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羊乳中功能性低聚糖的研究进展

时间:2024-07-28

岳明星,李浡,陈思,简伟杰,辛秀兰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北京 100176)

0 引 言

羊乳营养价值丰富,含有颗粒较小的蛋白质、脂肪和功能性低聚糖,特别适合婴幼儿食用。和牛乳相比,羊乳具有低过敏性和容易消化等特点。乳制品对人体健康的许多有益特性与特定的蛋白质、多肽、脂肪酸有关,特别是与低聚糖紧密相关[1-2]。

乳低聚糖是由3~15个单糖通过糖苷键共价连接的碳水化合物聚糖,大多数的乳低聚糖是以乳糖为核心的结构构成,乳低聚糖的单糖包括葡萄糖(glucose,Glc)、半乳糖(galactose,Gal)、N-乙酰葡糖胺(N-acetylglusamine,GlcNAc)、岩藻糖(fucose,Fuc)、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Ac)和N-羟乙酰神经氨酸(N-glycolylneuraminicacid,NeuGc)[3]。

图1 乳中几种主要低聚糖结构示意图[29]

低聚糖结构复杂,主要作用于肠道菌群,影响免疫系统和新生儿发育。作为母乳中的第三大组分,低聚糖也存在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乳中,特别是羊乳中含量丰富[4,9,11-12]。这些低聚糖具有短的碳链,是羊乳对人体发挥健康益处重要因素。这些化合物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有关,因其具有益生元、抗黏附和抗致病性作用而具有治疗应用价值[5-6]。所以,它们可以作为母乳的替代品添加到配方乳粉中。

当前,有关羊乳中低聚糖的结构和益生作用的研究仍较少,以往的研究主要强调羊乳与母乳中的低聚糖的组成和结构较为相似,是一种具有应用潜力的乳基配料,可作为益生元和炎症性肠病的抗炎物质,同时它还参与神经系统形成。

随着色谱和质谱技术的发展,低聚糖的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逐渐被建立。高效液相色谱已广泛应用于低聚糖的分离检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和亲水作用液相色谱(HILIC)也能使低聚糖分离,然而HILIC与质谱(MS)有更好的兼容性,使得该技术更适合于结构分析;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和电喷雾电离(ESI)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碳水化合物的分析,与以前使用的快速原子轰击(Fab)方法相比,电离过程中产生的碎片更少。然而,与ESI相比,MALDI对于较大分子质量的元素更加灵敏,这直接影响了最合适的方法的选择[7]。

本文综述了羊乳中天然低聚糖的化学、营养特性、生物活性、分析方法以及可能的功能作用,包括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对这些化合物在配方奶粉中作为配料的应用前景也进行了讨论。

1 羊乳中功能性低聚糖

由于低聚糖在母乳喂养新生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其性质及功能评价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低聚糖是母乳中的第三大成分,在初乳中含量较高(20~23 g/L),在常乳中含量稳定(12~15 g/L)。这些低聚糖在分子量、电荷和结构上各不相同,目前已有超过200种不同的母乳低聚糖结构被报道[8]。

与牛乳相比,羊乳中的低聚糖与母乳更加类似,因此,羊乳可以被认为是婴儿低聚糖的天然来源[9-10]。已有研究报道,羊乳中岩藻糖化低聚糖和唾液酸低聚糖的含量高于其他反刍动物。Kiskini等[11]人特别指出,在羊乳中还发现了6种低聚糖分别是β-3′-半乳糖基乳糖、β-6′-半乳糖基乳糖、2′-岩藻糖基乳糖、6′-N-乙酰神经氨基乳糖、3′-N-乙酰神经氨基乳糖也存在于人乳中,并且存在乳糖-N-二糖(它是人类I型低聚糖的组成单元)。

表1表示不同哺乳动物牛乳中低聚糖的含量。其中人乳中的低聚糖比反刍动物乳中的低聚糖更加复杂,且具有不同的结构;然而,它们在结构中心显示出相似的结构组成。

表1 人乳和其他哺乳动物乳中发现的主要低聚糖 g/L

山羊乳中含有40多种低聚糖,含量在250~300 mg/L之间,比牛乳多约4倍,比绵羊乳多约10倍,但远远低于人乳中低聚糖的含量,最近的一项研究利用气相色谱(GC)对羊乳中的低聚糖进行了测定,检测到的低聚糖浓度在1.11~1.35 g/L之间,比以前报道的值高出4~5倍。这种差异可能与样品制备和用于分析解离的低聚糖分子的气相色谱定量方法有关,并且只有总的低聚糖含量被测定,Martínez-Ferez等[12]人使用高p H阴离子交换色谱和脉冲安培检测技术(HPAEC-PAD)来定量低聚糖。

山羊初乳最近一直是研究天然低聚糖的焦点。Martín-Ortiz等[13]人对Murciano-Grenadine山羊初乳中的低聚糖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鉴定出78种低聚糖,其中51.3%为中性非岩藻糖化低聚糖,3.8%为中性岩藻糖化低聚糖,44.9%为唾液酸化(Neu5Ac/Neu5Gc)低聚糖。发现的低聚糖主要是唾液酸乳糖(中性质量633.211),其次是Hex-HexNAc-Neu5Ac(中性质量674.238)和Hex-HexNAc-Neu5Gc(中性质量690.232)残基。应该注意的是,在绵羊乳中也发现了这些低聚糖,但大多以异构体的形式存在。此外,本次发现的酸性低聚糖的含量显示,在牛乳和山羊初乳中,Neu5Gc的含量是以前报道过的最高的。

各文献中中性低聚糖的测定值为140~315 mg/L,酸性低聚糖的测定值为83~251 mg/L。其中半乳糖基-乳糖含量是的最高,其含量在124.92~265.77 mg/L之间。此外,所有初乳样品中,6-唾液酸乳糖(6′-SL)浓度(28.85~123.76 mg/L)均高于3-唾液酸乳糖(3′-SL)浓度(3.05~11.99 mg/L)。

3′-SL和6′-SL低聚糖的含量在不同的动物品种中可能也是不同的。Claps等[14]人测定了两个山羊品种(Garganica和Maltese)对初乳低聚糖含量的影响。观察到产后0 h,Garganica羊品种(3′-SL 253.96 mg/L,6′-SL 174.27 mg/L)中的低聚糖含量比Maltese羊品种(3′-SL 201.27 mg/L,6′-SL 136.90 mg/L)更高。在产后24 h,两种山羊的3′-SL和6′-SL水平均有所增加,并且3′-SL一直比6′-SL的含量高。

低聚糖根据末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分为酸性乳低聚糖(含NeuAc和NeuGc)和中性乳低聚糖(含N-乙酰基葡萄糖)。两类低聚糖的含量和结构受动物品种、泌乳期和产奶量有关因素的影响。Mehra等[15]人研究表明,这些因素会引起不同水平的酸性和中性低聚糖在哺乳期间的差异。最近的研究表明,基因型也影响羊乳低聚糖组成的变化。

1.1 中性低聚糖

中性低聚糖是由乳糖结构中心与半乳糖、葡萄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N-乙酰氨基半乳糖和/或海藻糖连接形成的,这些化合物的糖残基不带电荷。由于它们是由基因决定的,中性低聚糖的结构组成和含量在不同的动物中也是不同的。与母乳不同,其他动物的低聚糖很少与岩藻糖单体连接,主要由与半乳糖或乙酰氨基葡萄糖连接组成。

泌乳期是影响这些成分组成的另一个因素,尽管很少有研究详细地评估泌乳过程。但研究人员提出,在泌乳早期会产生更多中性低聚糖,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Martín-Ortiz等[16]人发现中性低聚糖含量在哺乳期显著下降,尽管这些低聚糖的含量在哺乳期第30 d至120 d间是不断增加的。对于酸性低聚糖,SLN含量在泌乳过程中急剧下降。3′-SL和6′-SL在泌乳过程中均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样品中观察到在不同时期有所上升。

山羊乳中普遍存在3种中性低聚糖,分别是3-半乳糖基-乳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乳糖和乳糖基-N-己糖(LNH)。然而,利用纳流液相色谱-高精度质谱技术,在羊乳中还鉴定出另外两种低聚糖:N-乙酰氨基葡萄糖-己糖-乳糖和另一种由3个己糖残基和3个N-乙酰氨基己糖残基组成的低聚糖。中性低聚糖似乎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但具体影响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

1.2 酸性低聚糖

唾液酸残基会带一个或多个负电荷,因此使这些低聚糖带上电荷,并能与其他分子反应[15]。除了组成中性寡糖的单体外,这些化合物的结构中还含有N-乙酰神经氨酸残基(NeuAc),也称为唾液酸或NANA,较少含有N-羟乙酰神经氨酸残基(NeuGc)。在母乳低聚糖中只发现了NeuAc,而在其他动物(牛、山羊和绵羊)乳中都发现了NeuAc和NeuGc,但含量因物种而异。

酸性组分中3-唾液酸乳糖(3′-SL)和6-唾液酸乳糖(6′-SL)含量较高。如表2所示,文献中鉴定和报道的37种低聚糖中有17种是酸性的。在这17种中,只有5种含有NeuGc,10种含有NeuAc,2种同时含有NeuAc和NeuGc。

就像中性低聚糖一样,某些因素也会影响酸性低聚糖的组成。Claps等[14]人研究了品种和胎次对山羊初乳和常乳中酸性低聚糖含量的影响。测定Garganica山羊和萨能山羊初乳中3′-SL、6′-SL和DSL在产后0、24 h和泌乳7、30、90 d的含量。发现初乳和常乳中3′-SL含量在产后24 h~30 d内最高,而萨能品种的6′-SL含量比Garganica品种低约3倍。作者推测,可能是由于不同品种的羊在泌乳过程中的遗传信息改变,影响了唾液转移酶的合成,从而导致酸性寡糖的产生。

酸性低聚糖组分的生物效应主要与唾液酸的存在有关,唾液酸是这类低聚糖中最重要的结构元素。研究表明,这些碳水化合物可能会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对人体有免疫调节作用。它们还可能通过调节单核细胞和结肠上皮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7而发挥免疫活性。此外,酸性低聚糖会影响儿童的大脑发育,并对婴儿产生其他积极的健康影响。

唾液酸(SIA)家族是以神经氨酸为基础的9碳糖组成,主要存在于脊椎动物中。目前研究表明至少有50种唾液酸,其中较为常见的是NeuAc和NeuGc。图1显示了牛乳中已确定的唾液酸的结构组成。在牛乳中,它是酸性低聚糖的结构中心,在链的还原端有一个乳糖单元,在碳链的非还原端,存在至少一个唾液酸单元。

图1 唾液酸结构图N-glycoloylneuraminic acid(Neu5Gc,左)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右)

SIA的生物学功能是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与健康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特别是在儿童时期。事实上,这类化合物与细胞和分子的相互作用、细胞的分化和增殖、致癌、对肠道病原体的保护、益生菌活性、免疫系统激活、大脑发育以及记忆和学习能力有关。这些功能所需的SIA无法单独由体内的合成代谢过程提供的;因此,母乳是一种能够传播SIA的天然来源。

SIA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的乳中,除了动物种类外,SIA浓度还受泌乳、地域、喂养方式和营养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游离SIA在人初乳中含量较高(5.0 mmol/L),常乳中为1.0 mmol/L。牛初乳中为0.53 mmol/L、常乳为0.4 mmol/L。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对反刍动物乳汁的分析也揭示了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的SIA类型的差异,如表2所示。

表2 人乳和牛乳、山羊乳及绵羊乳中的唾液酸

每种NeuAc和NeuGc的含量在泌乳期间也会有所不同。巴西研究人员评估了羊乳中常见的两种SIA含量,并证明了泌乳期对巴西东北部生产的萨能山羊乳中NeuAc和NeuGc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些酸的含量不断增加,在泌乳第105 d达到峰值,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至定值[17]。

Urashima等[18]人观察到牛和山羊初乳低聚糖中NeuAc的含量高于NeuGc的含量,这一浓度差异可能是由于这两种牛和山羊乳腺中CMP-唾液酸羟化酶活性不同所致。值得注意的是,大量的NeuGc不会在母乳中的正常细胞中积累。

相关研究比较了母乳和婴儿配方乳粉中的SIA含量,发现母乳中SIA的含量要高的多。此外,SIA附着在母乳中的低聚糖上,而在婴儿配方乳粉中它附着的糖蛋白上。虽然婴儿配方乳粉无法复制母乳中SIA在哺乳期的动态变化,但如果用羊乳代替牛乳,可以提高婴儿配方乳粉中SIA的质量和利用率[19]。与牛乳相比,山羊乳与母乳的SIA种类更接近,这主要是因为与牛乳中3'-唾液酸乳糖的异构体相比,6'-唾液酸乳糖三糖异构体在羊乳中占主导地位。

2 低聚糖的分离制备及分析检测技术

膜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碳水化合物样品的分级分离、纯化和浓缩。Martínez-Ferez等[12]人开发了一种在管式陶瓷膜中通过超滤和纳滤分离低聚糖的方法。脱脂后的羊乳用50 ku的膜过滤,截留了样品中的蛋白质组分。然后,滤液用1 ku的膜进行第二次过滤,洗脱样品中仍然存在的乳糖和盐。样品浓缩后,用液相色谱(HPAEC-PAD)对鉴定出的15种新结构进行了测定,并与标准品进行了比较。用该方法测定低聚糖的含量从0.3%提高到4.9%,是其它分离方法的16倍。因此,该方法在鉴定新化合物和获得低聚糖浓度以验证这些化合物的生物效应方面是有效的[12]。

Thum等[21]人采用了10 ku卷式有机超滤膜对山羊乳干酪乳清中中低聚糖进行分离。与其他方法相比,膜技术在分离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能量和洗脱量都较少。这些因素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的分离手段,仅通过物理的筛分过程,无需使用其他化学试剂,就可以分离低聚糖,然后再用色谱方法进行定量;通过膜技术分离制备的低聚糖可被应用于牛乳配方奶粉中的功能性乳基配料。

已有多种方法用于羊乳低聚糖的分离、定量和结构分析。使用透析和纸层析作为分离和定量羊乳初乳中低聚糖的方法。以脱脂初乳为原料,采用透析法制备中性低聚糖,之后溶液用Dowex1-X 2离子交换树脂纯化。另外,用纸层析和Bio-Gel P-4分子排斥柱分离得到低聚糖。蛋白经乙醇沉淀除去,溶液经Zorbax C-18柱分离纯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出3种低聚糖。

Viverge等[20]对羊乳中低聚糖的酸性组分进行了测定。采用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分离了4种酸性低聚糖,分别是3′-SL、6′-SL、3′-唾液酸基-6′-半乳糖基乳糖和6′-唾液酸基3′-半乳糖基乳糖。对分离后的低聚糖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然后进行结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鉴定和定量的有效性。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灵敏度高,结果重现性好,广泛应用于中性和酸性低聚糖的定量。Martinez-Ferez等[13]人使用安培脉冲检测器(HPAEC-PAD)和专门为分析碳水化合物而设计的色谱柱(Carbo-Pac PA-1),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对牛、山羊、绵羊和母乳中的低聚糖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与外标保留时间的比较,鉴定中性和酸性低聚糖。Claps等[22]人采用了相似的方法,使用Dionex PA100色谱柱分离初乳和山羊泌乳期间的唾液低聚糖。此外,该研究发现唾液低聚糖浓度随着泌乳期的延长在降低。

Meyrand等[23]采用气相色谱-DB-1熔融石英毛细管柱定量测定羊乳中的低聚糖。这一方法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实现了样品的衍生化,这确保了更好地测定碳链更小的化合物。用该方法测定了不同基因型羊乳中低聚糖和其他乳成分的浓度。

Urashima等[18]人利用一维或二维波谱(13C和1HNMR波谱)分析了羊乳低聚糖的结构,以表征中性和酸性组分。通过光谱分析,证明了研究中发现的低聚糖与其他牛乳中发现的低聚糖是相同的。

Barile等[25]人在结构分析前的样品纯化步骤中对上述方法进行了改进。他们使用固相萃取技术去除膜过滤过程中的残留的盐类物质。

利用快速原子轰击质谱(FAB-MS)鉴定羊乳等物种中的低聚糖,是一种无需衍生化就能测定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在羊乳中发现了15种新的低聚糖,但用这种方法在羊乳中没有发现含有岩藻糖单体的化合物。

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是一种分离和结构鉴定低聚糖的强有力的分析技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芯片与飞行时间(TOF)联用的高灵敏度和高精度分辨率,可有效地分离牛乳低聚糖异构体(中性和酸性),并监测它们在泌乳过程中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利用nano-LC-Chip-Q-TOF对羊乳低聚糖进行了测定,以确定羊乳中是否存在αS1-酪蛋白合成基因的差异。目前在母乳中发现的低聚糖数量超过200种[24]。初乳通常比常乳含有更多的低聚糖,利用纳米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Nano-LC-Chip-Q-TOF MS)在山羊初乳中鉴定出78种低聚[13]。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MALDI-MS)已经被用于检测母乳和其他种类的牛乳。这种方法需要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理,近年来,它与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FTICR)一起被广泛应用于牛乳中低聚糖的结构测定,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准确性。该方法还被应用于监测细菌利用低聚糖的过程,表明它是一个很好的相对定量的工具。

3 低聚糖的生物活性和营养特性

部分低聚糖可以耐受胃肠道消化,并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数量,从而影响婴儿的胃肠道、炎症反应和神经系统发育。母乳是婴儿饮食中这类化合物的主要天然来源;然而,人们对其他来源的低聚糖越来越感兴趣,例如羊乳,因为它的低聚糖组成与人乳类似,而且它的低聚糖浓度高于其他反刍动物的乳。表3总结了不同动物乳中低聚糖的生物活性。

表3 不同食品基质中低聚糖主要生物活性的相关研究

结肠是人体内代谢最活跃的器官之一,有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也是低聚糖的主要作用部位。低聚糖能抵抗胃酸、酶水解和肠道吸收,可被肠道生物群利用,影响肠道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肠道细菌则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新陈代谢和肠道神经系统的发育,从而影响整体健康。因此,根据这些标准,一些不可消化的低聚糖被认为是益生元。

中性低聚糖是双歧杆菌利用的主要碳源,通常在儿童的胃肠道中发现,巧合的是,在泌乳早期出现了更多的中性低聚糖。细菌可以利用整个低聚糖作为能源,但双歧杆菌的其他亚种需要将这些糖水解成碳链较短的低聚糖。

低聚糖还可能被乳酸菌利用。然而,与乳酸菌相关的低聚糖的代谢仍然没有被广泛了解。乳酸菌可以代谢低聚糖,但它们表现出对聚合度较低的糖的偏好,如二糖和单糖,而不是三糖或四糖。嗜酸乳杆菌对母乳低聚糖的代谢较弱,而双歧杆菌在使用母乳低聚糖作为碳源时能快速生长[26]。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代谢的不同也反映了参与裂解和导入复合低聚糖酶的特异性。

利用山羊乳干酪乳清作为低聚糖的来源,以评估潜在的益生元发酵特性。Oliveira等[27]人在37℃条件下对人的粪便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了体外发酵分析,发现从山羊乳清中提取的低聚糖可以刺激特定的有益肠道微生物群的生长,即双歧杆菌和拟杆菌属,这些微生物群具有生产短链脂肪酸(SCFA)的能力,这支持了它们作为益生菌的潜在应用。

牛乳低聚糖似乎是肠道上皮受体的类似物,可起到黏膜保护剂的作用。对于免疫系统不成熟和碱性胃病的新生儿来说,这是一种额外的保护机制。最近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人乳低聚糖可以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并推测低聚糖能在保护早产儿肠道免受白色念珠菌入侵和破坏方面发挥作用。同样,牛初乳被证明能有效地抑制肠道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阪崎杆菌和伤寒沙门氏菌在Hep-2上皮细胞中的黏附。此外,根据这些报道,在所有被评价的组分中都发现了中性和酸性低聚糖,其中酸性低聚糖占主导地位,表明这些组分发挥的细菌黏附抑制作用可能至少部分归因于这些酸性低聚糖。

对于传染病和呼吸道疾病,以及腹泻。抗黏附作用是避免微生物黏附到粘膜表面、避免微生物定植和入侵的决定性因素。在体外研究中,中性低聚糖抑制了大肠杆菌肠毒素,也抑制了由空肠弯曲杆菌、志贺氏菌、霍乱弧菌菌株和沙门氏菌引起的感染。低聚糖对呼吸道疾病的作用机制尚未得到证实。有人认为,一些低聚糖被吸收到血液中,作为受体的抑制性类似物,从而预防婴儿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他体外细胞研究,如Caco-2肠上皮细胞,已经显示低聚糖可以通过细胞旁或(受体介导的)跨细胞途径跨上皮运输,这表明它们可能与存在于上皮层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这种免疫反应表现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减少,以及对原代小鼠脾细胞和体外结肠上皮细胞(HT-29)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

实验模型已经在炎症反应中证明了这一效应。采用DSS和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研究羊乳低聚糖的抗炎作用。这些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减少,结肠对试剂毒性产生了保护,体重减轻,临床疾病症状的严重性减轻,结肠损伤减少,这表明低聚糖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这些发现使人们对羊乳中的这种营养化合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根据一些研究人员的报道,SIA被认为是在低聚糖的酸性部分生物合成糖苷和糖蛋白的前体。这些糖基化的化合物组成了影响大脑发育、智力和学习的SIA结合物。

SIA缺乏症对经过突变的大鼠的产生相应的影响。Yoo等[28]人证明,负责神经节苷脂和一些糖蛋白末端唾液酸化的基因突变会导致显著的脱髓鞘,以及运动协调受损、步态紊乱和严重的认知障碍。

NeuGc是存在于其他哺乳动物的乳汁中的SIA,不存在人乳中。这种类型的SIA在成人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然而,在某些肿瘤中发现了这种酸的积累,强调了检测这些化合物对辅助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此外,Mills等[6]人发现,在癌症患者中存在抗NeuGc抗体,但高水平的这些抗体也被证明可以消除肿瘤细胞,当NeuGc抗体浓度较高时,可以保护个人免受某些类型的癌症的侵袭。

巴西研究小组量化了不同泌乳阶段山羊乳中SIA的含量,并确定了NeuAc水平最高的阶段[17]。通过模拟母乳中低聚糖水平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配方进行优化将会对使用配方乳粉喂养的婴儿产生诸多健康益处。羊乳比牛乳具有更好的NeuAc来源,更适合于生产安全、营养、健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4 结 语

本文综述了低聚糖的种类及其分离、定量和生物学功能。尽管羊乳中低聚糖含量比人乳低,但它依然是低聚糖的良好来源,这些低聚糖与人乳中发现的低聚糖相似。此外,SIA还被认为是一种与低聚糖酸性组分的生物学效应密切相关的短链低聚糖。虽然不同的研究集中在确定羊乳中低聚糖的组成和化学结构的方法上,但与这些化合物相关的生物学功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研究。利用液相色谱和质谱等方法对这些碳水化合物进行鉴定是可行的,液-质法是羊乳中低聚糖鉴定和定量最常用的方法。膜技术也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低聚糖的分离和浓缩,用于临床试验和婴儿配方乳粉的开发。尽管对低聚糖在治疗和预防炎症性肠病方面的作用已经进行了研究。但关于羊乳低聚糖评估其有益效果的研究仍然不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