

8 刘长延. 煤层气井氮气泡沫压裂技术探讨[J]. 特种油气藏,2011, 18(5):114- 116.

9 张林,刘池阳,李志航,等.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合适伴注气体的选择[J]. 煤炭学报 2008, 33(3):322- 324.

10 丛连铸,吴庆红,赵波,等. CO2泡沫压裂在煤层气井中的适应性[J]. 钻井液与完井液,2005,22(1):51- 52.

11 马文英,王中华,曹品鲁. 泡沫流体在油田的应用[J]. 油田化学,2010, 27(2):221- 224.

12 李玉魁,吴佩芳,高海滨,等. CO2增产技术改造煤层的可行性探讨[J]. 中国煤层气,2004, 1(2):18 - 22.

13 赵正龙,李建国,杨朝辉,等. 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在中原油田的实践[J]. 钻采工艺, 2006 ,29(2) :54 - 56.

14 朱洪涛,陈冬林,刘华杰,等. CO2泡沫压裂工艺技术在川西低渗致密气藏的应用[J]. 钻采工艺, 2009, 32(1): 53- 54.

15 焦中华,倪小明,贾炳. CO2增能压裂在煤层气垂直井中的应用[J]. 煤炭工程, 2011(2):48- 50.

16 段百齐,王树众,沈林华,等. 硼交联N2伴注泡沫压裂液的阻力特性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1(1):42- 46.

17 孙晓,王树众,白玉. 交联氮气泡沫压裂液的携砂性能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32(1):67- 70.

18 程秋菊,胡艾国,熊佩,等. 氮气泡沫压裂液用作煤层气井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11,40(10):1675- 1679.

19 胡忠前,马喜平,何川,等. 国外低伤害压裂液体系研究新进展[J]. 海洋石油,2007,27(3):93- 96.

20 王均,何兴贵,周小平,等.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压裂液新技术进展[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1(2):125- 128.

21 陈馥,黄磊光,周成裕,等. 煤层气增产VES清洁压裂液的实验研究[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0,39(6):514- 517.

22 孙晗森,冯三利,王国强,等. 沁南潘河煤层气田煤层气直井增产改造技术[J]. 天然气工业,2011,31(5):21- 23.

23 郭军峰,田 炜,李雪琴,等. 沁水盆地煤层气水力压裂投产技术优化[J]. 中国煤层气, 2011,8(6):25- 2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